登陆注册
9180600000137

第137章 列宁论文学的党性

在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学习列宁关于文学必须有党性的论述,对于我们文学工作者是有重大意义的。

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总的斗争事业中,有一部分是文学工作。他说,文学事业是“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二十五页)

文学工作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文学就是党的文学,这种文学必须贯彻党性原则。这是历史赋予我们今天文学工作的使命,是历史决定我们今天文学工作的性质。

列宁关于文学的党性,作了十分透彻的阐述,尤其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里,讲得非常全面。

列宁的这篇文章写于距今五十五年的一九○五年,发表在第一份布尔什维克的公开报纸《新生活报》上。那时俄国第一次革命取得了部分的胜利,沙皇政府对于人民的结社和出版,给予了部分的自由,布尔什维克党有可能出版公开的刊物,展开一些公开的活动。这时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也展开大规模的活动,企图把文学运动抓在自己的手里,甚至想在工人群众中取得联系,把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权也夺到自己的手里。而孟什维克则做立宪民主党的帮凶,变成资产阶级在工人群众中的走狗。社会革命党人和人民社会主义者则在农民中间传播立宪民主党人的思想。此外,又有一批所谓进步的作家,以敌视无产阶级为目的,但以社会主义旗帜为掩饰,进行活动。这时期布尔什维克党作为最革命的阶级的代表和领袖,必须制定党的文学政策的原则,来影响和指导当时的文学运动,来对一切反动党派和作家的文学活动进行斗争,来保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性和它的思想立场的纯洁性。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列宁就在这时写了《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表明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学艺术工作应该保持什么观点的文章。

列宁在这篇短小精悍的(全文只有三千五六百字)文章里,提出了文学工作中有关党与非党、党性与无党性、公开与秘密、合法与不合法、自由与不自由、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特殊与一般、形式与内容、思想和幻想、接受遗产和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奠定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思想基础。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工作,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无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共产党和工人党也就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无产阶级的一切活动和思想工作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党性。列宁指出,党是自愿结合的团体,自愿参加党的人,必定有高度的觉悟,这种有自觉性的党员,当然不同于非党员,党与非党的界限就是有没有自觉性,有没有党性。有没有党性就是有没有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有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作为一个党员,必须服从和执行党的决定;从事文学工作的党员,就必须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党的文学工作,受党的监督;“一切报纸、杂志、出版社等等都应当……根据这些或那些原则完全加入这些或那些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都引自这篇文章)这是列宁发展他在一九○五年七月所提出的论题,那时他说:“党的一切报刊,不论是地方的或中央的,都必须服从党代表大会,服从相应的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凡是不同党保持组织关系的党的报刊一律不得存在。”(《列宁全集》第九卷第一五二~一五三页)如果党员失去党性,宣传反党的观点,党就要清洗这种党员。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不仅要求党员有党性,也要求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有党性。“……没有一个活动着的人能够不站到这个或那个阶级方面来(既然他懂得了它们的相互关系),能够不为这个或那个阶级的胜利而高兴,为其失败而悲伤,能够不对于敌视这个阶级的人,对于散布落后观点来妨碍其发展以及其他等等的人表示愤怒。”(《列宁全集》第二卷第四十七页)因此列宁喊出了“打倒非党的文学家!打倒超人的文学家!”的口号,所谓非党的文学家,就是指没有党性的文学家,超人的文学家,就是指脱离社会斗争事业的文学家,不管是党员或非党员,凡是没有党性的,脱离斗争的文学家,我们都不要,这种文学家都在打倒之列。

列宁还进一步地指出:无党性是资产阶级的观念,党性是社会主义者的观念。一切为社会主义事业斗争的人,都是应该有无产阶级的党性。

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工人的政党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斗争的。有合法的地位进行公开的斗争,也有处于非法的地位进行秘密的斗争。在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的关系上,列宁详细地阐述了文学的党性问题。

从列宁主义的关于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的关系的论述中,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党的报刊和党的文学,在公开活动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党性是第一项必不可缺的要求。无产阶级的文学而没有党性,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列宁说:“文学应当成为党的文学。与资产阶级的习气相反,与资产阶级营利的商业性的出版业相反,与资产阶级文学上的名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和唯利是图相反,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文学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的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

列宁提出警告说党的文学刚刚取得公开活动的可能,刚刚摆脱了农奴制的检查制度的束缚以后,决不能去当商业性的资产阶级文学的俘虏。列宁认为,文学必须在党的监督之下,由党来直接领导,也就是让政治来挂帅,“它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它才能在资产阶级社会范围内摆脱资产阶级的奴役,同真正先进的、彻底革命的阶级的运动汇合起来。”

这就是说,贯彻了党性原则的文学,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会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

在自由和不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问题上,列宁也通过文学的党性,作了卓越的论述。

强调文学的党性,是否违背文学自由的原则呢?首先说明,一切文学都有倾向性,没有绝对自由的文学。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所谓文学创作的自由,根本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的叫嚷。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所说的“绝对自由”都是是假的。在以金钱的权力为基础的社会中,在劳动群众做乞丐而一小撮富人做寄生虫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实在的“自由”。

生在资产阶级的社会里,要脱离资产阶级社会而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和演员所以叫嚷自由,只是想用自由这个美名来作为假面具,以掩饰他们实际上依赖资本家的钱袋、依赖收买和依赖豢养的丑恶形状。

某些带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文学工作看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精致的个人事业,认为共产党强调文学的党性就是玷污文学的神圣,就是妨碍他们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列宁除了说明这种“神圣”和“自由”完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的丑恶思想外,还非常明确地指出自由和不自由的界限:“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写他所愿意写的一切,说他们所愿意说的一切。”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叫喊、扯谎和写作”,他甚至可以自由地鼓吹反党的观点。这是每一个人的充分自由。但是这个人既然是党的行列里的一员,党“也可以自由地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反党观点的人”。言论和出版有充分的自由,结社也应当有充分的自由。为了言论自由,你可以随便叫喊和扯谎,为了结社的自由,我有权可以同说这个说那个的人结合和分离。在这两种自由的中间,分水岭是“党性”,用党性做尺度,就能衡量出什么自由是正确的必要的,什么自由是错误的虚假的。

列宁说,党的文学事业已经不是个人赚钱的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党的文学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已经是集体的事业,这工作必须受党的监督,受党的领导,这是党性文学的一个根本原则。

列宁提出文学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承认文学工作的特殊性。他说:“无可争论,文学事业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列宁在这里极为生动地运用辩证法来说明一个问题:文学一方面是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的整部机器的螺丝钉,但是同时文学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过这种特殊性,只是说文学不能和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然而“文学事业必须无论如何一定成为同其他部分紧密联系着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一部分”。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论党的文学的纲领性的文章里,还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接受文化遗产的问题。他用极其简洁的字句说出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同时又是很辩证地阐述了这个思想:“这将是自由的文学,它要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最卓越的革命思想,它要使过去的经验(从原始空想形式的社会主义发展成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在的经验(工人同志们当前的斗争)之间经常发生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斗争经验和今天的斗争经验之间,建造一个桥梁,把过去的文化遗产很好地接受过来。要接受的,并不是过去的任何遗产,而是从原始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过程中丰富的积累和经验,而且也不是“无的放矢”地接受,是为了丰富人类最卓越的革命思想,为了工人们当前的斗争,为了经常发生相互作用而接受过去的遗产,即具有党性地接受遗产。

最后,列宁还指出了文学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列宁指出,党的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列宁说,党的文学是同工人运动密切地、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广大的、多方面的、多样性的文学事业。它“把一批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文学队伍中来的,不是私利贪欲,也不是名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把过去的斗争经验和今天的斗争经验结合的、继承过去的文化遗产为现在的斗争事业服务的、既强调政治思想性也重视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化的真正自由的文学,就是列宁所论述的党的文学,贯彻党性原则的文学。

原载《北京文艺》1960年第4期

署名:林陵

同类推荐
  • 等得起的好时光

    等得起的好时光

    在创作人生篇章的过程中,能让我们变得温暖、放松,涌现前进灵感的,恰是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停顿时光。本书精心收集了一些“等得起的好时光”,它们或是一个女儿给母亲的一次爱的陪伴,或是一段不计回报的爱情付出,或是一次放下纠葛的长途旅行,或是一种希望渺茫下的最后坚持……正是这些小温暖与小希望,记录了我们人生。它们不值一提,却又无可代替,犹如一首首恬静的小诗,每个句子都那么温柔,每个标点都那么珍贵……
  •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包括爱之禅、爱之初、爱之季、爱之切、爱之歌几部分内容。收录了沈力男多年来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跨度较大,有青春之作,也有中年时期的作品。选录的诗的风格,也是霄壤之别,韵与无韵,新体与旧体,诗词杂陈,都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相同的是诗人真情的投入,真与爱。读这样的诗集,能够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一方属于自己的纯净角落,发现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

    本书从历史故事、寓言作品、神话传说、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取材,对“人生三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睿智且富有哲理的观点,能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全面的人生启迪。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热门推荐
  • 追风逐云

    追风逐云

    杀戮江湖。风云教为一统江湖与武林各派势成水火。因南方盟主天苍云破坏风云教欲将各派一网成擒的计谋,月圣使水若风受到代教主刑罚,更因而欲杀天苍云而后快。于是设计、使毒使他功力全失,眼看天苍云就要葬身万丈深渊,却因一时大意,被他那条该死的乌金索一起卷下死谷。谷下,遍地天颜花,不仅解了天苍云的毒,还将他变成了魔鬼……解毒后的错落,让天苍云对水若风起了异样的怜惜之心,大错既已造成,以他的为人、甚至是心中那点慕爱之意,不管双方背景上如何对立,他也要誓死维护水若风周全。两人渐长的情感是否能捱得过正道与魔教双方的迫害?对立的立场是否终能化解?
  •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哈佛学管理

    在哈佛学管理

    管理学不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知识。绩效、产品、人事、财务、生产流程,甚至时间、压力、个人情绪,无一不需要管理,但管理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引领读者纵观管理学的兴衰起落,告诉大家顶尖商学院的管理学者现在正在研究、关注,乃至争论的主题,并逐一阐明竞争策略、创新困局、组织学习、社群网络、企业购并、全球管理、国际创业、实质选择权、新创公司等学界与业界都相当重视的议题。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运用管理,为自己及团队创造最大的价值。
  • 三叶花

    三叶花

    作为一名富二代大学生,原本我的大学人生是非常完美,可惜并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
  • 汤姆·索亚历险记(经典译林)

    汤姆·索亚历险记(经典译林)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汤姆·索亚这个美国小顽童讨厌学习、打架闹事、不守教规,但同时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他对自由自在、充满激情的生活的追求,令人深受感染。一天深夜,汤姆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 白色之瞳

    白色之瞳

    人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回答黑色的,棕色的,或者说蓝色的等等。但是他从出生的时候,眼睛就是白色的,惨白的一片看着格外的渗人。他从小自卑,不愿意接触这个世界。当某一天他的父母离奇消失,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他才发现原本以为的世界并不是想象的样子。如果这是真实世界的样子,那么还挺适合我的!那么你们想要知道隐藏在原本这个世界之后他真实的样子吗?如果想,那就跟我一起用我与众不同的眼睛带你看这与众不同的世界!
  • 族绍

    族绍

    纪元之始,异化之门打开。人类异化觉醒,远古星空神话降临。异域是先人遗迹,还是毁灭的坟墓。追寻曾经的足迹,寻找涅灭的真相。禁忌之门一旦打开,是重生还是毁灭?
  • 余生与你看星辰

    余生与你看星辰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皓月清明,你是人间曙光----李皓熙的第一百封情书李皓熙用了整个青春去追逐顾余笙顾余笙用了整个青春去等待李皓熙
  • 常态紊乱

    常态紊乱

    如果有一天所谓的末世只是你眼中的末世,你会坚持到底还是索性装作看不见?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大多数人认知上的“异常状态”,你还会觉得自己正常吗?当世界脱离控制,当认知产生障碍……看不见的隔断才是所有悲哀的根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