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200000010

第10章 《我们》里的散文

《我们》里的散文,叙景兼事的很炫目。俞平伯为其老师周作人新文学散文观做“实验”,朱自清试着做“白话美术文”。俞的《湖楼小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芝田留梦记》,朱的《温州的踪迹》等篇什,皆不难看出为之跋涉的足印。其中《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作为范文,被周作人在燕京大学讲授新文学时采用。是篇堪称名作,王哲甫言及《我们》作品时拿它举证;赵景深编《现代小品文选》选了它;阿英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亦选录它。钟敬文更是学着它的模样,写了《西湖的雪景》,竟被当时的好些读者传诵。可谓风头出足。俞平伯该篇之佳在于它充满苦涩。周作人提出新散文“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文章试验了,故意弄得很驳杂,不像透明的水晶体,“每每写到渐入佳境,忽然考据几句,拦腰里插进去,便立刻把读者美妙的世界打破”(赵景深:《〈现代小品文先〉序》,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10月版。)。在“行文之中,将掌故、叙事和议论,糅合在一起,而且插入了一些离题的话,作者意思,并不畅达地表现出来,而形成一种涩味”(朱金顺:《五四散文十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80页。),殊有一种特别的格调和风采:虽有苦涩,却很雅致,真正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作者写此文时已住在北京,然他心在杭城,更思乡味,因而情不自禁地忆起“楼外楼”菜馆:黄昏时,“楼外楼高悬着炫目的石油灯,酒人已如蚁聚。小楼上下及楼前路畔,填溢着喧哗和繁热”。“和平素萧萧的绿杨,寂寂的明湖大相径庭了”,作者“不自觉地动了孩子的兴奋”。但因为没有船而“感到轻微的失意”。后来乘船泛湖了,直至深夜,他们坐着自己的小划船,从三潭印月回到俞楼岸边,只见“楼外楼仍然上下通明,酒人尚未散尽。路上行人三三五五,络绎不绝”。此插叙了“楼外楼”的热闹景象,显得驳杂,然这是作者追求涩味所致。总之,老师要涩味,学生“实验”了。而这正是周作人所倡行的。这也证明,俞平伯的散文,其实是周作人这派散文的一条支流。

俞平伯的叙景兼事之文,另外如《湖楼小撷》《芝田留梦记》均写得秾丽馥郁。《湖楼小撷》之二的《绯桃花下的轻阴》浓墨重彩,描绘了绯桃和轻阴这“湖上春来时的双美”,“桃花仿佛茜红色的嫁衣裳,轻阴仿佛碾珠作尘的柔幂”,既细腻地描述了西湖春来的美景,又委婉地吐露了自己惜春的情愫,显示出一种绵密的风韵。《芝田留梦记》更是一个细腻的梦。作者叙梦时,写心情、写环境、写人物,每每述来,都是细致绵密。“我宁耐着心情,不厌百回读似的细听江南的雨”,于江南的雨,不是观,也不仅仅是“听”,而是“读”,是很显现“描写的才力”的。描写吴苑西桥旁的旧居:“萧寥而明瑟,明瑟而兼荒寒的一片场圃中,有菜畦,晚菘是怎样漂亮的;又有花径,秋菊是怎样憔悴的。”叙景状物,绚丽而繁缛。俞平伯描写的才力似有浓淡两手。像《雪晚归船》《月下老人祠下》只是“印象的抒写”,“淡淡地说,疏疏地说”,散淡闲适中有着素朴的趣味。这和《湖楼小撷》《芝田留梦记》显然是两种境界。

O·M社时期,新散文创作还处于荆棘丛生的野径中,大家都在努力开辟和耕耘。“在这寥寥的几个走荒径的人中,却有一位已获到了很好的成绩,那就是周作人”。周写了不少艺术闲谈的“趣味之文”,诸如《苦雨》《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乌篷船》《鸟声》等名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地位。还有属于周作人一派的钟敬文更是加倍用力。且不说他写下了冲淡、清隽的文字,单说他对俞平伯刊发在《我们》里的散文所作的评鉴,亦有着许多独到而精准的见解:《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析“爱”》这类分析明理的文章,在平常人手下,无非是写得简当明了,就算已尽能事的,不意竟能创制成这样绝妙的抒情妙品,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才思的瞻美了。这是缘于他对小品散文认识的精到。他说:“我以为做小品文,有两个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绪与智慧……它需要湛醇的情绪,它需要超越的智慧,没有这些,它将终于成了木制的美人,即使怎样披上华美的服装。”(钟敬文:《试谈小品文》,《文学周报》第七卷,第780页,上海书店印行。)在《柳花集》的序言里他又说:“中间有几篇,颇自己地抒写着一己的情怀或见识,朋友们说它很能昭彰地表现出自个的风调。”“情绪和智慧”(或曰“情怀和见识”)是写散文所必备的,这“情智合一”,换言之,则要至理与人情并列,广大清明而具美相,即神思、感情、美致三者处于一个美妙的均衡之中。它揭示并强调了散文文体的审美特性,使得现代散文的魅力因此滔滔不绝地涌现出来。

《我们》里朱自清的叙景兼事之作,宛如工笔画,精细切实。俞平伯说它“比较的精细切实”,司马长风说它“过于精细,密度过大,如煮粥,因水少太稠了”,皆很有道理。不过,还得加上一句:不仅精细,尤为传神。这可从《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得到佐证。你看,对这青光淡淡的圆月、红艳欲流的海棠、两只入梦以前的八哥的描写,是何等精细传神!特别是作为该文灵魂的引申段: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它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到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想象真是巧妙得如有神助。如是,便把画面表现出月是朦胧的,鸟是朦胧的,人也是朦胧的,而朦胧含蓄到未着一笔,这种深意极为自然地、层层递进地揭示出来。文字能够表达出比画面更多的美感和意蕴,怕只有朱自清才有此才力。这显然得益于作文者的“情怀与见识”合二为一的思维运作。审视画作,“情智合一”是关键,在“审视”的过程中,智性得以延长,“视”的感觉强化了,文也便传神了。难怪乎王哲甫要惊呼:“那么美丽活泼的文字,在新文学创作上,实在是一种稀有的收获。”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写于1924年2月1日。仅隔了七天,即2月8日,朱自清又写下了《绿》,也是一篇工笔画式的文章,读着简直把你带入了画境。这浓墨淡彩所描绘的不正是画境吗?兴许他本来就是把它当作一幅画的,开头和结尾的重叠,便是镶上的画框儿。该篇辞藻多、渲染重,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流行风格,此时的他正热衷于“绘画使散文更臻优美”的为文之道,欲做成“白话美术文”。《山野掇拾》折射了这个意思,《“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也有所表露。他以为写散文应提倡写实,作者务必深入观察,多所描绘,写成美文。朱之所作,虽略嫌过于重于修辞,然崇尚情致,内质是清秀隽永的,外形只是为了表现蕴藏在作者心底的情感的内美。要说他“做”的吃力相(俞平伯回忆初学白话文的情形,说写第一篇白话文时,标点符号还不知如何用,最后是请朋友帮忙才得以完篇),正是他披荆斩棘时所留下的背影。须知,这在白话文尚且十分陌生、无章可循的境地下,是多么不易呀!我们实在没有资格去讪笑前人。有一位名曰红孩的当代散文家发自肺腑地说:“在古代文学面前,我们只能趴着;而在现代文学面前,我们只好跪着。因为,前人太会侍弄文字了。古文自不必说,就说现代作家们。他们倡导白话文写作,用白话文写作,有的三五年,有的一二十年,就写出那么多的杰出作品。而我们当代作家,在白话文使用了七八十年,一百年后,反而不怎么会驾驭文字了。”(红孩:《朱自清先生教我写散文》,《文学报》2016年4月7日,第15版。)朱自清“教”会了他写散文,他亦悟出了朱先生散文的真谛:一个“情”字,一个“韵”字。他以为,朱先生的散文在这两字上还是比较克制的,充分掌握了读者接受的火候。就是说,散文的真正魅力不在于怎样的填满,而在于怎样点燃。他是真正读懂了朱自清在O·M社时期所写的散文,也领略了散文表露“情韵”要掌握的“度”:“过了就有虚假感,不足又不够力道”。朱自清在谈及《我们的七月》时曾说,“我觉创造社作品之轻松,实是吸引人之一因;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并言情感“不可强为”。在为文研会宁波分会讲演时又云,“觉得感情无谓者,宜节产”。(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7页、120页。)这就是说,写散文要能把握情感抒发的“度”,既不能为文造情,也不能下笔无情,而贵在自然流露:“表现自己,尽力而行”。正由于这种“克制”又经营的为文之道,这才把现代散文写到了极致。要说《我们》里的朱自清散文的价值,恐怕也就体现在这里。

O·M社时期的散文,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俞平伯和朱自清之作,其风格上似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其起因于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人们提供了比照的材料。成书于1932年的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最早瞧见了这一点,作者以为,他俩的风格是很相似的。如将这两位作家的散文放在一起读,事先不知道是谁,“看它描写的细腻,情致的缠绵,诗意的茏葱,词采的风华,即使不是一人所作,也当是互有影响的了”。接着就“描写的细腻”作了些许区别:“同是细腻的描写,俞先生的是细腻而委婉,朱先生的是细腻而深秀;同是缠绵的情致,俞先生的是缠绵里满蕴着温煦秾郁的氛围,朱先生的是缠绵里多含着眷恋悱恻的气息。如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则俞先生的是‘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而朱先生的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列举俞朱的不少篇什,作了饶有趣味的比较,实是俞朱并存之说的一种刻苦探讨的收获。

同年,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教新文学的讲义——《新文学研究》中也作了类似的比较:

朱氏与俞平伯为好友,文体亦颇相类……但俞氏虽无周(作人)广博之学问与深湛之思想,而曾研哲学,又耽释典,虽以不善表现之故有深入深出之讥,而说话时自然含有一种深度。至于朱氏则学殖似较俞氏为逊,故其文字表面虽华瞻,而内容殊嫌空洞。俞似橄榄,入口虽涩,而有回甘;朱则如水蜜桃,香甜可喜,而无余味。俞、朱笔法都是细腻一路。但俞较绵密而有时不免重滞,朱较流畅有时亦病其轻浮。俞似旧家子弟,虽有些讨厌的架子,而言谈举止总是落落大方;朱似乡间孩子初入城市,接于耳目,尽觉新奇,遂不免憨态可掬。

苏氏之言风趣又唐突,然很有眼光,她能凭借意象呈现作品的整体气韵。这是依赖直觉顿悟的印象式批评,颇具文学质感。此乃批评是科学,亦艺术也。

苏雪林的这段文字后来写入《俞平伯和他几个朋友的散文》一文,该篇载于《青年界》1935年第七卷第一号。

《我们》里的“说理的序文”,当以朱自清的《〈忆〉跋》最惊艳。该作写法别致,无抽象说理,更无径直推介,像是背离了序跋的本体,而作成极富情致的怀友散文,充溢着对知根知底的友人其人其文的透彻理会,真性情铸就了它的风格。这种写法似乎只有夏丏尊的《〈子恺漫画〉序》,可与之媲美。古云,序跋之文,善叙事理为上。而他俩之作,看似不合规矩,其实为另辟蹊径,其内涵紧扣题旨,仍是以书为标的。

同类推荐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
  • 爱的赞美

    爱的赞美

    《暖情》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故事。冬冬的妈妈下岗后,爸爸也选择了下岗。妈妈一气之下与旧恋人为投资新的项目,离家远去。冬冬在家庭面临破裂的情形下,平日与爸爸靠打工度日。之后,父子走上寻妻找母的征途。期间,为维持生计,冬冬和爸爸扫马路。《暖情》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今天下午,我们实验小学学生汇聚电影院,伴随纷纷泪水,观赏电影《暖情》。
  •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本书以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为总体参照框架,以“传记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传记性与文献性并重、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的旨趣中,着重介绍、阐释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经典作家(包括鲁迅、徐志摩、沈从文、戴望舒以及张爱玲)的生平、思想、性格,尤其是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的相互关系。
  • 我的古代文学解读

    我的古代文学解读

    张燕瑾,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戏曲理论荟萃、戏曲名篇名家解读、小说诗词曲品藻。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西厢记》等戏曲名篇有着深厚独到的见解。多数文章已经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图书。
热门推荐
  •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好书确实是要多读几遍才行的。多次阅读之后,很多人发现《西游记》里面不仅有神仙妖怪、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而且还蕴含着一种超强的、超绝的、超越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易经!易学是中国文化生活的根源,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历程,对中国文史学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一代大文豪,博览群书,他正巧通晓阴阳五行和佛理!
  • 乱世至尊

    乱世至尊

    她,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面对的是被安排好的命运。不愿低头,她的人生要自己掌控。高高在上的公主如何变成天下至上的主宰?她是朝堂的未央公主,是江湖的忘忧山庄庄主洛亦。她曾是他的,月剑离,她此生唯一的爱,可爱失去,泪断绝,悲白发,唤不回。“为什么你不愿意只为了我眉心的一点朱砂,弃了这天下也罢?为什么每一次回眸,我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只是梦幻的泡沫?”若有来世,真的,剑离真的愿意,在逝水河畔卸下所有的前尘,走过丛生的荆棘与坎坷,只为在她皎洁的眉心,点上一滴守候来世的朱砂——天下三分,分久必合。可是属于她的还会回来吗?等待真的是一生最初的苍老,又要用多少新生的时间来供思念回头?天若不知道了,这次——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帝子策

    帝子策

    一场穿越,是意外还是注定?爱情,究竟该该不该去相信?谪仙一般的男子,邪魅无比的少年,那个才是真爱?正或者邪,如何抉择?这一世我只想过得洒脱。
  • 怪诞心理学

    怪诞心理学

    本书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分别从读心秘诀、谎言心理、灵媒、梦境现象、选择心理、色彩、自控以及记忆力八大方面,深入剖析看似怪诞的行为或现象背后,人类深层次的心理秘密,带给你走进一个奇妙的新鲜世界。
  • 雪球专刊第026期:揭秘“非赚不可”

    雪球专刊第026期:揭秘“非赚不可”

    首先什么是雪球?我恐怕也没有答案。但我知道雪球是一个用互联网产品和技术服务于投资者需求的公司。在有雪球之前,投资这个事情已经存在,互联网这个事情也已经存在。那么互联网满足了投资者的什么需求呢?
  • 白玄的穿越日常

    白玄的穿越日常

    当白玄成为至高真神的唯一使徒后,日子就过的越来越精彩了……
  • 高仿宋瓶:乔森探案集

    高仿宋瓶:乔森探案集

    本书通过《高仿宋瓶》《郭寨旧案》《太阳宝石》《死者作证》《庚申无罪》《九号密函》《丹水山庄》《金英之死》《拥抱死亡》等九个案件故事,描写了侦探乔森和助手黄英协助公安民警破案的过程,热情讴歌了广大公安民警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英勇事迹,阐明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真理,同时也向广大读者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