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200000017

第17章 朱自清

白马湖派散文家中,朱自清先生和夏丏尊一样,是“领导着文坛”的。他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如果说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期写的《歌声》《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主要体现了一种绚烂之美,其后的《给亡妇》《择偶记》,则更多地显示一种平淡之美。记得苏东坡曾对诗文提出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要求,所谓文章“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若以此来概括朱氏散文风格及其嬗变趋势,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绚烂与平淡的和谐统一,绚烂向平淡的复归转移,这正代表了朱自清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的总体特点。是白马湖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清幽淡泊,促成了这种复归和转移,使他的散文进入一个更高的美学层次。朱氏的那些绚烂之作,文中所描述对象妩媚而不庸俗,清丽而不浮艳,文章深深地契入人们心坎的是作者感情的淡淡的真挚之美。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是一幅秀美的工笔画,但娟秀之中却不时闪烁着朴实的风采。作者十分成功地以平实而生动的口语绘态状物,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如果说朱文是一幅工笔画,那么,俞平伯的同题之作则是一幅写意画。他的秦淮河,虽然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但仔细观摩便会发现,这些描写始终是朦胧的,它不让人的视线拘泥于一景一物,而力图使人去感受当时的气氛,并借此传达作者的感情。两篇美文着墨较多的是景色渲染,诗情画意,表现了外形的绚丽,但是仍蕴含着素朴,外形之美是为了表现内在之美。因为构成意境的主要成分仍然是两个青年作家的内心世界——一个“受了道德律的压迫”,一个因“尊重着她们”而拒绝了歌女的唱歌。尽管各自所持的理由不同,而内心的矛盾冲突则是一致的,正是这种内在的矛盾冲突,加上秦淮河夜晚的迷惘的景色,才构成了两篇美文的平淡的诗的意境。不同的是,“如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仿佛,则俞先生的是‘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杂拌儿》),而朱先生的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大抵是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之故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1963年的那套语文课本(被称为风暴间隙中孕育的一朵小花)选用。丁帆等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有此文,并设计了阅读活动体验,引述四段赏鉴材料以供学生参阅。文学经典是可以常读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作品。我以为,朱自清在文中流露出的一些情绪,确实应当加以分析,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性格与时代矛盾”说,似与政治扣得过紧。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说“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的解读,也未必全然适切。我的看法是,国事家事兼而有之。如“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段话可作为该文开首说的“心里颇不宁静”的注解,透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所不满的。因为有些事,有些话是他不愿做的,不愿说的,而要说要做就觉得不自由。但是这不满究竟只停留在个人淡淡的哀愁这一点上。他彷徨苦闷,却欲在这静夜里独自把它排遣,而且似乎真有些可以超然物外的陶醉,其实这也只是幻想。正因为如此,那一股淡淡的哀愁,消极的逃避情绪是不健康的。因为缺乏一种灵魂——挣扎和战斗的力量,只是多些倾吐他那憎恶现实又无力济世的痛苦。至于他在漫步荷塘时感受到的自由,解读为属于一种家庭伦理上的“自由”,也不无道理。此时朱自清已在清华大学执教,然而家庭负担依然很重,他想借荷塘与月色来求得片刻宁静,似在情理之中。朱在春晖中学时,全家五口人生活,负担沉重,他常在白马湖畔消愁。他的寓舍至学校路经一大片水塘,里面满种荷花,迤逦一里许,月夜徘徊荷塘,他便凝神地领略皎洁幽静的月色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探求“独得的秘密”。后来他到清华园,那工字厅后面的荷花池,又是他啸傲之所在。若有片刻闲暇,他便屏息地看着荷花濯清涟而不妖的态势。《荷塘月色》对月色、荷塘的精湛的描写艺术,岂不是有白马湖“荷花塘”、清华“荷花池”体察作基础,岂不是源于他善于“费点心去发现”描写对象的特点,岂不是他眼有所见、心有所领的结果?

朱自清是从白马湖带上这爱花的嗜好去北京的。在清华园定居后,就常去园中赏花,“一天三四趟地到那些花下去徘徊”。他之嗜好,并非清高隐逸,而是劳作之余的精神调节。他不赞成那躬耕自守的陶渊明,而是始终睁大着沉思的眼睛凝视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并且迸发出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鸣,即使“自附于优美的花草”,也无士大夫式的闲情,而深含着个人忧国忧民的寄托。

时下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台湾诗人兼散文家余光中说朱的散文,“譬喻虽多,却未见如何出色。且以溢美过盛的《荷塘月色》为例……十一句中一共用了十四个譬喻,对一篇千把字的小品文说来,用喻不可谓之不密。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些譬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扬州大学吴周文教授则认为:“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描写荷花荷叶,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词,准确而又传神地描写出倾注诗人主观思想的美的形象。其中一些从古典诗词中选用的描写香草美人的叠词,大大浓化了妙若美女的荷花形象的情态和风韵,与作品的内在抒情取得了和谐的契合,使描写语言有一种典雅的美,清丽的美。”对于这样或那样的上下错动,褒贬悬殊,似当作出准精的评析。我的意见是,后人对五四现代散文进行反思,像余氏指出的感伤主义情调,频繁地使用女性化的意象,以及初期白话文对口语锻炼不到家,都是有道理的。然这是那个时期的文学的普遍局限,有的还是一种流行风格,朱自清自然也有他的时代和个性方面的局限。所要指出的是,朱自清此时散文之作似有两类:一类以抒情为主调,一类是以纪实为主,旨在表现人生、解释人生,是为人生的。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朱自清在《〈背影〉序》中所说的“表现自己”,“尽力便行”,不仅是对文学,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诚实的态度。“自己没有什么定见”,“只当时觉着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一些后起者,只追踪那些“抒情”的,且亦步亦趋,只做那些亮晶晶的散文,虽如同水晶球般的透明可爱,却经不得耐读,这就发生了文体危机——抒情的另一端,必然走向滥情。这不是朱自清的过错。但恨屋有时也及乌,情绪上的事,并不是时时都能控制。当年杨朔和刘白羽亦如此,原因盖由于,滥情乃是片面强调抒情的历史的必然惩罚。殊不知,这恰恰忘却了朱自清的箴言:“表现自己”,“尽力便行”,把自己淹没于趋附之中。须知,“一篇优美的文学,必有作者的人格、个性,深深地透映在里边,个性表现得愈鲜明、浓烈,作品便愈有力,愈能感动与他同情的人,这种作品里映出的个性,叫个人风格”。至于落实到为文的“细部”问题,评论者大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见仁见智,如余光中的贬,吴周文的褒。例如《荷塘月色》的语言文字,张白山的说辞窃以为比较中肯。兹录于此,以供品鉴:

关于语言文字,作者一向比较讲究,就以这篇散文的遣词造句来说,一丝也不含糊。句中虚字可省即省,句子也力求顺口,较少运用欧化的语式。因此,句子显得比较干净、洗练。作者似乎也还爱用叠字的形容词和状词,如“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脉脉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有的词儿如“田田”“亭亭”,原是古歌辞的词儿,作者采用旧衣翻新装的方法,努力做到古为今用。翻得好不好呢,还可以研究。用叠字的词儿有一个好处,就是会使行文的气势变得雍容舒徐,不至令人读时感到躁急和逼迫。自然,要用得恰到好处,过多反而使句子显得松散无力。这是属于语文修养的问题,这里顺便提一提,用意在引起初学写作者的注意。有的人硬说这是技巧,是的,但别太迷信技巧,我认为反复修改的结果便能产生技巧。

朱自清的抒情为主调之文“做”的痕迹很重,这一点大家是看得出的。海派作家李君维说,他少年时代喜欢过朱自清的散文,朱的《你我》是他“读过而忘不了的一本书”,他特别说及“其中《给亡妇》《择偶记》以平常的口语来写,却感人心肺,淡而有味,其功力不下《背影》《荷塘月色》,可是不常为人道及,未免有点落寞之感”。显然,李是推崇以纪实为基调之文的。综观其为文,可以清楚地看出,朱先生一生都在探索如何写出最地道的白话文,斟字酌句,不敢有一点马虎,后人特别要注意的是他的这种努力。朱的“做”或曰“硬”做,他的吃力相正是前贤与轻车熟路的文言文搏斗、挣扎着所留下的痕迹。对于这样的勉为其难,我们当予以理解,作出精准的评说。如著名汉学家夏志清说《荷塘月色》全文“美”得化不开,自有其道理。这可能是朱在用唐人写绝句的劲头来写之故吧。又说《匆匆》那篇,文品实在太低。此言实在不敢苟同。殊不知朱自清此篇创作时,努力在向六朝小赋汲取“养料”,为其所用,只是铺排和雕琢的痕印太深,便难免误解了前贤,可惜了他的追求。鲁迅谈到其时的散文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这是为了对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这话对于我们今天来理解《荷塘月色》等篇什当是有所裨益的。

朱自清在白马湖时期,与俞平伯一起主编了《我们的七月》与《我们的六月》两本丛刊。他运用现代传媒(刊物)对现代散文的勃兴作了自己的努力。在《我们的七月》里刊发了《〈忆〉跋》,这篇美文也刊载在1925年12月北京朴社初版的俞平伯诗集《忆》中,落款题为“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七日,朱自清记”。后在193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的朱氏的散文集《你我》中登载时,则题为“十三、八、十七、温州”。据考,此文写作背景如是:《〈忆〉跋》草拟稿为1924年夏在宁波省立四中所撰。那年暑假,朱自清因其家眷在温州,他便去温州家里度假。8月17日,他兴致勃勃地在温州手书了那篇跋。9月5日,四中新学期即将开学,他又匆匆离温返甬上课,同时把书写稿件奉寄在北京的俞平伯,俞把此手书稿连同他的手书诗稿三十六篇,连同附录的旧体诗七篇,一起交北京朴社精印出版。由于该书所刊的是俞氏手书的诗,加之丰子恺作的插图和精美的线装形式,《忆》自成了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件珍品。我手头那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再版的《忆》,把玩与摩挲时,依然能体验其中的美感。尤其是朱自清手书的跋影印于后,使人能一睹朱自清那隽秀的书法而娱目。朱自清称赞《忆》是一部“双美”的书,他说:“我们不但能用我们心眼看见平伯君的梦,更能用我们的肉眼看见那些梦,于是更摇动了平伯君以外的我们的风魔了的眷念了。”其实,朱的跋本身就是一篇美文。跋文只有千把字,主要就俞平伯所记述的“忆之路”上对孩提时生活的顾盼眷恋。那些充盈着人情味的诗作,陈述了他的鉴赏之辞,字里也不免流露出朱自清对俞平伯儿时生活的羡慕之情,并在其间对他自己的生活作了坦率的评估。他说:“我的儿时现在真只剩了‘薄薄的影’。我的‘忆之路’几乎是直如矢的;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这大约因为我的儿时实在太单调了,沙漠般展伸着,自然没有我的‘依恋’回翔的余地了。”朱自清出身于小康之家,不像俞平伯跻身于上层社会,生活自不像俞那样优裕安适,因而他对儿时并没有多少的依恋,而直言“我是并没有好时光”。朱自清确实“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他的“颜色永远是灰的”,“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他是“什么时候都了了玲玲地”。从这点看,同在五四运动落潮期,朱要比俞清醒。俞平伯此时孜孜以求地去寻觅“儿时的梦”中的“爱”和“美”。而朱自清呢,他虽颇有“空虚之感”,但却很少彳亍踯躅于“忆之路”上作迷惘的吟哦低诵,更没有把生命的船帆驶入了“忆旧”的宁静港湾,而仍直面人生,纵使他也“空虚”过,而极思“转向”;纵使他也彷徨过,而仍思挣扎。总之,朱于生活比较执着,俞则比较恬淡。俞日渐趋于消极遁世,朱仍奉行“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处世哲学,在文学创作上,则时刻不忘“为人生”的创作使命,努力创作“血与泪的文学”。这可以9月19日在宁波四中所作的讲演《我们对于文学的态度》作证。

朱自清的白马湖题材的美文《春晖的一月》,风格别致,自成体式,正显现出典型的白马湖风致。全文共两千八百余字,写于1924年4月12日夜,最初刊于《春晖》半月刊第27期上,丰子恺专门为它作了插图。作者用大家在《荷塘月色》《绿》等篇什里所熟知的那种早春晨曦、晚秋山泉般的细婉笔调写道:“出了车站,山光水色,扑面而来,若许我抄前人的话,我真是‘应接不暇’了。”于是“我”便开始了春晖的一月:

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骚音,给我多少轻新的趣味。而最系我心的,是那小小的木桥。桥黑色,由这边慢慢地隆起,到那边又慢慢地低下去,故看去似乎很长。我最爱桥上的阑干,那变形的卍纹的阑干,我在车站门口早就看见了,我爱它的玲珑!桥之所以可爱,或者便因为这阑干哩。我在桥上逗留了好些时。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我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样大,使我自己觉得小了。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地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条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

读着这描述湖光山色的如此素净的句子,那清爽之气扑人眉睫,沾人衣襟。不加藻饰,清清淡淡,反倒染出了浓郁的又是幽静的白马湖的风光。另一篇《白马湖》也是佳作。文中透露了白马湖同道以酒会友的些许资讯。那是令人羡慕的白马湖雅集,又是白马湖新文学沙龙的历史见证:“(平)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这段文字清丽而真挚,信手拈来,却胜过《荷塘月色》。“风华从朴素来”,不正是白马湖散文的艺术特质吗?

朱自清散文有着极高的地位,有评论者说,将他的散文作为样板悬置于国门,不能增删一字,我想这种评说未免有点拔高了。他的散文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倒是不争的事实,有贬有褒。如其编于白马湖畔的《踪迹》中的《歌声》,系朱氏所写的最早的一篇美文,日本学者饭塚容如是评论:该文有三个技巧上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卓越的比喻。把“新鲜的微风”比作“爱人的鼻息”,把“白矾石的甬道”喻为“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这是直喻。上面已提到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苦笑的白与绿”,可以说是一种隐喻。这些隐喻有力地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第二个特点是拟人法,“花园”里的“群花”做着“清梦”,她们像是“愁着芳春的消歇”,“感着芳春的困倦”似的。这几句话使人感到她们“甜软的光泽”中的生命,并且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亲切的印象。第三个特点是精巧的措辞。意思差不多一样的“像……一样”“正如……”“……般”“……似的”等词语,他故意分别使用。“霏霏的”“薄薄的”“蒙蒙的”“涓涓的”等叠词,故意多用。陈述句里,有时穿插着一些推测句和疑问句。这些修辞上的功夫,使这个小品接近于一篇诗,读起来,有节奏感,又和谐,又流畅。

对朱自清早期散文,叶圣陶曾经给予严厉的批评,说:“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但这可能是因为关系亲密而敢说的苛刻话。《歌声》给人的印象是“朴素”“淡雅”,绝不是“浮华”“造作”。它是一篇富有朝气的青年诗人流露出自己心像世界的好作品。日本汉学家的赏鉴文字于我们似有另一番启迪,读着可领略另一种欣赏趣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散文以周作人《美文》发端。可以说,北有“语丝”之群,南有“白马湖”之群,而两群合成的“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的领袖乃是周作人。周的文学观照拂着朱自清的文学创作。1924年1月,朱自清写了《文艺之力》一文,这是反映朱自清早期文学观的一篇要文。文云:“故从自我实现的立场说,文艺的力量的确没有一般人的所想象的那样大。”接着他引述了周作人的下一段话,作为立论的概括:“我以为文学的感化力并不是极大无限的,所以无论善之华恶之华都未必有什么大影响于后人的行为,因此除了真不道德的思想以外(资本主义及名分等)可以放任。”朱认为周此言是“最公平的话”。1925年6月,朱自清在《文学的一个界说》中说:“表现自己实是文学——及其他艺术——的第一要义”;“文学之有价值与否,全看它有无个性——个人的或地方的,种族的——而定;文学之所以感人,便在它所显示的种种不同的个性”。这一文学观也和周作人的文学观是相契合的,或言之是接受周作人文学观指示的一种回声。正是如此,朱自清的作品里,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纯净、平和、普遍,像汪汪千顷,一碧如镜的湖水。湖水的恬静,虽然没有涛澜的汹涌……但那中和与平静的光景,给我们以安息,给我们以滋养,使我们焕然一新”。这分明是周作人所企望写出的“白马湖的水色”。白马湖派散文家的散文创作皆受着周作人的指点。周以书札的形式对《我们》给予评点(指对于《我们》中顾颉刚文的表扬和对金溟若文的批评),可以窥见他的文学批评标准对白马湖散文的影响:诸如他赞赏真情实感的作品,厌恶一切虚假的模仿之作,对于虚假之作毫不客气地加以鞭挞,直言“创作不宜完全抹煞自己去模仿别人”,“个性的表现是自然的”,这与白马湖派散文家的观点多是相一致的。而白马湖派散文家也欣然地接受了这位散文大师的指导与照拂。

同类推荐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在马来西亚,最最次在异国在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 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李清照的词与情

    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李清照的词与情

    本书为诗词鉴赏类图书,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情感解读为重点,中间穿插李清照的词,以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并结合李清照的经历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他文本。本书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深入阐发了这组诗的文本生成机制,彻底驱散了古往今来笼罩在这组诗上的迷雾。本书对《止酒》诗的阐发,也昭示了《止酒》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艺术渊源和深远影响,表明了“《止酒》体”与中国古代文人“止酒情结”的生成关系。通过对这些陶诗经典的深入研究,本书弥补了西方“互文性”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缺陷,表明了艺术形式的“互文性”对于文学建构的重要意义。书后的三种附录是作者研究陶诗“互文性”的副产品,为本书的理论阐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学文本证据。
热门推荐
  • 孤岛惊魂

    孤岛惊魂

    盛夏。海滨某浴场。一把太阳伞下,身着便装的海滨市刑侦大队刑警李卫东和宋红旭一边说着话儿,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睃视着周围的人群。他们俩已经奉命在此蹲守十多天了,可狡猾的猎物一直没有出现。前些日子,海滨市公安局接到举报,在海滨浴场等繁华地段,有人在悄悄出售摇头丸。此前,海滨市资深干警老夏奉命打人制造摇头丸黑社会组织后离奇失踪,不久,老夏的妻子姚素芬也遭神秘绑架,至今下落不明。此案全国罕见,惊动省公安厅。省厅指示海滨市局,一定要在两个月内捣灭制造摇头丸的黑社会团伙。
  • 福林的光洋

    福林的光洋

    西斜的太阳就像一个摘不到的柚子,红橙橙的,高高悬浮在天空。福林从柚子树根下的洞穴里掏出来撒开去的,尽是一些蚂蚁窝碎片,还有蚂蚁。这些玩意闹得他头上脚底地面到处都是。秋风好像刚从地缝里钻出来,浴着泥土味,还有青草香,一波连着一波。碎片满地乱蓬蓬飘舞。那些丧家的黑蚂蚁黄蚂蚁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周围十数米,黑压压的伤兵残将,在淡去的日光里,格外扎眼。几只黄蚂蚁沿着脚跟爬进了福林裤筒子,一寸一寸,直往他胯底下蠕动。有的甚至爬到他撒尿的东西上,往阴里咬噬。他麻木得没有任何反应,似乎身体是别人的。
  • 网游之假面骑士录

    网游之假面骑士录

    假面骑士网游文『初始』全世界唯一的虚拟现实游戏,玩家们将选择成为骑士or怪人…无人知晓,在这个没有《假面骑士》的世界,为何会出现这款游戏…这究竟是个游戏?还是……其期限为一年,要是无人能够通关游戏,其后果将是……【AreYouReady!?】“变身(Henshin)!”本书属于慢热型,目前已确认会出现Kuuga到Build系列的所有骑士新手副本→已死之人→绝境逃离→火星咖啡→罪恶城镇群号:511306144
  • 总裁抢婚:陆少的完美恋人

    总裁抢婚:陆少的完美恋人

    一场车祸,洛颜失忆,醒来,便见到这个冷漠的男人。他第一句话便是,“我叫陆南枫,你的未婚夫。”她将信将疑,随他回了家,在他的温柔乡里一步步沦陷。一梦惊醒,“利用吗,呵呵,陆少爷,你可真看得起我。”……“陆南枫,如果你是来祝福我婚礼的,那欢迎。如果不是,大门在那,慢走,不送。”她一袭洁白婚纱,面无表情的看着婚礼中央的不速之客。陆南枫张狂一笑,目光盯着洛颜,随后又转向她的腹部,“我是要走,不过不止我一人,我还要带走我儿子,和我儿子的妈。”
  • 重口味经济学

    重口味经济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经济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花钱有门道,赚钱有套路。
  • 恶魔果实生成器

    恶魔果实生成器

    这是一个不同的海贼王小说,主角也不是盲目的无敌,中间有些搞笑成分。咚!击杀....奖励道力....
  • 孽债之误入豪门

    孽债之误入豪门

    原书名《孽债-误入豪门》草包--门当户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的爱情故事。一个血海横亘在两人之间,多深的爱恋可以化解?一段铭心刻骨的深爱缠绵,承载着多少痛苦和辛酸?当爱无法继续,当情不再甜蜜还剩下多少冰冷和残爱当亲情成为阻碍,当时间消磨激情他,和她是否还能坚守最初的悸动,深情的无悔时过境迁,终领悟——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是人心***“晓明,阿姨这些年从来没有逼过你什么,可是你爸是怎么死的?”向引素眼中的冰冷和恨意让她透体冰凉,她说出口的话更是在瞬间击溃了她。“钟晓明,你还我爸,都是你害的,你的好朵湛,他爸撞死我爸的……”秦欢颜控制不住的爆发出来的愤怒。“滚……”眼泪不知道怎么就淌了满脸,一切语言都太苍白无力,钟晓明想,她最终还是败了,那么久她都没有哭过,可是当年迈的父亲背着一身是血的她下楼,她哭了,她认输了。***朵湛看着钟晓明长长的睫毛垂下的两片小小的阴影,突然心里就泛了酸,“晓明不分手行不行……”他无法控制自己爆发出来的脆弱。她微微低下头露出漂亮的颈子,眉毛陡然舒展,露出无奈却决绝的神情:“不然让你撞死你爸来赔我一个爸爸……”他愣住了,手也松开了,落下去。***有一种爱情是生于逼迫下,她是他用棍子打出来的,他对她狠,毫不留情,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叫唐破晓的男人他会笑眯眯的说:“你的手必须是干净的,因为我需要你以后养我啊,别的女人说喜欢我的时候你要让她滚。”**配乐:开始懂了-孙燕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误入豪门:老公别再凶我》
  • 我在小说里面抢戏份

    我在小说里面抢戏份

    断更写手的一场奇幻旅程,莫名其妙进入了自己的小说中,一心寻求回归现实的方法。他知道,回去的办法就在书的结尾。但是……原著根本没有写完啊!
  • 妾身有礼了

    妾身有礼了

    这年头,扮猪吃老虎的常见,扮断袖吃女人的绝对少有。她家王爷就做到了。凭着一张祸国殃民的脸蛋,美男在侧,美女在怀,搅乱天下,尽享齐人之福。“娘子,你喜不喜欢为夫?”“不喜欢。”“嗯,我喜欢娘子就行。”“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为夫就是喜欢你的……不喜欢我。”“……”你赢了!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