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300000011

第11章 《诗刊》与"上园派"的形成及其影响 (1)

蒋登科

文学期刊在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些文学流派、批评流派的形成也与文学期刊有关。在当代中国,政府或政府领导下的群众组织编辑出版的文学刊物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不再是同人刊物。但这些刊物仍然有其自身的导向性,在传播文学作品、文学观念等方面居于主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造就了一些文学群体或者批评家群体。在当代诗歌发展中,《诗刊》被认为是诗歌界的"国刊",它在坚持多元追求的同时,仍然主要张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艺术道路,追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艺术格调。换句话说,《诗刊》追求的是有中心、有主潮的多元。新时期诗坛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三个理论群落"传统派"、"崛起派"和"上园派"的形成和影响基本上都和《诗刊》有关--其中包括《诗刊》张扬的诗歌观念、举行的诗歌活动和具体的编辑人员。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现代诗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群落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诗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传统派"、"崛起派"在观念上的对峙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派"对于诗歌艺术新变的反对(至少是质疑)不利于新诗艺术的发展,但他们对传统艺术经验的重视是值得关注的;"崛起派"对西方艺术经验的重视对于打破封闭、僵化的艺术观念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艺术经验的忽略、对西方艺术经验的过分倚重,也可能带来新诗脱离中国文化与现实的弊端。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派"和"崛起派"之间的讨论。这场讨论在1984年初基本结束之后,迫切需要一些评论家对其进行反思,进一步探讨新诗艺术的基本规律,在两个群体之间架设一道沟通、融合的"桥梁"。"上园派"诗论家就肩负起了这一使命。这其实也是代表国家文学意志和主流意识的中国作家协会及其主办的《诗刊》所期待的诗学格局。《诗刊》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实施了这一构想。

"上园派"的出现首先是和《诗刊》举行的两次诗歌活动有关。

根据朱先树的记载,1984年4月8日至28日,诗刊社在北京举办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评论作者读书写作会。参加那次会议的有孙克恒、袁忠岳、叶橹、竹亦青、吕进、陈良运、杨光治、余之、朱子庆,一共9人。开会地点在西直门外北方交通大学旁边的上园饭店。应该说,这个小规模的读书写作会的时间是相当长的,与会者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应该是很多的。

1985年12月,诗刊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托召集了第2届全国新诗(诗集)评奖的读书班,地点仍在上园饭店。上一次读书写作会中除孙克恒(已故)、竹亦青(已故)、余之3人外,其他人都参加了,此外还有阿红、蒋维扬、古远清、陈绍伟、黄邦君、刘强等参加。大家除了读诗评诗外,也少不了交换对诗坛争论的一些看法。正是在这一次会议上,几个诗歌观念相同或相近的评论家协商,应该在诗坛上有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是后来被称为"上园派"的诗论群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会议的参与者几乎没有属于"传统派"和"崛起派"核心人物的诗论家。可以看出,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是进行过挑选的,参与者的诗学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属于当时的"中间派",也就是各方面(包括官方、刊物、大多数诗人和诗歌读者)都可以接受的人员朱先树是上园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该群体形成之时他是《诗刊》的理论编辑,为上园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10月31日,朱先树应邀参加重庆丰都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看丰都"采风活动,笔者曾问他:参加这两次活动的诗论家既没有"传统派"的,也没有"崛起派"的,是不是经过了选择?他说,当然是经过选择的,都是观点比较稳妥、可以为多数人接受的诗论家。袁忠岳回忆说:当时诗坛刚刚刮过去一阵批三个"崛起"的政治风暴,大家对这种在学术领域搞大批判的做法是不满的;但对"崛起"论中全盘西化的主张也不以为然。在半个多月相处和相互交谈中,大家对于当前诗歌的看法,渐渐有了共识。这就是后来形成上园派的思想基础。......吕进、朱先树、阿红、杨光治、叶橹、朱子庆和我7人共同商量,认为在诗坛互相对立的"崛起"与反"崛起"之外,应该有另外一种声音,这是更能代表多数的第三种声音,即:移植要本土化,继承要现代化。

和另外两个群体"传统派"和"崛起派"一样,这个群体中也是人才济济。古远清说:"参加这一群体的不仅有诗论家,还有编辑家、出版家。主要成员有以从事基础理论见长的吕进、袁忠岳,以50年代研究抒情诗著称的叶橹,善写诗话、评论作品高产的阿红,长于对诗坛作全景式观照的朱先树,出版家兼诗论家杨光治。"这个名单中漏列了年纪和其他几位相差较大的年轻诗评家朱子庆,他的论文曾获得《诗刊》优秀论文奖,其名字在吕进主编的《上园谈诗》中被提入过,而且有作品入选。也许是后来朱子庆参加这个群体的活动很少,主要精力也不再专注于诗歌评论,所以后来的有些资料和研究文章基本上不提他。这个群体在人数上没有扩大过,但接受或者赞同其观点的人是很多的,其中也包括许多影响不小的诗论家,吴开晋、古远清、张同吾、陈良运等等都可以列名其中。

作为诗歌研究的松散的群体,在这个群落中,实质性地从事研究和诗学观念的相近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其中几个人的特殊身份也值得关注。朱先树当时是《诗刊》编委、理论室主任,他不但是诗歌评论家,而且掌握着追求"中和"观念的重要阵地《诗刊》的理论版面;阿红是诗人、诗论家,当时是辽宁的《当代诗歌》主编,思想敏锐,善于接受新的观念;杨光治是评论家,也是出版家,时任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为诗歌、诗歌理论的出版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为上园派诗歌理论著作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截至1991年10月,"上园派"的七位诗论家就有五位在《花城诗歌论丛》中出版了著作,包括阿红的《探索诗的奥秘》、杨光治的《诗艺·诗美·诗魂》、袁忠岳的《缪斯之恋》、吕进的《新诗文体学》、朱先树的《诗歌的流派、创作和发展》。具体可参见朱先树的《诗歌的流派、创作和发展》一书最后附录的《〈花城诗歌论丛〉书目》。这些具有特殊身份的学者的加入,为"上园派"提供了更广泛的学术阵地。

尤其是《诗刊》,它始终代表着诗坛上最主要的、引领主流的声音,"上园派"的诗论家不仅每个人都在《诗刊》上发表论文,张扬自己的诗学主张,而且在1988年,吕进、阿红还应邀为《诗刊》评刊,总结诗歌现象,引导诗坛观念。他们每期选择《诗刊》上的优秀作品或体现出来的某些诗歌现象进行"背对背"的评论,在下一期刊物上发表出来,最终却体现出较为一致的诗学主张。吕进说:"被诗界誉为'国刊'的《诗刊》,在1988年出了一个新招:辟《每期漫评》专栏,由我和阿红搞半年的评刊。阿红在东北,我在四川,一北一南,互不通信息,每接到一期《诗刊》,就各自写一篇评论寄往北京,在同期刊出。四川太远,因此,为了不误期,我每次都是用特快专递将文稿邮出的。"吕进在1988年共写了六篇关于《诗刊》的"漫评",刊发在《诗刊》当年的第3、4、5、6、7、10期上,后以《漫评〈诗刊〉》为总题收入《吕进文存》。这段文字是他为《漫评〈诗刊〉》写的"著者按",这些文章大有把握诗坛方向、引导诗歌创作的味道。

"上园派"的旗号是1986年在《华夏诗报》上正式亮出来的。袁忠岳回忆说:

后来,朱子庆到广州参加《华夏诗报》的编辑工作,就在该刊总第9期上刊发了其中5个人的文章,加了编者按,简介了"上园派"的来历,原来是因为两次聚会都在上园饭店的缘故。这算是一次公开的集体亮相。

"上园派"诗学主张的集中展示是在吕进编选的《上园谈诗》一书中。该书在1986年初初步编出,1986年8月定稿,1987年9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主体部分包括四个板块,"上园笔会"收入杨光治、袁忠岳、叶橹、朱先树、阿红、朱子庆、吕进的论文9篇;"上园诗评"收入对该群体所认同的诗人的评论文章8篇,这些诗人包括傅天琳、刘湛秋、李钢、张学梦、叶延滨、杨牧、周涛、章德益,论文作者中的吕进、阿红、叶橹、袁忠岳、朱先树属于"上园派",而张志民、周政保则可以称为该群体的"同路人";"上园诗论"收入7位学者的诗学研究论文、通信等12篇;"上园诗话"收录阿红、朱子庆、杨光治的短篇诗论(诗话)20则。另有"附录"4篇,分别介绍阿红、袁忠岳、叶橹、杨光治4人在诗歌创作,尤其是诗学研究方面的成绩自1982年出版《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之后,关于吕进或其著作的评论文章就很多。据吕进先生当时透露,该书没有收入有关他的评论文章,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年纪尚轻的朱子庆写过评论文章,当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关于朱先树及其诗论的评论文章,作为《上园谈诗》编者的吕进就放弃了介绍自己。

在这本论文集中,如果要考察作为诗歌理论群落的"上园派"的诗学观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先树撰写的"卷前语"《关于诗的传统与现代追求问题》和吕进撰写的"卷末语"《变革,为了新诗在当代中国的繁荣》。这两篇文章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上园派"的诗学观念。朱先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当今诗坛创作追求五彩缤纷,诗歌观念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本书的作者和所收文章,其思想艺术观点大致有相通处。"可以看出,群体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他还简要概括了这一群体对于诗歌、诗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概括起来说就是,诗是现代的;他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绪,在艺术上创造出适合中国读者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的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宽容一切艺术的追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各种艺术存在,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态度。

吕进说:"入集作品大多曾公开发表过,现在按照一定顺序分集编辑,希望能给读者诸君提供一个学派的整体性印象。"很明显,编者是希望通过这本文集来最终确定一个诗学流派在中国诗坛的出现,同时强化诗坛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对于这本书的缘起,吕进进行了简洁但又富于文采的介绍:

这本七人合集的缘起和上园饭店不无关系。1984年春,一个读书会在上园饭店举行。这是一家新建饭店,位于北京的西北角。一年多过去了。1985年隆冬,又一读书会的地址凑巧又是这里。

从第一个读书会到第二个读书会,上园饭店给一群诗评家提供了结识机会。他们虽然大多过去不曾谋面,然而早就熟悉彼此的名字,以文会友,上园饭店的相聚使他们一见如故。

两个读书会的参加者虽然不尽相同,友谊却是相同的,面对面的切磋,北往南来的鸿雁,深化了讨论,也深化了友谊。于是,一个念头应运而生:合出评论集子;于是,又一个念头不谋而合:书名一定得有"上园"二字,以纪念在这家饭店萌生的学术友谊......

这段记述和其他几位当事人的记述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吕进更注重对其内涵的揭示,而不太注意事实本身的描述。但他所谈的仍然是"上园派"形成的过程。对于这个群体的基本特点,吕进用了三个词组来描述:求实意识、创新意识、多元意识。它们正是"上园派"诗学主张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后来研究"上园派"及其诗论家的文章也大多认同这几个特点。

第一次在专著中对"上园派"进行介绍并评价的是黄子健、佘德银、周晓风合著的《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史》:

新时期诗歌理论批评中所谓稳健派代表了企图超越崛起派和传统派各自偏颇的"第三条道路"的努力方向。在新时期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争中,这一派稍微后起,但人数更多,实力较强,是前两派均所不及的。其中包括诸多诗人和诗论家如沙鸥、公刘、牛汉、刘湛秋、杨匡汉、陈良运、吕进、阿红、杨光治、朱先树、袁忠岳、叶橹、朱子庆等。后七人还因合作出版了《上园谈诗》,明显呈现出"一个学派的整体印象",被称为"上园诗派",是稳健派的中坚。该派诗歌理论批评的突出特点是力求平稳,力避片面。"求实、创新、多元"则大体反映了这一派诗论的基本风貌。

同类推荐
  •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一书的编写,采取分篇记述,纵贯主题的写实方法,书中分设了“抗震救灾创奇迹”、“改革创新谱华章”、“调整转型走新路”三个篇章,从时空、人物、事件三个维度涵盖了震后开滦40年的发展变化。全面真实地反映开滦震后40年的发展史实,讴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弘扬了开滦矿工顾全大局,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系统记述了开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改革成果,充分展示了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时代风采,宣示了开滦人在改革实践中奋力拼搏、求新达变、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别样的爱

    别样的爱

    有梦的白鸽,飞过最深爱的屋顶,有片羽毛飘在风里……白色的浮云,本来好像会是冷雨,原来隐藏一种觉醒,蓝色的晴空,被云扫过后更透明,我的勇气万里无云……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座英雄酒馆

    我有一座英雄酒馆

    游戏玩家罗金因意外穿越中古魔法世界,成为人类帝国边陲小城的城主。小城很破败,不仅穷苦还危险,强盗与佣兵团串通一气,不是烧杀劫掠就是勒索保护费,隔壁的大贵族还虎视眈眈整日想要弄死自己,吞并自己的领地,罗金表示压力很大。幸好……城里酒馆很神奇!竟然能招募英雄!“SSS级传奇英雄,姓名菲莉·安布罗修斯,性别女,种族半精灵,大魔法师,九……九……九岁?!!九岁萝莉也能当英雄?SSS级传奇是什么情况?”又一次查看酒馆英雄名单的罗金,双眼爆发出闪瞎一众狗眼的光芒。
  •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智慧城市理论的著作,不仅对智慧城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包含大量丰富的宁波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案例,也是对宁波市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 抗战之兵王重生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飞的战场,嚣张凶恶的日寇,只有战斗才能生存!
  • 腹黑太子天降萌妃

    腹黑太子天降萌妃

    她“从天而降”,不慎砸落他头顶上,因此跟他结下不解之缘,牵绊一生。他是夏国太子,素有仙人之姿,聪明绝顶,年纪轻轻就带兵亲临战场,威慑天下。他不苟言笑,手段狠绝,是百姓心中的战神,却在战场上收留了她,对她无微不至,疼爱有加。据说,太子不但收留了那女子,还对她视若珍宝,甚至为了她,拒绝纳妃。而事实上……“谁要再说太子疼我,我就灭了他。”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某女孩忍不住怒骂。想她原是金牌影后,竟穿越成了个小孩子,还被这腹黑的男人吃的死死的,太丢人了。话音刚落,头顶就响起一道慵懒的声音,“哦?你的意思是本宫还不够疼你?”某女闻言,立刻蹭着太子的衣衫,口是心非,“谁说的?我灭了他,瑾哥哥最疼轻儿了。”片段一:某日,正在书房看书的夏瑾寒见下人带着鼻青脸肿的小丫头进来,脸色立刻变得铁青,问,“怎么回事?”太监战战兢兢的回答,“回殿下,轻儿小姐跟琳郡主打架了。”“输了还是赢了?”“赢了,嘻嘻。”小丫头抬起头,有些激动,又有些害怕的看着他。闻言,前一刻还满脸冰冷的男人一把将那小东西抱起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很好,没给本宫丢人,这是奖励。”片段二:某日,宫宴上皇后光明正大的将几名不错的千金小姐送到太子面前,让他选一个适合的回去做太子妃。某女孩见状,眼中闪过一抹狡黠,娇小的身影往人群中一站,道,“皇后娘娘,轻儿觉得这位姐姐不错,温婉贤淑,大方得体,长得又漂亮……”话没说完,某太子一把揪起她的衣领,将她带离现场,而后狠狠的瞪着她,“你再说一次?”
  • 黑锅英雄

    黑锅英雄

    背黑锅这种事我来就行了。“隔壁老王的儿子被打了?”“没错,是我打的。”“女浴池有人偷窥?”“不用怀疑,当然也是我”“村头王寡妇家的老母猪怀孕了?”“……”
  • 卓越员工高效工作法

    卓越员工高效工作法

    什么是高效工作?高效工作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如时间、精力、物力等),取得最大的收益,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正比。也可以这样认为,所谓高效,指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甚至更好。简而言之,高效工作就是效率和效果的完美结合。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高效能人才的竞争。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 古今短篇小说集

    古今短篇小说集

    关于爱情、亲情、友情……古今都有的短篇小说每一篇故事大约几千字。这冥冥之中那些个情好似命中注定却又多了点耐人寻味。
  • 甜心俏佳人系列:酷总裁的蜜糖老师(全本解禁)
  • 盛世红颜:惑倾天下

    盛世红颜:惑倾天下

    素未谋面的冷傲王爷登堂入室,她一夜清白交付,不料从此步步劫数。心怀极恨只为一念相杀,时局动荡又深陷风暴,阴谋棋局,死生几度。是谁在漫天桃花下许一言宁负天下不负卿的深情缱绻?是谁又青丝成雪歃血来归只为她回眸一颜的涅槃重度?红烛光冷一曲香妆,血染倾城盛世华光。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背叛这世上的所有人,与你携手天涯,再不分离。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