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300000053

第53章 灯颜新妆:灯意象的影像之美与诗意续延

孙翠

在形态特征和意蕴内涵上,影像书写中的"灯烛"意象与诗歌文本中的"灯烛"意象仍不免存在交叉重合之处,都是作为凝注了主体人格、主观情感体验或哲思寓意的文化符号,以灯烛自身的性状特征所暗合的心理结构或文化指涉,在具体语境下形成一个意蕴的张力空间,从而彰显灯烛意象的丰腴和诗意。不同的是,在诗中,这个以文字为媒介传播的比喻性世界里,灯烛意象多以一种感性经验的抽象化、凝练化的文字代码形式出现;而影像则以自己的话语方式对灯烛意象进行重构,在这个思想、情感视觉化的世界里,灯烛意象呈现出新的符号形态方式与意蕴特征。

一光影书写下的意象符号特征

"影视意象亦是'外化了的自我意识','象'乃是话语符号'意'的载体与媒介。影像话语与其它话语形态之间'意象'符号的区别,主要决定于其意象之'象'间的差异上。"但是,目前在影像话语系统中意象的定义划分并不明确统一,笔者延用"立象以尽意"的概念,忽略电影胶片制作等技术属性,从影片文本内容上划分,将在电影镜头画面中出现的、凝聚作者主观意图的物象符号视为意象。还是以"灯烛"为例,当"灯烛"从文字符号中摇身站立起来,晃动于影像文本中,灯烛意象的塑造就必须遵从影像符码的成像规律,其外在形态特征在按照审美想象设定的同时,也具有视觉画面中所有映像符号形态的通性:

一、单义性--具体物象的逼真再现

在影像"纯粹的视听情境"下,光影画面中的任何物象符号都是具体而确定的,银幕上的视觉图像再现出"灯烛"的原本形态,与人感官系统感知的成像相差无几,一盏昏黄街灯就是一盏昏黄街灯,在外部结构状态和空间特征上呈现出高度的"逼真"效果。在这种语境下,每一个"灯烛"影像符号都具有逼真的形象特征,其能指和所指之间有着较为清晰的锁定性,与文字符号中"灯"的抽象概括性以及所指的不确定性迥然不同,其意蕴内涵指向是单向度的。

光影符号的这种单义性意指倾向,增高了对影像的艺术真实性的要求,因为在影像这个直观世界中,"观众首先感受到的并不是影片中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导演的个人情绪,观众首先感受到的是影像,是通过画面与音响传达的具象化的视听语言形态"。那么,影像艺术中的具体形象、情境的真实可信作为影像艺术初级形态的标准也变得更精细具体了。从一个细微处的陈设,到整个影像的空间布局,每一处入境的场景都是依照日常生活经验或历史规律还原,经过细致、严格的设计而成。尽管影像仍不具备现实意义上的真实性,但作为现实重现的银幕影像形态丝毫不能有悖于观众艺术欣赏的"真实"感觉。若在古装片中出现霓虹灯一定会让观众大跌眼镜,这属于较大的疏漏--因年代、民族不同,甚至建筑风格不同,其内安置的灯具、灯饰也各不相同。从而,具象符号的单义限定性一方面促成了影像的跨语言流通性,任何物象都用与实物的拟真体代指,灯烛始终都是以黑暗中的照明者形象出现;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对具体文本语境的预设,具有明确的时代性、地域性甚至场域性特征。比如庭燎熠熠的古代宫廷、煤油灯的乡村草屋、霓虹灯影闪烁的上海十里洋场......

二、变义性--动态空间的多面建构

纵然忠实于现实是影像艺术的首要准则,但电影从来不是对生活简单而直接的复制。爱因汉姆认为,即便是最简单的视觉过程也不等于机械地摄录外在世界,而是根据简单、规则和平衡等对感觉器官起着支配作用的原则,创造性地组织感官材料,从而获得现实的对等物而非派生物,电影技术的缺陷因为其强烈的非现实性表达,反而促成电影艺术的诞生。除了演员的表演之外,影像必须让镜头画面的情境、事物开口说话,将源自创作主体内心的情感流向、思想光泽和精神内涵传达出来,从而言说才不是空洞的说教,故事表达也更涤荡人心。

但相对于文学语言符号间接意指的不确定性,光影符号直接意指的弹性空间较小,因而意蕴的变化需要借助镜头视觉转换来实现,因为同一物象在不同视角、场景、光色、焦距下的表现力度、情感倾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影像语言的空间构成方式使视觉形象产生了'第二表现层':一个形象不同的空间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同一盏灯的灯光在调焦或者彩罩处理下,可以调和为虚白色的惨淡之境,淡黄色的柔和情愫,或黄绿色的颓败气色,亦或是艳红色的激情氛围等不同的情感镜语。

借助影像的演播模式,在时间场域内完成对物象外形特征的空间塑造以及情节流动、内质情感历程等历时性意义上的动态演绎。动态性是电影的生命活力之源,在灵活地运用光照下物体投影的明暗、深度感的增减、彩色与黑白色交替、画面的界限和拍摄的距离、时空的非连续性的演进或者电影的消声等影像构图功能,随着影像动态播放的历时性流转,电影艺术中物象突破影像符码的单义限定性,在单义性与变义性之间形成了一道复杂意向表述的张力之网,意象的意蕴空间也因此得以伸展,单义性的具象指涉也因借助视觉角度的变化营构丰富多彩的意蕴选择可能性,从而牵引情感镜语的变迁。

三、合义性--多元整合的情感寓意

诗歌是由意象组合构成的,"一般来说,一首诗就是一个意象序列,一个意象系统"。意象组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诗歌的优劣,通过诗人灵感的有机组合排列,意象的审美内涵在相互关联中限定、突显出来,而意象本身也正是在这种组合中获得自己的艺术生命。遵从艺术规律的相通性,电影画面中的意象组合亦是如此,经过选择的意象组群,在相互作用下产生单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情境蕴涵。"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讲,影像具有系统质,孤立的影象只有在一个艺术整体中才具有自身的性质和含义。"

不同的是,电影中意象的层次构成是更多元的,更相融于一体的。电影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媒介综合,二是媒介性综合,三是表现性综合。"即在综合影像与声音两种媒介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并表现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这三个层次上整合。电影媒介中的意象也是在融合其他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凝注了其他艺术所建构之文化价值和内涵的综合体。

从构成来看,电影是画面"影"象、音响"声"象与情节"事"象的有机组合,单就画面而言,往往也是一种融合了视觉意象多种元素的合成体:人、物、景、光、色等等,这些元素依照影片主题内容、美感效果而有机地组合成影像画面的综合情境语言。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在电影动势延续播放过程中,单个意象不能脱离声画情境而孤立存在,任何单个意象的出场,都将与所在的由景框、影像、声像、语序形式等共同组建的镜头声画空间相伴,在表达方式上,电影意象也是以一种在整合境语中言说的方式,实现对观者体验的感性占有。

二电影中灯烛的意蕴空间构成

电影是通过对诗歌原初情境的复现、广域文化空间的杂糅以及影媒新镜语的生成这三种途径,实现其对灯烛意象之意蕴空间建构的。

一、复生:诗歌原初情境的重现

以诗词文本为电影意境创作落脚点,通过电影镜头重现诗词中灯烛意象群落及其所营构的话语空间,借助接受群体积淀的审美经验,为影像融入灯烛意象在诗词中原初意境里所散发的审美感召力,从而呼唤诗意在电影中的重生,这也是一种较为便捷、实用的诗意表达方式。由于诗歌与电影在思维特质上的相似性,诗歌中关于灯烛意象的情境很容易成为电影灯烛意象诗意塑造的源泉,尤其是意象丰腴、情境层次画面感强烈的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成为电影意象语境借鉴的优先之选。无论是对诗作原模原样的展开,还是进行现代版本演绎的置换,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诗歌原初情境意蕴的印记。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有四组孤灯只影的意象镜头,分别对应了"孤灯然客梦"、"孤灯坐彻明"、"残灯独客愁"、"寒灯独夜人"四句古典诗词的意象群落,诗歌的原初情境的复现,同样指涉出古诗词营造的一种无法排解、无力摆脱的孤寂情感蕴涵。只是感情纠葛的内容变了,不再是漂泊的悲苦、思乡的愁绪,或是仕途不济的沉寂,而是现代爱情失意伤痛带来的漫无边际却又无法抚平的落寞。

在1983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段的拍摄情境,设计得十分巧妙:黛玉深夜独坐,因访宝玉遇阻,又听闻怡红院里传来宝钗之声感伤而泣,作《葬花吟》时,镜头移动定格在黛玉闺房内的一簇红烛之上,并立相拥的红烛燃烧着,红色的蜡烛油滴顺着烛身滚落,似垂泪之状。李商隐诗作《锦瑟》中"蜡炬成灰泪始干"所描写的刻骨铭心的爱恋与凄凉彻骨的悲情,诗歌里灯烛意象表现的意境情思在影像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红烛垂泪"暗指黛玉此刻心境,也成为宝黛间至死不渝的恋情以及不能相守的悲憾命运的贴切比喻。

二、互生:广域文化空间的杂糅

诗歌显然不可能是电影对灯烛意象塑造的唯一源泉,在整个文化场域内,人类的情感表达有着更为开阔的互文性。从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民俗生活等这一文化之广域中抽取意象所蕴含的情感隐喻、寓意与情调,杂糅于电影这一艺术媒介"炉火"之内铸造,成为电影对灯烛意象的文化内涵凝塑的又一途径。通过电影镜头的言说,隐潜在文化暗角的灯烛意蕴得以清晰浮现,不仅完成了对电影艺术质量的提升,也使得灯烛文化得以传播,甚至在流行中形成新的文化习俗,实现了灯烛意蕴在文化境遇内双向度的互生。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里对雨巷街灯意象组群的塑造便是这种意蕴杂糅的典型,夜雨、深巷、长阶、破壁颓垣、街灯组合在一起,用镜头特写和配乐将这一意象群落凸显出来作凝神的注视与问询。有诗同韵:

昏昏的灯,

溟溟的雨,

沉沉的未晓天;

凄凉的情绪;

将我底愁怀占住。

凄绝的寂静中,

你还酣睡未醒;

我无奈踟蹰徘徊,

独自凝泪出门:

啊,我已够伤心。

冷清的街灯,

照着车儿前行:

在我底胸怀里,

从此又失去了欢欣,

愁苦已来临。

那种悠长而舒缓的惆怅,哀怨而朦胧的暧昧情愫,江南小巷破壁颓垣、青苔长阶所隐含的怀旧感伤情调,又含着古代诗词中夜雨青灯意象组群所指涉的凄冷悲愁,融合成《花样年华》独特的情境语--落寞之人的顾怜相惜这种冷色调的暧昧情调。

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由方形宅院大红灯笼以及挂灯习俗的意象组合也是别有深意的。影片自始至终都笼罩着一种阴郁的氛围,由古代皇宫建筑延伸而来的方形宅院、高墙深巷,成为等级森严的家族秩序、礼教习俗的象征,而挂灯习俗是莫言的小说《大红灯笼高高挂》文本所虚构,挂灯即受到宠幸,封灯即是把所封之人打入冷宫,妻妾与灯是等同的,人如物一样,为"老爷"随意享用处置,灯笼的形态特征--被罩住的火光也成为被禁锢的人性的隐喻。

三、新生:电影媒介下的形式镜语

电影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诗意美感表达,是文字说不出来的,"视觉符号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意象、画面、造型和象征来传达意义,恰好成为弥补'道可道,非常道'的语言缺陷的替代性选择"。影像的视觉说服力来自视觉图像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超越,用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视觉符号和电影媒介独有的综合多元的表现手法、形式修辞对灯烛审美意象进行重构,完成灯烛意象群落的艺术重塑,使其在电影新媒介上发出情感和美感的召唤,获得审美意蕴的新生。影像对意象阐释多是借助视觉的传达,视觉影像不仅具有"始源性"的神奇美感,电影表达形式也是伸缩性的,有着高强度的弹力空间。与视觉印象的停留相伴的是一种感觉印记的蔓延,从而影像形式本身就是感性意蕴生成的源头。

《春光乍泄》里就有着对"瀑布灯"多重的视觉书写,作为爱情梦想的象征,在爱情破碎和复原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分别呈现为黑白影调下的黯然失色和饱和色彩中的发着晶莹璀璨的梦幻之光,以映照情感的起伏变化。此片末尾,结束感情羁旅的黎耀辉,在电车内穿越夜城时,镜头急速行进下,闪烁的霓虹灯、密密麻麻的车灯以及路灯在画面中形成一股股湍急的灯流,在欢快跌宕的爵士乐下,衍生出一股驱散阴霾的力量,以及一种皈依的迫切之感。在这里,电影文本形式本身就成为一种审美思维的力量,一种超越言说的情感直达,一种感性意蕴空间的展播。

(指导教师:梁笑梅教授)

同类推荐
  •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等六则,再附上初版序跋、潘麐生题记,以及沈复生平考据。本次出版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考以《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本、林语堂英译本,重新增加译注。本书以夫妇二人和乐生活为主线,更涵括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童年、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二人自初见,便情投意合,婚后举案齐眉,初始种种环娱,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为布衣蔬食而蝇营狗苟,贫病交加,所幸有朋友襄助,亦能苦中作乐。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伉俪情深缱绻,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之情在沈复笔端,更显悲切动人,眷恋久长。
  • 禅与物

    禅与物

    作品从自然物象中发现禅意,用禅的审美方式解读物象。启示读者在大自然中返璞归真,在喧器闹市保持禅心,并在生活中体味禅意。山川风物与哲学、历史相互交融,是一部以作者切身体验为基础的自然哲理散文集。
  • 阅读故土

    阅读故土

    这部书汇集了作者李旭近年创作的散文,他在河北坝上长大,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记述了故土的点点滴滴,他的散文虽多从平常事说起,但却活跃着很多坚实的细节和经验。他对那些不起眼的农事和乡亲抱以丰沛的感情,并给予庄重的书写。他的文字中,有一种韧性,有一种静谧之气,也有一种平等之心,并以真切的情怀在向故乡、亲人致敬。
  •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悍妇当家

    悍妇当家

    穿越女凌秋,被穷困受人欺凌的三兄妹捡回了家.收拾完恶人以后,带着三人努力奔小康.买房买地做起了封建小地主.平静的生活下,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痴迷厨艺的厨子、被罢免的官员父子、落魄江湖的剑客(书生?)西门吹雪、守护边疆的将军兄弟、猪头脱线的神医和武艺高强的隐退高手主仆、时尚贵公子皇帝小舅子、不怀好意的敌国王子、以及……平静温馨的封建地主生活,偶尔穿插着这些闹的鸡飞狗跳的各色人等。此文温馨清水!生活化田园化!我的宗旨就是:娱乐自己,娱乐大众!**************简介用分割线*************有朋友死拍我简介,说不够狗血没人看--!我让他写来,他给我来了一堆。贴上给大家,仅供娱乐!NO⒈平凡的穿越女,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我喷--!)NO⒉看强悍穿越女,周旋与众多美男之中,三角、四角、多角尽在悍妇当家……(我接着喷--!多角在哪里?)NO⒊一个女人的理想,三个男人的目标,悍妇当家有Y有H,总有一款适合您……(我华丽丽的喷血倒地!)NO⒋“记住我才是第一女主角,别和我抢男人”彪悍穿越女的奇幻之旅,两对痴情男女的旷世畸恋……(这是在我说明那三个“男人”里的小二毛是个女娃娃后他写的--!我爬起来继续喷!)给大家介绍下我比较欣赏的作者的:花月夜小亲亲的文。花月文的特点是大气。当时我特喜欢她的汉宫潋滟,现在附上地址。汉宫潋滟,讲霍去病霍少的故事。大气磅礴,难得的是好文竟然没V,已完结!拐个夫君入洞房,花月的新文。新鲜热乎,我也在追踪ing!小答应。作者前浪,通俗轻松型,个人觉得很恶搞,反正我看到现在笑死了。皇帝不像皇帝,妃子不像妃子,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 离婚这件小事

    离婚这件小事

    杨薇和祁笑言结婚一年,在许多事情上都无法达成共识,除了一件——离婚!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件事上他们也达成了高度共识——想找第二春?想得美!一句话简介:祁先生和祁太太的欢乐复婚路。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鸟兽灵异的故事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鸟兽灵异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落叶之初

    落叶之初

    “秋来而落叶,不似万物复苏,反倒像极了秋季里的枯叶,颇有悲秋的境意。”“据说这位小姐的母亲,早前跟丞相相爱,后面丞相为了仕途迎娶了军机大臣陈傅之女,抛弃了她,但后面被发现已有身孕,孩子生下来后,便给取了名字叫叶落。”“倒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 午夜阴阳车

    午夜阴阳车

    一辆普通的滴滴专车,在午夜零点却可以连接两界。讲述我做滴滴司机那些年恐怖交易。
  • 太古炎

    太古炎

    忆余落繁华,摇树布棋…………………………
  • 渴门

    渴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神临世

    凤神临世

    她,是现代杀手界的无冕之皇,是商界不败的神话.她,冷酷冷情却只为一人倾尽满腔柔情.然而,痴情总被无情伤.含恨重生,指天而誓:绝不再爱!凤灵大陆,四国鼎立,女主沉浮.她一步步走到别人难以企及的地位,伴随着一个男子的出现,渐渐打破了她心中的坚冰.凤神的远古传说,四国的战乱纷争,未知的黑暗势力,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还是前世今生因果循环?郑重承诺:绝不弃文!----------------------------
  • 沁言

    沁言

    寒楚沁,寒国王爷,在二十三岁时因皇位之争而死,双生妹妹被牵连,导致死亡;十九岁的弟弟因和亲而逃过一劫。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权利,导致最亲近的家人惨遭杀害。明明当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好...重来一次,她要如何选择自己往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