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10

第10章 在厦门 (1)

一、别了,北京

抨击、诅咒、揭露的结果,使统治者恐慌,但是,这恐慌并非是好事。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因为舆论的批评而悔改,相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压制和报复!封住你的口,不许你再说!1926年3月19日,就是大屠杀的第二天,段祺瑞下令通缉五名"暴徒首领",他们是:中俄大学校长徐谦,北京大学教授***、顾兆熊,中法大学代理校长李煜瀛,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易培基。3月26日,《京报》又披露了第二批通缉名单,共48人:"徐谦、***、吴稚晖、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陈友仁、陈启修、朱家骅、蒋梦麟、马裕藻、许寿裳、沈兼士、陈垣、马叙伦、邵振青、林玉堂、萧子升、李玄伯、徐炳昶、周树人、周作人、张凤举、陈大齐、丁维汾、王法勤、刘清扬、潘廷干、高鲁、谭熙鸿、陈彬和、孙伏园、高一涵、李书华、徐宝璜、李林玉、成平、潘蕴巢、罗敦伟、邓飞黄、彭齐群、徐巽、高穰、梁鼎、张平江、姜绍谟、郭春涛、任人庆。"在此名单中,林语堂排在第17位。

1926年4月,段祺瑞执政府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逐倒台,段祺瑞、章士钊等逃亡天津租界。但直、奉联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入北京,控制了北京政权,国民军只好退出北京。4月24日,也就是林语堂写了《"发微"与"告密"》的第二天,直、奉军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封闭《京报》馆,逮捕总编辑邵飘萍(振青)和记者林白水,未经任何审讯,当夜就枪毙了。接着,北京卫戍司令颁布了所谓"维持市面"的条例,声称"宣传赤化主张共产者,不分首从一律处死刑"。整个北京陷入了一片黑暗中,人民失去了言论自由,失去了人权保障。北京成了一个恐怖和混乱的世界。社会上传说凡是被列入通缉名单的人,都要遭到被捕和杀害,所以被通缉者纷纷离家避难。

廖翠凤生下二女儿后,从医院回到家里,发现林语堂准备好了一个绳梯。林语堂告诉她,必要时可以跳墙逃走。廖翠凤说:"要走大家一起走!但两个孩子,我一手抱一个,一手托一个,怎么跳墙?"风声越来越紧,鲁迅等很多人都已找地方躲避了,林语堂只好带着妻子女儿躲到东交民巷一家法国医院里。但是医院里挤满了避难者,并不安全。林语堂就躲到老乡林可胜大夫家,藏了三个星期。可怜林语堂的大女儿林如斯才只有3岁,二女儿林无双刚刚出生才三个月。林语堂觉得这样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心里非常着急。

他除了听到邵飘萍被杀、《京报》被封外,还听到了《大陆晚报》记者张鹏被监视;《中美晚报》的宋发祥、《世界晚报》的成舍我等,均被迫逃走。林语堂一方面觉得在朋友家长期待着不是办法,另一方面也怕连累了林可胜一家。于是他把要离开北京的想法告诉了林可胜,林可胜说:"那好办,别的地方不敢说,像你这样有才华的洋博士,我可以把你推荐到厦门大学,只要你愿意,一句话就行。"原来,厦门大学的校长林文庆就是林可胜的父亲。于是,林语堂就开始做离京的准备。5月10日和13日晚,林语堂与鲁迅、许寿裳等人互相设宴饯别。5月24日,林语堂向鲁迅辞行,并摄影留念。然后,他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了他执教清华、北大和女师大的北京!加入了"大迁徙"、"大逃亡"的队伍。

当时,胡适、孙伏园、沈从文、许寿裳、沈兼士、顾颉刚、徐志摩、丁西林、叶公超、闻一多、饶子离等人,都是在"三·一八"以后离开北京南下的。这次"大逃亡",直接的原因是军阀的残酷迫害,间接的原因是经济也得不到保障,北洋军阀时期,财政状况处于崩溃边缘,政府公职人员包括北京的八所国立大学的教职员的工资经常欠薪,教职员索薪的风潮不断发生。由于这两个原因,教授、学者等名人纷纷南下,去上海、南京和厦门。林语堂对北京充满了无限的眷恋:清华的校园、北大的图书馆、琉璃厂的书肆、辉煌的天安门、曾经巷战过的西长安街、经常路过的哈德门大街、曾经血迹斑斑的东四牌楼、曾经尸身枕藉的铁狮子胡同及倒下过刘和珍、杨德群的"死地"......这些一幕一幕的景象都成了林语堂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别了,北京!别了,北京的朋友!

二、厦门大学文科主任

林语堂在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安排下,终于从北京脱险来到了故乡厦门。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厦门的魅力锦上添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它因此被人们称为"鹭岛"。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独资创办厦门大学,并财政上资助厦门大学达16年之久。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艰难境遇时,陈嘉庚仍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1874-1961),华侨企业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镇),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陈嘉庚还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著名的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东南亚地区华侨领袖、爱国人士。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陈嘉庚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他就捐款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1914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当时在全国找不到第二个。

陈嘉庚从1919年开始筹备创建厦门大学。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人为筹备员。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17个系。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1926年9月,林语堂出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当时的厦门大学有文、理、教育、法、商、医、工等七个科,科下设系。文科设有国文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历史学系。另设预科,还准备成立国学研究院、高等学术研究院。林语堂担任语言学教授、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林语堂怀有雄才大略,他想把厦门大学文科办成一流的学科,把国学研究院办成一流的学术机构。为此,开始在北京挖掘人才,他向学校举荐了一批著名学者,除鲁迅外,有国学家沈兼士、古史专家顾颉刚、语言学家罗常培、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考古学家陈万里、编辑家孙伏园等。这里,林语堂的伯乐之功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1926年林语堂的罗致人才,是得到了校长林文庆的大力支持。林文庆在办学宗旨方面也是遵循了陈嘉庚的意愿:国学与西学"两者不可偏废,而尤以整顿国学为最重要"。所以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是校长计划中的提倡国学的基地。林语堂引荐了沈兼士为主任,张星烺为代理主任,鲁迅为教授等,把一大批朋友集合在自己的周围,把国学研究院变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1926年9月18日下午,国学研究院召开谈话会,讨论研究院季刊的编辑问题。到会者有林语堂、沈兼士、周树人(鲁迅)、顾颉刚、孙伏园、潘家珣、陈万里、黄坚、丁山等九人,林语堂引进的教员就占了八九个。10月18日下午,国学研究院研究部召开第一次会议,由研究部主任沈兼士主持,出席者有张星烺、顾颉刚、陈万里、周树人、容肇祖等。会议议决了研究部教员自行研究的十个选题,即国学研究院计划出版的十种学术著作:七种疑年录统编、马可波罗游记、古小说钩沉、汉代方音考、说文阙字考、古代中西交通征信录、中外交通史料丛书、六朝唐代造像汇编、云冈石窟写真集、中国古代风俗考。

同类推荐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千古传奇

    千古传奇

    本书描写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玄奘,孤身一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古代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再现了他以高深的佛理及渊博的学识倾倒了印度王国,震动了西域诸国,在印度、中亚获得了至高无上荣誉的事迹。回国后,辛苦翻经,弘佛受到了大唐朝廷的高度器重及臣民的敬仰,圆寂后在长安竟有百万民众送葬,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皇帝的葬礼,读之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全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既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他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烛影斧声”,他的死因天道玄远,难以祥说。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敢冒天下之大险的江湖浪子,以其沉稳果断的手腕,老谋深邃的远见,克己敛淫的秉性,义字为先的执著,收服着一块块已被血泪浸透的神州大地,拉开大宋王朝辉煌的帷幕。让我们揭开五代十国那个动荡黑暗的历史面纱,演绎一段风云变化的传奇大剧。
热门推荐
  • 天高地远

    天高地远

    以主人公赵逸飞为代表的一批求职者,在老家经历了乡村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种种艰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积极追寻梦想,艰苦努力取得了大学或大专学历。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自我发展和家人生存条件的改善,他们选择了西行之路。这些人跳出农门,化蛹为蝶,击水弄潮,创造辉煌的过程充满了奋斗精神,极具故事性和传奇色彩。作品中青年男女独特的感情历程也是全书的亮点之一。
  •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被鞭炮声吵闹得无法写作,就到阳台上去看,发现我们小区旁边的那块荒地上停了好多车,还有推土机……我赶紧跑下楼,一口气跑到父亲的那块荞麦花地旁,阳光下有蜜蜂和蝴蝶在那些烂漫的小白花上飞舞着,我伸了双手,想要阻挡向着荞麦花开过来的推土机,我看着那些飘扬在阳光下的白头芦苇纷纷倒下,我听见机器的轰鸣声离我越来越近……我终于被劝到了一边,因为这块地早被卖了,要开发成住宅小区的……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意沸腾

    邪意沸腾

    少年得轮回系统,战灵随身,在世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誓做隐藏在黑暗中的大佬 引子:灵魂中的宿命,延续千百代血液中的执着,传承无数年科学真的只是灵魂的最终归宿吗?又或者还有另一条无上之路?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重生章鱼有系统

    重生章鱼有系统

    进食电鳐,获得【用爱发电】+【大碗宽面】吸收鸡心螺,获得【毒奶】吞吃海黾,获得【斗气化马】消化鲨鱼,获得【奸如磐石】……重生一只蛸,技能全靠吃。管他是凶残狡猾的反派还是不可名状的怪物,发起恨来,连自己都啃?项林重生异世,带领一群海鲜在邪神将临的世界里左右横跳,靠着吞噬进化走上崛起之路。【异兽流+修仙+一丢丢克苏鲁元素】PS:不化人、无女主
  • 女装大佬之超能牧师

    女装大佬之超能牧师

    夏季蝉鸣,阳光毒辣,微风带不走一丝热意。唧唧......有时尚前沿之称的花都芊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小说里面抢戏份

    我在小说里面抢戏份

    断更写手的一场奇幻旅程,莫名其妙进入了自己的小说中,一心寻求回归现实的方法。他知道,回去的办法就在书的结尾。但是……原著根本没有写完啊!
  • 吾辈之名

    吾辈之名

    有一场战争,用3000年备战。太空、星舰、碳基生命联盟、旧日支配者、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广袤无垠的疆界中,谁将得到永恒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