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13

第13章 在上海(一) (1)

一、蔡元培的赏识

林语堂到上海时,当年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正在筹办大学院及其下属机构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离开北大后,曾赴欧洲考察,历经三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南京政府借鉴法国的教育制度,决定设立大学院,履行教育部的部分职能,同时设立中央研究院,具体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1927年6月17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大学院院长,进行筹备。10月1日,大学院正式成立。11月20日中央研究院成立于南京,1928年3月迁往上海。蔡元培兼任代理司法部长。4月,又被正式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

中央研究院是蔡元培全力以赴、苦心经营的一个文化机构,先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起九个研究所,共聘任、兼任、名誉、特约研究员91人,国内所有最著名的人才和科学家都被邀请其中。林语堂来上海,恰好是蔡元培的用人之时,对林语堂,蔡元培是很了解的,所以林语堂得到了蔡元培的器重和赏识,他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的英文主编,兼该院国际出版品交换处处长。所谓英文主编是其名,实际是蔡元培的英文秘书。这是一个没有具体任务的职务,虽然清闲,但待遇不菲,月薪300元。在林语堂来中央研究院任职期间,鲁迅和江绍原也被任命为大学院的特约撰述员,月薪也是300元。一年后,大学院取消,恢复教育部,中央研究院独立出来,成为科研机构。大学院撤销后,鲁迅仍为特约撰述员,归中央研究院,直到1931年。

林语堂对蔡元培一向敬重,他在后来写自传时曾说:"蔡元培,他是北京大学校长,把北京大学变成了全国的改造中心。我们大家都向他敬称'蔡先生'。在国民党元老当中,他是唯一真正了解西方的。他中了进士,又是翰林院的翰林,这是人所争羡的,他也是国民党党员,在成立兴中会时,他和中山先生很密切。在康有为、梁启超保皇党瓦解之时,他到法国、德国去求学。他归国做北京大学校长之时,他把学术自由奉为第一要事,在北京大学里,教授的新旧派是兼容并包。他聘请旧派名儒刘师培、黄侃、大名鼎鼎的辜鸿铭。......著名的英国小说翻译家林纾,他仍然称白话文为'引车卖浆者之言'。他曾写过洋洋万言的长文为文言辩护。另一方面,蔡元培也为胡适、陈独秀、沈兼士和新青年那一派敞开了大门。蔡元培平易近人,不仅仅于细节。蔡夫人曾经说:'米饭煮的好他也吃,煮焦了他也吃。'但是对重要的问题则严格认真,绝不妥协。我记得反对凡尔赛和约割让山东半岛给日本时,蔡元培站起来说话,他的声音很柔和,他说:'抗议有什么用?我是要辞职的。'第二天,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搭上蓝色的京沪快车离开了北京。"

林语堂和蔡元培都住在上海愚园路,每天上班同坐一辆车,一路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设在法租界亚尔培路三百三十一号(今陕西南路一百四十七号)的中央研究院。林语堂的办公室在二楼,虽然房间不大,但由于专放元明善本书,所以给了林语堂一个研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好机会。他的工作也不是很忙,上午办公,下午就可以专心读书了。

由于《语丝》搬到了上海出版,且鲁迅答应了李小峰的要求而进行编辑,所以,林语堂写的一些文章就在《语丝》上不断发表。《语丝》第四卷共出52期,林语堂就发表了11篇,主要有《萨天师语录》(之二、三、四、五)、《哈第论死生与上帝》、《论静思与空谈》、《论创作与批评》、《给孔祥熙部长的一封公开信》、《〈翦拂集〉序》等和一些语言学论文。林语堂喜欢对语言学的研究,也喜欢对中文打字机的设计制造研究。他还应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吴经熊的邀请,在东吴大学担任英文教授一学年,这是他在上海十年中唯一的执教经历,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英语教材,也为后来编辑教科书打下了基础。又由于林语堂和鲁迅同在蔡元培主持下的研究院工作的机会,所以两人的关系也会密切许多,为以后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共事创造了客观条件,这与蔡元培的慧眼识人才分不开的。

二、《子见南子》风波

林语堂一生写了唯一的一个剧本《子见南子》,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子见南子》是林语堂的独幕悲喜剧,这个剧本发表在鲁迅和郁达夫合编的杂志《奔流》第一卷第六期上,时间是1928年11月30日。《子见南子》的故事取材于《论语》和《史记》,应该说是一出新编历史剧。

孔子的学说已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作为儒学的祖师爷,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尤其是他后来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已经变成了一个偶像。在五四运动中,孔子作为新文化运动攻击的对象,在全国已经被赶下了历史的舞台。《子见南子》的诞生,正是社会上尊孔复古的潮流又要开始抬头的时候。但林语堂一直站在新文化的立场,非常痛恨借孔子的旗号进行复古。林语堂既反对复古,又有自己的孔子观,即孔子是一个近乎人情的幽默家,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所以林语堂从人学的角度,对孔子进行研究,他一生写过许多有关孔子的专题文章,并且第一个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翻译成英文。《子见南子》只是林语堂"孔子观"的形象说明和艺术外化的结果。林语堂讽刺和揶揄的不是几千年前的孔子,而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封建遗老,借以讥刺当时的尊孔读经的复古思潮。实际上,林语堂对孔子颇有好感,他从孔子身上发现了幽默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根源。《子见南子》通过艺术形象告诉大家:林语堂的孔子观的核心是反对被宋儒歪曲了的孔子,恢复孔子本来的面目。

《子见南子》说的是孔子在卫国时拜见了卫灵公的爱妃南子,遭到了孔子的学生子路的反对。因为南子的名声很不好,不仅参与政治阴谋,而且行为放荡。子路认为老师孔子不应该去见这样的人。孔子以为南子的行为是她自己的事,自己去见她,只不过按礼办事而已。再则,圣人道大德全,无可无不可。为什么不能去见她呢?再则,卫国一向被看成奢靡情乱之国,不合儒家的礼仪规矩,孔子携弟子去见南子,就是希望帮助卫国恢复礼仪。令人遗憾的是,孔子不仅没有说服南子,反而被南子征服了。通过与南子的接触,孔子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也对自己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怀疑。孔子意识到,南子不仅不是淫乱的荡妇,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命气息的富有个性解放的美丽女子,南子的观点极具有现代意识,又合乎人情事理。请看剧中的情节:

南子希望孔子参加她的"文艺研究社",孔子说:"有夫人主其事,我自当遵命。但是恐怕士女之间时或有越礼之事,要请夫人防范才是。"南子说:"你又来了,我想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水的活源。得着这河源滚滚不绝的灌溉,然后人生能畅茂向荣。男女关系是人生之至情,至情动,然后发为诗歌,有诗歌然后有文学。先生听见过我们卫国的诗歌吗?"南子的一番言说,使孔子无言以对,只能唯唯诺诺而已。

在林语堂的笔下,剧本还描写了卫国的歌舞。南子的音乐舞蹈不仅不伤风败俗,而且美妙动人,令人怦然心动,即使孔子和他的弟子也不能不受其感染。孔子和子路"都目不暇顾,心神向往,但有呈一种悒郁不安之状"。子路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夫人曲舞都这样的好,真是天才,佩服之至。"孔子也禁不住道:"想不到乐舞有这样的好!"孔子为南子的声容所动,竟然发出这样的感叹:"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是的,这才是真正的诗,真正的礼,真正的乐。别种的雅颂及别种的揖攘都是无谓的,虚饰的。"

林语堂对孔子的认识与众不同:林语堂是喜欢孔子的,尤其喜欢他的幽默可爱的性情中人。所以在剧本中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脱脱的孔子。剧中的孔子,已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这就是林语堂心目中的孔子。

按今天的看法,南子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能干,而且是个性解放的女子,她是秀外慧中的一个古代美女,她还具有艺术天赋,对音乐、舞蹈、文学、人生都有深刻的见地。可是在两千年以前的孔子及学生的认识不可能是这样的,他们当时会认为南子是一个放荡不羁、水性杨花的祸水女人,所以,儒家门徒对此事讳莫如深,从不提及。现在,林语堂偏偏要把这件事揭发出来,且有大肆渲染的意味,当然要让圣人的后代在面子上过不去了。

《子见南子》一发表,孔氏家族大为不满,但各地学校纷纷排演,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1929年6月8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游艺会上联合演出了《子见南子》,结果,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麻烦。

此剧是在孔氏的聚居地曲阜上演的。孔子的扮演者也是孔子的后裔。按一般的来说,此剧并没有侮辱孔子的意思,根本用不着兴师动众。可是,孔祥藻是当地的大青皮,再加上一个道貌岸然、品行恶劣的孔教会会长孔繁朴,两人串通一气,在背后怂恿、操纵,搞了一个60户族人上书教育部,控告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宋还吾,指责他指使学生上演《子见南子》一剧,"侮辱祖先宗",请求查办。后面署名了21人的名字:

孔传堉、孔继选、孔广璃、孔宪桐、孔继伦、孔继珍、孔传均、孔广珣、孔昭蓉、孔传诗、孔昭清、孔昭坤、孔庆霖、孔繁蓉、孔广梅、孔昭昶、孔宪钊、孔广成、孔昭栋、孔昭鍠、孔宪兰

工商部部长孔祥熙闻得此信,立即支持他们的控告,力主严办,并亲自打电话到教育部过问此事。教育部部长蒋梦麟接了孔祥熙部长的电话后,对此置之不理也不好,因此,他派参事朱葆勤会同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张郁光,到曲阜了解调查此事。山东省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宋还吾也写了答辩书,据理力争,向教育部说明此事:"《子见南子》一剧,事诚有之。查'子见南子',见于《论语》......总观原呈:满纸谎言,毫无实据。谓'侮辱孔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纵使所控属实,亦不出言论思想之范围。尽可公开讨论,无须小题大做......"第二师范学生会也发出通电,否定孔传堉、孔繁朴等人的控告。教育部部长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8月去青岛时路过济南,也表示二师师生排演《子见南子》新剧,并无侮辱孔子的意思。朱葆勤和张郁光调查的结果是,孔传堉等人的呈文与事实不符。

鲁迅很喜欢《子见南子》,他也很关注《子见南子》一剧引起的这场风波。他曾将有关材料加以汇编,冠于《关于〈子见南子〉》的题目,刊载于《语丝》第5卷第24期。鲁迅在《结语》中说:"'另有任用',其实就是'撤差也'。这即所谓'息事宁人'之举,也还是'强宗大姓'的完全胜利也。"这场风波最后还是以宋还吾"调厅另有任用"而结束。

林语堂也曾写了《关于〈子见南子〉的话》,对于《子见南子》引起的这样一场风波,表示实在"滑稽"得很,并驳斥了赵普船对《子见南子》的指责,认为自己创作此剧对于孔子的描写是无可厚非的。剧中的孔子毕竟是一个艺术形象,如果把他与生活中的孔子完全等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孔子的理解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

三、与鲁迅的"疏离"

鲁迅与林语堂的关系,按林语堂本人的说法是:"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然吾私心终以长辈事之。"在鲁迅去世后,林语堂在美国讲演中国文学时,还高度评价鲁迅,认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在现代中国还是最好的。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般人并不知道。因为鲁迅与林语堂争吵过,批评过,所以,人们对林语堂的看法都是站在鲁迅的立场上。

同类推荐
  •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本书是约翰·牛顿的同事理查德·塞西尔根据他的书信编写,是其它牛顿传记的资料来源。前半部分是牛顿的自述,讲述了他前半生的传奇经历;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据各方资料以及自己对牛顿的了解撰写,讲述了他成为国教牧师之后事业,尤其是他协助废奴运动的事迹。约翰·牛顿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回头的表率。他曾是无赖一样的人物,不学无术,放荡形骸,后去非洲闯荡,吃尽了苦头。父亲派人将他找回,但回国的船遇险,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国。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自己从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当人类还是细胞时就在聆听他的音乐:“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热门推荐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离家出走的日子

    离家出走的日子

    提着笨重的行李包不知所措的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他乡并没有小顺想象中那样美好,也许是在这样糟糕的心情下和处境中看来是这样的,夜幕中的城市霓虹灯点缀,车水马龙,人流不息,更让小顺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神中流露出了恐惧、迷茫而无助。。。本作品为新手处女作,是结合本人亲身经历写下来的,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朋友们给予指导,写这部小说并非有其他幻想,只是想保留着自己的回忆,同时也是希望能引起有着和我同样遭遇的人的共鸣,也给有离家出走想法的朋友一个鲜活的现实版出走的警示。落鸟的悲剧读作群:100677001 在此特向盆友们推荐落鸟的新书《界统之天界恐慌》,,望大家给予支持,落鸟感激不尽。
  • 银铃忆

    银铃忆

    银铃声穿过窗,传入少年的心中,荡起涟漪。少女走到少年的窗前,趴在窗棂上偷偷的看着少年清冷的模样,丝毫不觉银铃声已将其位置暴露,心下叹息,便转身走了。银铃声渐远,少年这才抬起头看向窗外那抹温温柔的粉,那抹粉色转瞬即逝,少年又低头看起来书,往前翻了几页继续看了起来,少年耳朵尖尖上的那抹粉也恍若未见。
  • 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从女性的心理入手,介绍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如何持有包容、豁达、坦荡、平和、感恩、仁爱、自强、阳光的心态,从而获得内心的快乐、婚姻的美满、家庭的和睦、工作的进步以及人际的和谐,从而最终收获安稳的人生幸福。
  • 仙色无边

    仙色无边

    三世历尽桃花劫,一步一句,寸寸销魂。第一世:在洪荒伊始,她是朝火热血的少年神女,他是神无冷艳的青丘始祖。她对他满腔爱慕却无疾而终。第二世:她已然是九天之上,万仙景仰的神女帝姬,而他骤变成青丘新任小帝君,天资奇罕,冷艳清华。人人皆赞誉他少年成名,年少老成,但可惜天性淡漠薄凉,拒人于千里,她却悲愤了,这妖孽分明就是一只傲娇又无赖的流氓狐狸!到第三世:她身入凡世,为中容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瑶郡主,他便成为身份高贵神秘的仙人国师,举国上下皆对其敬若天神。他为她宣告朝堂:小郡主天资聪颖,生来非凡,算来与吾有缘,吾即定收她为徒,不日便将接小郡主回府,亲自授业教导。*第一世小片段:她天真无邪又笃定地对他说:“白梵,你会爱上我的。”阿瑶……阿瑶,我都要死了,如何爱你?*第二世小片段:“梵色……听话,停下。”“不听。”小公狐狸话里无赖意味透顶,“我为什么要停,阿瑶,你给我嘛……阿瑶。”……他问我,“你愿意?”我对着他的眼,一字一顿而又轻描淡写,“我只是不介意。”我青瑶何许人也,我为娲皇青帝三寸骨血所造,独一无二的上古神女。我兄长是我爹娘血肉怀胎所生的第一只神物凤凰,盘古右眼衍生的三足乌金——东皇太一之精气而成的尤央帝君,我的教习先生是博古通今辩机万物的昆仑神兽白泽神君,我的义兄是令诸天神魔俱为惶恐的魔神素卿。我若真是不愿意,就算你梵色本事通天,也摸不着我一根手指头。是以我不阻止你的所有作为,只不过是因为我不介意。不过是男欢女爱,区区肉欲,还谈不上令我如何牵制,献上身体就同等献上心么?想得美。*第三世小片段:“皮相不如骨相,就算没能看清楚面皮,但打量公子你骨骼精奇,气质冷艳,一定是位绝世美人,不用害羞,来来,让我摸一下。”/简而言之,本文讲述一颗小虎牙与一只白毛狐狸的罗曼史,正文开头会从第二世开始写,第一世则穿插进文段之中,用来连贯主线,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闷骚气息和冷幽默,本文仙侠,各位笑纳。
  • 陆离街之蓝颜之魅

    陆离街之蓝颜之魅

    小偷易容换名混进高官府宅混吃混喝,以为可以饱食一顿,哪知竟然遇上猫脸人身的鬼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暮色降临。白日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街道渐渐安静了下来,店铺逐渐关门,而在城东头那条街上,白日大门紧闭的店铺则纷纷开张,门外挂出流光溢彩的灯笼。也正是因此,这条白日名为“麓丽街”的街道在传闻中有了第二个名字——陆离街。一条只在夜晚开张和热闹的街道,一条在传闻中鬼魅频出,诡异光怪的街道。
  •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斗罗之最强尺皇

    斗罗之最强尺皇

    [同人,原著党勿入]尘昊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还成为了剑斗罗尘心的孙子。既然如此,就先定一个小目标吧!干翻武魂殿就很不错啊,打架是不可能打架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架的。不过,最起码也要有一个差不多的保命技能吧,把那个深海魔鲸王做成分身就不错。不过,如果能够有一副硬硬的身体就更好了,尘昊的要求也不高,比龙神的肉体好一点就可以了。嗯,就这样差不多吧!足够他在神界大佬面前装逼就好了!喜欢看的来加书友群:543069255!
  • 源弑界

    源弑界

    灵源崛起,机械科技并肩;繁杂残酷的世界里,简单的莫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爱情和友情的羁绊,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守护一切!!!小人物也有大梦想,用拳头闯出一片未来!!!(已过签约,大量存稿,每日稳定两更。粉丝群:151524270)
  • 修罗武神

    修罗武神

    同门杀父,十年报仇。武脉传承,成就无上武神。修罗地狱,报灭门仇恨,踏天而上。今日,我必要你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