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14

第14章 在上海(一) (2)

林语堂与鲁迅的认识大约开始于1925年,到鲁迅在1936年去世,只有11年的时间。林语堂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是北大的同事,应该是先认识周作人,后认识鲁迅。其时,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已经"失和",在《语丝》聚会上,一般只要周作人参加,鲁迅是不会参加的。虽然林语堂在《记周氏兄弟》里记载:"单说绍兴周氏两位师爷弟兄,每逢《语丝》茶会,两位都常来,而作人每会必到,作人不大说话,而泰然自若,说话声调是低微的,与其文一样,永不高喊。鲁迅则诙谐百出。"这里,可能林语堂记忆有误,但对他们两人的描写是真实的。

林语堂与鲁迅第一次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原因,现已不可考,大约是在1925年鲁迅向林语堂约稿以后。应该说,林语堂与鲁迅无论在北京或厦门都是交往比较密切的。刚开始,林语堂赞成周作人的"费厄泼赖"精神,他写了《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主要针对思想而不是针对个人,当鲁迅发表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后,林语堂赞同了鲁迅的观点,写出了《论骂人之难》和《祝土匪》等一系列"打狗"文章,并且还画了一幅漫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发表在1926年的《京报副刊》上,后来林语堂陆续写出了《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讨狗檄文》、《"发微"与"告密"》、《打狗释疑》等等文章,积极配合了鲁迅对北洋军阀及其"正人君子"们的斗争。在厦门,林语堂对鲁迅从工作到生活都做了自己的努力,鲁迅也表示感激和感谢。初到上海,两人都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就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当林语堂因写《子见南子》引起风波之时,鲁迅写下了《关于〈子见南子〉》,表示对林语堂的支持。那么,两人第一次"疏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事情得从北新老板李小峰对鲁迅的欠薪说起。李小峰在北京创办北新书局,鲁迅的著作大多都是交给北新书局出版的。李小峰也是鲁迅教过的学生。当孙伏园脱离《晨报》副刊后,在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支持下,李小峰就做了《语丝》的发行兼管印刷的出版业者。北新书局的发达,主要靠了鲁迅等人的著作起家的。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与李小峰在版税上产生了矛盾,鲁迅要诉讼,李小峰到处找熟人做工作,如把郁达夫请来,把川岛请来,当调解员。经过几次交涉、调解,鲁迅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不再提起诉讼。北新书局的李小峰也答应把历年积欠的两万余元分十个月还给鲁迅。1929年8月28日,李小峰请来了鲁迅夫妇、林语堂夫妇、郁达夫夫妇等到上海的南云楼吃晚饭,其实也是私了的意思。鲁迅虽然赴宴,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改变了对李小峰的看法。宴会临结束时,不知因林语堂说了一句什么话,鲁迅站起来训斥林语堂,林语堂也毫不示弱,反唇相讥,于是闹翻了。对于当时的具体原因和情况,当事人各有自己的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鲁迅是真生了气,从此好长时间鲁迅的日记里没有林语堂的名字。(二)这可能是一个误会。

先看《鲁迅日记》1929年8月28日记载:"......晚霁。小峰来,并送来纸板,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其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

时隔多年后,林语堂在1966年7月18日写《忆鲁迅》中说到了此事:"有一回,我几乎跟他闹翻了。事情是小之又小,是鲁迅神经过敏所致。那是有一位青年作家,名张友松。张请吃饭,在北四川路那一家小店楼上。在座记得有郁达夫、王映霞、许女士及内人。张友松要出来自己办书店或杂志,所以拉我们一些人。他是大不满于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说他对作者欠账不还等等,他自己要好好的做。我也说两句符合的话。不想鲁迅疑心我在说他。真是奇事!大概他多喝一杯酒,忽然咆哮起来,我内子也在场。怎么一回事?原来李小峰也欠了鲁迅不少的账,也与李小峰办过什么交涉,我实不知情,而且我所说的并非回护李小峰的话。

那时李小峰因北新书店发了一点财,在外养女人,与新潮时代的李小峰不同了。(我就喜欢孙伏园始终潇洒。)这样,他是多心,我是无猜,两人对视像一对雄鸡一样,对了足足一两分钟。幸亏郁达夫做和事佬,几位在座女人都觉得'无趣'。这样一场小风波,也就安然度过了。"由于时间太久,林语堂的回忆难免有张冠李戴之处,这次请客是李小峰,而不是张友松。林语堂误记成张友松了。按林语堂的说法,"风波"是因鲁迅的"多心"和"神经过敏所致",而他自己是"无猜"。那天,鲁迅心情不好,又多喝了几杯,是由李小峰欠账引起,林语堂并不知道。鲁迅怀疑林语堂袒护李小峰,所以酿成风波。林语堂女儿林太乙说过:"语堂心目中无恶人,他认为鲁迅易怒多疑,是因为他身体不好的缘故。"

川岛(即章廷谦,亦即鲁迅日记中说的矛尘)在9月4日给周作人的信里谈到了此事:"在上海,小峰请我们吃饭的席上,语堂和鲁迅闹翻了,几乎打起来,彼此以'畜生'骂,我和达夫费了多少口舌好说歹说的才劝开他们。自己一伙中人,常这么闹,真是糟!"又说:"这回,我将我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如开纱厂......,都问小峰,小峰说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奸人?)的挑拨',语堂也说张公在和他捣乱,说语堂在汉口发了笔洋财。那天鲁迅和语堂的相骂,也是这么引起来的。葫芦中人总不大能明白他们内中究是怎么一回事,张友松不也开了一片春潮书店吗?"

郁达夫是南云楼"风波"的见证人和"和事佬",在9月19日给周作人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近事之足资谈助者,是鲁迅与北新算版税,与鲁迅和语堂反目两事。前者是鲁迅应有的要求,后者是出于鲁迅的误解。这两事,我与川岛都在场作中间人,大约川岛总已经和你讲过,细事不说了。"在鲁迅去世后的1940年,郁达夫写《回忆鲁迅》一文中又谈到了此事:

这一场事情,总算是这样的解决了;但在事情解决,北新请大家吃饭的那一天晚上,鲁迅和林语堂两人,却因误解而起了正面的冲突。

冲突的原因,是在一个不在场的第三者,也是鲁迅的学生,当时也在经营出版事业的某君。北新方面,满以为这一次鲁迅的提起诉讼,完全系出于这同行第三者的挑拨。而忠厚诚实的林语堂,于席间偶尔提起了这一个人的名字。

鲁迅那时,大约也有了一点酒意,一半也疑心语堂在责备这第三者的话,是对鲁迅的讽刺;所以脸色变青,从坐位里站了起来,大声的说:

"我要声明!我要声明!"

他的声明,大约是声明并非由这第三者的某君挑拨的。语堂当然也要声辩他所讲的话,并非是对鲁迅的讽刺;两人针锋相对,形势真弄得非常的险恶。

在这席间,当然只有我起来做和事老;一面按住鲁迅坐下,一面我就拉了语堂和他的夫人,走下了楼。

这事当然是两方的误解,后来鲁迅原也明白了;他和语堂之间,是有过一次和解的......

川岛和郁达夫两人的话,是分别说的,意思相同:在宴席上,川岛说了他"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小峰说这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的挑拨",林语堂顺便说了张友松对他的胡说。郁达夫文中的"某君",即张友松。李小峰和林语堂恰好都跟这人有矛盾,所以都指责这人。张跟李小峰的矛盾,鲁迅可能知道一点,张跟林语堂的矛盾,鲁迅不会知道。另一方面,鲁迅跟李小峰打官司一事,林语堂"实不知情"。这样,在川岛和李小峰说到张友松的时候,林语堂插上来也说张在挑拨,是很自然的;由于林语堂只是"于席间偶尔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语焉不详,鲁迅产生了误会。

那么,林语堂所说张跟他的矛盾,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友松在《鲁迅和春潮书局及其他》一文里已经说出:他和几个青年朋友合办春潮书局,为了加大"号召力",向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等人约稿,林语堂答应译一部书,并"预支了一笔版税",才开始译书,"译了一半,就甩下不管",由张友松自己将书译完,这是林、张产生矛盾的原因。张友松曾说:"此公(指林语堂)是个地道的伪君子、真小人。他曾在北伐时期武汉政府外交部由陈友仁主办的一个英文报社任职,后来乘汪精卫叛变、武汉政府垮台的机会,卷走了一笔公款。他听说我传播了他这桩丑事,就把我恨之入骨,到处说我造谣中伤了他这位'正人君子'。"据郁达夫说,当时张友松"不在场",张友松的文章说明,他和林语堂确实存在着矛盾,林语堂在席间顺便说他(指张友松)造谣生事是必然的,所以,川岛、郁达夫说林不是对鲁迅的讽刺,是鲁迅误会了林语堂。

林语堂与鲁迅的"闹翻"不仅仅因为南云楼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两人在北京时期,面对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有着共同的对敌目标,在厦门时期就已出现不同的看法了,林语堂对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人都一视同仁,而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人则耿耿于怀。另外,两人在性格、气质、人生观、文艺观和思想上都存在着差异,"南云楼"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把鲁迅与林语堂之间的"相得"结束了,开始了两人的第一次"疏离"。

四、教科书版权之争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语堂的高收入是十分引人注意的。林语堂在上海属于自由职业者,由于收入颇丰,过着优裕的生活。我们拿鲁迅这个自由职业者和他对比一下:从1927年两人同为大学院任职或兼职的每月300元外,其余都是靠写作、翻译和编辑所得。鲁迅月收入最高达1260元(1930年),而林语堂几乎是鲁迅的三倍多,其主要来源是:开明书店的每月700元左右;中央研究院月薪300元;编辑《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每月收入不下1000元;《天下》创刊后的编辑费等等,再加上在中外报刊上零星投稿所得的稿酬,每月收入2000个大洋。所以说,林语堂在上海简直成了一个暴发户。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有钱,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首屈一指的。

1929年前后,林语堂因编写英文教科书而成为"版税大王"的同时,却卷进了一场有关版权问题的诉讼案。林语堂的运气,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都运气好,这次麻烦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话的正确性。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上海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从商务印书馆《模范英语读本》赚钱的事实中受到启发,也准备在英文教科书市场上插一脚。章锡琛一开始委托方光焘编写,可方光焘忙于学校的教课,把编书的事一拖再拖,搁浅在那里了。有一次,林语堂与孙伏园在一起谈论文化人赚钱的事,孙伏园说编教材最赚钱。孙伏园以商务印书馆因周越然编《模范英文读本》而赚大钱,周越然也大获其利。孙伏园说,周越然没有出国就能编英语书,可你是出过国的,如果编一本英语教科书,肯定能超过他的本子。孙伏园还透露,开明书店老板有这个意思,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试一试。林语堂觉得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于是,孙伏园就找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联系,结果章老板听后非常高兴。一来是自己早有此意,二来是林语堂留学的是以语言学驰名世界的莱比锡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请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林语堂来编写一套初中英文课本,在质量上肯定能超过从未出过洋的周越然的读本。

林语堂很快与章锡琛敲定了计划,与开明书店也签订了协议。一路顺风顺水,林语堂计划编辑三本一套的读本。这套书由读本、文法和英文文学作品选集三部分构成,经过认真努力的编撰,终于搞成功了。送教育部审定后,于1929年出版。林语堂的本子以质量取胜,立即打开了销路,开明书店也因此而异军突起于上海出版界。林语堂本人又多了一条经济来源的渠道,随着林氏的《开明英文读本》印数和销量的直线上升,林语堂成了"版税大王"。

同类推荐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合时宜的传记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用传主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人生。作者用冷淡的眼光,以《小团圆》《我的姐姐张爱玲》为底本,讲述了才女佳人张爱玲的一生。历史中过往来去的人物在《小团圆》里实现了团圆,张爱玲的一生在《张爱玲:花自飘零》中得到了圆满。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热门推荐
  • 方与圆

    方与圆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方圆之道解读说话技巧、方圆之道解读处世方法、方圆之道解读商场风云、方圆之道解读职场准则、方圆之道解读爱情与友情、方圆之道解读人生禁忌。
  •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party过后深睡,不料竟然穿越,不知何年何月何地,既来之则安之,但是宫廷之中满是算计,真的能安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抢来的妖后不听话

    抢来的妖后不听话

    他看上了他国的太子妃,卑鄙手段用尽之后,一场战役杀了情敌,赢了美人,心里却更加孤单!她是为夫报仇的贡品太子妃,和亲只为了接近目标,却不想交手才知道那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妖怪,结果只能落败,心被俘,人被禁,深陷谜团。费尽心思的筹谋过后,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成功甩掉渣男,逃出皇宫,终得一丝自由。却不想渣男居然转换身份狂追而来,行走江湖,骗心骗色还不承认。一切都是前世因,才有的今世果,可她与他却不是这样。千年的等候实在太磨人,所以他累了,就在他打算放手的时候,她居然有了他的孩子,这一刻一切都与他在无半点关系,唯有她,和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重梦境之神性觉醒

    三重梦境之神性觉醒

    一个简单的邀约,使一行人陷入无尽的黑暗,一步错,步步错!然,纵百口莫辩,亦身死无悔,在这个妖魔横行的世界,如何,携至宝,令万物,逆转死局,揭开真相?
  • 豪门先生太傲娇

    豪门先生太傲娇

    推荐飞絮新书《小娇包被偏执大佬诱婚了》 不小心惹上帝国总裁,总裁一宠上瘾,全球疯狂示爱,苏韵玄表示吃不消。他说:“做我北景墨的妻子,京都你可以横着走。”婚后苏韵玄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北大总裁化身为狼,简直没完没了。苏韵玄哀嚎,被逼着生宝宝,生了一个还要生一个。这门生意亏了,退货可不可以?
  • 万古至尊

    万古至尊

    三百年前,神界第一战神叶秋,在旷世神魔大战之中,惨遭挚爱与兄弟联手背叛,肉身灰飞烟灭,灵魂封存三百年。三百年后,叶秋借尸还魂,附体重生在一个废材少年身上。这一世,强势归来的他必将轰轰烈烈,手刃仇敌,再踏巅峰!
  • 红楼之逆天纵情

    红楼之逆天纵情

    康熙三十四年。大清国国运昌隆,唯有西部葛尔丹祸乱草原,是康熙皇帝的一块心病。想想自己越发的上了年纪,西征葛尔丹恐怕是最后一次御驾亲征的机会了。生为大清朝的皇上,马上得天下的满清帝王,御驾亲征在他的一生的史册中,是何等重要的一笔!而御驾亲征,只许胜,不许败。必须万无一失!所以,为了筹集两千万两银子的军饷,他筹谋了多年。二月的江南,烟柳繁华,暗香浮动。扬州巡盐御史府,坐落在扬州城……
  • 绝品小圣医

    绝品小圣医

    医门传人,叶青,只想做好医生,做好医生,仅此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玄战仙

    太玄战仙

    我左手拿着枪,右手用法术,九天三界任我逍遥,太玄混沌以我为尊!来来来,小伙子,我跟你讲,想我当年混迹仙魔妖三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