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29

第29章 在海外(二) (3)

我曾看见过女修道士带着一群学校儿童去参观一所墓,当她们立在一块墓碑的前面时,一个女修道士就拿出一本书来,讲给儿童听,死者的生死月日,结婚的年月,他的太太的姓名,和其他许多不知所云的事实。我敢断定这种废话,必已使儿童完全丧失了这次旅行的兴趣。成人在导游的指引之下......竟还会拿着铅笔和日记簿速记下来。""第二种虚假的旅行,即为了谈话资料而旅行,以便事后可以夸说。我曾在杭州名泉和名茶的产地虎跑,看见过旅行者将自己持杯饮茶时的姿势摄人照片。

拿一张在虎跑品茶的照片给朋友看,当然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所怕的就是他重视照片,而忘却了茶味。这种事情很容易使人的心胸受到束缚,尤其是自带照相机的人,如我们在巴黎或伦敦的游览事中所见者。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完全消耗于拍摄照片之中,以致反而无暇去细看各种景物了。这种照片固然可供他们在空闲的时候慢慢地阅看,但如此的照片,世界各处哪里买不到,又何必巴巴地费了许多事特地自己跑去拍摄呢。这类历史的名胜,渐渐成为夸说资料,而不是游览资料。"林语堂主张旅行的真正动机应是旅行以求忘其身之所在,或较为诗意的说法,旅行以求忘却一切,最好是由一个童子领着到深山林丛里去自由地享受游览的乐趣。

林语堂还喜欢钓鱼。他对钓鱼的体会是:钓鱼乐在钓而不在鱼。他专门写了《记纽约钓鱼》和《谈海外钓鱼之乐》的文章,在前者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正像他喜欢发明中文打字机一样,对钓鱼也是痴迷有加。在《谈海外钓鱼之乐》中说:"人生何事不钓鱼,在我是一种不可思议之谜。"他谈到了在阿根廷的巴利洛遮(Bariloche)湖的一次垂钓:"到目的地停泊以后,我们两人开始垂钓。也不用钓竿,只是手拉一捆线而已,果然天从人愿,钩未到底,绳上扯动异常,一拉上来,就是一线三根钩上,有鱼上钩,或一条,或三条。这样随放随拉,大有应接不暇之势,连抽烟的工夫都没有。不到半小时舱板上尽是锦鳞泼剌,已有一百五十条以上的鱼,大半都是青鬣。......这是我有生以来钓鱼最满意的一次。到岸上检得二篓有余。皆送堤上的海鲜饭店。这是一家有名的海鲜饭店,名为Spadavecchia,打电话叫我太太来共尝海味,并证明渔翁不净是说谎话的人。而在此场中也可看到阿根廷国人集团唱歌,那种天真欢乐的热闹,为他国所难见到的。"

虽然林语堂喜欢垂钓,但千万不要认为他是一个钓鱼专业户。他只是在工作之余或休假避暑之时的一种"生活的艺术"。四、吸烟、喝茶、美食及其他

烟是林语堂离不开的,它是林语堂最明显的癖好标记。虽然他也戒过烟,但终于被烟所俘虏。据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就是林语堂发明的。他对吸烟的用具特别讲究,关于吸烟之多、之频繁、之快乐和关于吸烟的议论之多、之高、之偏激都是非林语堂莫属。林语堂吸烟的一大特征是他的烟斗,烟斗不离身,总是拿在手中,或含在嘴里。他的烟斗不光用来吸烟,还有其他用途:一是擦揉鼻子;二是用来指示事物,表达意见;三是一个平稳器具--当事情忙碌时,它是一种调节,当无事可做时,它是一种放松。林语堂在《淡巴菇和香》一文中说:"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

关于烟、吸烟,林语堂比较关心,他写过有关纸烟考,也写过吸烟与教育以及戒烟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吸烟观。

林语堂说:"我生平不善饮酒......我除了睡眠时间之外,几乎没有一小时不吸烟,而一些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虽然他的确不善饮酒,可是他也对酒文化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写出过《酒令》等文章。他以为中国人极讲究饮酒的时机和环境,饮酒应有饮酒的心胸,如"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他把饮酒和喝茶作了比较:"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他还引了一位作家的话:"凡醉,各有所宜。醉花宜画,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清其思也;醉得意宜唱,宜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钵,此其神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畏其侮也;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此皆审其宜,考其景;反此,则失饮矣。"

林语堂还讲到中国人对于酒的态度和酒席上的行为,他说:"在我的心目中,一部分是难于了解应该斥责的,而一部分则是可加赞美的。应该斥责的部分就是:强行劝酒以取乐。......劝酒时,总是出之以欢乐友谊的精神,其结果即引起许多大笑声和哄闹声。......宴席到了这种时候,情形极为有趣。客人好似都已忘形:有的高声唤添酒,有的走来走去和别人掉换座位,所有的人到了这时都已浸沉于狂欢之中,甚至也无所谓主客之别了。"所以一次宴席,时间延长到两小时以上,很不足为奇。宴会的目的,不是专在吃喝,而是在欢笑作乐。因此在席者以半醉为最上,其情趣正如陶渊明之弹无弦的琴。因为好饮之人所重者不过是情趣而已。因此,一个人虽不善饮,也可人享酒之趣。"世有目不识丁之人而知诗趣者,世有不能背诵经文之人而知宗教之趣者,世有滴酒不饮之人而识酒趣者,世有不识石之人而知画趣者。"像这些,都是诗人、圣贤、饮者和画家的知己。

林语堂对于喝茶与吸烟一样,一生都不能离开它。正像离开吸烟不能写作一样,没有茶他也没有办法写作,也没有办法与人更好地谈话聊天。对茶具、茶、茶水以及泡茶方法和饮茶方式,林语堂都颇有研究。林语堂还专门写过《茶与交友》和《饮食》等文章,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了中国饮茶的历史、方法、境界和作用等。他说:"饮茶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这是一个普遍的习惯,对身心没有任何坏处。""这样的好茶喝下去之后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我毫不怀疑它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不仅爱好喝茶和吸烟,林语堂还称自己是一个"伊壁鸠鲁派的信徒"。他毫不掩饰地说:"吃好味道的东西最能给我以无上的快乐。"林语堂自己喜欢吃好的东西,同时也喜欢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他公开承认"吃"是人生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应该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上。林语堂崇拜的苏东坡,对饮食更有研究,苏东坡曾写过大量的与饮食有关的诗文,如《老饕赋》、《猪肉颂》、《酒经》等,他所创造的煮肉法,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名菜"东坡肉"。苏东坡还做得一手好鱼羹,在杭州太守任上时,他亲自烹鱼羹待客。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更是对我国烹饪技术经验的总结。

清代李笠翁的《闲情偶寄》对饮食文化也进行了研究。研究饮食文化,这是历代文人的一个传统。林语堂继承了美食研究的这一古代文人遗风,曾在《吾国与吾民》中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而感到自豪。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谈论饮食的篇幅更多了。林语堂对美食和食谱有长期的研究,如他赞美中国人把食品和药物相结合的药疗食物,总结出美食哲学的三要素:"新鲜、可口和火候适宜。"在他的耳濡目染影响下,廖翠凤和三女儿林相如专门写出了一本《中国烹饪秘诀》(Chinese Gastronomy)在美国出版,林语堂亲自为《中国烹饪秘诀》撰写序言。此书在1960年获得了法兰克福德国烹饪学会授予的奖状。

除了吸烟、喝茶和美食以外,林语堂还说,人生享乐不过数事,家庭之乐便是第一,而含饴弄孙是至高的快乐。这是他到老年带着外孙玩时体验到的。其实在许多年前他写过一篇文章,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愿望,认为这些愿望十成中能实现六七成,便是幸福的了:

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我想一个人的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

我要几套不是名士派但亦不甚时髦的长褂,及两双称脚的旧鞋子。居家时,我要能随便闲散的自由,虽然不必效顾千里裸体读经,但在热度九十五以上的热天,却应许我在佣人面前露了肩膀,穿一短背心了事。

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牵的家庭。我要在楼上工作时,听见楼下妻子言笑的声音。我要未失赤子之心的儿女,能同我在雨中追跑。我要一小块园地,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我要几位知心友,不必拘守成法,肯向我尽情吐露他们的苦衷。几位可与深谈的友人,有癖好,有主张,同时能尊重我的癖好与我的主张,虽然这些也许相反。

我要一位能做好清汤、善烧青菜的好厨子。我要一位很老的老仆,非常佩服我,但是也不甚了解我所做的是什么文章。

我要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一帧李香群画像让我供奉,案头一盒雪茄,家中一位了解我的个性的夫人,能让我自由做我的工作。

我要院中几棵竹,几棵梅花。我要夏天多雨冬天爽亮的天气,可以看见极蓝的天。

我要又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这些愿望,后来在台湾阳明山上十成得了八九,他实在是快乐,感到幸福。他在"无所不谈"专栏写了一篇《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五、南洋大学的首任校长

南洋大学(简称南大)创办于1953年。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学正式开学。1957年马来亚联邦独立,1963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新加坡退出,成立新加坡共和国。198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南大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大学创建之初的新加坡还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属于马来亚联邦。2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岛上华人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艰苦奋斗,为开发建设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海港,亚欧和大洋洲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但由于殖民主义统治,华文教育遭受严重摧残,华人子弟升学、就业遇到重重困难。

新加坡和马来亚两地的华文教育,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的破坏后,劫后余生,再度出发。两地华人对战后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压迫极为愤慨。在独立、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高昂的年代,新马华人对于创办一所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大学,遥相呼应,相期相许,意志坚定。华文教育在新马一带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其教育系统并不完整,只有小学和中学。高等教育和深层文化的建立,仍然未能实现。国际和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都左右着华文高等教育学府的发展。同时,在这段时间,不利马来亚半岛华校生存的《巴恩报告书》(1951)、《1925年教育法令》以及《1954年教育白皮书》相继出炉。华校学生被排挤在官方成立的马来亚大学之外,升学无门,形成一群文化边缘社群,与受英文教育的主流社会不合。一所华文大学的创办,乃成为当地华人社会的普遍要求。1953年1月16日,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六使在福建会馆召集理监事联席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一所大学的建议,并自认捐款500万元,他还表示愿竭尽全力,甚至破产也在所不惜,得到了华侨各界的热烈响应。

1953年2月10日,马来亚和新加坡297名华人主要社团代表推举陈六使和12个华人团体共同组织了筹备委员会。2月20日筹备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南洋大学"。

同类推荐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呼伦贝尔之子郭道甫:家世生平、革命实践与著作研究

    呼伦贝尔之子郭道甫:家世生平、革命实践与著作研究

    郭道甫,本名墨尔森泰,习称墨尔色,号浚黄, 达斡尔族,1894年生于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达斡尔民族的政治家、教育家、民族革命家。为达斡尔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达斡尔民族的民族英雄。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热门推荐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佛说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佛说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帅哥咱俩是一家人:绝版仙恋

    帅哥咱俩是一家人:绝版仙恋

    都啥年月了,还包办婚姻?还要将俺嫁给那个小时候都要把我欺负死的云家混球?还要政治联姻?俺可是修行中的小女仙哎,偏不吃那一套,俺要奋起反抗再反抗……天啦,早知道无论怎么反抗都会落入魔爪,俺何苦折腾这么一大圈儿呢,瘦得都不好看了,这礼服穿着都跟竹竿挑件衣服似的,郁闷亚……
  • 微雨的夏

    微雨的夏

    微雨纷飞,挑拨着炎炎夏日。思思呆呆的看着他走进雨中,并且走的越来越远的身影,却终不敢开口说一句:“南星,我喜欢你。”只好任由这夏季带走那微薄的缘分……所以,有些人,错过便是错过。可思思不知,她身后的柳树旁,却是另一人傻傻的凝视着她。幸好,有些人,像傻瓜一样在等你回头。可是,思思没有回头,那人也没有勇气叫住思思。难道,微雨的夏,我们,都要错过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兽之战神吕布

    魔兽之战神吕布

    接受现代人思想的吕布,在异大陆从新开始,这一次他抛弃了自大愚昧,不在以力量碾压一切,而是用智慧和力量在这个世界与那些土著和空间怪物争霸。
  • 郭公案(上)

    郭公案(上)

    《郭公案(上)》是短篇故事集,包括“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共17个故事。第一篇中的故事的关键词是“欺昧”,第二编的故事的关键词是“人命”,第三编的故事的关键词是“谋害”。比如第一编的第一个故事“欺昧之富户重骗私债”讲的就是乡民刘知几向本乡富户曾节借了纹银一百两,后来去归还时,双方未立字据。曾节昧起心来,去状告刘知几借钱不还。郭爷明察后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丁灵去美国的途中遇到一个叫金的男人,那人正是十年前与她有过的小天王天天,六年前在两大家族安排的相亲席上脱逃的混蛋。新仇旧恨,她决定一次清算。带着怀疑并且试图寻找真相的她把记忆拉回到了十年前,十年前一次又一次离奇的境遇以及身边朋友接二连三的死去让她彻底的陷入绝望当中,她的车祸以及间歇性的失忆为她赢得了十年的安宁生活,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改变了一切。生命的负重让她卷入了另一个男人的生活,一个雷电交加的恐怖午夜,她在网上遇到了一个跟她已经死去的未婚夫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她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原来在这太平的十年里早就酝酿了一场更大的阴谋,十年前那只是个小小的伏笔。小说将通过《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迷情追踪》、《寒兰花的秘密》为你一一揭晓。
  • 青少年国学课

    青少年国学课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盛气、豪壮、造世界等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从老祖宗的国学典籍中寻找我们的根,重拾我们心灵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