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30

第30章 在海外(二) (4)

鉴于五十年代初期新加坡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执委会对南大校长的人选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必须是新加坡当局可以接受的;二、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必须具有国际声望而又为南洋人士所崇仰者。当年南大执委会聘请校长,他们首先想到了胡适和梅贻琦。胡适以提倡白话文著称,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已名满天下,1953年他在台北的国民党政府服务,批评共产党的言论极其激烈。南大执委会去函试探他来星办学的意愿,但是他没有回信。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十七年,他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一段时期侨居海外,1955年去了台湾创办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若论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可与胡适并提。南大执委会写信给他,他也回信婉拒了。

胡、梅两人对此不感兴趣,或许有其他方面原因的考虑,都没有答应南大执委会的邀请,南大执委会才考虑接触林语堂。林语堂当时在国际文坛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并不以学者身份或办大学教育著称。他办教育行政的最高履历,乃曾任厦门大学文科学长。他在任内曾经成功邀请到当时几位重要作者和教授(包括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这也许是南大执委会赏识他的一点。

有了上两回没有被理睬和被拒绝的经验,这一次陈六使改变了邀请方式。他委托亲信连瀛洲亲自上门拜会在纽约定居的林语堂,以展示对校长的尊重和聘请的诚意。林语堂亦极为高兴,提出了出任校长的几项条件:一、大学行政由他"完全负责";二、大学要有"极其纯正的非政治目标";三、大学教员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南大"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应该成为第一流的大学"。这是他1926年的前车之鉴,因为那年他在担任厦门大学文科学长之时,何尝不雄心勃勃,可是因为手中没有财力和实权,眼看着鲁迅等人被挤走,自己爱莫能助,连自己也不得不离开厦大,所以,他才有如此要求。

林语堂在美国生活得顺风顺水,为什么答应来南大呢?其原因可能是:第一、那时他移居美国已经二十余年,"他非常渴望变更他二十五年旅美生活方式,回到东方去"。第二、或许他被"侨胞"和陈六使的办学诚意所感动。第三、他认为在文化荒漠的南洋,有传播和维护中华文化的必要。

1954年2月13日,南洋大学执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正式任命林语堂为校长。

1954年8月20日,林语堂由美起程来星(新加坡),先乘机前往英国考察大学教育与物色人才,然后于9月1日离英飞往意大利,在罗马两周后又赴埃及开罗。9月30日由开罗直接飞新加坡。10月2日下午4点10分,林语堂抵达新加坡机场,同行的还有林语堂夫人,二女儿和女婿,三女儿及两位外孙。受到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执委高德根、连瀛洲、黄奕欢、陈锡九等人和侨界代表200余人的热烈欢迎。在离美赴新加坡之前,记者问林语堂有何感想,林语堂不无幽默地说,因为南洋天气热,不需要结领带(林语堂一贯痛恨结领带,认为领带束缚脖子,曾斥之为"狗领带")。

第二天,林语堂在中华商会召开会议。以南洋大学校长的身份当众宣布了办学的两大宗旨和八大方针。两大宗旨是:一、学生必学贯中西,所学能有用;二、除文、商两学院外,设理工学院,使人人有一技之长。八大方针是:一、提倡电化教育;二、成人教育;三、设奖学金;四、行导师制;五、创设大学出版部;六、提倡学术研究;七、与英美大学成立交换教授方法;八、男女学生兼收。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曾批评过现代大学的教育制度,把美国的哥伦比亚等名校的教育弊端暴露无遗。现在,他想把南大办成一流大学,而他推出的治校方针,无疑是把南洋大学当成了自己改革教育制度的试验基地。因此,他采取的用人制度是"内不避亲","外不避贤"。他亲自选定的工作班子是:文学院院长是熊式一;理学院院长是胡博渊(前国立交通大学校长);先修班主任是黎东方;图书馆馆长是严文郁;大学建筑师是杨介眉;会计师是林国荣;文学院教授查理士达夫。后来引起争议性的,其实是林语堂雇佣家人和亲人在南大担任重要职位。如女婿黎明被委任大学行政秘书(相当于大学副校长的职权),女儿太乙为校长秘书,而侄儿林国荣为会计师。在别人看来,林语堂这是"任人唯亲"。

南洋大学执委会对林语堂是很敬重的,给予了优厚的待遇。林语堂月薪3000元,年薪36000元,办公费6000元,学校供给汽车一部,司机仆人各一名,房屋一座,有冷气和避声设备,客厅可容纳数百人。

六、别了,"南大"

林语堂到达新加坡开始治理校务,与南大执委会之间发生了几项较大的分歧,其中最早的分歧表面上是校舍建筑工程。事实上,林语堂和南大执委会之间,真正的严重分歧在于:一是办学理念,即南大究竟应该是一所怎样的大学?二是校长和董事会的职权问题。应该说,在办一所怎样的大学的议题上,林语堂与南大筹备委员在表面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骨子内却没有共识。他们对大学功能和目的的认知不同,对办一流大学的执著和用心也有很大的距离。

1953年南大筹备委员会所发表的创立南洋大学的宗旨是:(一)为华校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二)为华文中学培植师资;(三)为新加坡造就人才;(四)为适应人口增加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同时指出,南大以历史背景与特殊环境,除了具备国际著名大学一般宗旨外,还有两大特色:(一)沟通东西文化;(二)发展马来西亚文化。事实上,南大宗旨的社会性比其学术性更为重要。前四项是重点,而国际一流大学云云,则是较次要的。况且,以当时新马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来说,此项目的只能是一项长远的目标,而非急时的需要。林语堂对当时南大的创校宗旨没有太深厚的了解。"把南洋大学办成亚洲东南亚第一学府"成了林语堂心目中的唯一目标。

南大创办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解决当时新马华校毕业生升学的问题。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华文高中毕业生升学的目的地。南大欲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云云,显然并不是主轴。至于研究院、学术研究工作云云,即使实现,也恐怕是以后的事。然而林语堂却太执著太认真了,坚持要落实此一宏愿。

林语堂和大学执委会的纠纷根源,不只是较抽象的大学理念上的分歧,更主要的是大学董事会和校长职权划分之争。董事会和校长权职的分开,是一个源自于西方的管理模式。权利制衡和专业分工都是关键,但用在华人社会创办的组织,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南大的组织是在1953年5月5日依照《公司法》,并经新加坡商业注册批准,以"南洋大学有限公司"之名成立的。显然,创办人只能把南大当做一个商业企业来管理。在这个议题上陈六使是个关键人物。陈六使虽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经济奇才,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和管理哲学,并不是完美无瑕。南大执委会一直"干扰"、"侵犯"校长行政权。他们本身的任务是筹足经费,至于如何经营这笔费用,是在校长行政权的范畴里,他们是不许过问的。林语堂认为南大董事会犯了两个相关的错误:第一、他们没有筹足经费;第二、他们在核准经费上"越权"。

双方冲突的真正导火线,是林语堂提出的大学预算案。1954年11月初,南大执委会请林语堂拟定办校预算,林语堂提交给陈六使的包括有开办费和经常费概算,总额是五百六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元八角九分。南大新加坡执委会准备于1955年2月17日开会讨论,但是在2月14日却公开了这个预算,华文报章对此也大篇幅地报道。林语堂不满这种讨论方式,在2月17日的会议上,主席陈六使认为预算案数目实在庞大,说实在无能力承担。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林语堂和南大执委会缺乏沟通。第二、"执委会和校长间职权分配"存在重大分歧。

鉴于陈六使的态度,3月28日,林语堂与他推举的十一名教职员提出总辞职。对此,南洋大学执委会没有挽留之意,立即表示同意,并很快发表声明,发给林语堂一行人派遣费。遣散费总数共达三十万五千二百零三元,连同四月份薪金,总数高达三十二万四千余元。林语堂及各教授所得的遣散费,是按照聘约所规定年限的薪额一半,外加归返原地川资预算。林语堂的聘约为五年,即领两年半薪金,他的遣散费计二十一个月的月薪(四月份不计)六万三千元,外加川资九千二百四十一元五角,共七万二千余元。另外文学院院长熊式一、理工学院院长胡博渊、行政秘书黎明、校长秘书林太乙、校外部主任黎东方、建筑工程主任杨介眉及其夫人施惠兰、文学院教授查理士达夫、讲师王佐及其夫人图书馆管理员陈秀锦等,都是三年聘约。杨介眉夫妇领得四万余元,王佐夫妇原居马六甲,其后赴美求学。但其遣散费与外地来星者同等待遇,而且得到回美盘缠四千余元,共领得三万余元。担任校长秘书的林太乙,据校长所提的概算案是月薪六百元,后来以月薪八百元计算。陈六使自己开了三十万五千二百零三元的支票给执委会,这笔相当于十万美元的遣散费完全由他个人承担。

这次校长与校执委会的分歧,除了上面提到的办学理念不同、"任人唯亲"问题、学校设计问题、资金问题、权限之争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校执委会大部分认为林语堂不能"勤勉"和节俭,甚至还有政治倾向问题,如林语堂在签字时用"民国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认为林语堂有明显的"亲蒋"倾向等。

在南洋大学因预算问题引起的风波中,林语堂家人精神紧张,怕有人暗算,从东海岸的寓所迁到国泰饭店的五楼居住。妻子、女儿也不习惯南洋的生活,吵着要回美国。林语堂自己也不想留在新加坡。

1955年4月17日,下午1点20分,林语堂及妻女离开新加坡,陈六使和全体执委会均到机场送行,场面相当热烈。林语堂一行到科伦坡休息几天后,便飞往法国南部的戛纳。

从1954年10月2日到新加坡,1955年4月17日离开,前后共六个月,林语堂短暂的南洋大学经历,给自己或他人留下了值得总结的教训。

林语堂和陈六使是两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陈六使,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人。父亲以务农捕鱼为生,家贫,念完集美小学,1916年(19岁)过番,到新加坡白手创业,他先后在陈嘉庚属下的橡胶公司工作,后成立自己的公司--益和树胶公司,分行遍布于马来亚、东印度、暹罗和越南等地港口,为星马最大规模之树胶输出商。他热心公益,多次被推举为中华总商会正副会长、中华树胶公会主席及树胶公会主席、南洋商报董事主席,福建会馆主席等重要职位。1950年呼吁创办华文大学,不果。三年后重新号召提倡成立南大,出钱出力最多,为南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和陈六使,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但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经验、价值认知和政治立场都有极大的差异。林语堂的思想、性格、爱好和志趣等都可以说是多面向的,也是充满矛盾的。在《八十自述》里,他说自己是"一团矛盾"。郁达夫说他"生性憨直,浑朴天真"。陈六使自认读书不多,心灵旨趣平民化,但却是一位经营奇才。一生的奋斗与追求,都与商业和教育分不开,是"经济则成大业,教育则立大本"的热心母语教育的商界领袖。因此,他们都走不进彼此的世界。

相对于当时保守、半封闭的新马华人社会,林语堂的思想是开放的。陈平原说:"林语堂缺乏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也没有佛家苦海慈航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倒是道家任自然、求安逸、享受每一刻的时光是性之所近,真正了然于心。"这论点应该是正确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林语堂是一位先行者,无论是他的文化思维或办学理念,都远远走在当时新马时代的前端。他虽无蔡元培"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高度,但是相对于新马华人,他确有前瞻视野。他亦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是却无驾驭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位不识时务者。在短短几个月里他发觉情况离他的想象太远,但是却没有快速调整、适应,仍然坚持那股憨直脾气。他断然辞职,算是当机立断,曾自白曰:"本人是一大阻碍,因为南大可以没有林语堂,但不能无陈六使。"说得相当磊落。无论如何,做南大校长的日子实为他一生中的一个挫折,在创作上也是一片空白。南大后的林语堂,却一切如故,那段日子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计划和创作。

同类推荐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热门推荐
  • 凤滟传

    凤滟传

    一道圣旨颁下,历经两朝的镇国将军府沦为人间炼狱,震惊世间。镇国将军嫡女云凤滟手执利剑,杀得双眼猩红,无人敢战。最终,有一个人款款而来,那人眉眼妖艳,冰冷如星辰,道,“凤滟,你若死,你余下的族人,可活。”话音落下,云凤滟望着面前绝世的男子,惨烈自刎。于是,世间传闻,大宣凤家嫡女云凤滟,不知廉耻,为人善妒,恶贯满盈。下嫁大宣紫王不成,故,投敌叛国。被囚后,于将军府门前自刎,终年,十九。
  • 五岁宝宝要认爹

    五岁宝宝要认爹

    “好可爱的宝宝。”某富贵大婶两眼放光,左顾右盼,逮准了机会,一口正要亲下去…“stop!”宝宝伸出稚嫩的手指,对大婶摇了摇:“要亲我可以,得先给钱!!”“哈?”大婶懵了。“人家可素这里滴头牌,摸一下三BIA,亲一下八BIA,要是陪睡…虽然…但是,某个女人已经包了人家幼小的身体了。”那个女人,就是他的白痴脑残滴老妈,丁双双。…某男脸上数条黑线,优雅的风度再也持续不下去了,直接从沙发上摔了下来。天啊…地啊…妈啊…前面那个五岁的妖孽,Lavende的头牌牛郎,就是他季诺昊的种?!★【正卷】★失忆前,她是丁家的千金,娇生惯养,毫无可爱之言。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结婚对象,他宁愿去死!失忆后,她是Lavende的小妈妈桑,把他的儿子卖到了这里当牛郎。自己却拿着儿子赚的钱,到处勾三搭四。很好!!!这个女人,严重地激怒了他,他一定把她抓回来,好好地惩罚惩罚她。让她知道,谁才是宝宝的爸爸!…然而,当抗拒变成依赖,当真相摆在眼前。她还能够再相信他吗?他们,还能举行那场早就应该举行的婚礼吗?**本文雷坑,入坑要谨慎。强烈推荐《小姐,又如何?》宋喜★强烈推荐好文★芝麻酥《惹火》孤月如我《狂夫》梦幻的色彩《偷拐小鬼当儿子》★五岁宝宝文系列★《五岁宝宝是主持》上官梦婷815《五岁宝宝是间谍》星期七《五岁小福晋》星期七《五岁太后夜销魂》龙雪雪《五岁娃娃魅天下》浅色《五岁小妖好青涩》淼渺《五岁宝宝是小偷》缳儿★★宝宝群★★宝宝群①67136634(已满)偶尔还会有位子宝宝群②37898110位子多多拍门砖“牛郎”
  • 风起涟漪

    风起涟漪

    他是命不久矣的当朝太子。她是天生痴傻的风府小姐。一场意外,魂归故里,浑浊不在,冷傲取之。“若你要这江山,我便替你金戈铁马。”“我要,唯你。”你可知,这山河人间,万家灯火,从不及你眉眼半分。有人说:“成也是你,败也是你,神也是你,魔也是你。”他却说:“你若成神,我便陪你普度众生。你若成魔,我便陪你颠倒乾坤。”“今日,许你万里红妆,护你一世安宁。”不曾想,触手可及的幸福,如泡沫般易碎。你说过,此一约既定,万山无阻,你定带我看尽世间繁华。可你为何食言?从此,我入梦十载,皆不见你。朝思,暮想,梦里相逢,不见君。春思,秋念,花落,流水叹,不见君......她入了十年梦,他寻了十年心。相逢终成陌路。“我可曾、见过你?”“不曾。”尘埃落定,洗净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 我真是大奸臣

    我真是大奸臣

    异世大汉,华夏群雄,问天下,谁是敌手?三国乱世,汉武霸业,举世间,群星璀璨!苍狼白鹿,隋末英魂,梦一场,天下称皇!春秋战国,万里海疆,华夏威名,响彻四方!
  • 我抢了灭霸的无限手套

    我抢了灭霸的无限手套

    一不小心就抢了灭霸的无限手套,一不小心又打了个指响。不妙,貌似玩砸了
  • 毗沙门天王经

    毗沙门天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召唤了玩家

    我召唤了玩家

    穿越异世界,成为领主的罗恩得到召唤玩家的系统,建立新手村,成为狗策划,罗恩是乖乖种田还是跟玩家一起皮呢?
  • 小妖快逃

    小妖快逃

    确认过眼神,发现我不是人重回《诸天》的仙侠世界,梁凉发现自己的起步和想象中不太一样书友群:604924798
  • 武域圣尊

    武域圣尊

    少年失踪多时,却不知在一个无人所知的空间缝隙中得以存活,在重重的危难之中,时间和领域的徘徊,凭借一把开天圣剑,让他得以重归故地,一切却得重新来过,但他丝毫不畏惧,也许这是一个契机,把过往的遗憾重新弥补,这次,就让我重归九武,归天圣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