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31

第31章 在港台 (1)

一、定居台北

1957年,马星野参加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那时,他已经辞去"《中央日报》"社长,改任"中央"第四组主任,他极力邀请林语堂到台湾去看看。1958年10月14日,林语堂夫妇抵达台湾访问。当时在台湾松山机场迎接的政界、学界、校友会和林语堂的亲属共数百人,场面热烈,其中有何应钦、蒋梦麟、马星野等人。第二天,林语堂拜访了台湾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敬意。第三天,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官邸会见了林语堂夫妇,在座的还有马星野、梅贻琦等人。蒋介石和林语堂谈了国际局势及两岸关系,也谈了《红楼梦》。

林语堂这次台湾之行,先后在成功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写作协会、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写作机构作了多次演讲,他主要讲了《清朝的汉学是否科学》、《如何培养一个文人的性灵和风格》、《〈红楼梦〉考证》、《老庄考据方法的错误》等内容,尤其是讲到《红楼梦》,林语堂来了兴致,还朗诵了他为曹雪芹写的两首词:

叹一枝仙笔生花,偏生的美玉有瑕。若说没续完,如何学者说虚话?这猜谜儿啊,叫人枉自嗟呀,令人空劳牵挂。一个是泮宫客,一个是傲霜花,想此人能有几枝笔杆儿,怎经得秋挥到冬,春挥到夏。

都是文学因缘,俺只念十载辛勤。空对着奇冤久悬难昭雪,终惹得曲解歪缠乱士林。

林语堂这次来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思乡心切,台湾有许多闽南过来的侨民,特别是故乡漳州和厦门来台的人最多,由于政治原因不能回大陆老家,在台湾听到漳州话就感到非常亲切,就像回到了家乡。为了寄托相思,林语堂还用漳州话编了多行五言诗。其诗云:

乡情宰(怎)样好,让我说给你。民情还淳厚,原来是按尼(如此)。

汉唐语如此,有的尚迷离。莫问东西晋,桃源人不知。

父老皆伯叔,村妪尽姑姨。地上香瓜熟,枝上红荔枝。

新笋园中剥,早起(上)食谙糜(粥)。胪脍莼羹好,呒值(不比)水(田)鸡低(甜)。

查母(女人)真正水(美),郎郎(人人)都秀媚。今天戴草笠,明日装入时。脱去白花袍,后天又把锄。懥(黄)昏倒的困(睡),击壤可吟诗。

诗中虽不无凄凉,但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在台湾进行了半个月的访问后,林语堂夫妇回到了美国。

林语堂对美国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觉得美国是个比较自由的国家,它对中国是有帮助的;另一面,他又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很有问题。如1959年11月1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一份报告,其中有"两个中国"的观点。这一提法激起了旅美华人的强烈不满,林语堂先对梁和钧起草的长达十九页的英文文稿认真校核,然后又在上面领头签名,于是,在美华人掀起了一场反对"两个中国"的运动。林语堂吼道:"美国'两个中国'的观念完全错误,不只是中华民国反对,就连共产党的毛泽东也不会赞同。"

1959年,林语堂的《从异教徒到基督徒》一书由美国世界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他全面探讨自己宗教信仰复杂变化的一本理论著作。

1962年,林语堂夫妇去了中南美洲,受到了热烈欢迎。他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各国演讲,题目分别是《一个不墨守成规的人的声明》、《使不好的本能发生良好的作用》、《本能和合乎逻辑的思想》、《阴阳哲学和邪恶问题》、《中国的文学传统》、《科学和好奇心》等。后来,林语堂把这些讲词收在The Pleasures of a Nonconformist(《不羁》)中。此书由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

1963年,张大千由巴西途经纽约到德国和奥地利等国旅行,林语堂请他在家中吃饭。这是林语堂与张大千的第二次会面。第一次是在1943年的成都,是张群设宴为张大千洗尘,在座的还有沈尹默等人。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画家徐悲鸿曾高度赞扬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他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1958年,张大千荣获国际艺术学会评选的"全球艺术博览会金奖",并被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画家"。

自1949年以来,张大千先后在印度、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等地旅居。张大千对敦煌壁画很有研究。林语堂在异国他乡与老友又相逢,岂不高兴万分?所以两人来到纽约的四川馆子,小酌一番。当林语堂看到馆子墙壁上是郑孝胥的书法对联:"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时,兴致甚高地说了一句:"且说话,莫流涎,须知纽约别有天。"真不愧为"幽默大师"。林语堂与张大千都是震动世界的文化名人,又都是典型的美食家,在文学艺术观上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有一次,在巴西的一次集会上,有人问人生的理想是什么,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情妇。"这句"幽默"的话,透露出林语堂对人生和世界的不完美的认识。

马星野是林语堂在厦大的学生。1964年秋,马星野出任台湾的"中央通讯社"社长。这一年的11月中旬,马星野夫妇和女儿三人一行,自巴拿马返台途经纽约,在陈裕清的家宴上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师林语堂,师生之情油然而生,且一时叙不尽兴。马星野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出乎意外的要求:请林语堂给台湾"中央社"写专栏。林语堂当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表示回绝。马星野回台后又请陈裕清、高克毅、林太乙等人敦促,林语堂终于答应了。马星野高兴地写信给林语堂说,专栏的内容不受限制,可以无所不谈。

林语堂自从1936年赴美国后就只用英文写作,中文一放就搁笔三十年,但既然答应了,就只好重新开始。于是他决定从《新春试笔》开始,林语堂写的专栏就叫《无所不谈》,于1965年2月10日正式发稿。经过不到两年的写作,共发表一百八十篇。1966年2月《无所不谈》一集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收三十九篇,由马星野作序。1967年4月,台北文星书店又出版了《无所不谈》二集,收文五十余篇,卷首有林语堂手迹,题联:"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无所不谈》一二集出版后,供不应求。1974年10月,台湾开明书店又把一二集连同1968年写的汇为合集,这个修订本就是后来流传的《无所不谈》合集,共收文章一百八十篇。

1965年7月是林语堂夫妇七十寿辰,其实,林语堂是按公历算的,廖翠凤比林语堂小一岁,按中国阴历也是七十岁了,所以叫"双寿"。来贺寿的都是自己的至爱亲朋,如在香港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的二女儿林太乙和丈夫黎明及孩子一起从香港飞抵纽约。在宴会上,林语堂自己不喝酒,但鼓励别人喝酒,还点名叫人对饮划拳,觥筹交错,好不热闹。林语堂兴致勃勃,诗兴大发。有人作了一首《临江仙》的词祝贺他七十大寿,他就依原韵填词一首致谢:

三十年来如一梦,鸡鸣而起营营,催人岁月去无声,倦云游子意,万里忆江城。

自是文章千古事,斩除鄙吝还兴,乱云卷尽觳纹平,当空明月在,吟咏寄余生。

林语堂又填词《满江红》自寿,并答谢张群寄赠的贺寿诗。词曰:

七十古稀,只算得旧时佳话。须记取,岳军曾说发轫初驾,冷眼数完中外账,细心评定文明价。有什么了不得留人,难分舍。

1966年1月26日下午2时半,林语堂夫妇搭乘的飞机在台北松山机场降落,这是他第二次访台,受到了台北文教界人士和亲友的热烈欢迎。27日,他参观了中山博物院,并出席了马星野举行的欢迎酒会。到会的有严家淦、黄国书、王世杰、蒋经国、阎振兴、毛子水、李济等人及各界人士,发言者都表示欢迎林语堂来台定居。28日,在马星野夫妇的陪同下,林语堂夫妇在高雄澄湖官邸拜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以茶点招待,并表示希望他们回台湾定居。林语堂以《逃向自由城》作为进献之礼。

在台期间,林语堂参观了台湾"中央研究院",他想起三十八年前,是中央研究院第一任院长蔡元培的邀请,自己担任了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品交换处处长,他又想起自己的好友胡适在1957年至1962年曾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而今老朋友都已作古,真是感慨万千!胡适是在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酒会上因心脏病猝发而辞世的。林语堂一生都不能忘却的是胡适的无私帮助,才使自己完成了当年的留学,人事如浮云,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1月30日下午1时半,林语堂夫妇飞往香港。

6月4日下午,林语堂夫妇在香港的女儿林太乙家住了四个月后,由香港飞到台湾。是否在台湾定居,林语堂没有对外界说,只是在台北市阳明山麓租了一栋雅致的白屋居住。到6月底,他回答记者访问时说:"我们不但回国,而且回乡,处处听到乡音,我们像回到漳州老家。""许多人劝我们入美国籍,我说,这儿不是落根的地方,因此,我们宁愿年年月月付房租,不肯去买一幢房子。""几十年前,我们就许下了这个心愿,这次回台安居,不是偶然的。"这时他才比较肯定地说出"安居"二字。林语堂回到台湾安居的原因很多,既有蒋介石、严家淦、蒋经国、张群等台湾要人的意指,也有林语堂自己的乡土之情和爱国之情,还有便于写作原因,更有叶落归根之意。

后来,蒋介石表示要为林语堂在阳明山造一所房子,林语堂接受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受官方的"恩赐"。蒋介石还请林语堂出任考试院副院长,林语堂坚辞不受,他表示:"我不适合做官,也无意于当官,还是做个自由人吧!"

阳明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这里优美宁静,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还有温泉可以洗浴,山中的蔬菜瓜果和山鸡野味新鲜清纯,就连名字,林语堂也比较喜欢。阳明山,它既暗合了中国心理学大师王阳明的名字,又符合中国文化的"阴阳"之理。林语堂的新居,在"白屋"的斜对面不远,位于阳明山士林区的永福里,后改成仰德大道二段一百四十一号。这所房屋是林语堂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而成,它采取了中西合璧的结构方式,是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文化理想的具体体现。沿着大道有一堵白色的围墙,中间有一扇红色的大门。门内是个精致的小花园,穿过花园那个雕花铁门是一个小院子,周围有螺旋圆柱顶着回廊。院子里有树木,有鱼池,有假山,这个庭院达一千余平方米。楼房建筑面积330多平方米。右边是林语堂的书房"有不为斋",左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和饭厅,阳台面对绿色的山景。房屋下是斜坡,走下去便是草地,可以种菜、种花和养鸡。这座新建筑于1972年落成后,林语堂进入"世外桃源"的梦境。

林语堂喜欢口里含着烟斗在院子里散步,喜欢看池中的鱼儿和那些树上的绿叶,喜欢远眺阳明山的美景,那脱了尘世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林语堂还经常轻吟着他自己写的《乐隐词》,其诗曰: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磷磷乱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乞楂儿小小池塘。高低叠障,绿水旁边,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

懒散无拘,此等何如,倚栏于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些香,说些话,读些书。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美国酒王传奇

    美国酒王传奇

    我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吧。那正是8月中旬前后——加利福尼亚的收获季。我从未见过我的祖父祖母,因为他们留在意大利。我只记得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和一些工人在葡萄园摘葡萄,放进木筐里,然后倒到马车上。那是很累的活儿。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当我在葡萄架下来回跑累了的时候,祖母把我放进木筐里,推到葡萄架下的荫凉处。她沿着一行一行的葡萄架往前走时,也拽着我跟她一起走。夏日的炎热、一串一串的葡萄和那弯弯曲曲的葡萄藤,以及外婆慈祥的笑容,这一切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本书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太虚法师四位民国大师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太虚法师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此四位民国大师对王阳明本人及其思想、学说的阐述,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热门推荐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盘龙之大玩家

    盘龙之大玩家

    蓝星《盘龙online》铁杆玩家陆仁因游戏意外灵魂穿越到真实的盘龙宇宙,成为基础物质位面艾泽拉比物质位面的一名新生儿。传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剑反

    剑反

    七十年前,孤独飞云剑试天下,江湖中亦如云高手,竟无一人能敌。太白一派自此声名鹊起,独孤飞云改论剑峰下一处天池为-沉剑池。并放言四海:凡使剑者,若能通过太白派法剑、心剑、天剑三关,即可沉剑于此。从此等于昭示天下封剑退隐,江湖恩怨,一笔勾销。若有人找封剑之人寻仇,便是与武林公理为敌,仇敌由太白一力承担,太白即使不敌,也必然与之周旋到底。转眼间,今年的沉剑大会也举办在即,名满天下的华山名侠-江别月已送来沉剑的请呈。太白掌门李守忻分派弟子前往各派发送请柬。前往东越天香谷的柳卿晗一行人,却是奇遇不断,与江别月的弟子-秦简一同卷入了金桃怪盗、东瀛剑圣等纷争之中。而当一行人回到太白时,前来赴会的七大派掌门在太白境内离奇失踪,七派门人受谣言挑唆携江湖群雄围困太白。太白兴亡存于一线,而唯一知道事情真相的秦简,将成为决定武林兴衰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只是风雨前的“宁静“。
  • 工作重在责任心

    工作重在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的栋梁,由有责任心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本书从培养个人的责任心出发,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责任心对个人和企业成败的重要影响,以及员工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有责任心。本书主要包括: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承担责任,放弃借口;强化责任心,创造新业绩;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提升责任心的六大修炼;责任成就事业等。
  • 听到你的电磁波

    听到你的电磁波

    我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的世界即是虚拟,却又那么清晰可闻,简直辨认不能。普通的十字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跟车群来来往往。但是只有一个女孩让我很在意,她悄无声息地顺着流光穿过这人群,即便擦肩,她的双目依旧没有任何物体的影像,哪怕是一暼都不曾有过。她,就这么平静地穿过十字街道,她看不见任何人,就像任何人看不见她一样。
  • 王妃还俗王爷请接驾

    王妃还俗王爷请接驾

    一朝大仇得报,去山上散个心,没想到就倒霉的栽下了山崖,再睁开眼竟然成了个小尼姑!尼玛,这是老天爷暗示她要皈依我佛吗?罢了,罢了,反正她孤身一人,大仇已报,做尼姑就做尼姑吧。什么?她不能出家做尼姑?和佛祖无缘?那还留着她在寺院里做什么?才这么想着马上就被人领回家了,身份还颇为尊贵的说。罢了,罢了,也就是再换个地方生活而已。可是她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纵然有疼爱她的父母,妹控的大哥也挡不住一些要作死的人前仆后继的来找她麻烦。她长得像白莲花就真的以为她是白莲花了是吧?既然硬是要犯到她头上,那她也不介意让他们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不能以貌取人!片段一:“孽女!你身为荣国公嫡女,居然做出此等伤风败俗无耻之事,丢尽了我们荣国公府的脸面!你还有什么资格留在府里做小姐?”恶心祖母义正辞严。“姐姐,你虽然从小就在村野长大没受过教育,但是也应该知道礼义廉耻啊,你怎么能和男人私通呢?这真是......”装婊庶妹满脸失望痛心。面对亲祖母和庶妹的陷害某女什么都不说只是对荣国公夫妻默默流泪道:“爹娘,既然祖母和妹妹都不喜欢我,你们还是把我送回碧云寺吧,我愿意从此跟着师父青灯古佛一生,不再踏进府里一步!”荣国公闻言大怒:“来人,把二小姐送进家庙!母亲,您老了,以后府里的事您就不用插手了,好好的颐养天年吧。”二小姐和老夫人一听立刻晕死了过去。某女暗地里挥挥小手帕,哎,这个结果也不枉她苦情表演一番了。片段二:“小姐,外面有人说您是苏妲己转世、祸国殃民的狐狸精!”某女好诧异的道:“什么?我没有勾引皇帝陛下啊?”皇帝陛下才5岁,怎么啃得下去?......“小姐,她们说的是您勾引了摄政王!”某女大怒,拍案而起,“她们怎么能如此污蔑我!明明是那厮不择手段勾引了我!”她一向清心寡欲,要不是那厮仗着自己长得比她还要貌美无耻的勾引了她,她怎么可能与他暗暗度陈仓、暗通款曲......某女痛定思痛后派人告诉摄政王:以后不要再来往了,人言可畏,她得顾着名声,王爷您找别家姑娘玩儿去吧!隔天京都里就传遍了说摄政王承认是自己勾引了无知的荣国公嫡女,并且他决定要负责娶此女为正妃。京都哗然一片!备注: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请放心跳坑。另,本文有宅斗宫斗,但有点慢热,不能接受的亲请见谅哟!简介无能,各位亲,点击收藏看文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父

    父亲“丢”了,四个儿子口急心不急,开始了真真假假的寻父之旅。什么样的父亲,令儿子如此冷漠?什么样的儿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谁将暴虐的基因深种到父与子的血液中?1“又迷路了!”父亲说。父亲坐在床沿。“这不是在家吗?”我说。“老是迷路……”父亲仍然说。父亲六年前就担心迷路了。那时候他还能骑自行车,整天往外面跑。那时候母亲还在世,父母和大哥一起住。母亲去世后,大哥说他家开餐馆,没法在家给父亲做饭,父亲就到我这边来了。当初我鼻血滚滚的,还有点反衬兄嫂不孝的意思,长久下来就后悔了,我根本管不住父亲。
  • 风暴将临

    风暴将临

    当除了熟知剧情以外什么都不会的穿越者遇上一无所有的主角,他们之间将磨擦出怎样的火花?当既定的历史被从天而降的变数改写,当未知的蘑菇云从荒漠升起,已被命运规划好的世界进程又会发生何种扭曲?种田,发展,点科技树,爆兵一波平推对手?不存在的。阴谋,陷阱,背叛....那是什么东西?给反派准备的奇遇?抱歉,现在是我的了。面对着接踵而来的挑战,站在命运十字路口上的少年摆了摆手:?“慌什么慌,加大当量就完事了。”——这是一只“蝴蝶”无力扇动翅膀试图改变/守护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