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600000041

第41章 一个为共和国诞生而背了30余年黑锅的老地主(5)

又到第二年回家探亲时,程先敏正在收拾行李时,村上的会计扛着一只鼓鼓囊囊的麻袋进门对他说:“老支书让我把这些给你。”程先敏打开麻袋一看,惊得嘴巴半天没合拢:妈呀,麻袋里装满一捆捆崭新的十元钞票!不多不少,50000元整!80年代的50000元,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程先敏面对老支书吴仁宝和华西人的一片灼热心意,他哭了……从老家再回华西村时,程先敏把放在自己口袋里5年的全家户口簿,交给了吴仁宝:“老支书,如果你同意收留我们,从今起我们就是华西村的村民了……”吴仁宝听完此话,转身朝正在“造厂”工地上热火朝天干活的村民们大声嚷道:“有教授来华西当村民,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更美好--”“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这时,环绕全村四周的高音喇叭齐声响起农民们熟悉而高亢的那首《华西村歌》……

3年,1000来个日子,转眼间的事,吴仁宝却像变戏法似的让华西村的田野里矗立起一座座既绿化,又环保的大型工厂,并且建成气势雄伟的苏南农村土地上的第一个工业园区。

时至1988年,华西村的经济已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一、三产业为两翼的多元化格局,年产值超过预期,达10106万元。

“亿元村”的目标实现,华西再度成为全国农业战线最光彩夺目的旗帜!这年吴仁宝60岁。可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让谁也无法将“老人”的标签贴在他身上。

吴仁宝笑言自己正当年:“因为我的党龄才34岁。34岁的人能干什么?当然是干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事嘛!”一个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情操就是这样崇高!吴仁宝有句口头禅:“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代表着党的形象。一个党员干了好事,老百姓就会念共产党的好。”而且他这样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职责。要为人民服务好,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得发展经济。”吴仁宝正是靠这种理念,并以其不甘平庸、抢立潮头和求新务实的一心扑在发展经济上的雄心与干劲,带领华西村农民以“十年跨越一个时代”的速度,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不土不洋,亦城亦乡,把华西建成富足的社会主义农民乐园。”这是吴仁宝在完成对华西村“造田”、“造厂”之后,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开始引领农民们走向全面小康和向“中康水平”迈进的又一次历史性登高。这期间,在吴仁宝“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指导思想中,又加进了“科学发展、超前规划”的内容。

吴仁宝构筑的“不土”,并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西村那一幢幢、一排排在大都市里才能找到的五光十色的中式、欧式农民别墅,或是象征华西形象的金塔建筑那种外观形态上的浅层感知。他的“不土”,其实是当代中国农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其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敢为天下之先的英雄才智,完成从拿锄头,到拿榔头;从与庄稼土地打交道,到与机器、与市场拥抱;从种田汉,到厂长经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自我革命”,开始全面进入脱胎换骨的“基因革命”过程。这既有终结传统农业文明、挥手告别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辞旧意义,更是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城市化的新探索。“土”是农民的本质,吴仁宝在领导建设富足的华西村时,之所以被世人所称道和不失为中国农民的榜样,就是他始终没有脱离农民“土”的本质。90年代以后,华西在取得农村工业化巨大物质积累后,开始了惊世骇俗的“造城”--即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在传统意义上,“造城”总会破坏原有的农村自然格局。可华西村在吴仁宝的精心规划下,没有将城市的概念简单地搬到村子里,他们追求的是那种外建筑和内装置上“100年不落后”的超前设计与投入。在规划与选址上则坚持现代化的都市建筑与农村古朴的自然风景和谐地结合为一体,因而这样的“华西城”让人百看不厌、百住不旧,且独具魅力。

“规划和质量上的100年不落后,实际上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农民日子一好过,就是翻盖房屋,再多的财富积累也因一次次地建房而所剩无几。华西村在发展初期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现在我们改变了思路,在再规划和盖房时,尽可能地超前,这样做从长远看,既达到了一百年‘不土’的目的,又因优美的硬件建设,为吸引投资和聚集人才起了很好作用。”吴仁宝指着那些让美国、欧洲人都羡慕的造价在几百万元的农民别墅,如此为我解读其中的奥秘。

与那些豪华的欧式别墅毗邻,我信步参观了代表华西村文化概念的“农民公园”,“不洋”在这里很有代表性。走进公园,绿荫和花丛间是小桥流水、扁舟穿梭与鸟语啼鸣,一派柳杨吹拂的阵阵欢歌……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人熟识的“桃园结义亭”、“三顾茅庐”和“二十四孝”长亭等等景致。许多到华西参观的人,总会在此对吴仁宝这位“具有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的老支书为什么要搞这些名堂提出疑问。

“这正是我们老支书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一向坚持倡导的一种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村“精神文明办”的小赵介绍说,老支书认为,教育富裕了的农民,既要向他们不断灌输现代文明思想,同时也不能放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老支书常说,我们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也得讲求“仁义忠孝”,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农民要教育他们对老人和父母必须忠孝。为此,老支书还在村里倡导设立了一项特别奖:凡哪家有90岁高寿的老人,直系亲属每人每年可获得“忠孝奖”1000元。凡哪家有老人活到100岁高龄的,直系亲属每人每年可获得“忠孝奖”10000元。陈珍妹老人百岁时,她全家五代同堂,37人就每人获得10000元大奖,共计37万元!“有人问老支书,是不是奖金太多了?我们老支书说:一点不多。华西村的老人假如都能活到百岁,那就证明我们华西人民不仅生活富足、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而且后一代孝敬老人做得出色,这样的奖励物有所值。”吴仁宝就是比人高一筹!这样的“不洋”里包含着深刻的中国特色和农民特色。

走出“农民公园”,我被一座绵延起伏的山峦所吸引。此山虽说不上高,但因它矗立于一片平坦的田野上,故而显出特殊的气势,形状如一条巨龙,这使我心头顿升一缕联想:华西村好风水,原来此处真有“龙”也!说话间,我的双脚跨进了一座飞檐斗拱、气势恢弘的牌坊,上面有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华西公园。嘿!在这峰回路转、依山傍水的公园里,我终于领略到了华西村的“洋”景:美国的“白宫”、英国的“古城堡”、巴黎的“凯旋门”、德国的“天文台”、捷克的“乡村别墅”……这里真的“洋”透了!“农民们出国过去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可在华西,我们的村民可以天天‘出国’,而且免了任何手续,早饭可在‘印度’吃,晚上住宿在‘日本’,一天可以走十几个‘国家’,保证享受的是一流服务……”搞宣传的小赵绘声绘色地介绍,并不时领我身临“出国”之境。真的哦,在这华西“万国园”内,可有多种外语服务,可有各种饮食的享用,更有各种文化的赏别。总之,这里是十足的“洋”。

“不土不洋”,又“土”又“洋”,在华西村你无时无刻不在这种传统与现代、历史和现实的中西文化的大交融中感受着、激动着、陶醉着、回味着……

是的,所有这些,都渗透了吴仁宝这位农民思想家的精心创意和独特理念。

读懂它,既要穿透辩证法的哲学境界,又要领悟实事求是的现实根基。我这样理解吴仁宝的“不土不洋”--其实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一种创新,一种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中国特色或者说是具有中国农村与农民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不土不洋”在这里是一对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充满活力的革命的辩证关系。“不土不洋”充分显示出吴仁宝和华西人不因循守旧,不盲目崇洋,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先进意识。

吴仁宝的另一个建设新华西的“亦城亦乡”理念,则是与“不土不洋”同样寓意。让我们有梳理不完的哲学境界和可借鉴的实质内容。

这再次让我感叹,我是否可以称吴仁宝为“带着浓重泥土味的伟人呢”?

面对我内心的这种发问,吴仁宝谦和地说:“我只是一个农民,一个讲求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如果问华西这面旗帜为什么几十年不倒的话,我的体会是:因为我们始终做到了‘三不倒’,即‘难不倒’、‘吓不倒’和‘夸不倒’。”老支书这样解释:“难不倒”,通常是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有决心和办法;“吓不倒”,通常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下,我们在基层干实际工作的同志有较强的政治识别能力和政治谋略能力。吴仁宝进而举例说,华西村和他本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风风雨雨中曾经遇到一次又一次的“黑典型”和“红典型”之争。比如在“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抬高他们树起的那些极左假典型,曾多次对华西村打压、污蔑,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企图毁掉华西村这面坚持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旗帜。在那些岁月里,华西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的信仰,他们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为国家多作贡献这两大己任而使华西村的旗帜永远飘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已在全国全面铺开,而且当时只有同一声调:“包”字万能、一包就灵。似乎谁不“包”,谁就背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时间,这样的帽子从四面八方打向一直坚持“不分不包”的华西村,当然主要打在了领头人吴仁宝头上。面对全国风云变幻的形势和重重压力,吴仁宝镇静自若,他对村里的干部群众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党总结了历史上犯“左”的错误教训后,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所作出的政策调整,它的中心意思是对一切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做法和责任制都应予以支持,中央并没有说要搞一刀切、搞一种模式,而搞一刀切、搞单一的模式,正是中央并不提倡的。针对外面有人说:“我们那儿分田到户后农民如久旱逢甘霖,你们华西不分田不怕上压下反吗?”吴仁宝坦然处之,说:“三中全会精神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各自的情况不同,你们分,是实事求是,是三中全会精神;我们不分也是实事求是,虽然我们搞的与你们是不同的责任制,可我们奔的都是三中全会指引的富民路。”吴仁宝还将华西村“产业结构有生命力、集体经济有吸引力”等比较优势介绍给那些真心爱护华西的领导和友人。尤其当吴仁宝介绍到华西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把那些便于个人操作的农活包户、包人,以及企业实行厂长责任制的做法时,那些怀疑华西村、劝说吴仁宝的人都十分惊诧地说:“搞了半天,你们华西村在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方面又走在了前头!”谈起华西村和本人曾经亲历的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往事,吴仁宝坦言,共产党人的一大本事,就是在各种考验面前不被人吓倒。而要做到不被人吓倒,你心里就得有本执政为民、造福为民的账。有了这本账,你做事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被任何力量所动摇,更不用说被什么政治形势吓倒了。

在华西村,无论是那些当年与吴仁宝一起艰苦创业的老一代,还是改革后成长起来的或者是今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儿的年轻一代,他们在谈起老书记的政策水平和处变不惊的能力时,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意,甚至到了某种崇拜的地步:“老书记说对的就肯定没错,因为他对政策的理解能力都比我们高、都比我们准确。”这是实话。

党的“十五大”后,中央根据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作出了“抓大放小”的战略调整。一时间,上上下下、各条战线立马“忽悠”起一阵对那些丧失活力、效益乏力的小单位、小企业进行的“转制风”,在苏南地区更是刮起了一阵欲将“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全盘转制”的狂澜。当时华西也有一些效益并不太好的企业,有人便进言吴仁宝:“干脆借机把这些企业‘放’了算啦!”吴仁宝摇头,说:“华西村的每一个企业、每一块砖瓦,都是全村村民的,我们没有这种权利‘放’。我们能有的只是责任,把这些效益差的企业扶植好的责任。”

在吴仁宝的这一思想指导下,华西村借“十五大”东风,在村企业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旨在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企业效益的“抓大扶小”举措,很快使得全村工业效益呈现“大向强走、小向优走”的全面健康发展态势。至2000年,华西人在吴仁宝的领导下,在仅有的0.96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创造了50亿的工业销售额和5亿元的利税效益。党的“十六大”后,吴仁宝又对华西提出“科学发展、有效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的新目标,具体落实在全村工业生产指标上,他和干部们制定的目标是:2002年完成60亿、2003年完成80亿、2004年完成100亿,结果由于大抓了“科学、有效、创新和统筹”发展的四大措施,生产效益不仅全面完成,而且出现了连续两年100亿元的年递增速度!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形势下,吴仁宝却出人意料地提前两年将华西村的领航大权交给了年轻一代--过去他多次表示要干到80岁。交权的那天,他深情地对村民们说:“没有吴仁宝,华西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事实也是如此,新华西村党委班子以老书记为榜样,紧紧抓住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两大主题,他们提出了从今年起,要“努力一千天,创造一千亿”的新目标,即在今后三年内,每天全村要创造一个亿的产值,三年一千个亿!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数据。而他们仅是一群中国农民!一群由老共产党人吴仁宝一手培育起来的中国农民!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这一刻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羡慕共产主义社会,那时大人们告诉我们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那就是共产主义;等我们长大后,这些都有了,可是发现共产主义其实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即便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我们还仅仅刚刚跨入。于是我们有了许多疑惑,但我们仍然那么渴望共产主义……因为渴望共产主义,所以我们一心想建设好社会主义。这是所有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

但社会主义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们同样有许多疑惑,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排除许多疑惑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社会主义必须让人民富裕起来,富裕了的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人民真正富裕、幸福了,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创作的散文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堪称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文学大师。本书就此结集了这位诗人的数十篇散文,以飨读者。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而欲言又止,多的是搁不开、放不下。九夜茴、林特特、八月长安、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午歌、宋小君、里则林、小川叔、烟波人长安、韩梅梅······19位最当红的青春文学作者带来了他们写给世界的告白,第一次他们无惧无畏,倾吐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一个故事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期待着那个怀揣梦想的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你,在做着你不敢做的事,在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也许我们正在走向远方,也许我们始终没有踏上征途。发生或未发生,至少有一种可能正在向我们展开。写给亲爱的你,愿你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全三册)

    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全三册)

    随着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青少年等广大读者对诗词原文的阅读需求增大。同时,也需要名家适当的点评,以明了古诗的含义。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广,读者对古诗这样精湛的民族传统文学文化的阅读需求增强。本书选择从先秦至宋一百多位诗人的二百多首哲理诗进行解读。解析哲思理趣、诗意及艺术鉴赏。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关于网恋后的重生

    关于网恋后的重生

    游戏人生,造就非凡人类。异域风情,游戏至上
  • 从遮天开始签到

    从遮天开始签到

    于九龙拉棺之日,泰山五色祭坛之上签到,奖励:至尊骨!于荧惑古星大雷音寺签到,奖励无上功法:神象镇狱劲!于青铜仙殿之中签到,奖励:鸿蒙母气源根!……穿越遮天世界,踏遍绝地,战遍星空。无敌的传说,从九龙拉棺开始!
  • 重生之太初吞天经

    重生之太初吞天经

    午轩意外身死,重生回到高中时代更是开启太初系统,获得吞天经……前世种种失落不甘……今生定要改变命运,站立在众生之颠……我的前路无人可阻!我的敌人只配化作我境界提升的能量……一人与我为敌我便让这人化为我的能量……一个种族与我为敌我便让这个种族化为我的能量……整个宇宙与我为敌……我就…让整个宇宙化为我的能量……
  •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明明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却过着天差地别的日子。一场“交易”,让她凑足了医药费,而姐姐却成为青城富少沈靖泽的未婚妻。凭借着“闻香识人”的能力,沈靖泽终于到了让他痴迷的女孩儿。
  • 大宋第一猛人

    大宋第一猛人

    乾德元年。宋太祖谋划‘杯酒释兵权’。八贤王绞尽脑汁想着逃课。一代名相寇准还在玩泥巴。杨门虎将还在为北国效力。花蕊夫人还养在蜀国深宫。小周后含苞欲放还未长成。汴京城外,少年郎浴火重生,笑傲士林花丛,纵横朝堂官场,碾压群雄猛将,操纵民间江湖,扭转天下乾坤,开启了大宋第一猛人传奇之旅……交流QQ群:192247747
  • 小镇小记

    小镇小记

    离开小镇,生活就偏离了轨道,变成了奔波,变成了被奴役的行尸走肉。吾心安处是故乡,小镇无疑已是故乡,心灵安妥之所。现在的困境是,怎样才能做到随遇而安,而不乱心灵节奏?有时的奔忙劳碌,属迫不得已,但这样的“有时”似乎越来越多,被生活掳去,作壮丁,作奴役,糊涂倒也罢了,偏偏醒着。回到小镇,便回到了生活的节奏,慢下来,静下来,从心所欲。幸好有这样一个小镇,收留我,给我以慢拍和安静。
  •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国际金融炒家就是金融界的恐怖分子,他们制造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恐怖事件,他们制造的金融恐怖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超过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给全世界人制造了空前的心理恐慌。本书从金融恐怖分子制造的金融危机源头讲起,从次级债的形成、扩散,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泡沫破裂,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欧美的救市政策等整个过程做了介绍,是一本完整解读国际金融炒家的通俗读物。同时,郎咸平教授又分析了世界经济衰退可能会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道,以促成中国经济的良好循环。
  • 酱酱的美食日记

    酱酱的美食日记

    这一世,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随笔日记,随便写写吧
  • 明月归

    明月归

    琥珀已经暗淡的双眸中,骤然又燃烧起了期盼的火焰!它弓起身躯,将孔爵驮在了自己的脊背上,朝夜空中疾驰而去!阔别五十年,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的故乡。我终于……可以回去了!那片属于异国的月光,终于回到了他原本的地方。一切都仿佛是一个梦境。就连次日有人嚷嚷着说太乙池水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他看到了半空中闪烁连缀的珍珠的事情,都没有人肯相信半分。只有太乙池水,那悄悄泛起的丝丝酒香,似乎在无声的,述说着些什么。明月千里,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