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生就像是一个与死亡捉迷藏的过程,藏匿得越隐蔽,藏匿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一种成就。
一、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生就像是一个与死亡捉迷藏的过程,藏匿得越隐蔽,藏匿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一种成就。
二、人们活着,像不会死去那样活着。人们死去,像不曾活过那样死去。
三、生命的主干道直通死亡。我们一路上建造出宫殿、舞台、假山和盆景,有了这些屏障,我们就可以在这条主干道上拐弯抹角地向前挪动,就像接近敌人的阵地那样。
四、为什么我们对死亡怀有如此之深的恐惧?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生都活在未来和希望的巢穴之中。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再也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欲求未来,希望之门也从此关闭,我们不得不回到此时此地,但这不是我们喜爱和熟悉的方式。想象一下一个蚂蚁窝被捣毁的情形,那些不知所措的蚂蚁是何等的慌乱!
五、生命,它是对死亡的一个谎言吗?死亡,它是对生命的一个劝诫吗?
六、是死亡打断了你的未来,还是你用未来遮盖你的死亡?
七、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我们非常的不坦诚,比我们在其他任何事情上更加不坦诚。这个不诚实会繁衍出其他无数种的不诚实。
八、人们不愿意对死亡想得太多,因为想得越多,生命看起来就越显得不合理,甚至很荒谬,我们越去思考死亡,我们就越无法把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切合理化。
曾经活过而已经死去的人要比现在活着的人多得多,不过我们活着的人并不因为占据数量上的少数就能够站在真理的天平上,因为我们迟早也要加入死人的行列。仅就这一点而言,相比于生命的立场,死亡的立场更值得考虑,而且应该优先考虑。
九、如果我们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事物,站到这个事物的对立面去考察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时时站在死亡的高度上,我们才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整体和清晰的视野,这不是悲观或乐观的问题,而是一种科学态度。
一〇、死亡是反照生命的一面真实镜子。认真地思考死亡,我们就能够发现生命中很多的荒谬;发现了这些荒谬,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这些荒谬。
一一、忙碌产生出模糊不清,一旦停顿下来,一切都将澄清。人们一直保持忙碌,即使没有事情可忙的时候,我们也创造出一点事情让自己保持忙碌。实在无事可做的时候,至少我们还能够思考,思考也是一种做,是头脑里的做。那么,为什么我们永远不能停顿下来呢?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我们到底要躲避什么?
如果一个池塘的底部潜伏着一个陌生的怪物,而这个池塘害怕看到那个怪物,那么这个池塘要怎么办呢?它一定会设法掀起波澜,让水保持浑浊,这样就可以不用看到那个怪物。对于我们来说,那个怪物就是死亡。
一二、如果把人的一生高度浓缩,那么我们的整个生命就像是一起高空坠落事件。人刚一出生就已经从高空向下坠落,下面是死亡这块巨大的沼泽地,在这稍纵即逝的掉落过程中,人们都力图在空中做出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动作,以博取他人的喝彩和欢呼。
一三、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以一个自我活着,而死亡曝光了自我的全部隐私。
一四、死亡就像一张化验单,它是我们生命最终的检验报告。如果我们的生存是一种虚幻和假象,那么死亡必定就是最终的真相。
一五、欲望和野心越大,在死亡面前遭到的挫折就越大。这就像一团烧得很旺的火,突然遭遇了滔天的洪水。
一六、不管我们在欲望和野心的方向上走得多么远,真实的生命有着它自己的方向,它把我们最终带到欲望最不想去的方向。
一七、任何你执着的东西,当你失去它的时候,都会体验到一次小级别的死亡。当你失去了所有的东西,包括你的自我,甚至包括你的身体,那就是真正的死亡。我们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我们也害怕失去。
一八、死亡透露给我们的讯息是:这个世界是死胡同。
一九、看世人忙忙碌碌和东张西望的样子,人到这个世界上好像是来寻找什么东西的,但什么都没有找到,却把死亡翻了出来。
二〇、我们无法确定生命的意义,但我们知道生命的结果,生命最终走向死亡,那么死亡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正是在死亡中,生命将获得最大的经验或教训。
二一、尽管死亡是人生唯一的大事,但人们好像都不怎么为此而感到焦虑。这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唯有死亡是一件别人不会来跟我们竞争的事,所以对于自己的死亡,每个人都好像已经十拿九稳。
二二、尽管人们常常听说自己认识的人死去,但对于自己的死亡,人们基本是把它当作一个神话看待的。
二三、人们在计划和构想自己的未来时,都没有把死亡考虑在内。能够时时想到自己将来的死亡,这就是一个人的远见卓识。
二四、站在死亡的高度上,人生其实就只有死亡这一件事,其他的都只是通向它的垫脚石所铺成的平坦或崎岖的路。
二五、死亡可以成为生命的开花。但如果没有开花,那么死亡就是生命结出的恶果。
二六、出生是一次死亡的机会,那是必然的。死亡是一次达成更高生命的机会,但那偶然才会发生。
二七、就一个人的现在而言,当下这一刻最为真实;就一个人的未来而言,死亡最为真实。
二八、所有向外的路都是歧途,但所有这些歧途都殊途同归,即通向死亡。
二九、时时不忘自己将来的死亡,这就是清醒,这就是真诚。对死亡无所觉知,就如同身在牢狱而不知其监禁。
三〇、就像我们有时候用闹钟来提醒自己时间一样,我们也不妨经常用死亡来提醒自己的生命。
三一、既然死亡是生命最终唯一的确定结果,那么就用死亡来校准我们的生命吧。
三二、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一种最契合死亡的生活方式,唯有这种生活方式,才能让一个人在生死之间如履平地。以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是在构筑生死之间的悬崖峭壁。
三三、即使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活下去,但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好好地为死亡做准备。与略带着乞讨性质的生存相比,认真而从容地为从这个世界撤退做准备,似乎是更有尊严的一件事。
三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被提问的过程,直到被问题彻底问倒为止,亦即生命终结。
三五、不管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上添加多少的附加值,真实的生命依然按照它自己的既定轨迹运行。
三六、人们躺在舒适的吊床上,享受着那个荡漾,做着自己的美梦。但是,那根绳子总会断的。
三七、走向死亡的生命是以内在冲突的方式运作的,它在冲突中耗尽了自己。最终要走向死亡的东西,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疾病。
三八、就像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命起保护作用一样,父母在一定的意义上就充当了我们生命的防护层,当他们过世,我们将直接地感受到自己已经完全暴露在死亡的辐射之下。
三九、如果我们试图扩张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就同等比例地放大了自己的死亡,因为死亡是作为生命的一个影子而存在的,而且它最终将覆盖掉整个的生命。
四〇、我们一生都在收集和聚藏,死亡却反过来要将我们分解和清零。正是因为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一切与死亡的意向完全相悖,死亡对于我们才成了最惨烈的一件事。
四一、死亡只会杀死你的自我、你的欲望和你的积累,但它无法杀死你。如果你带着这么大的一堆积累,那么你就像一艘满载的货船,当死亡的洪水袭来,你将跟你的船一起沉没。相反,如果你活着的时候就一直在清空你自己,不管是物质性还是知识性的,如果你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那么你将会期待死亡的洪水,好让你能够在其中漂浮和畅游。
四二、人基本是以一个抗争者的姿态活着的,而死亡将解除我们所有的武装,同时也将收缴走我们所有的玩具。
四三、死亡不应该被回避而应该去凝视它,唯有通过凝视它,才有可能看到一条超越的途径。
四四、其实,除了死亡之外,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去面对的。让我们白天好好地去体验生命而夜晚好好地去凝视死亡吧。
四五、人生是愚蠢和荒谬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中所追求的与它最后的实际结果实在太不搭调。
四六、如果直观多数人衰老、临终和死亡时的情景,我们恐怕不得不怀疑:我们的生命也许从根本上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四七、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未来,同时又是最大的现实性。死亡不仅仅是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其实,它更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背景。
四八、死亡是进入另一种存在的门。既然我们的这种生存并不如我们所愿,那么对于死亡,我们应该是好奇大于恐惧的。
四九、如果把死亡视为人生的最后一条退路,它就不那么可怕了。
五〇、生命是一个向高峰的攀登,死亡则是它下面的那个深渊——一个无底的深渊。正因为它的无底,才保证了我们在坠落中不至于粉身碎骨。
五一、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生命,但这个生命却把我们引向死亡——一个让我们害怕的终点。我们恐惧死亡,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恐惧,也许反而确保了我们的安全——一种我们看不见并且超出我们理解的安全。
五二、死亡是那么浩瀚、深邃和神秘,以至于我们的头脑智力对它一无所知。生命就像一个孤岛,它只能看见水面上的一切,而死亡则是海洋下面那块神秘的大陆。
五三、当一个人完全看穿了这个世界,那么他的眼前便只剩下了一个光秃秃的死亡。
五四、死亡就像是把一个东西摔破,看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跑出来。在死亡面前,有多少人可以拿得出能被死亡称出重量的东西呢?
五五、一生都生活在关系中的人,他们就好像一群人编队从空中降落,他们在空中摆出各种美丽的造型,但是没有降落伞,他们摆出的造型也不具有降落伞的功能。
五六、我们都活在关系中,但我们无法死在关系中,每个人都只能死在孤独中。
五七、人们以保持忙碌来逃离空虚,人们也以赋予生命这样那样的意义来敷衍死亡。
五八、我们的人生必定是某种被完全弄反了的东西,看看它的荒诞吧:人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是那么地努力,最后的结果却是走向穷途末路。
五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从何来?是因为看到了恶的无用,甚至是看到了恶的恶果。
六〇、一个好人死去,人们为之惋惜;一个恶人死了,人们一声叹息。
六一、每当我们看完一场电影走出剧场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感到不适应,心情也不舒服,因为我们不得不从虚幻而美丽的场景之中回到凄冷乏味的现实当中。同样的感觉恐怕也会出现在一个人即将死亡的时候,那时他才发现社会完全是一个虚幻的东西,而他不得不悻悻地走出自己的整个人生剧场。
六二、人生是一场戏剧,但死亡并不是演戏,那时,我们扮演的角色与获得的演技都将无济于事。
六三、只有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社会是虚幻的。一个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与整个自然存在的关系上,但人们在自己的生命中却都不曾为此做点什么。
六四、与死亡的强悍相比,我们目前的这种生命状态太虚弱了,以至于它到了最后根本没有与死亡讨价还价的余地。
六五、没有人愿意在死以前停下来几年,什么都不做。但唯有这样,一个人才算是真正地为死亡做准备。
六六、唯一的认真,就是对死亡的认真。一个对死亡认真的人,不可能对生活很严肃。而那些在生活中处处认真和严肃的人,他们也许都只是想要敷衍死亡。
六七、死亡是对生命最后的启示,让我们凝视并聆听它吧。
六八、对死亡的凝视就是向内的观照,因为死亡就藏匿在我们内在的最深处。
六九、凝视死亡,一个人将会逐渐发现自己内在那不死的;凝视死亡,一个人就已经将自己的死亡溶解了一大半,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身体的死。
七〇、在死亡来临之前,一个人要努力让自己醒来。一旦他醒来,那么死亡对于他就不复存在了,而这个人生也不过是一个睁着眼睛做梦的梦境。生命和死亡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的昏睡,它们只在我们的昏睡中存在。
七一、人应该尽早思考他早晚要去的地方。一个人如果能在梦中开始思考一点真实的东西,那么他离梦醒就为时不远了。
七二、一个人如果能在死亡打碎人生之梦之前醒来,那么这个醒来是超越于生命与死亡之上的,这样一来,他的生命就不再是个问题,死亡也变得无关紧要。
七三、一个人独自远行,整个路程就显得漫长枯燥,但如果两个人同行并且一路说笑,那么路途就不觉得漫长。这与我们的人生很类似,只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死亡。
去承受生命的全部空虚以及最终的死亡,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七四、面对孤独和面对死亡都需要勇气。而在单独中平静地走向死亡,那需要一个人最大的勇气。
七五、死亡就像一个黑洞,空虚则是这个黑洞所产生的引力场。尽管人们一生都致力于逃避生存的空虚,但死亡最终还是把他们缉拿归案。
七六、孤独和死亡都具有反生存的性质,它们也是从生存撤退的两种方式。孤独是渐进的,而死亡是突然的。
七七、死亡是浓缩、强烈的空虚,空虚是稀释了的死亡。
七八、只有在空虚和死亡的背景中,真理才会显现。正如只有在黑夜而不是在白天,天上的星星才会显现。
七九、当死亡被忽略和淡忘——亦即当死亡的背景被隐去,梦就会变得相对真实。
八〇、死亡是我们未来的最后一面墙,一面无法再产生投影效果的墙。
八一、所有虚幻的东西,最后都会像水分一样地蒸发,而真实就是溶解于虚幻并且被虚幻所稀释的东西。人生最真实的一面,将在死亡的结晶中才完全呈现。
八二、死亡让一个人的外在解体,同时又使他的内在结晶。我们只知道死亡是严厉的,但我们不知道死亡也是慈悲的。
八三、通常的死亡,是一个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能够在清晰的意识状态下进入那个不存在的境界,那么他已经超越了生与死。
八四、死亡摧毁了我们所有的虚假,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还给了我们。在孤独中,我们比较的真实;在死亡中,我们绝对的真实。
八五、死亡只会带走你的梦,但它无法带走你的真实。
八六、在死亡的消解过程中,一个人最内在的核心将会短暂地裸露出来,那是一个生命所能经历的最伟大的时刻。
八七、当河流经过长途的旅行来到入海口,当它首次瞥见浩瀚无垠的海洋,并且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消失在那里面,它会不会有一丝颤抖呢?
八八、死亡是一次机会,一次永久地停留在此时此地的机会,留驻在此时此地就是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留驻在此时此地就是进入永恒。
八九、死亡是空无的另一种说法。爱、单独和死亡这三件事情就本质而言是一样的东西,它们的内在本质都是空无,而只是它们的强度依次增大,从有限到无限,但总的源头是死亡。死亡犹如海洋,单独是一个湖,而爱是一杯水。
九〇、单独是一个深渊,死亡是一个更大的深渊。如果你能够从容地面对单独,你最终也能够从容地面对死亡。
九一、在死亡被完全通透之前,没有人能够安心地生活,人们最多只能故作镇定。
九二、如果人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死亡就应该具有像落日那样的品质。
九三、生存是一种封闭,那是非常烦闷的;死亡是一种敞开,没有比那更透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