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13200000003

第3章 看准商机 抓住财富

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

——孟德斯鸩《波斯人信札》

瞄准女人做生意

犹太人认为,如果说男人是世界的中心,那么女人则是男人的中心。谁围绕中心的中心做生意,谁肯定会有大利可图。

有一种观察男女是否结婚的方法:当人们在饭馆吃饭时,细心的你就会发现,有时候是男的付钱,有时候则是女的买单。若是男方付钱,说明这对男女尚处于朋友阶段;若是女方买单,说明这对男女已经结婚成家。

男人一旦娶妻,妻子便成了男人的资金保险箱。俗话说: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又说:男人生在世上是为了大把大把地挣钱;女人活着则是为了大把大把地花钱。实际上就是说:女人掌握世界上花钱的权利。那么,女人无疑也成了生意的目标。

因此,犹太生意经里就着重强调经商有两个大目标:女人和嘴巴。这是犹太人4000年来生意经里不可变更的公理。

女人是市场消费者的主体,这句话不用印证也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你只要在商场里驻足一个小时便会发现,在镜子面前试来试去不厌其烦的都是女人。女人喜欢逛街和买东西是她们的天性。

女人享乐的同时,既喜欢把自己保养得青春焕发,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女人这样做其实不光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别人看的,尤其是给男人看,满足虚荣的同时,女人知道这样才能迷住男人。

女人很会算账,知道用男人赚来的钱打扮收拾自己既美观又经济实惠。

于是,针对女人的高级消费品就应运而生——五光十色的珠宝、项链、戒指、别针、坤表成为使女人高贵的抢手装饰品,高级化妆品、高级礼服、高级休闲服、甚至高级轿车,都为女人而生产。这些永远不会饱和的产品为目光远大的生意人赚取了巨额利润。

男人也是的,任何时候都精打细算,唯独给女人花钱时却表现得非常大方。只要是女人喜欢的东西,价钱问也不问,钞票就大把大把地扔出去了。

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女人又是男人的中心,谁围绕中心的中心做文章,谁肯定会有利可图。

原来以为女人喜欢去逛街,看到喜欢的东西必买无疑,而上网购物的形式只有懒得逛街的男人才热衷。谁知道看到美国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只要是购物,无论在哪里,都绝对是女人占上风的。在2001年新年假期中,美国上网的人群中,女性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男性人数;另外,各类上网购物者在网上的消费金额也超过了去年。多年来,男性上网购物者的人数一直高于女性。但据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互联网对社会各阶层影响的机构的统计,在2001年新年假期,上网购物的女性人数首次超过了男性,所占比例达到58%。调查还显示,女性网民对上网购物的评价高于男性:有37%的女性称她们非常喜欢上网购物;男性方面,这一比例仅为17%。有29%的男性称,他们一点也不喜欢上网购物;但女性方面,这一比例仅为15%。如果你是商家,这段数据肯定让你喜笑颜开了,盯住女人,在哪里她们都有把钱扔进你的口袋的可能。

“瞄准女人”,这是犹太人经商的格言。在那些富丽堂皇的高级商场里,那些昂贵的钻石、豪华的礼服、项链、戒指、香水、手提包……无一不是等待着女性顾客的。普通百货公司甚至超级市场所展卖的各种商品,也是以女性产品占绝对统治地位,而且只有女人才关心品牌和新款,商场里的新东西总先打动女人的心。

现代女人的经济独立了,更造就了犹太商人赚女人钱的契机。且不说日常用品,就是好多男式商品的设计包装也着重取悦女人的审美眼光,因为女人经常代替男士购买或者在购买过程中起决策作用。聪明的犹太商人就是瞄准了这一点,在赚钱上从不轻视女人的作用,赢得巨利。

让我们来看看久负盛名的美国“梅西”公司的发迹史吧:

“梅西”公司是犹太人施特劳斯亲手创办起来的。施特劳斯从当童工开始,后来当了小商店的店员。他在打工生涯中注意到,顾客中多为女性,即使有男士陪着女性来购物,掌握决定购买权的也往往都是女性。

施特劳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做生意盯着女性市场前景更光明。当他积累了一点资本而自己经营小商店“梅西”时,就是以经营女性时装、手袋、化妆品开始的。经过经营几年后,果然生意兴旺,利润甚丰。他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使公司的营业额迅速增长。施特劳斯总结了自己的经营经验,接着开展钻石、金银首饰等名贵产品经营。他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总共6层展销铺面,展卖时装的(绝大部分是女性的)占两层,展卖钻石、金银首饰的占一层,展卖化妆品的占一层,其他两层是展卖综合商品的。可见,女性商品在“梅西”公司占了绝对多数。施特劳斯经过30多年的经营,把一间小商店办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公司,显然与其选择的女性目标市场有着很大关系。

和施特劳斯一样,同为犹太人的美国商人基延也是把目标对准了女人。基延在繁华的纽约54街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应该说这里的位置是比较好的,每天来往的人也很多,可是基延的生意却不好做,开业两三年,生意冷冷清清,这让基延大惑不解。善于动脑筋的他决定到那些生意好的地方去考察。

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基延得出这样的结论:平时光顾百货公司的人女性要占80%,即使有男人来商店,也大多是陪妻子购物,很少单独买东西。在这些顾客中,白天来的大多数是家庭妇女,晚上5点半以后的是下班后的小姐们。

认识到这一点后,基延决定将自己的百货商店的营业对象限定在女性身上。

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女性,他将自己的营业面积全部用上,分别针对家庭主妇和上班的小姐,把正常的营业时间一分为二,白天他摆设家庭主妇感兴趣的衣料、内裤、实用衣着、手工艺品、厨房用品等实用类商品。晚上则改变成一家时髦用品商店,将朝气蓬勃的气息带到商店,以便迎合那些年轻的女性。光是袜子就陈列了许多种,内衣、迷你裙、迷你用品、香水等,陈列的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式和花样。但基延不久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的营业面积太小,如果完全模仿大的百货公司,做到各种花色品种都有的话,恐怕是不可能的。基延面临了一次选择,要么是维持现状,要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只经营一类商品。他经过思考,决定将其他商品换下来,只经营袜子和内衣。

开始的时候,常来的顾客对这种经营方式不理解,但基延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不久这间专门经营袜子和内衣的商店的名声就传开了。许多购买袜子和内衣的女性都不约而同地到基延的商店来。别的商店要卖2.5元一双的袜子,基延尽量廉价进货,然后用每双2元的价格卖出,同时将袜子的种类大量增加。基延的专业经营法果然大获全胜,2个月后,袜子的销售额增加了5倍,顾客也云集而至。

袜子的销路的成功,使基延信心十足地如法炮制内衣的主意,他进口了法国最流行的样式,进行精彩的宣传。本来当时对内衣样式没有什么选择,一旦出现新款式,马上就会形成潮流。时间不长,基延商店有世界上最流行的内衣的消息席卷全国,许多女性闻讯赶来先购为快。其实这种内衣同其他内衣相比,只不过增加了性感美,因为美国女人在家里穿得比较暴露,这种内衣适应了她对丈夫或男朋友的吸引和需要,所以销路因之而一时大开。

别人的“嘴巴”里有赚钱的机会

人只要活着,嘴巴就需要不停地消费,就绝不停止消费的理由。因此无论是礼拜天或节假日,嘴巴也永不休息,命令主人把钱乖乖地送进商人的口袋里。

除了女人外,犹太商人还非常注重将赚钱绕在“嘴巴”上。无独有偶,我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正好与犹太人的经商观形成互证。自古以来,人们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的首要目的无非是先解决温饱问题。没有温饱,什么信仰理念全是空话。

人要填饱肚子就得不断地吃,不断地消费,不断地购买食品。因此可以说,肚子是消耗的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6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设法经营凡是能够进入肚子的商品,如开设粮店、食品店、鱼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吧等等,举不胜举。

一个无法逆变的生理规律告诉我们,凡是进入肚子的东西必然要消化和排泄,不论是为饱餐一顿而大鱼大肉,还是为解口渴而杯饮瓶喝,进人人的肚子几小时后,都会化作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会不断产生,做食品生意的商人可从经营中不断赚到钱。

日本大阪有个美国犹太商人,一天他忽发奇想,他负责经营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为了迎合亚洲人的口味,他准备向日本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肉馅面包。

在筹备开业时,日本的商人都笑话他,认为在习惯于食大米的日本推销肉馅面包,无疑是自找死胡同钻,绝不可能有市场。但犹太商人不这么认为,他看到,日本人体质弱,身材矮小,这可能同食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肉馅面包店的效应正向全世界发展。基于这两点,该犹太商人认为,同样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日本为什么不能?再说,按照犹太人的观点,“嘴巴”生意绝对赚钱。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进入肚子里的东西,必被消化而排泄,一个2元钱的面包,或者一盘10元钱的牛排,经过数小时后就被消化了。换句话说,人总是需要不断地吸收能量,消耗能量,因此作为有一定能量、人人需要吃的商品,总是不断地被消费。在吃完面包和牛排几小时后,人体内吸收的能量被消耗掉,又需要其他的能量商品来补充。卖出的商品,一般当天就被消化变成废物。如此迅速循环消费的商品,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呢?

凭着这种信念,该犹太商人的肉馅面包店如期开业。不出所料,开业第一天,顾客爆满,利润还大大超过原来想像的程度,此后利润日日升高,以至于一连用坏了几台世界最先进的面包机器,还是满足不了顾客的消费要求。结果,该犹太商人利用肉馅面包,即利用“嘴巴”生意成了大富翁。

78:22经商法则

从一个穷人变成大亨,多少人做着这样的梦,然而有不少犹太人成功了。他们凭的是什么呢?答案之一是——78:22经商法则和绝妙的生意经。

犹太人的生意经是世界上最棒、最通用的,其点子更是世界上最值钱、聪慧且实用的,总是能点石成金。几千年来,犹太商人遍布世界各地,最擅长于投资管理,精通股市行情,敏于商业谈判,并擅长进行公关和广告宣传活动,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意经以及“巧取豪夺”的赚钱理论。其中,最常被人使用的当是78:22之经商法则,它构成了犹太人生意经的根本。犹太商人最精于运用这一法则,并将世界的财富和智慧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78:22法则是大自然中一条客观存在的大法则,这规定着宇宙中某些恒定的成分。如自然界里氮与氧的比例大约是78:22,人体中水分与其他物质成分的比例差不多也是78:22;正方形中内切圆的面积与其余部分面积的比例基本上还是78:22。犹太人的经商法则就是建立在这样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并成为犹太人千百年来经商经验的经典。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法则到处可见。如果有人提出,“世界上放款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多数人会认为借款的人多。然而犹太商人的答案却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放款人占绝对多数”。比如说银行,它从许多人手里把钱借走,然后贷给一部分人,从中获取利润。如果是借钱的人太多了,支大于收,银行只好宣告破产。因此认为放款人与借款人的比例也是78:22,银行正是利用了这个比例法则来赚钱的。

犹太人还发现了老百姓和富翁的比例也是78:22,很自然地有钱人是少数。他们的财产分配比例也遵循这一法则,富翁和老百姓的财产比是78:22,自然老百姓控制的钱是少数。犹太商人在认知到这一法则后,大多选择金融业以及钻石方面的生意经商,并无数次地运用78:22法则,顺利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大亨。

1969年12月,有位外国钻石商访问东京一百货公司,请求该公司为他提供一个销售钻石的专柜。“先生,这样的买卖在年关季节是不能做的,尽管你认为买主都是些有钱人,但他们也不会拿钱去购买钻石的。”最后这位犹太裔钻石商还是很有耐心地说服了一个位于市郊的分店为他提供一个专柜。他翻天覆地考察了该分店的环境,虽然地处偏僻,顾客少,但他还是认为买卖是可行的。于是他让纽约的钻石商将货品发到了东京,并迅速展开“年关大折扣”的促销活动。销售的第一天,营业额就达到300万日元,这位犹太裔钻石商便在近郊和四周地区分别同时展开大促销,结果平均每处的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日元。

东京总公司眼看钻石商成功了,就答应在百货公司的总店提供一个柜台给他,但因担心在近郊已设了点,所以预估日营业额不会超过1000万日元。钻石商不以为然,他声称“在总公司的月营业额必达到3亿日元”,结果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1.2亿日元,两个月后,竞突破3亿日元大关。这就是一则精明犹太商人成功运用“78:22”经商法则,从事钻石生意的典型案例。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它是高收入人士的专用消费品,普通收入的人是很难买得起的。从一个国家拥有巨额财富的统计比例来看,高所得的人比普通收入的人远少得多,因此大多数的商人会认为,消费者少,利润绝对不会太高。可是犹太商人却发现,高所得的人虽为少数,但他们持有的钱财却占据了大多数。依据“78:22”法则,普通收入的人与高收入的人比例为78:22,但从财富分配看,高所得的人与普通所得的人财富比例也是78:22。那么,犹太人要赚的钱是“78:22”中“78”的钱。这样也就不难发现藤田先生赚钱的秘密了。钻石在东京成为少数有钱富商的消费品,这些富人却占据着“78”的钱,在实际的钻石买卖中,“78:22”法则很快得到了验证,尤其是在地处东京的繁华地段,全国名流大亨皆聚集于此。

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懂得自然的法则,树立良好的信誉。“78:22”这看似只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却反映了一定的运行规律。根据犹太商人的经验,买卖人注重这一数字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对于经商非常重要,同样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益的。他们总会用确切的数字来反应具体的生活。比如中国人常说“今天很冷”,犹太人却说“今天是摄氏12度”。犹太人几乎让数字渗透于他们的生活中,并企求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他们的经商法则,使他们赚钱的可能性更高。

犹太商人把数字运用于经商。

重视信息才能更好地捕捉住机会

对于一个长时期缺乏保障的犹太人来说,有时一个信息就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死存亡。在这种与命运交战的漫长生涯中,犹太人培养出了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

信息来自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很少一部分来自独家情报;更多的信息是来自公众的,但这需要进行专门的收纳、整理、分析,并且需要超常的破译思维。下面这个犹太大商人就是依靠对别人“不起作用”的信息而出奇制胜的。

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同时又被誉为政治家和哲人的伯纳德·巴鲁克于30岁之前已经由经营实业而成为百万富翁。他在1916年时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还有“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以后又担任“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担任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巴鲁克计划”,即建立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的原子能设施。无论生前死后,巴鲁克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创业伊始,巴鲁克也是颇为不易的。但就是犹太人所具有的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使他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1898年的7月3日晚,28岁的巴鲁克正和父母一起呆在家里。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常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巴鲁克立刻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在这个小汽车尚未问世的年代,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这种似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巴鲁克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赶到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前,做成了几笔大交易,他成功了。

巴鲁克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并不占先机,但在如何从这一新闻中解析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据此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上,巴鲁克确确实实地占据了先机。巴鲁克在不无得意地回忆自己多次使用类似手法都大获成功时,将这种金融技巧的创制权归之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但显然,在对信息的“理性算计”中,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果断出击是取胜的天规

兵贵神速,犹太人做生意时最讲究以速度取胜,认为一个商人能否成功,至少有80%是与出击速度相关,因为速度可以先人一步、先拔头筹。

犹太巨富罗斯柴尔德有几个儿子,他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经营棉、毛、烟草、砂糖等商品,并且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位传奇式人物的确很令人佩服,但最使人称奇的是,仅仅几个小时,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1815年6月20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开盘的气氛紧张。尼桑在交易所里是数得上的头号人物,交易时他习惯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这根柱子就被大家称为是“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罗斯柴尔德之柱”的一举一动上。

昨天,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之间发生了滑铁卢战事。如果英国获胜,无疑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上扬;反之如果拿破仑获胜的话,必将锐减。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因为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抱的希望不大。

这时,尼桑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尼桑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的尼桑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尼桑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密设计好的赚钱游戏。

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抢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惟独尼桑却例外,他根本没有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了解到实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几个儿子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卢的战况。

之外,尼桑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他精于欲擒故纵的战术。如果换了别人,得到情报后会迫不及待地大肆收购,无疑也可带来巨大的利润。而尼桑却想到首先利用自己的影响设个陷阱,给人形成一种假象,引起公债暴跌,然后再以最低价购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大一笔。从这个抢先一步发大财的故事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情报和信息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

在强手林立、人才云集的商战中,机会一旦来临,许多人可能同时发现机会,几个竞争对手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这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竞争,速度的较量更为重要。犹太人所持观念是:经商时,究竟鹿死谁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因此,在方向、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流水之所以能漂石,在速度;飞鸟之所以能捕杀鼠兔,在速度。有速度才有优势。搞不清这一点,经商就比较困难。

华尔街金融大王的崛起

迈耶是一个性格复杂、内心丰富的人。他白手起家,很快成为华尔街的金融大王,被称为“投资银行领域中最高创造力的金融天才”,舆论界称其为“一个巨大、绝对的独一无二的人”。

安德烈·迈耶的家境颇丰,父亲是法国一个能干的犹太商人。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他少年时沉湎于赌博,致使家道中落。迈耶在15岁那年,不得不弃学挣钱,挑起了一家5口人的家庭重担。

迈耶找到交易所送信员这一差使,很快他又受雇于一家私人小银行。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不仅得以闯入银行界,并可以自由地学习和实践该行业所有的东西。

当时法国政府财政举步维艰,但满天飞的内外债借据却使银行业务蒸蒸日上,这种交易深深吸引了头脑机敏、精力充沛的迈耶。他每天清晨4时就起床阅读金融报,计划一天的行动,而且还经常边吃饭边和家人谈论市场行情。很快地,精明而勤奋的迈耶的名声传播开来,良好的名声,令他娶到了著名的犹太银行家莱曼年轻漂亮的女儿。

有了岳父撑腰的迈耶从此事业又步人一个新的高峰。1927年,他成了“拉扎尔兄弟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迈耶进入拉扎尔银行的第一个贡献是,将拉扎尔银行控股的法国著名的雪铁龙公司下属的专门赊销汽车的一家子公司,扩展为法国第一家消费者金融公司,减少了当时资金吃紧的雪铁龙公司的财政负担。迈耶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将摇摇欲坠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卖给法国另一家大公司,使法国大萧条期间最严重的工业危机之一得到解决,使他深受法国政府和雪铁龙债主们的喜欢。这两件事不仅使迈耶声誉鹊起,而且使他在政界也罗织了一张张有力的关系网,并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位勋章。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希特勒疯狂的反犹政策,使迈耶不得不逃往美国避难。刚到美国,迈耶在纽约的拉扎尔营业机构与在巴黎的辉煌有天壤之别。但是他并不气馁,暗暗地对自己说:“不出一年我就会成为老板的。”

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对纽约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英语的普通人之口,似乎是荒诞之言。但是,在一年之后,他成为了纽约拉扎尔的营业机构经理。

迈耶一上任,就对纽约拉扎尔营业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并决定把公司建成一个非常隐秘,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和少数富人的商行。但迈耶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弱点,那就是他对美国的大公司和上流社会一无所知,因此他需要一个在美国有名望、交际广的合伙人。幸运的是,迈耶很快找到了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是美国许多大公司的董事长和投资银行家,他为迈耶带来了一大批客户。之后,他又物色了两名合伙人,一名是精通华尔街业务的联络员,另一名则是一位精通证券分析和投资的大学教授。

迈耶这种做法的用意很明显,他不希望拉扎尔仅仅是一家投资银行,他想让拉扎尔成为一个投资者。

很快,迈耶就第一次尝到了战后经济中的良机带来的好处。1946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确认了证券和兑换委员会解散几个大公用事业控股公司的权利。这个决定使得诸如“电力债券和股份”等控股公司的股票价格陷入一片混乱。迈耶及其助手研究后断定:控股公司股份的内在价值——即使它们被迫解散——也远远超出当时的抛售价格。所以他们就买进,买进,再买进。

不久事实就证明了迈耶一伙人的英明预见,股份的变现价格远比人们预想的还要高,迈耶后来说:“这是我挣的最容易的一笔钱,实在是太容易了。”

此时,投机热再次在美国弥漫开来。许多债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而且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于是,迈耶就抓紧机会大肆投资,经过他和几位助手的精心策划,每一桩生意都给拉扎尔带回丰厚的利润,同时还广泛结识企业、金融界朋友,使他逐渐在华尔街占了一席之地。

迈耶热衷于选择合适的小公司进行投资,然后再利用自己投资者的身份,干涉公司的未来;或通过扩展公司的规模和业务范围,最好是通过合并其他小公司,然后再选择有利时机出售,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于是,许多的小公司在迈耶的神奇力量下变成了大公司,使公司的经营者和股票投资者都感到公司在日益壮大。

1951年,迈耶首先购进了一家名为“北美矿物分离”的小公司,接着又购进了一家粘土公司,然后又将粘土公司一分为二,把粘土公司的一半和矿物公司合并,把粘土公司的另一半出售,净赚550万美元。

之后,迈耶又将粘土矿物公司和另一家生产高岭土的公司合并,更名为“矿物化工公司”——引起了华尔街的注意。当公司合并后4个月,该公司的股票一直上涨到每股22美元,使迈耶获得了4倍的利润,加上先前赚的550万美元,净赚850万美元。

另外,迈耶持有450万“矿物化工公司”的股票。

但这仅仅是开始。

1960年7月,迈耶又策划了将“矿物化工公司”和一家著名的国际金属交易商行“菲利普兄弟”商行合并,然后将该公司的股票出售,又净赚了840万美元。

紧接着,迈耶又策划了“菲利普矿物化工公司”和另两家大型采矿企业合并,构成了能够控制世界的贵金属和矿物生产、加工、销售的更大的托拉斯。

当这个公司的股票上市时,股东们获得比原投资增加24倍的利润!为此,迈耶获得了110万美元的佣金和520万美元的利润。

之后,迈耶又按照自己的“兼并、兼并、再兼并”的快速致富战略,合并了若干家企业,再一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一次对海地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种植园的投资中,迈耶为了分散风险,邀请了包括洛克菲勒兄弟在内的几家大股东。在运转过程中,这些股东由于担心战线太长,纷纷退出。

迈耶经过周密分析,决定和另一家投资伙伴单独冒险投资。事实上这笔600万美元的投资根本不存在什么风险,几个月之内他们就赚了1000多万美元,足见迈耶的魄力和胆识。

滚滚的财源不仅使迈耶本人成为富翁,而且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望,由于他的乐于助人和细心,使他在犹太大亨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1979年,他以81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9000万美元的遗产。但他因为曾担心交纳高额的遗产税,早在过去的10年中就将3~8亿美元的财产以各种信托形式分散了。

巨富哈默的传奇

一方面,哈默是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及尼克松的座上客;另一方面,哈默又是前苏联领导人列宁及戈尔巴乔夫的贵宾。他还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以及邓小平等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有过一定交往。

1921年6月,犹太商人哈默以200万美元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的公司,然后决定去苏联访问。哈默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从报刊上读到了有关新闻。他对正受到斑疹、伤寒和饥荒威胁的苏联人民深表同情,当时谁也不敢访问苏联,但哈默却相信在那儿有做生意的机会。

哈默买下了一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剩余的野战医院,装备了必需的医药品和器械,又买了一辆救护车,就开始出发了。

他要去的这个国家早已与大多数西方人隔绝,因此在他们看来,这次旅行简直像月球探险。这样,哈默以23岁的小小年纪,踏上了一条独特的人生道路,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生活,而且也对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哈默到苏联的第一印象是:“人们看来都是衣衫褴褛,几乎没有人穿袜子或鞋子,孩子们则是光着脚;没有一个人脸上有笑容,一个个都是显得既肮脏又沮丧。”

火车缓慢地向东方行驶了三天三夜,快到伏尔加河时,进入了干旱不毛的地带。这地方霍乱、斑疹伤寒及所有儿科传染病在儿童中肆虐流行。他很快又得知,饥荒正在迅速蔓延。成百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孩子敲打着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乞讨食物……

一昼夜后,视察车带着忧心如焚的乘客驶进了卡特灵堡附近的工矿区。使哈默大为吃惊的是:正如卡特灵堡成堆的皮毛一样,这里有成堆的白金、乌拉尔绿宝石和各种矿产品。

“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回粮食呢?”

他问了许多人。但他们的回答都相似:

“这是不可能的。欧洲对我们的封锁刚解除。要组织起来出售这些货物和买回粮食,这得花很长时间。”

有人对这位美国人说,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支持到下一收获季节,至少需要10万吨小麦。当时,美国的粮食大丰收,价格跌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种价格在市场上出售。哈默嗅到了金钱的气味,他说:

“我有100万美元——我可以办成这件事。”

他说话时的神态,仿佛是买卖老手似的。

“这里谁有权威来签合同?”

当地的苏维埃急忙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达成协议后,哈默给他的哥哥发了一个电报:要他购买100万美元的小麦,然后由轮船运回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宝石,办理这笔交易后,双方都可拿到一笔5%的佣金。

这位年轻的美国籍犹太人做好事的消息,比蜿蜒穿过乌拉尔的火车传得还快,列宁得知了这一消息,对哈默和这笔交易大加赞许。

列车到达莫斯科后的次日,哈默就被召唤到列宁的办公室,于是,双方进行了友好的长谈。

列宁感谢他对苏联的援助,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合作,然后关照下属为哈默一路开绿灯,而且亲自参加双方贸易合同的草拟。等哈默离开莫斯科前夕,列宁写了张便条给这位博士:

“这个开端极为重要。我希望这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今天,西方石油公司的总部办公室里,仍挂着列宁给哈默亲笔签名的照片。同样,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里也放着哈默送给列宁的礼物:一只凝视着人类头骨的青铜小猴子,猴子坐在一本书上,书名《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哈默的商业帝国最终是在石油行业里成就的。在进入石油行业之前,哈默还做过铅笔、钢笔、酒桶和混合酒生意,赚了很多很多的钱。哈默进入石油行业,亦完全是意外收获。

当他最初涉足尝试这个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行业时,他从未想到,石油生意后来竟成为他多种经营的实业中的一个核心事业,并使他又赢得几百万美元的家产。

他投身于使他最为繁忙的石油事业的时候,也正是他打算从商场隐退的时期,那是1956年,他已经58岁了。

那是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哈默认识了一位会计师,两人聊得很投机,哈默深感税收繁重,于是向会计师抱怨和发牢骚,会计师为了安慰哈默,随口说出了石油业免税这一信息,哈默为之一振,不久,他就购买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西方石油公司。

哈默刚投身于石油之际,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只钻干井不出油。一位竞争者这样挖苦他:

“哈默每次在地上挖一个窟窿,就出现一口自喷油井”。

对于这类话,他总是一笑置之,他宁愿对幸运做另外一种估价:

“幸运看来只会降临到每天工作14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那种人头上。”

哈默在这个事业上虽然还是个新手,但他却非常懂得替换无能的人和出高薪聘请这个行业最好的行家里手。

钻探专家里德提供服务通常要价很高,但哈默找他的时候,正值石油业不景气的状态,里德同意提供他那些已高价出租的钻探设备,允许西方石油公司不必交现金,而以股票代替。里德说:

“我一直想当个百万富翁,可是30年过去了,我一直也没有当上,我有一个感觉,和你在一起,一定能实现。”(事实上,在里德逝世前,他的股息收入就达到3000万美元)

用完了1961年的1000万美元勘探费后,听取了一名曾为里德作过助手的青年地质学家的意见,哈默又筹资决定打最后一口油井,地点是另一家石油公司废弃的一块地方。那个地方已闲置了好几年,最后一口枯井已钻到1700米的深度。青年地质学家选定的地方,离那口井大约200米。钻头一寸一寸深入,钻到2700米深时,居然钻透了加州第二大的天然气气田,这个气田价值2亿美元,几个月后,又钻出了另一个天然气田。

博士匆忙找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心中拿定主意准备同这家公司签订为期20年的天然气出售公司,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这家公司三言两语就打发了哈默,他们说对不起,他们不需要哈默的天然气,因为他们最近已耗巨资从加拿大修通了一条到旧金山的天然气管道。

哈默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他找到洛杉矶市的议员们说,他将修一条直达洛杉矶市的天然气管道,他将以比其他任何投标人更为便宜的价格为该市供应天然气。这招果然很灵,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只好乖乖举手投降。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在利比亚。无论是对哈默本人,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万名职员和35万名股东来说,一提起此事,他们都会惊叹不已。对于像西方石油公司那样的一个企业,从来没有碰到过近似利比亚的事情,这类事情也许是百年不遇。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大。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但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

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

1966年3月,哈默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知名的竞争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大公司耗巨资后打出若干个“干孔”后放弃的。

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西方石油公司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

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伤心地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密友、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创业者和财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之后的几个星期,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8口油井也出油了,这下公司可忙碌起来了,这块油田的潜力是每天可产油10万桶,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含硫量极低,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个油田在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方便。

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行的计算机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珊瑚油藏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

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可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

1967年4月,西方石油公司的黑色金子流到了海边,那确实是个壮观的日子,光庆祝典礼就花费了100万美元。

不久,哈默又在至少1/4个世纪没有下过雨的库夫拉沙漠打出了可与中东油田相媲美的高产油井,又成为一大奇迹。

于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超过了150美元。哈默决定,趁机扩大公司规模。

1966~1967年间,哈默以8800万美元买下了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及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哈默以1.5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第三大煤矿公司岛涣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煤藏量为35亿多吨。

1968年7月,哈默以8亿美元的惊人代价买下了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

上述作法确实具有远见和胆识,等1969年利比亚实行“国有化”的时候,哈默已经羽毛大丰了,这样,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世界石油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企业。

同类推荐
  •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本书将为你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作者纵观古今中外说客、政治家、销售精英和商业巨头等人的亲身经历,解读他们如何运用手段去引导他人的思维,有效说服对方,从而改变世界的。身在职场,总要会点攻心术,作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变思维,调整自己的位置,水涨船高。书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无异于一场思维上的饕餮盛宴。
  •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因为人与人的出身有差别,人与人的资质有高低,人与人的境遇有不同。这个社会又是极其公平的,它给每个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即使你出身非名门,即使你天资不聪慧。即使你遭遇难以想象的磨难,你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辉煌,但前提是,你不抱怨不埋怨,只靠努力去抗争!本书就是告诉年轻人,现实有美也有丑,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幸运也有不幸,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去适应、去改变,用我们的努力增强我们的实力,变不公平为公平!
  • 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

    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

    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成功机遇,必须做好三件事:一要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二要对自己的交际圈充分了解并能够对人际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三要对所积累的人际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去梯言—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和精彩可读的故事告诉那些还在读书的、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以及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而对社交学不屑一顾的人,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好,如何拓展人脉关系,如何让人脉为自己服务等等。它首先讲述了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的重要性,接着分别从社交心理、社交形象、社交礼仪、社交技巧、社交应酬、社交定律、社交识人、社交人品、社交误区等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豆瓣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者艾小玛,治愈无数心灵的励志随笔集,暖萌上市!总有一些伤痛让那些男孩女孩一夜长大。《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用清新机智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那些因爱而生的伤痛,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艾小玛所说的,“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一次流泪,一场挫败,一些疼痛,一段漫长的自我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突然长大的。"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热门推荐
  • 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

    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

    本书是女真的中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儿子上树》《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等11篇小说。所选小说思想性和现实性俱佳,富有艺术感染力。作品贴近生活,行文流畅,故事娓娓道来,读后耐人寻味。
  •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中国历史人物的是非和成败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在谈论着他们,是他们人生的方法和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视野。
  • 童年逸事

    童年逸事

    本书是作者童年时代一段真实生活经历。重点介绍了全年四大节:(春节、夏节、中秋节、冬至),八小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祭灶节),二十四个毛毛节的民俗活动及这些民俗活动的来由和民间传说,有一定常识性可读性。一个人的一生,从怀孕、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很多人生礼仪和生活禁忌,本书对这些礼仪和禁忌做了通俗的介绍。
  • 都市无敌医神系统

    都市无敌医神系统

    系统:初级无敌医神宝典已解锁,请宿主立即食用。秦风:啥?宝典是吃的?系统:倒计时开始,59、58……秦风:宝典是肉丸子?你妹的……………………古武者:宗师不可辱,小子看腿!秦风:我一点都不疼!古武者:啊……快打120,腿断了……修炼者:宗师为蝼蚁!小子,老夫一指就能碾压你,死!秦风:你妹的,一拳就倒了,修炼者也碰瓷……………………仇人,一个不留,必须死!这是盖世妖孽秦风的处世哲学……
  •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第五人格之虚实分裂

    第五人格之虚实分裂

    每个人都有五个以上的人格,但是每个人第五个人格必定是个恶念人格,然而耶瑟的人格数量为零。神与撒旦眼中的异类,世界的异端。虚与实,生与死,乐与悲,光与暗,爱与恨……一个个都化为一个问题。不过很可惜,这个问题无解!
  • 雷电之神

    雷电之神

    元气大陆,强者为尊;修炼元气,力决身份。残酷大陆,不断杀戮;没有实力,会被欺负。生活在充满元气的天地中,人们可以吸纳元气修炼。但吸纳元气修炼却有两个选择:一是用元气来淬体,成为拥有强悍身体的元气武者;二是吸纳元气来靠双手结印引发天地间的元气,产生强大的攻击。
  • 大人教我撩男神

    大人教我撩男神

    做一个积极向上、敢闯敢拼的发光体,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拼尽全力,余生不负青春。刘笑笑憧憬放飞自我的大学生活,不料其实暗地里一直被某只腹黑大神撩与被撩。刘笑笑:“我要出任CEO,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某男:“那我把我的江山还有本人一起送给你,由你守护。”
  • 三重梦境之神性觉醒

    三重梦境之神性觉醒

    一个简单的邀约,使一行人陷入无尽的黑暗,一步错,步步错!然,纵百口莫辩,亦身死无悔,在这个妖魔横行的世界,如何,携至宝,令万物,逆转死局,揭开真相?
  • 红之石的入侵

    红之石的入侵

    联邦与王国争霸之际,却不想另一方势力已经在暗中虎视眈眈,意图毁灭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