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400000006

第6章 史学史的诸多论述

我国关于史学史的论述,出现得相当早。孟子说:“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章炳麟解释说:“王迹者,《小疋》《大疋》。疋记中朝大事,谓之王迹。周逮厉王之末,《小雅》尽废,四夷交侵,而中国微。《六月》篇义箸之,是为王者迹息。有变无正,日诗亡。是时,《春秋》始作,则当宣王之年。故太史年表始共和,先共和即无历谱可次。”章炳麟的解释,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但他所说诗和《春秋》的消长关系,是大致可信的。孟子的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跟史学史沾了一点边儿的。至于具体的关于史学史的论述,恐怕还是从司马迁开始。

1.司马迁的论述

司马迁的《史记》有多处谈到有关史学史的问题。《五帝本纪》说: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这是说远古传说,《尚书》所记和百家所言不同。《五帝德》和《帝系姓》,在儒家内部传播的情况也不一样。民间对于这些帝王的传说,更是说得活现。司马迁注意到这些传说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在不同时代的演变。传说不同于历史,但反映了古人对历史的看法。司马迁的话,又反映了他对这些看法的态度。

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说: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司马迁这段话,把《春秋》的指导思想,它的传播,它对于后来的史学著作和其他学术著作的影响,都说到了,并一直说到张苍和董仲舒的著作。司马迁以这样的话,开始了关于史学史的论述,应该说是相当精彩的。紧接着,司马迁评论说:

“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牒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司马迁在这里评论了一些历史撰述在内容上的缺点,并提出了改变这些缺点的办法,这是他肯定了史学发展的继续性和向前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太史公自序》: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这是司马迁对《史记》的自我评价。他自认为这是继《春秋》以后,在新的时代下,依靠史料集中的新情况,承担着新的时代任务,写下的一部可以传世的著作。他的这种评价,是把《史记》摆在史学进程中来看的,这是跟上文所引他对《春秋》以来各种史书的评价密切联系的。

司马迁关于史学史的论述,总起来说,是从历史观点、历史资料和政治形势的影响来说的,并且还说出了这几个方面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他这些论点,因为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能很好地展开。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对自己提出了“成一家之言”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一个史学家提出了自觉精神的要求。这应该看作是关于史学史论述之有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2.班彪的论述

大约在东汉初年,班彪为司马迁书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说: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祷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一篇。由是《乘》《祷杌》之事遂暗,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此后篇,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

这所说唐虞以来,以至司马迁书,依其年代,先后相次,颇有系统。在说到《史记》的时候,说到它记载的内容、历史的观点、创始的体例、叙事的才华,以及治史的态度,同时也评论了《史记》在一些方面的缺点。后来,班固在所著《汉书·司马迁传》中,大段地袭用了上述班彪的论述,并另外加两句相当有见识的话,这就是说:“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

班彪父子以前,当西汉晚叶,刘向、刘歆校理皇家藏书,著有《别录》《七略》,班固据此作《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列史书于六艺的《春秋》类中,并没有说到《春秋》写作前后的史书情况。刘氏原书久已亡失,现存佚文中有《战国策》叙录,说明《战国策》各种写本、写作的历史背景和书内的主要内容。叙录并没有涉及史学史的内容,但它为后世的史书提要,提供了一个古老的范本。

3.《文心雕龙》的《史传》篇

南北朝时,文学评论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中有《史传》一篇,从传说中的仓颉沮诵一直说到司马彪、华峤的书。最后,文章说:

“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

“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诠配之未易也。”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

“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理欲)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

这说的是写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四个问题。一个是处理复杂材料的困难;一个是组织安排上的困难;一个是处理年代久远时的史事的困难;一个是处理当代史事的困难。刘勰提出的这四个问题,是他从史学发展过程中概括出来的。这远比司马迁、班彪所论要深了一步。

4.《晋书》卷82和《经籍志》的史部叙录

唐太宗时,敕修《晋书》和《五代史志》。《晋书》卷82,为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沈、习凿齿、徐广等12人作传,除了王长文未记有史书撰述外,都记载了各人的事迹和所著史书,并于这些史书,或讲明其体例,或陈述其要旨。卷末有史臣评论说:

“古之王者,咸建史臣。昭法立训,莫近于此。若夫原始要终,纪情括性,其言微而显,其义皎而明,然后可以茵蔼缇油,作程遐世者也。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已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江汉英灵,信有之矣。允源(虞溥)将率之子,笃志典坟;绍统(班彪)戚藩之胤,研机载籍: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处叔(王隐)区区,励精著述,混淆芜舛,良不足观。叔宁(虞预)寡闻,穿窬王氏,虽勒成一家,未足多尚。令升(干宝)、安国(孙盛)有良史之才,而所著之书惜非正典。悠悠晋室,斯文将坠。邓粲、谢沈,祖述前史,葺宇重轩之下,施床连榻之上,奇词异义,罕见称焉。习氏(习凿齿)、徐公(徐广)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而彦威(习凿齿)迹沦寇壤,逡巡于伪国;野民(徐广)运遭革命,流连于旧朝。行不违言,广(徐广)得之矣。”

《晋书》的这一卷,具载有晋一代的史家并加以评论,可以说是一篇晋代史学史简编,也是中国史学史最早的形式之一。在内容上,比《史记》以至《文心雕龙》的论述要具体些。

《五代史志》因附《隋书》行世,有《隋书》十志之称。其中《经籍》一志,习惯上,人们称之为《隋书·经籍志》。此志分各种典籍为经、史、子、集四部,于史部中又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记、谱系、簿录等13类,每类有叙录。正史类叙录说: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夏、殷已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又《春秋》《国语》引周志、郑书之说,推寻事迹,似当时记事,各有职司,后又合而撰之,总成书记。其后陵夷衰乱,史官放绝。秦灭先王之典,遗制莫存。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以掌其职。时天下计书,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遗文古事,靡不毕臻。谈乃据《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谈卒,其子迁又为太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黄帝,讫于炎汉,合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谓之《史记》。迁卒以后,好事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至后汉扶风班彪,缀后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续成其志。以为:唐、虞、三代,世有典籍,史迁所记,乃以汉氏继于百王之末,非其义也。故断自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余年。建初中,始奏表及纪传,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后,始命曹大家续成之。先是明帝召固为兰台令史,与诸先辈陈宗、尹敏、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纪》。擢固为郎,典校秘书。固撰后汉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其后刘珍、刘毅、刘陶、伏无忌等,相次著述东观,谓之《汉纪》。及三国鼎峙,魏氏及吴,并有史官。晋时,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寿卒后,梁州大中正范颖表奏其事,帝诏河南尹、洛阳令就寿家写之。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有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棱,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史记》传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这篇叙录,在史部各类书序录中是比较详细的。它申述了纪传体史书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史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和他们著史的意向。又地理记的叙录说:

“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风气所生,刚柔轻重,饮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迁变。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达其志而通其欲,齐其政而修其教。故曰: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书》录禹别九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之谓也。周则夏官司险,掌建九州之图,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达其道路。地官诵训掌方志,以诏观事,以知地俗。春官保章,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观妖祥。夏官职方,掌天下之图地,辨四夷、八蛮、九貉、五戎、六狄之入,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周知利害。辨九州之国,使同其贯。司徒掌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教,以佐王扰邦国。周知九州之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及土会之法。然则其事分在众职,而冢宰掌建邦之六典,实总其事。太史以典逆冢宰之治,其书盖亦总为史官之职。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而史迁所记,但述河渠而已。其后刘向略言地域,丞相张禹使属朱贡条记风俗,班固因之作《地理志》。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攸叙,与古《禹贡》《周官》所记相埒。是后载笔之士,管窥末学,不能及远,但记州郡之名而已。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而学者因其经历,并有记载,然不能成一家之体。齐时,陆澄聚一百六十家之说,依其前后远近,编而为部,谓之《地理书》。任昉又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谓之《地记》。陈时,顾野王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五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今任、陆二家所记之内而又别行者,各录在其书之上,自余次之于下,以备地理之记焉。”

这篇叙录,跟上引的那篇叙录,写法不同。它虽也写史书的情况,但重点在于阐述地理知识跟政治的密切关系。把13篇叙录同史部总叙合起来看,可以说是一部按史书类别写出来的史学简史,上起上古,下至隋末。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国之瑰宝,五千年来熠熠生辉。文明孕育了国宝,国宝延续了文明。国宝是中国历史凝固的精华,是供世代传承和观赏的智慧。它们的身世离奇,它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始见它们的精彩。因为国宝的璀璨,更显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也正因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方显国宝的耀眼。
  • 秦末之三国召唤

    秦末之三国召唤

    我的貂蝉在哪里?——战神吕布登场,和项羽大战三百回合,居然是为了抢虞姬?末将于禁,愿为胡家世代赴汤蹈火!——重度台词控于禁登场,上演东巡救主。没戴绿帽子,二爷我可不上场!——关羽大战韩信,骑得竟然是乌骓马!你的就是我的,万物皆可借!——到处打白条的诸葛亮,亲传厚脸皮神功,与谋圣张良斗智!……穿越秦末为胡亥,手握三国系统,斗赵高,战项羽,打刘邦……只为了实现老爸那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ps:1、轻松热血脑洞文,非严格考据派,有毒!2、弱化系统描述,强化三国人物特点,非传统意义的系统文。3、本书会尽量弥补历史遗憾,单女主,非种马。
  • 万世仙唐

    万世仙唐

    捷报!!!唐四皇子李泰阵斩千军,退敌千万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崩!”咳咳,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呢…儿郎们,随吾杀敌,创煌煌仙唐万万年。
  • 战国太阁第一人

    战国太阁第一人

    一有日本第一强兵真田信村。二有二天一流二刀流宫本武藏。东国无双本多忠胜,西国无双立花宗茂。三有战国三英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管四职北畠,斯波,细川,一色,赤松,山名,京极。四有四天王织田四天王德川四天王武田四天王上杉四天王五有五畿七道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六有战国六十六国七有贱岳七本枪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
  • 唐淘

    唐淘

    重生到一厢情愿大英雄单雄信身上,且看我怎样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神机在手,天下我有,活在唐朝,吃在现代,我自乐逍遥。
热门推荐
  • 农家巧手妇

    农家巧手妇

    白薇是华夏颇负盛名的玉雕大师,著作的作品被奉为瑰宝,是业内传奇!一朝穿越,成为被未婚夫抛弃投井自尽的小村姑,是十里八乡的大笑话。亲爹心善,亲娘软弱,亲哥老实,亲弟糊涂。家徒四壁,穷得响叮当!白薇看着跟块榆木疙瘩似的便宜相公,叹息一声,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撸起袖子开干!就算是在山穷水尽的穷山沟,她一样能财源广进,风生水起!凭着一双巧手,点石成金,带着全家一起脱贫致富,雕刻下另一幅锦绣华章。曾经对白家嫉妒羡慕恨的极品渣渣,见他们落魄落井下石,嘲讽讥笑,等着将他们踩进泥里。等着等着,眼见他们扬名声,起高楼,青云直上,走上人生巅峰!他……他们说好是看笑话的呢??【各位仙女们,小绫子简介无能,敬请看正文,么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我不是撒旦

    我不是撒旦

    夏旦第三次睁开双眼,挠了挠头说:“我果然不是反派呢,不然哪来的运气第三次重生啊。”过惯了风风雨雨的日子,他想要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身在界位不由己。只有位于最顶端才能享有最大的自由。这里不是西方玄幻,这里,是东方仙侠。
  • 画墨离华

    画墨离华

    他宠她她就可以随意任性;他陪她她就可以任意生气;他爱她她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她爱她所以,她配得上他。一切的阴谋终将大白于天下,一切的算计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岁月静好,等一人。定一生。缘分,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东西。属于你的终究,属于你。不属于你的,计划再完美,也没用。经历让我们成长为更出色的人。回过头,没事,我陪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魔王爷的独宠

    天魔王爷的独宠

    本书已经是半价处理了,呵呵,喜欢的亲就可以更放心的跳坑了!她本是21世纪的不受宠的私生女,一朝穿越成了赵府的九小姐!她本冷心冷情可为何发现只有他的身边才能让她如此的安心!他是当朝十五皇子,江湖人人谈之色变的魔头,是她让他明白温柔为何物?【洛天】:“娃娃,你是我的救赎!是我的至宝!只要你要的,我都会取在你眼前!”【千宇】:“宁宁,迟了他六年,我用一生来偿还可好?”【独孤苍】:“你救了我,今生今世我都会守护着你!我只想守护你一人!”【卫剑】:“小青青,我可是采花大盗,不采了你老天会劈了我的!只想采你一人!”【芊芊】:“青宁,你是我今生想要的追随,只要在你身旁我以心满意足!”片段一:“你什么人好大的胆子。这是禁地不明白吗?”某男阴沉的看着那在吊床上的小女娃。“恩,我不知道,禁地有插牌告示了吗?如果没有请你回头看那插的牌!”某小女娃乐和的说着,丝毫不畏惧那一脸阴沉的男子。某男回头看一牌闲人免进-------片段二:“宁儿,后日我们拜堂成亲。”男人一脸开心的对着那撅着小嘴的女人说道。“我不同意。”哼,刚和人家闹别扭这会就要和人成婚,想都不要想。“你不需要同意,只要接受就行了!”某女人石化中-------片段三:“宁宁,如果是我从小伴你长大,那么你爱的人是否是我呢?”那本是一脸温和的笑脸如今却满是哀愁。“对不起!我爱他,只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他!”她的心很小,只装得下那一人。“那这么久以来,你就没有丝毫动心,哪怕一点点”他要的不多,只要她在某一瞬间能想起他足矣。她只想过简单的生活,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为何他、他、他的深情让她如何偿还----------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是宠文,一对一,男配多多!喜欢宠文的不能错过哦!推荐自己的新文:《爱妃太难缠》她是21世纪韩家的掌上明珠,一朝穿越,失去一切记忆,遇上了冷酷的他。未婚夫的深情与他霸道的挽留,让她不知该如何抉择?情敌篇:“你是什么人?看见我家公主为何不跪拜?”某公主身边的小丫头指着秋千下优哉的女人怒斥道。某女人说着糕点,头也不回的享受着自己的太阳浴,这年头什么都好,就是疯狗太多,这乱糟糟的吵着自己心烦。“你就是羽王爷从树林里带回来的孤女?”某公主高傲的看着懒散的女人,没规没矩,羽王爷不过是图个新鲜,拿什么和她比?
  •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她面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宅里斗,深宫斗,朝堂斗,其斗无穷其乐也无穷。她一步步地由深闺小姐到一朝国师,一步步地要助他登上皇位。她虽甘为一国之重臣,却怀不轨之心。到最后,尘封多年的秘密揭开后才晓得,原来他们前尘旧事,不仅仅是这二十年来的互相牵绊,它还远到很久很久以前,远到今生来世,生生世世……千年守候,逆天而行,能否换你一世相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众多星辰

    众多星辰

    这只是一个,由许多普通人组成的故事而已。
  • 快穿之最淡定的猪脚

    快穿之最淡定的猪脚

    被911系统强行绑定的血族宿主黎初,趋于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去完成所谓的主神任务。反差萌莫锦初:“我们不是说好了要一直在一起吗?!”黎初:“……”校霸司喻:“宝贝,我们要一直在一起。”黎初:“……”人族轩辕凤轩:“我爱你”黎初:“……”但在这期间,却意外知道了自己一直沉睡的原因,并且获得了找寻自己千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