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7600000002

第2章 卷一 隐公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1],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2]。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3],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4]。祭仲曰[5]:“都,城过百雉[6],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7]?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注释】

[1]寤(wù)生:逆生(难产)。胎儿出生的时候,脚部先出来。

[2]制:制邑,地名。西周时期属于东虢,春秋时期属于郑国。

[3]虢(guó)叔:周武王的叔叔,西周时期封地于东虢。

[4]京城大叔:大通“太”,京城太叔。

[5]祭(zhài)仲:郑国大夫。

[6]百雉:春秋时期国君的特权,指的是城墙的长度达到三百丈。雉,计量单位,一雉为三丈长一丈高。

[7]厌:满足。

[8]滋蔓:比喻祸患滋生蔓延。

【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君主的女儿,名为武姜,并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吓到了武姜,所以给他起名为“寤生”,并因此而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要立共叔段为太子。她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此事,郑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郑庄公(寤生)继承郑国国君之位,(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将制邑作为封地。郑庄公说:“制邑,城邑险要,东虢的虢叔便死在了那里,如果换成其他城邑我都可以听从。”(武姜)又请封于京城,(庄公)便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之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凡是属国的城邑,城墙长度超过了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定下来的制度:大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而今京城的城墙并不符合法度,也不符合祖宗制度,您将无法忍受啊。”郑庄公说:“姜氏想要的,我该怎样躲避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什么时候满足过?不如早早做些打算,以免滋生事端让祸患蔓延!祸患一旦蔓延,就很难再对付了。野草蔓延还不容易去除,更何况是君主宠溺的弟弟呢?”郑庄公说:“做多了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吧。”

【原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1]。公子吕曰[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3],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4]。”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注释】

[1]西鄙、北鄙:西边的边邑、北边的边邑。

[2]公子吕:郑武公的弟弟。

[3]乘(shèng):车马。

[4]克:战胜。

【译文】

不久后共叔段便命令郑国西边的边邑、北边的边邑也听命于自己。公子吕(对郑庄公)说:“一个国家无法忍受两个君王,您将如何处理这件事?您想要将郑国让给京城太叔,臣请命去侍奉他;如若不答应,那么臣请命除去他。不要动摇了民心。”郑庄公说:“不用,他将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收了两个城邑据为己有,封邑一直扩张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城池多了将会得到百姓的支持。”郑庄公说:“不义于君王不亲于兄弟,城池再多也将会崩溃。”

太叔修城郭、聚粮草,修缮兵甲武器,整顿士兵车马,将要袭击郑庄公,夫人(武姜)将要为其打开城门以做内应。郑庄公知道了他们叛乱的日期,说:“可以了!”于是便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乘车骑讨伐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太叔共叔段,共叔段逃亡到鄢城,郑庄公又讨伐鄢城。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出逃到了共国。

《春秋》一书中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的作为不像个弟弟,所以没有称他为弟弟;他们二人就好比两位君主争斗,所以说为战胜;称郑庄公为郑伯,是讥笑他没有对弟弟尽到教诲的责任;这些记载也说明了郑庄公的本意。不说逃亡,也是因为史官下笔为难罢了。

【原文】

遂置姜氏于城颍[1],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2]。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3]。”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6],永锡尔类[7]。’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城颍:地名,春秋时期郑国的城邑。

[2]舍:放着。

[3]遗(wèi):送。

[4]繄(yī):语气助词,惟,只。

[5]洩洩(yì yì):舒畅和乐。

[6]匮:穷尽。

[7]锡:通“赐”。

【译文】

于是(郑庄公)将姜氏安置在了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后却又后悔了。

颍考叔是当时管理颍谷的地方官员,听说了这件事,便向郑庄公进献礼物,郑庄公赏赐给他食物,他却将食物中的肉挑出来放在一边。郑庄公问他原因,颍考叔回答说:“小人还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已经品尝过,只是还从没有吃过君主的羹肴,请允许我送给她吃。”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只有我没有呀!”颍考叔说:“敢问为何这样说呢?”郑庄公便告诉了他其中的缘由,并且告诉颍考叔内心的悔意。颍考叔回答说:“君主有何疑虑啊?只要挖地见水,并在隧道中相见,谁又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郑庄公进入隧道并作赋说:“在隧道里面相见,其乐融融!”姜氏从隧道中出来并作赋说:“在隧道之外相见,多舒畅和乐啊!”于是郑庄公和姜氏母子二人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是纯孝之人,爱他的母亲,并推及郑庄公。《诗经》中说:‘孝子的孝心不穷尽,就能够永远影响你的同类。’说的就是这类的情况吧!”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原文】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1]。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2]。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3],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釜之器[4],潢污、行潦之水[5],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6],昭忠信也。”

【注释】

[1]畀(bì):给予。

[2]成周:地名,现今河南洛阳。

[3]明恕:明察宽厚。

[4]筥(jǔ)、(qí)、釜:筥,圆形的竹筐。釜,炊具。

[5]潢(huáng)污:不流动的水,代指低洼中的积水。

[6]《泂(jiǒng)酌》:诗名,《诗经·雅·大雅·生民之什》中的一篇。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都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私下又将政事交予虢公,郑庄公对周平王有些怨念,周平王说:“没有这种事。”所以周国、郑国交换人质。周国王子狐前往郑国做人质,郑国公子忽则在周国为人质。周平王驾崩后,周国人想要把政权交给虢公打理。四月,郑国大夫祭足率领士兵将温地(属于周地范畴)的麦子收割了。秋天,又将周地的嘉谷收割了。周国、郑国由此而相互憎恨。

君子说:“如若不发自内心地讲诚信,即便有人质也没有什么好处。明察宽厚地做事,并且要用礼仪加以约束,即便没有人质,谁又能够离间他们呢?只要有诚信,山涧溪流、水坑里的野草,类似于水草、蕰藻的菜,圆筐炊具类的一般器具,低洼和路边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可以进献给王公,更何况君子建构两个国家之间的信用。遵照礼仪办事,又哪用得上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苇》《泂酌》,都宣扬了忠诚和信用。”

石碏大义灭亲(隐公三、四年)

【原文】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1]。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2],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3],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4]:“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5],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6]。(隐公三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注释】

[1]《硕人》:《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篇,描写的是齐国女庄姜嫁给卫庄公的故事。

[2]娣:陪嫁的妹妹。

[3]嬖(bì)人:丈夫宠爱的侧室,这里指的是卫庄公的爱妾。

[4]石碏(què):卫国贤臣。

[5]眕(zhěn):抑制。

[6]老:退休。

【译文】

卫庄公迎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为庄姜,(庄姜)貌美却没有生下自己的儿子,卫国人为其作赋曰《硕人》。卫庄公又迎娶了陈国的女子,名为厉妫,生下了孝伯,(孝伯)却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厉妫的陪嫁妹妹戴妫生下了桓公,庄姜便将他看成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爱妾所生的孩子,受宠并喜好武力,卫庄公对此也不禁止,庄姜却很厌恶州吁。卫国贤臣石碏谏言说:“我听说爱子,就要教给他道义,不要将他引入邪道。骄纵、奢侈、淫荡、放纵,就是产生邪的原因所在。之所以会产生这四点,是因为宠溺和俸禄过头了。想要立州吁,就要尽早确定下来,如若还没有确定,就会逐渐引导他走向祸端。那些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又能接受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憎恨,憎恨而又能够克制的人少有。而低贱的人妨碍富贵的人,年幼的人欺凌年长的人,疏远的人离间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人,势力小的压迫势力大的,邪恶的毁坏正义的,这就是所说的六逆。君主仁义,臣子受命,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有爱,兄弟相敬,这就是所说的六顺。去掉六顺而效仿六逆,就会加速祸患的到来。君主的任务就是要除去祸患,而今却加快了祸患的到来,恐怕不妥当吧?”卫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好,石碏禁止过,却没有效果。桓公即位后,(石碏)便退休了。(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春,卫国州吁杀了桓公自己做了君主。

【原文】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1],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2],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3]:“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4]。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5]。夫兵犹火也,弗戢[6],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翬帅师[7]”,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8],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9]。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隐公四年)

【注释】

[1]公子冯:宋穆公的儿子。宋穆公是宋宣公的弟弟,宋宣公传位于宋穆公,宋穆公为报恩,又将王位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与夷,是为宋殇公。

[2]君害:指的是公子冯。

[3]公:鲁隐公。

[4]棼(fén):纷乱。

[5]济:成功。

[6]戢(jí):停止。

[7]翬(huī):人名,即羽父。

[8]褊(biǎn)小:地方狭小。

[9]獳(nòu)羊肩:卫国石氏的管家。

【译文】

宋殇公即位后,公子冯逃亡到郑国,郑国人想要将他送回宋国。到了卫国州吁为君,想要向郑国报复先君留下来的怨恨,于是便讨好于各诸侯,以使百姓和睦,并派遣使者告诉宋国说:“君王如若征讨郑国以除去公子冯,就以您为主帅,敝国可以提供兵力并和陈国、蔡国一起作为从属,这是卫国的愿望。”宋国应允了。这一时期,陈国、蔡国和卫国交好,所以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手征讨郑国,包围了郑国都城的东门,五天之后撤军。

鲁隐公问众仲说:“卫国州吁能够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听说要用德行和睦百姓,没有听说过要用战乱(和睦百姓)的。用战乱的方式,就好比要理清乱丝却越理越乱。州吁,依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依恃武力就不会得众,安于残忍便没有亲人,众叛亲离,很难成功的。用兵如用火,不能停止,终将自焚呀。州吁杀掉了他的君王并虐待他的百姓,不务实于美德的建立,却想要以战乱的方式成功,一定避免不了祸乱啊。”

秋天,诸侯又征讨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鲁隐公推辞了。公子羽父请缨带兵会师,隐公不允许,羽父固执地请兵而去。所以《春秋》上记载“翬帅师”,意思是厌恶他的不听命令。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收割了那里的嘉谷后返回。

州吁没能和睦百姓,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朝见周王就可以了。”石厚说:“怎样才能够朝见呢?”石碏说:“陈桓公现在深得周王宠信,陈国、卫国现在交好,如果朝见陈桓公并让他代为请使,就一定可以成功。”石厚跟随州吁去见陈桓公。石碏派遣使者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地方狭窄,我老了,无能为力了。这两个人,杀害了我们国家的君主,冒昧请求您除掉他们。”陈国人便将二人抓住并请卫国人处置。九月份,卫国人派遣右宰丑在陈国濮地杀掉了州吁,石碏则派遣他的家臣獳羊肩在陈国杀掉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忠臣啊,憎恶州吁并连石厚一起杀掉。‘大义灭亲’,指的就是石碏这样的事情吧!”(隐公四年)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原文】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1]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2],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3]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4],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5],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6],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7]。”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8]”,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1]臧僖伯:鲁孝公的儿子。

[2]春蒐(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四季打猎活动的称呼。蒐:指的是猎杀没有怀胎的兽类;苗:祸害庄稼的兽类;狝:猎杀兽类;狩:围猎,所有的兽类。

[3]三年:每三年。

[4]饮至:古时候的典礼仪式。祭祀祖先,宴请臣子。

[5]俎:器物。

[6]皂隶:古时候官府里的差役。

[7]略地:巡视边境。

[8]矢:通“施”。陈设的意思。

【译文】

隐公五年春天,隐公想要前往棠地看人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不足以运用到祭祀、军事上的事物,它的材料就不足以当作礼器和军用物资,那么君主就不能够对其有所行动。君主要把百姓引入到法度和礼制上。所以讲习大事以正法度称之为‘轨’,选取材料以制器物称之为‘物’,不轨不物就称之为乱政。乱政如若几次发生,国家便由此衰败了。所以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等四季狩猎方式,都是在农业空闲时所讲习的大事。每三年进行一次军事演习,走入都城后就要整顿军马,出征归来就要举行‘饮至’的典礼,宴请臣下并清点捕获的物资。(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文彩(车马、服饰、旗子等)要鲜艳,要有贵贱之别,等级分明,顺应长幼次序,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盛放在祭祀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头羽毛不放到祭祀的礼器上,那么君主就不可以射猎它,这是古时候留下的制度。至于山林川泽间的事物,一般的器用物资,这是官府里衙役的事情,是官吏的职守,并不是君主所要涉及的。”

鲁隐公回答说:“我是要去巡视边境啊。”于是便前往棠地,并让渔民捕鱼供他观赏。僖伯称自己生病了,没有随从前往。《春秋》一书中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捕鱼”,这是因为鲁隐公的行为并不符合礼数,并且说(隐公)去的地方和国都离得很远。

郑庄公攻许(隐公十一年)

【原文】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1]。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2],颍考叔挟辀以走[3],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4],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5]。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注释】

[1]大宫:太宫,郑国的祖庙。

[2]公孙阏(è):郑国大夫。

[3]辀(zhōu):车辕,现泛指车。

[4]大逵:大路。

[5]蝥弧:春秋时期郑伯旗名。

【译文】

郑庄公将征讨许国,五月二十四日,在郑国祖庙内分发兵器。郑国大夫公孙阏和颍考叔争抢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就跑,公孙阏拿起一支戟就追,到了大路上,没有追上,公孙阏很是生气。

秋七月,鲁隐公会和齐僖公、郑庄公征讨许国。初一,开始进攻许国,颍考叔拿着郑庄公旗帜蝥弧率先登城。公孙阏从下面射他,(颍考叔)摔下来。瑕叔盈又拿着蝥弧登城,并对周围挥舞旗帜而大喊道:“君主登城了!”郑国的士兵全部登上了城墙。初三,(郑庄公)便进入了许国国都。许庄公逃亡到卫国。

齐僖公将许国让给了鲁隐公。鲁隐公说:“君主称许国不交纳贡品,所以我才跟随君主征讨他。许国既然已经认罪,虽然君主有命,但我也不敢再管这件事情了。”于是便(将许国)让给了郑庄公。

【原文】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1],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2],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3],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4]。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5],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6],而况能禋祀许乎[7]?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8]。”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9],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10],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11],行出犬鸡[12],以诅射颖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注释】

[1]许叔:名郑,谥号桓公。

[2]不逞:不满。

[3]共亿:相安。

[4]获:郑国大夫,公孙获。

[5]如旧昏媾:好比旧时的姻亲,有亲近之意。

[6]覆亡:挽救危亡。

[7]禋(yīn)祀:祭天礼仪的一种。

[8]圉(yǔ):边陲。

[9]先君:指郑武公。

[10]无刑:不法。

[11]卒、豭(jiā):卒,一百个人为卒;豭,公猪。

[12]行:二十五人为一行,属于军队编制。

【译文】

郑庄公派遣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叔居住在许国都城的东面,说:“天降祸患给许国,鬼神实在不满意许国的君主,而假借寡人的手惩戒他。寡人都无法相安于一两个父老兄弟,又岂敢将征讨许国看作自己的功劳呢?寡人有个兄弟,无法和睦相处,而让他奔走四方以求糊口之路,况且我怎么可能永久占领许国呢?您应该帮助许叔来安抚这里的子民,我将会派遣公孙获前来辅佐您。如果寡人能够得以善终,上天能够依照礼数撤掉许国的祸患,我愿意让许公重新治理他的国家。只要我郑国对其有所请求,就好比旧时的姻亲一样,许国能够降格而同意。不要让其他国家逼近此处,以来和我郑国抢夺这片土地。我的子孙忙着挽救危亡而自顾不暇,哪还能帮助许国祭祀上天呢?寡人之所以让你住在这个地方,不单单是为了许国而做的,也是为了巩固我国的边陲。”

于是便派遣公孙获住在许国都城的西边,说:“凡是你的器具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要赶快离开这里。我先君新建的城邑就在这里,周王室已经渐渐衰败,周国的子孙也日渐失去了事业。许国,四岳的后代,上天既然厌恶了周国的德行,我又哪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说:“郑庄公的做法是合乎礼仪的。礼是治理国家,平定社稷,稳定百姓秩序,利于后代子孙的做法。许国不符合法度所以征讨它,服从之后便饶恕它,量度着德行来处置他,考量着力量来做这件事,选择适当的时机行动,不连累后人,可称得上知礼了。”

郑庄公让每一百个人带着一头公猪,每二十五个人带着一条狗和一只鸡,以此来诅咒射杀颍考叔的人。君子说:“郑庄公丢弃了政令和刑罚。政令得以治民,刑罚得以匡正邪,既没有仁德的政令,又没有威严的刑罚,所以才有了邪恶。已经发生的邪恶再去诅咒它,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本书分为爱国励志、遵纪守法、学会学习、崇尚科学、热爱劳动等八大类。每例设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准备和详细的程序,始终围绕知、情、意、行开展活动,集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活动方式上,有讨、讲座、演讲、竞赛、模拟、相声、小品、咨询和现场参观访问等。
  •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刑事诉讼法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刑事诉讼法

    本书系“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系列教材”之一。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做到: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选取司法实践中最新出现的案例,以案说法,以此来阐释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以及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二,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注重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介绍,又在体例安排上对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所侧重和突出;第三,新颖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吸收了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力求准确反映我国法律的最新变化。
  • 小学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管理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系列教材:小学教育管理》以实用的理念、实证的引领、实践的体悟,创新了小学教育管理的编写范式,体现了以实践为研究起点的编写特色。通过管理理论、管理范畴、管理内涵和校本管理的研究,向读者展现了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全部内容。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本书描写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爱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她不满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她涉足上流社会,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对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 新探案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新探案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As You Like It

    As You Like 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爷爷会来救我的

    太爷爷会来救我的

    呆萌可爱的猫耳娘在怀里嫣然浅笑,温婉娇憨的兔女郎在耳边吐气如兰,妩媚婀娜的小狐妖在帐中轻解罗裳……突然,平地一声惊雷!陈图呆滞地看着瞬间被打回原形的女妖们,不禁痛哭失声!一旁昂首叉腰的老头正猖狂大笑,“哇哈哈哈!乖孙子不要怕,太爷爷会来救你哒!”..........
  • 漫漫婚途:容少宠妻记

    漫漫婚途:容少宠妻记

    (苏宠爽)高富帅老公要离婚?刚重生回来的许安暖表示要淡定。一哭二闹三上吊,四娇五哄六爬床,她不信搞不定这个男人!死过一次的许安暖终于明白谁才是值得她爱的男人,重生而来,她发誓一定要抱紧自家老公的大腿,打死不能松手。渣男贱女?白莲花妹妹?看她如何反击,痛打落水狗。打不赢?没关系,她有高富帅老公……
  • 生命在梦想的起点

    生命在梦想的起点

    此篇乃是获奖短篇征文,并非断更了!!已经完结! 一处大山中,一个外貌平凡,但却坚毅男人,有些伤感的站在村头的大树下,将视线投向了远方...“癌症晚期了吗?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唉...罢了,该教的已经提前教了,不过,出了山,也该教一教他们别的了....”山下因为前几天的大雨,发生了泥石流,山那边的孩子没有来上学,周宁远觉得也该去看看了.....
  •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种田+后宫+异能】她是退役特工,却依旧改变不了被暗杀的命运,而且还是来自自己同伴的暗杀。重生之后的她,是一名在校初中生。家中长辈建在,上有高堂下有弟弟,家里虽然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却也穷得令人同情。家住贫困县,她该怎么带领家人致富,带领村人致富,发展事业,令这个贫困县成为数一数二的富裕县城?重生附带异能,类似于精灵魔法的异能,能够使植物生长,催生植物,也能够控制植物。既然上天能够让生命重来,让她拥有这么单纯的背景,她就不能够辜负上天的美意,好好的恣意快活这一生。第一桶金,咱是赌石来的,有木有?承包水库,发展新旅游业——咳咳,农家乐有木有?拜个师傅,是隐世门派掌门有木有?错!大错特错!伦家门派之所以隐世,是因为木有一个能够带领门派崛起的人物,现在,这个牛人来了,就即将在“江湖”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一手自然系异能操控自如,一手诡异中医术出神入化,再加上门派流传千年信物秘密开启的绝密空间——槽!姐儿不在江湖上留下姐儿的大名儿,姐儿都对不起姐儿“叶静优”这个名字!喂喂,这位先生,还有那位先生,请问你现在是怎样?老子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嗷~~~~无医门——鬼手天下,无医胜有医!【第一卷是农村事业发展史,第二卷是都市纵横史】现代背景,种田,学院,包你满意!
  • 君舞九霄

    君舞九霄

    那天心碎了,然后,我,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不可思议的多了两个红颜知己。我,鬼使神差的灭杀了仙人的大舅。我,扬眉吐气的成了传说中的仙人。我,猝不及防的站立在了苍穹之巅。我,君临天下后很久很久的又一个。那天,梦醒了,然后,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 一剑断仙

    一剑断仙

    为了突破最高境界,奈何失败,再次醒来,承接因果,重归天命,本为大帝,杀伐果断,魑魅魍魉,一一不惧!
  • 盛唐武夫

    盛唐武夫

    书上说,大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书上说,大唐男子勇猛,女子妖娆;书上说,大唐盛世,八方来朝!书上说,强如大唐,也不过300年而亡。一个是工作于远航货轮的咏春拳传人,一个是学霸级的首都中医院副教授,两人在这个辉煌的年代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忆昨朝,思今朝,看明朝。我只愿我心中的大唐再延续万年!(双穿文,非单女主,不喜勿喷。^_^)
  • 纽约往事:绅士篇

    纽约往事:绅士篇

    《假曙光》描写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富家子刘易斯·雷西去欧洲旅行时,父亲委托他购买意大利名画创建“雷西画廊”,结果在欧洲受到年轻美术评论家罗斯金等人指点的刘易斯,与以老雷西为首的守旧老纽约人在艺术品味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极具讽刺意味的事件。《火花》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心地单纯、性情豪爽的银行家德莱恩跟社会习俗格格不入的一些表现,使故事悬念丛生,直到最后才揭示了这种表现的根源。伊迪丝?华顿对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敬重在这篇小说中充分反映出来。
  • 本事经

    本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