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0700000012

第12章 浅析“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浅析“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钱晨

一、“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原则的来龙去脉

唐代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原则来源于《论语?子路》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之说。儒家这一理论到汉代上升为“亲亲得首相匿”的法律原则,该原则中“亲亲”的范围包括“大父母”(即祖父母)、父母、己身三代。“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匿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首相匿”是“礼法合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制度一直作为刑法原则而沿用,对整个封建社会中国的法律和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唐代在《名例律》中规定了“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在相隐的范围、内容和限制方面比汉代以来至隋各朝的规定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相隐的适用范围由汉朝的三代扩大到同居。为有效地实施“同居相为隐”的原则,唐律规定,应相隐的人举告或对簿公堂,依亲等关系论罪。不遵守“同居相为隐”而告,告发人依规定处刑,即使被告者确实有罪,也都以“自首”论处。

唐律的“同居相为隐”原则经过几千年的世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法律思想,且这一法律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法律文化心理,上升成为一种法律意识。大唐盛世的出现有许多原因,我认为唐代法律制度在封建法律史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唐代法律制度当然也包括“同居相为隐”的原则。纵观该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在彰显孝道的同时,又鲜明地反映了“儒法结合”下的人伦精神,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当时中国法律的先进性、成熟性是无庸置疑的,时至今日,这一制度也受到了世界法学界的尊重。

二、国外法律的相关规定

在中国法律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日本、韩国等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现行法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在西方,早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就曾规定:“亲属之间不得互相告发,对于未经特别许可而控告父亲或保护人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对他提起刑事诉讼;亲属间相互告发将丧失继承权,也不得令亲属作证。”亚里士多德认为:“亲属之间理应有更深切的爱,任一恶行发生在非亲属之间,人们会看得很轻,但如果加到父母和近亲身上,就成为伤天害理的罪恶。”[当今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国也制定了此类的法律规范来保护配偶、近亲属间的特殊利益。与大陆法系多数国家相比,美国的“容隐”制度则并不是完全基于亲情关系,而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念基础。美国的父子、兄弟、婆媳、甥舅、妯娌之间并无阻止证言的权利,但夫妻间形成特例。

三、目前中国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上述法律规定对有效打击犯罪、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在构建

和谐社会中的借鉴意义窝藏、包庇犯罪是当今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上述法律规定的任何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刑法后果,但值得我们法律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是,为何在法律知识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呢?我认为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是由于亲情战胜了法律。 面对这种现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平衡法律和亲情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降低现代社会的执法成本。我国已经在改革死刑复核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是否能够更进一步对立法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立法实践中去呢?纵观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法律,我认为唐代的“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有其科学性,促进了当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也是可以在我们的法律实践中加以学习借鉴的,即“古为今用”,即“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综合国力的持续发展,而这需要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必须以保持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为前提,才能使法律真正起到为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现行刑法中“同居有罪不得相隐”的规定和我国几千年来的法律文化,与人们深层法律意识中的传统理念有很大不同,从而使强行法与社会大众的普遍生活习俗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如果制定法律时能够充分考虑到普通公众的正常消化和接受能力,则法律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就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使法律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良法的正确实施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但如果过分强调公权力,个人可能就会丧失最基本的独立自由空间,也容易滋生专制的土壤。现实生活中多种以不同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并存在同一社会中,但法律规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道德规范完全可以发挥法律规范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各种社会规范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首先明确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不适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对现代社会立法者在协调和平衡人际关系、梳理人伦道德、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二)“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人权已作为现代化法治国家一项重要的立法原则,中国政府也已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实质上,社会是由各个鲜活的自然人个体组成的,每种社会规范的社会价值最终归宿于特定范围内特定的个人,法律规范也不例外。如果简单地将社会价值置于个人价值之上,就可能陷入意识领域的怪圈,从而泯灭法律的公正性,并有可能会导致法律价值的异化。从人类起源到现今的发达文明社会,人们无论进行任何成功的意识活动,人性都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法治国不但有法治化的要求,而且也受着人性化的制约。法律应当具有人性基础,不可能仅仅将其简单地作为统治的工具,应该在制定法规上更多地体现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者亲朋好友犯罪,也许罪该判死刑,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否亲手将他送上刑场?我们在立法时是否能具有更多的前瞻性,寻求建立一套能为广大公民自觉遵守的法律制度,以期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罪犯在实施犯罪后,基于亲情关系,该罪犯的近亲属往往先知情。考虑到血浓于水的血缘纽带关系,其近亲属一般不愿意向司法机关积极检举、揭发,反而多数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罪犯逃脱法律的制裁,一旦案发,该近亲属就要承担窝藏、包庇罪的刑事处罚。人类的存在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法律上或事实上的家庭关系,也正因为家庭关系的存在,社会才能够得以维系和发展。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单元,亲属之间的爱是人类一切感情的联系和基础,是一切爱的起点。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使家庭关系得以和谐维持和延续的最基本因素。法律不但应该追求一种应然的理想效果,而且更应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关注广大群众的呼声,使整个国家和社会执法成本降到最低。家庭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细胞,亲属间的亲情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核心所在,所以基于这种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之久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理念,近亲属之间的相互容隐行为不是一部刑法就能够规定的,即使强制实施了处罚,也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效果。

(三)“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有利于教育、感化罪犯,降低执法的成本

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是维系整个社会稳定存在的先决条件。特别是中国社会经过几千年儒家道德文化的洗礼,许多人的头脑中已经牢固地树立了亲情至要的观念,该理念折射出伦理道德的价值观。现实生活中,如果罪犯锒铛入狱与其近亲属大义灭亲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则本应当被人深恶痛绝的罪犯有可能会博得本家族成员乃至社会其他公民的同情,此种出于正常人朴素的同情心势必会影响到法律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死刑犯临刑前对其父母、子女、配偶举报、揭发其犯罪的行为耿耿于怀,往往使其忽视了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取而代之的是对亲人的憎恨以及由此衍生的对社会的仇视,这有悖于立法的宗旨。“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对缓和乃至消除家庭与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罪犯的真心悔罪、积极改造并怀带善心地回归社会,消除亲情与法律之间的隔阂,使现阶段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能够和谐共存,确保刑法得到有效的实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教育作用。

(四)确立“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将激发公民自觉守法的积极性

法律规范作为国家统治强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公权性、强制性等公权力特征,而道德规范同样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及现实作用,它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在社会舆论的保障下,调整着法律所没有涉及的社会层面。二者之间不应该是相互对立,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起到治国安邦的作用。我国社会受到上千年儒家礼教文化的长期熏陶,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在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制定法律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的朴素、善良的情感,不违背人们最基本的感情利益和价值观念,不片面强调公权力高于一切,从而确立“同居有罪相为容隐”制度,将使得法律更加亲民,使公众感到法律就在身边,也愿意自觉遵守法律,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这样制定出的法律规定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与积极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为立法而立法的层面。

(作者系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同类推荐
  •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

    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华法律艰难开启了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法律改革逐渐深入,在起草制定新刑律过程中,围绕“子孙违犯教令”等条款的存废问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律讨论。百余年后,回眸视之,其间成败利钝,颇值玩味。本书尝试以“微观法史学”的崭新视角,围绕“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立法司法实践,进行全方位解读,追溯其文本沿革,探究其司法观念,深度分析该条款在中华旧律体系下的丰富表现,希望能对传统中华法系多一份同情之理解,为未来中国相关法律问题之解决提供历史鉴戒,并从学科方法论上进行反省,但愿能为中国法史学研究开辟一条蹊径。
  • 法律史的视界:梁治平自选集

    法律史的视界:梁治平自选集

    《法律史的视界:梁治平自选集》由梁治平将其近三十年学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编为自选集,偏重于法的历史和理论。梁治平先生一向立足于“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观,拒绝套用流行的历史分期和法律分类去撰写历史,更反对对历史作教条式的裁断,而是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 房产保卫战:恋爱、离婚、继承中的房产分割案例评析

    房产保卫战:恋爱、离婚、继承中的房产分割案例评析

    本书以案例为线索,研究恋爱、离婚、继承中的房产分割问题,例如:恋爱期间双方出资购房,恋爱不成房产如何分割;婚姻破裂时房产如何分割;老人去世后遗留的房产,继承人之间如何分割等。书中不仅有真实发生的诉讼案例,更有合乎情理的律师剖析、切实可信的法院判决、防患未然的律师提醒和权威详尽的法条链接,是广大读者在购置房产、处理家事纠纷、提起房产分割诉讼及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的必备读物。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本书作者均为参加立法工的专家、学者。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蓝本,逐一对法条进行了释解。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条文释解;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 宋朝法律史论

    宋朝法律史论

    《宋朝法律史论》收录了篇关于宋朝法律史的论文,其中包括:“论宋朝法律文化特征”、“论宋代的讼学”、“宋代立法简论”等。
热门推荐
  • 茶马古道的枪声

    茶马古道的枪声

    清晨,一骑黑炭般的快马从德钦飞驰而来,从两面城廓式的山崖中穿过,直奔梅里雪山的一处修行洞。马上人腰间插着20响手枪,还背着一杆长枪,马背上驮着两只羊皮袋,他在一处贴着绝崖盘旋而上的修行洞不远停下来。这是一个面孔黝黑高大魁梧的年轻藏客,眼里射出一股沉郁的杀气。他跳下马时,黑马吐着白泡沫,黑鬃上挂着点点汗珠。修行洞上方,洞壁伸出一块穹顶似的巨岩,俨然华盖。他将马栓在不远处的一株碗口粗的冷杉上,从马背上提起那两只羊皮袋躬身入洞。洞子不大不深,透过外面射进的光照,可见地上铺了一层牧草,一个穿着藏袍,带着羊皮帽的中年汉子正在闭目打坐诵经。
  • 生意经故事

    生意经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全球次元末日

    全球次元末日

    公元2150年,次元裂缝打开,妖魔鬼怪降临,全球次元末日开启。末日历第29年,丹元境强者苏洛同异种饕餮血魔同归于尽。获得饕餮血魔元核的他重生末日爆发前半年,并意外来到异世界——一乙大陆。苏洛利用次元乱流,穿梭于两个世界之间,斩妖除魔,快意恩仇,睥睨天下。异界修炼,地球封神!看我一剑成圣,还天地朗朗乾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人修仙团

    千人修仙团

    从一人两人的修仙团队建设,到一整个修真体系研究,团队的力量必将超越独行者。
  •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食疗保健,正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保自疗方法。愿这本书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21世纪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纪,是保健养生成为人人推崇的世纪。如何保健养生,保健养生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其中,根据祖国中医学,养生学挖掘、整理出的,顺应24节气的保健养理念与方法尤为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别开生面的保健养生新理念。
  • A Footnote to History

    A Footnote to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男星有点帅

    这个男星有点帅

    (小弟吸取经验教训,开了第二部小说,是有关华娱的,有喜欢的朋友可以过去瞧瞧,顺便点个收藏啥的!)异能、系统,王彬从来就没有想过,因为在他看来,那些都是鬼扯的事。可突然有这么一天,王彬只要是在自己胸前连弹三下,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奇异的景象…,嘶…,这就很高大上了,有没有?
  • 神女重生之萌妻来袭

    神女重生之萌妻来袭

    她是山野乡村寄人篱下的孤女,易是意外嫁入豪门的幸运女孩。是帝都大学首次破格录取的满分状元,易是神力无边的守护神女。她是兮浅媱,是这个世上最美丽的奇迹。作为一个重生的神女,兮浅媱要做的事就是完成前世的梦想,了却以前的遗憾,成就幸福美满的未来。只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好不容易重生回来的她,面对的却是遍体鳞伤的躯体,因为空间穿越,加凡胎肉体而减半又减半的神力。被撕毁的大学通知书,被霸走的房屋财产,被赶出家。总之一句话,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好在,几乎失去所有的她还有一个谁也夺不走的合法老公。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还有身上仅剩下的一块两毛钱,兮浅媱给远在帝都的老公敲了个电话。然后,兮浅媱就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凡体重伤?不怕,咱有京城顶级医师和老公一家的悉心照顾,外加自身的法力加持,不出三天绝对活蹦乱跳。入学通知被毁?没事,咱有背景雄厚的老公,外加自身学霸的实力,步入大学小意思。法力减半又减半?无碍,和老公抱一下,亲一个就能恢复一大半。霸房占产无家归?靠,老公名下多个房产证可都在她这呢!并,姐是神女,神府随随便便造一座。至此她每日上上学,修修课。闲暇之余约上两个姐妹淘,一起逛逛街,购购物。小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惬意。奈何,日子太舒服,老天爷看不过去了。万年封印一朝解,一段陌生又熟悉的记忆涌入脑海。原来,她竟有如此神秘的身份。原来,她和他早在千万年前就相识。原来,她的重生不是意外,而是有人付出了生生世世的代价。原来,……她说,不管是千万年前还是千万年后,易或是以后的生生世世,只要他若不离,我便不弃。他说,千万年的追寻,千万年的等待,千万年的苦守,也无法相抵她当年剃仙骨,抽仙经,尽仙血,永入轮回的苦楚。本文涉及都市,修仙,轮回,神话,医术,玉石,校园,婚姻,生活等等。男女主专一深情,互宠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