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500000066

第66章 南北对话与文艺批评的融合(3)

庾信遭侯景之变,又历江陵之乱,受命出使北朝。因为其在北方声誉很高,北朝统治者从此不再放他回归南方。这也客观上促使他与北朝文士进行交往与对话。庾信在北朝时,与诸王子及许多北地诗人以及后来也被押送至北朝的诗人(如徐陵、王琳、王褒等),都有诗文联系。特别是庾信经历了家国之变,诗赋创作更加成熟,他的许多作品一经写成,即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传抄者众,如滕、赵等王还纷纷模仿而作。当然也有喜好和学习庾信艳丽风格作品的,如赵王招“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周书·王褒传》载,闵帝之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等赋诗谈论,常在左右”,见出庾信许多作品,可能还由于这种原因在创作后流传开来。尤其值得称誉的是庾信文集在其生前就得以出版,这为后世对庾信诗赋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书·庾信传》指出:“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一代。是时,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眩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庾信的诗文在隋代受到了进一步地推崇,融入当时的文学潮流之中。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可以说这两部分作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庾信诗赋的一些影响。如杨勇曾命魏澹为《庾信集》作注。杨广为晋王时,“属文为庾信体”,后来“文体遂变”也不过是为了迎合其父文帝好尚而故作姿态。我们看其即位后的作品,大部分还是庾信体风格。王绩许多诗赋写作风格与庾信的非常接近,以致薛道衡在见到其《登龙门忆禹赋》时,赞叹说:“今之庾信也。”也有如王通类的儒家,站在正统立场,重道轻艺,重行轻文,极力否定庾信的道德文章,批评“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

庾信诗赋在此期的传播主要由于文人间的唱和,大概多通过手抄、书信、宴会吟诵等方式流传,直到去世前才真正出版了文集。在南朝时,庾信备受崇拜,到北方后,其艺术造诣也远远高出时辈,成了大家崇拜和接受的偶像,“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眩精于末光……”。庾信诗赋在此期的传播及被接受的突出意义还在于,它加快了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进程,特别是影响和促进了北方文化的发展,使北方文学发生了质的转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战争,社会动乱,庾信在扬州“有集十四卷……百不一存,及到江陵,又有三卷,即重遭军火,一字无遗”。动乱极大地阻碍了文学作品传播和接受的进程。南北朝时期是庾信诗赋传播及被接受的奠基期。《周书·庾信传》说:“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庾信在世时,享有很高文名,无论在南朝北朝,都是当时人崇拜的偶像,其诗赋颇受欢迎,许多诗赋名家都纷纷与之唱和。从《庾信集》可考知,庾信入北以后,与他有过交往、酬唱、赠答关系者,有名可稽者有32人,不知名者有13人。分析这45人的身份、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庾信在北朝时期其诗赋被接受的概貌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与梁亡入北士人的诗赋赠答。梁亡入北的士人有:王褒、周弘正、颜之仪、徐陵、徐报、萧、萧悫、王琳、张枢、庾季才、何妥吴明彻、灵法师、侃法师等。在这些人之中,如徐陵、徐报等,由于陈取代梁立朝,又曾返回南朝;而王褒则和庾信“惜而不遣”,终身羁留北地,直到去世。庾信与这些人的交往诗歌共计28首,墓志铭1篇。庾信与梁亡入北士人的诗赋赠答,一起反思战争给生灵带来的种种痛苦,一道表达对亡国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释放自己源源不绝的愁思并互相激励由于彼此都是南来之人,都遭受过战争的伤害,走过相同的人生历程,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这些诗赋赠答,在传播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彼此间的共鸣。诗赋酬唱、赠答,成为了他们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了他们情感的关键。这些作品表达了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成为我们最可窥知庾信与当时南来士人心态嬗变的依据。这些诗赋既是他们彼此接受的终点,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写作吟咏的素材。特别是在许多梁亡入北士人返归南土后,他们或鸿雁传书,或凭借使馆会晤,触发了思乡情感,写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乡关之思”作品。如《寄徐陵》、《寄王琳》、《和侃法师三绝》、《送周尚书弘正》等。这些诗歌传至南方,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第二类,与北周皇室宗亲的诗赋酬唱在庾信的诗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奉和北方皇室宗亲的。这些人包括:周太祖宇文泰、晋国公宇文护、宇文毓、宇文邕、宇文、宇文宪、宇文招、宇文直、宇文俭、宇文广、宇文训、宇文神举、宇文亮等。共有交往之诗28首,表8篇,启16篇,文2篇,碑志2篇等。滕王序言指出:“明帝守文,偏加引接,武王英主,弥相委寄。”《北史》也说:“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可以说,庾信因为其文学才华受到了北周皇室宗亲的赏识。一定意义上,庾信成为了北周皇室的文学侍臣。从庾信与北周皇室宗亲的诗赋酬唱中,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庾信入北后的心态嬗变,了解庾信的生活状况,体察庾信与皇室的交往情况。《周书·王褒传》说:“世宗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等赋诗,谈论常在左右。”可见庾信和王褒一道,经常受命赋诗,为饮宴增添雅趣。在庾信文集中,保留得最多的是庾信与赵王宇文招的诗文唱和。内容包括他们日常宴饮和游猎之时的即兴之作、庾信感谢赵王对他生活方面的恩待照顾之作、文学写作方面的探讨之作及日常生活中的问讯之作,等等。如《奉报赵王惠酒》、《谢赵王赉丝布等启》、《谢赵王赉米启》等,反映了庾信入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是非常拮据的。庾信虽时有“乡关之思”,但也称得上是逐渐融入到了北周皇室圈交往中的人,从他的《奉和赵王美人春日》、《和赵王看伎》等诗中可见一斑。另外,从庾信与北周皇室宗亲的诗赋酬唱中,我们还可以推知当时如赵王等人也曾创作大量诗歌,并且在与庾信的诗文交往中获益匪浅。虽然在庾信入北到长安之前,已经有苏绰的《大诰》对有晋以来的华靡文风予以禁止,但是庾信、王褒等南方文人到来后,随之也把这股南朝之风带入长安,北周许多皇室宗亲纷纷模仿庾信之徒的创作,进行诗文往来。以赵王来说,他是史书中明确说“学庾信体,词多轻艳”之人,所著文集十卷,今已不存。但从庾信《上益州上柱国赵王二首》、《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和赵王送峡中军》、《奉和赵王途中五韵》等文,我们可以推知他对宇文招写作边塞诗、军旅诗的影响是深刻的,而赵王也有不少此类题材之作。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宇文招唯一一首诗歌《从军行》丝毫没有“轻艳”之色,可以看出宇文招不仅接受了庾信在梁时的轻绮,而且与时俱进地学习了庾信“健笔意纵横”的诗歌经验。《庾信集》中有《谢赵王示新诗启》,可见赵王曾主动向庾信请教和探讨诗歌写作经验。庾信为他的文集还作有序(即《赵国公集序》),说:“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公斟酌《雅》、《颂》,谐和律吕,若使言乖节目,则曲台不顾;声止操缦,则成均无取。遂得栋梁文囿,冠晚词林,《大雅》扶轮,小山承盖。”这一方面是称赞宇文招有文才,肯定了他的创作成就,另一方面无疑也是表明了自己的尚“逸”重“新”、好文采、主藻丽的文学观,以此为导向,勉励宇文招继续努力。

第三类,与北周文武同聊的诗赋酬唱。庾信入北后,与之诗文交往的对象还有不少公卿、将军、大夫、仪同、司录、记室等,如宇文昶(李那)、李纶、元伟、丘乃敦崇、若干凤、若干惠、刘臻、卢恺、裴政、乐逊等。如《周书·元伟传》:“伟性温柔,好虚静,居家不治生业,笃学爱文,政事之暇,未尝弃书,谨慎小心,与物无忤,时人以此称之。初自邺还也,庾信赠其诗曰:‘虢亡垂棘反,齐平宝鼎归。’其为辞人所重如此,后以疾卒。”引用庾信之诗,一方面论证了元伟的性情,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庾信和元伟交往之友谊。

在《庾信集》中,宇文昶是另一个与庾信诗文酬唱较多的北周大臣,有《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和宇文京兆游田》、《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等。他在与庾信的诗文往来中,接受了庾信的诗歌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他的模拟作品,既有模仿庾信梁时的轻绮诗风的,也有模仿庾信入北后大成之作的。如他的某些模拟之作,已令徐陵等宫体诗代表作家赞叹不绝。徐陵有《与李那(宇文昶)书》,云:“平生壮意,窃爱篇章,忽睹高文,载怀劳伫。此后殷仪同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常在公筵,敬析名作,获殷公所借《陪驾终南》、《入重阳阁》诗,及《荆州大乘寺》、《宜阳石像碑》四首,铿锵并奏,能惊赵鞅之魂;辉焕相华,时瞬安丰之眼。山泽晻霭,松竹参差,若见三嵕之峰,依然四皓之庙。甘泉卤簿,尽在清文;扶风辇路,悉陈华简。昔魏武虚帐,韩王故台,自古文人,皆为词赋。未有登兹旧阁,叹此幽宫,标句清新,发言哀断。岂止悲闻帝瑟,泣望羊碑,一咏歌梁之言,便掩盈怀之泪。至如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徐陵之言,固然有溢美之处,但是总的来讲,也道出了宇文昶在诗歌形象塑造、哀情开发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对《陪驾终南》、《入重阳阁》二首,庾信有和作。他们正是在这种诗歌酬唱之中,交流写作经验,彼此学习,共同提高。如前所述,从《庾信集》可考知,庾信入北以后,与他有过交往、酬唱、赠答关系者,有名可稽者有32人,不知名者有13人。通过分析这45人的身份、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庾信在北朝时期其诗赋所被接受的概貌。(这一段资料主要参考了学生何世剑博士的论文。)庾信的诗赋所以能够凌超众作,融合南北,一个原因是他的悲剧身世,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早年的文化积累与家学渊源。如果从融合南北的角度来看,他主要是以自己的身世与所秉承的文化传统来推动这种融合与对话。在庾信入北的诗作中,我们看到有一个很明显的情结,就是他的家族情结。庾信出身儒学世家,父子在梁代受到重用,文才享有盛名,为时人所仿效。在入北后,这成为他的优越感,一如陆机入洛后的家族荣耀感。北朝的文化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地理风习上面,而在正统的文学修养方面,主要还是他早年的文化修养与家学背景起更大作用。我们看到,庾信入北后,这种家族与文化优越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反而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使他在北朝心理平衡。如果没有早年的精神优越感,庾信的精神可能就面临着崩溃。在《哀江南赋序》中,庾信继承了屈原《离骚》以家族为荣的写作精神,首先仿效汉魏名士的风格,感叹: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消,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这段序文的家族意识非常强烈。这说明庾信入北之后,非但没有放弃自己的家族荣誉感,而且家族荣誉成为他在异域羁旅的精神寄托。“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之所以成为庾信自觉仿效的楷模,是因为他有着与他们大体上相当的遭遇与才名。这种家族荣誉感,有着儒学精神的传承在里面。庾信的祖先庾易为齐征士(即高士),享有盛名,是庾信心中的偶像。庾信在进入北朝后,一直以自己的儒学信仰与家族荣誉作为拷问灵魂的良知,著名的《小园赋》其实就是庾信在北朝心灵忏悔与痛苦中寻求精神栖居的心态表现。这篇抒情小赋一开始即抒发了自己寻求精神家园的心情。当时庾信在北地虽然位望通显,但是内心却陷入了巨大的痛楚之中,他无法摆脱屈仕北朝的屈辱与心灵的分裂,他愧对先人与自己的精神信仰。正是这种忏悔意识,使他晚年的诗赋作品有一种深层的类似宗教救赎的精神在内。在《小园赋》中,庾信借小园表达自己意欲引退的心愿。小园与诗赋一样,被赋予精神家园的意义。赋中开始写道:“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赋中引用潘岳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倦于朝政、身心俱疲、寻找栖所的悲苦心态。赋中写小园中有着闲适美丽的景致,表面看来可以安慰自己的心境:“一寸二寸之鱼,三杆两杆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榹李薁。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然而在赋尾却情不自禁地吟哦自己永远不能消除的悲凉与凄苦,因为它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整一个时代投射在自身的烙印,从而具有巨大的典型意义:荆轲有

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赋尾以苏武与李陵的别诗譬喻自己的遭际,暗示自己的悲苦唯有用李陵苏武那样的别离之诗才能表达出来。庾信晚年的辞赋与诗文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苏武、李陵之别的典故,不仅是用苏李故事自比,更是用传说中的苏李古诗来自我解脱与慰藉。在《拟咏怀》诗中,这种复杂的心境更是被写得生动形象。“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拟咏怀》一。)“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拟咏怀》八。)作者写出了自己意欲逍遥忘忧却无法做到的心绪。小园也只能是暂时的栖息所。他最后写出了内心无法排遣的痛苦: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观受厘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这才是作者真实的痛苦与忏悔的心境所在,也说明了作者意欲寻觅小园栖息的动机,是迫于内心的自我解脱。他无法承受往昔的家族荣誉、个人命运与现实如此之大的落差。《拟咏怀》中不乏这类诗,比如“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拟咏怀》三。)“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避谗应采葛,忘情遂食薇。怀愁正摇落,中心怆有违。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拟咏怀》二十一。)这些都是写自己被命运所抛弃、所戏弄的结局,令他永远无法释然与平衡。

同类推荐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结集成书。本书为第11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0篇散文游记。包括《生活导演的一次“巧合”》《父亲的故事》《姐姐》《又一年》《离之魅》《回首又见它》《难忘那些美好的时光》等长篇叙事散文,以及抒情散文《兵团的土地,新疆的水》。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书收录的都是朱自清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人生·追忆似水年华”收录的是朱自清经典写人、叙事散文,其中不乏《背影》《阿河》这样的经典名篇;“第二辑:游思·荷塘月色”收录的大部分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春》《匆匆》《荷塘月色》;“第三辑:杂论·读书与做人”收录的是作者的杂文名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旅欧·欧洲杂记”收录的是作者旅欧游记,既是游记,又是散文,情之所至,感人至深,篇篇经典。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热门推荐
  • 桃夭之长歌怀采薇

    桃夭之长歌怀采薇

    杜蛮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是抱养的,养父母不但视自己如己出,还把一个小丫头宠成了远近闻名的“蛮将军”。六岁时确认生母,得知身世;十二岁寻到生父,花了三年时间闹得生父家鸡飞狗跳;十五岁才醒悟生父另有其人,三年白忙了不说,刚确定身份就被赐为和亲郡主,嫁给结了不知道多少梁子的靖边王长子赵长歌。赵长歌满面春风揭开盖头,采薇郡主颔首低眉未语先羞。成亲三日,赵长歌盯着采薇郡主未擦脂粉的素白脸蛋儿,皱着眉头越看越眼熟:“郡主,咱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采薇郡主“呵呵”笑两声,梗着脖子坚决不认:“没……有啊……”
  • 羽琼

    羽琼

    世人皆知得圣女者必得天下而她在大婚当日,被人劫持,幸得狐狸相救,回宫之后,受深爱之人侮辱,摧残,生不如死,最后一把大火,世间再无她。本以为从此绝情绝爱,奈何狐狸情深…………
  • 通天魔祖

    通天魔祖

    一念魔,一念仙,三界踏破可通天!凡人蜕变,终成一代魔尊……太古之乱,仙妖魔佛四族争霸,打碎洪荒界,仙界崩塌,佛道泯灭,妖族没落,魔族被封印到幽冥之地,人界在五大星域重新繁衍崛起,而妖族也占据一方星域逐渐恢复,魔域封印在千万年岁月中逐渐松动……夏寅是乱星域一个小宗门杂役,偶获已经魔化的世界之树嫩芽,一路苦修,逐渐崛起,闯荡各大星域,历经艰险,获无数机缘,平息星域之乱,终成一代魔尊……
  • 如果米小易可以爱

    如果米小易可以爱

    一个自卑女孩的爱情心路历程,如果米小易这样平凡的女孩也可以拥有爱情……其实她曾经拥有过爱情,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爱情还在等待她……
  • 千年殇尽雪色倾

    千年殇尽雪色倾

    她是一抹飘荡了千载岁月的幽魂,洗尽诸多爱恨嗔痴,超然,潇洒,自在,随性他是个BT,凤眸妖娆,勾唇浅笑,摄人心魄他杀人无数,冷漠寡言,却又如此可靠他是风流公子,江湖名人,他的爱,潇洒又执着,让她心痛他野心勃勃,终以帝王之姿一统天下,却得不到最想要的女人他的温柔让人沉醉,他的魔魅叫人恐惧,独独,对她没有办法他是世外谪仙,之所以留在人间,只为她他姿容绝美,清冷孤傲,她是他心底,唯一一抹明亮一个淡到了极致的灵慧女子,几个奇奇怪怪却魅惑异常的俊美男子,一段倾尽天下的传奇故事初雪落尽,江湖飘零,边塞飞烟,京华凋影千年殇尽,雪色倾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_^
  • 亲爱的医生,晚安

    亲爱的医生,晚安

    遗留在世间的眷恋却敌不过死亡的掠夺,这是一家为临终人开设的医院,是生命最后的港湾,作为病人之一的颜雯雯在这里遇见了人世间的至爱纯情,感动、温情、离别与奇迹,是战胜死亡赢得人生,还是温馨离去,获得新生?一切的一切尚未可知,只是当多年后再回首时,颜雯雯站在临终医院前看着过往,突然就找到了答案……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让世界跑起来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爆宠懒妃:邪帝,请节制

    爆宠懒妃:邪帝,请节制

    琼花醉梦,一杯琼花醉,醉得是几世梦,却似梦非梦。她是天界唯一一个成为上神的树灵,以琼花醉而闻名。她误食了别人向她讨要的琼花醉,醉了一世梦,醒来后却物是人非……千年之后,她魂归一体,重塑真身,却惹了一个极品妖孽。当焰火遇上冰块,冰与火的碰撞触发。成亲后,某妖孽越发粘人……某男:“娘子,为夫的裤子呢?”“娘子,我的儿子女儿呢?”以后的以后,某男:“娘子,你在哪啊!”某女:“……”(本文女主前期单纯,偶然高冷,后期强大!)
  • 锦衣良婿

    锦衣良婿

    她出身姜国最隐秘的大家族,家中手握三十万兵权。为了国家被迫成为质子,进入暗流涌动的尚都城,成为权贵的棋子,落得凄惨下场。重生一世,沈凤雪不但要改变家族被灭的命运,手刃灭她全族的贱人,她还要嫁给天下第一美男,锦衣郎燕叙。燕叙身为姜国最有钱的人,却被世人嘲笑他残废,空有美貌却丧失味觉和嗅觉,是一个十足的怪胎。他表面羸弱,玩世不恭,实则不惧君权,深谙权谋之术,运筹帷幄,搅动着帝都的这一池子浑水。他是冰山一样的怪胎,杀伐果断,胸有城府,拒绝一切女人和爱意,但看见像小野兽一样扑上来的质子大人,只能落荒而逃。又名:质子大人的艰辛追夫路!(活泼霸道女主x古怪冷漠男主,1v1甜宠文)
  • 路:第三部

    路:第三部

    小说着重描述了改革开放之后柳黪一家两代人在改革浪潮中的奋斗故事。无论社会怎样变革与转型,他们始终能够以宽厚的胸怀及平和的心态对待迎面而来的挑战与困境。小说通过铺述发生在他们身上及周边的或者微乎其微或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巧妙地把各时代的人物串联一起,内容深刻,故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