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7600000003

第3章 恍若精神围屋

祠堂以宗族意志和情感为结构,并以其煌煌气派镇守着人心。

是的,祠堂就是宗族精神的象征,就是族人的精神围屋。请看,流坑董氏族谱以寥寥数字,入木三分地道破了祠堂的意义,那就是,将子孙后代“萃于一堂,联之一心”,而一族的首领则“立堂以居之,割田百亩以赡之,使世继不迁焉”。

董氏远祖可上溯至西汉大儒董仲舒,历代先人如何千里辗转到得流坑,似无确切的说法,想必他们颠沛流离的命运早已成为宗族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所以,流坑的董氏大宗祠曾以宫殿般的煌煌气派,镇守着宗族的人心,凝聚着安居乐业的祈望。

坐落在流坑村北陌兰洲的大宗祠,早已是一片遗址。残存的五根花岗岩石柱,傲指蓝天,笑看风云流散;幸存的一对红石巨狮,相视无语,听任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把自己骑在胯下嬉笑打闹,仿佛早就没了脾气。是的,在我眼里,这片残垣断壁的表情是矛盾的,它依然天庭饱满,却黯然无神;依然地角方圆,却满目疮痍。几分依稀尚在的威势,竟浸透了苍凉之感。

猛然间,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圆明园,除了相似的命运遭际外,激发人们想象的正是那肃立的残柱。所遗石柱,为大宗祠第二进“敦睦堂”中柱,高达八米,柱体以半圆形的花岗岩石块对拼,错缝垒叠,外以白色灰浆涂抹,再髹以黑色生漆。柱础为双层,也是花岗岩质。凭着这座建筑的残骸,不难领略它曾经的宏伟,曾经的堂皇。族谱中对此有着概括的描述:“标坊坦道,重门翼庑,幽室崇堂,叠库层楼,肃斋净庐,绕垣绳巷,诸无弗称。”十分的壮观。这样的建筑自然令人仰慕称羡,这样的宗族自然叫人肃然起敬。

两百年间,大宗祠曾两次重建,最终还是毁于兵燹,人们只能沿着族谱上的文字和构图进入其中。这是前带院落的三进式重檐建筑,庭院前方及两侧均辟有石构坊式门,东曰“累朝师保”坊,西称“文武状元”坊。入正中辕门跨墨池达主体建筑的正门“德厚流光”门,两侧置石狮,穿庭而入,第一二进分别为“贤育楼”和“敦睦堂”,均属三开间重檐式,第三进则是更为高大的五开间重檐式,中间有“孝敬堂”祭祀近祖,两侧分别是“彰义堂”、“报功堂”、“宗原堂”、“道原堂”,祭祀远祖、乡贤、地仙等。也就是说,这座宗祠除主祀开基祖董合等列祖列宗外,还将族中官宦、乡贤等附祀其中,但凡膺朝廷一命之荣者皆可安坐于此,享受族人的叩拜。辟报功堂为铭记和报答堪舆先生杨救贫及其弟子,董氏居然把堪舆先生的成我之恩视同生我者了;设彰义堂特以表彰和激励有助族之举的义士,居官分俸者、居家助银修神龛祭器者、出力修祠出钱供祭者均在彰表之列;道原堂祀奉远祖西汉大儒董仲舒以溯其道学之源;宗原堂祀奉的流坑董氏开基祖董合之曾祖父。

大宗祠作为建筑组群,在主体建筑左边是桂林祠,祀董氏十六世祖;其右还有幸存下来的桂紘祠,即文馆,祀孔子。它不仅集宗祠、文馆于一处,而且,主体建筑后进五堂并立,其上复置敕书阁,祭祖、祀孔,兼祀名宦、乡贤,旁及民间杂神。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得罪,如此大肚能容,该视作大姓望族的大家风范呢,还是浸润在骨子里的中庸之道?

流坑董氏自始建大宗祠起,直至清末,建祠、修祠不断。至清道光年间,村中宗祠及大小房祠达八十三座,还有二三十座书院、宅第为纪念先人被改为祠堂,现存有屯田祠、校书祠、双桂祠、环中祠、蓉山亦山祠、益宇祠、振卿祠等五十多座祠堂。不少祠堂的上层楼房,都被设置为敕书阁用以藏书,仿佛,书也是供奉祖先的佳果,也是绵延不断的香火。

有着庞大祠堂群的于都上宝村,曾是赣南最大的土围之一。以祠堂外土围遗址为界,面积约两万平方米。该村于明末开始修屋建祠,清咸丰年间在村子周边建筑围墙和碉楼。土围用鹅卵石砌筑,墙上曾设有六个碉堡,围墙外有护围河环绕。从建屋到筑围,前后经过四百年的扩展变迁。

护卫着村子的那森严壁垒的土围,仿佛是一种象征。祠堂应是人们精神的围护。在上宝祠堂群中,其钟氏总祠规模最大,名世德堂。族谱中对“世德”二字解释道:

人惟德植于一世,则其墓厚。德植于世世,则根之深者而枝愈繁。盖人世必有五伦,凡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皆根于性,而发于外则为达德。传曰:仁者仁此,知者知此,勇者强此,而后五伦蔼然其有亲,厘然其有辨,毅然其有序。故曰,世德也。

钟氏家族教育子孙应有后乐先忧、仁者爱人的美德,族谱中便记载了许多济困纾民、相安和睦的德行,族人世代传承着“提倡敬宗尊祖、醮祖及时、同族和睦、耕读为本,反对不孝不悌、闲游赌博、诱人邪教、砍伐后龙”等朴素家规和客家文化理念,一时成为风气清明的礼义族群。时至如今,每年清明,钟氏家族仍要举行“宝溪钟氏春祭扫墓日”活动。春祭当日,全族人来到宗祠举行隆重的祭祀拜祖仪式。仪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主持人头戴礼帽,身着长袍,表情肃穆,率众向祖宗灵位行跪拜礼并诵敬文。之后,全族人一起在祠堂前聚餐。春祭成为此地人的重要节日,也是客家人敬祀祖先、缅怀前贤、励志子孙的盛大礼仪。

祠堂的落成,是宗族落地生根的标志。为了召唤族人,它请来了祖先的神灵;为了荣耀族人,它不惜高堂华构;为了激励族人,它总是极尽标榜。

渼陂古村梁氏总祠永慕堂门前也有一对狮子。仔细对比,或许神态、表情并不尽似,然而,它们只要镇守在宗祠门前,便是一样的威风凛凛,一样的得意洋洋。

渼陂梁氏开基于南宋初年,在开基不久,就构建了总祠永慕堂,元末毁于兵燹,明正德年间又重建,后经多次扩建重修。这座祠堂为上、中、下堂带两大天井的三进式建筑,占地一千二百多平方米。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飞檐翘角,顶覆琉璃瓦。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上堂也有高耸的牌楼。祠堂中梁枋均用材粗硕,且无论砖、石、木构件,均施以重工装饰。蹲狮、抱鼓、门簪、柱础皆为红石,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斗拱、雀替、斜撑等处为精美的木雕,藻井、檐头则遍饰彩绘。走进富丽堂皇的宗祠,这巍峨壮观的建筑,这琳琅满目的装饰,该叫族人心旌摇荡、热血沸腾了吧?

是的,镌刻在永慕堂内三十七根红色石柱上的对联,有不少抒写的正是人们聚族而居的幸福感受,如“宗风永丕振景仰前哲千乘侯谟烈远贻庆泽孔长绵万世,祖德慕无穷裕垂后昆数百户和亲相乐生齿虽繁总一家”、“永建乃家念先人聚族于斯食德服畴千百年咸懔高曾矩矱,慕非在外愿后嗣顺亲有道乐絮宜室亿万载恒庇葛藠本根”之类便是。相传,从前族长为考评族中子弟的才学,每到过年时便令各家推举一名子弟到祠堂里来写对联,优胜者的作品可雕刻于祠堂内的石柱上,从而流芳百世。

渼陂梁氏奉“耕读为家身之本”,由此可见一斑。然而,渼陂的繁荣却得益于明代中后期商贸的兴起,到了清代,此地成了乡间的“小南京”。连通赣江的富水河,在渼陂孕育了商贾如云的集市,孕育了以梁氏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也孕育了更为强烈的宗族意识。尽管,祠堂从来炫耀的都是宗族的功德名节,支撑着它的,却是滚滚而来的财富。财富是祠堂的催长素。兴盛时期的渼陂更是热衷于通过修建祠堂、续修族谱、增置族产、广行善举,来扩大宗族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宗法秩序,永慕堂就在清同治年间几度重修扩建,求志堂、洪庆堂等房祠也是在清代重修或建造。

我把渼陂看做是建筑在文字里的村庄。有大量的文字充满了传统道德的教训意味,富有为人处世的哲理,涉及修身之境界、持家之根本、处事之品行、交往之气量等等。如,宗祠的楹联:“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有一座照壁干脆大笔直书四字警世箴言:“多留余地。”真是一语双关,精警动人;民居的对联:“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语言虽朴实无华,却是铿锵有力,洋溢着一股大丈夫气;书于墙上的家训更是牵肠挂肚,顾忌颇多,因此,它的表达更加循循善诱,更加澄明透澈,如:“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和平者则其荣必久而后必昌。”其言也善,其意也切。拳拳此心,明月可鉴。

不知道为何,它对为人处世之道竟然如此耿耿于怀!此地梁氏注重教化,几近极端。于是乎,入堂便见正襟危坐的文字,出门皆是道貌岸然的格言。

在这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文武并举、义利并蓄的古村里,这些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是“文献名宗”、“衣冠望族”的秉性所在,还是以儒行商、以商助儒的封建儒商文化的经世方略?是人们阅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经验总结,还是人们置身于通商码头、面对前路漫漫的千叮咛万嘱咐?

如此铺张的文字,把那集中于祠堂里的宗族意识弥散开来,浸润了整个村庄。于是,我感觉,尽管这个村庄曾经占尽舟楫之利,大概从来也不必担忧人心不古,因为人心始终闭锁在文字里。那些文字,是聚族而居的另一堵高墙。

我不能自已地与渼陂默默相对,读着那些或清雅脱俗或浑厚遒劲或奇峻不凡或古朴苍凉的眼神,那些语重心长而又踌躇满志的眼神……

我把宗祠喻为族人的精神围屋,不仅因为祖先的灵魂驻守在这里,统摄着一个宗族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不仅因为尊崇祖先的情感串联了合族上下,在这里汇流、凝聚,还在于,正是这鲜明的精神指向性,要求宗祠建筑除了须具有普遍的审美性和情感性外,还要上升到表达儒学思想的高度,充分体现出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观念。

因此,耸立在江西乡野间的宗祠建筑,总是通过端庄的面、高峻的体形、厚重的体量,超拔于错落有致的民居群体之中,营造出沉重稳定、严整有序的形式感。是的,它是有重量的,无论是打量它高大宽阔又四平八稳的外观,还是探看它四围闭锁而步步深入的内部,那凝沉的物质感,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仍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岿然不动,让人倍觉压抑,而正是压抑让人们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那些宗祠或者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独坐在古樟下,目光迷离却分外威严;或者像一位体格壮硕的汉子傲立于人群中,即便神情平和,也透出一股凛然之气。皈依它们,就是皈依祖灵的感召;附着它们,就是附着宗族的力量。

对称而均衡的布局、阔大又简洁的空间、坚固且严谨的结构,使宗祠充满了庄严意味,弥漫着浓重的环境气氛,让人置身这样的氛围中,情绪为之所感染,心灵为之而震撼,从而达到了凝聚人、教化人的目的。走进祠堂,一方方明亮依次从天井泻入幽深的黑色,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黑色的更深处,是星星点点的香火烛光。方方阳光的内部,依稀有柴烟飘飞,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点点星火的光晕,仿佛是生命的真谛,温暖着人丁兴旺的祈愿。

因此,我觉得,这庄严神圣的地方,其实也是一个特别富于感情色彩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闪烁着理性慧光的地方。当我在拜访一座座宗祠时,就好像来到一个个次序井然又礼数周到的家族里做客,不由自主地为那高悬的牌匾、林立的木柱而感动。我想,走进宗祠的族人一定也是时时感动着。因为,宗祠所展示的宗族历史,永远温情脉脉地抚慰和激励着后人,它让平凡的生活有了理想的光彩,它让空虚的心灵有了信仰的力量。

大约因为澄江如练、沃野千顷诱人驻足,或者是山水形胜、风光旖旎令人留连,紧临牛吼江的泰和爵誉村竟住着周、康、张、肖、胡等十几个姓氏的近五百户人家。

在这个村庄里,先有朱、皮、蓝姓,后有周、康、张等姓氏。皮、蓝二姓已殁,而周姓、康姓分别为南唐、北宋迁此开基,已越千年。尽管诸姓混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聚族而居。他们各自的旗帜、各自的依靠,就是属于自己的宗祠了。听说这里曾有始建于宋、明、清三朝的古祠七十座,现存有三十座,比如周氏宗祠“久大堂”、康氏宗祠“孝德堂”、又称“相国坊”的康氏祠堂“宝诰堂”、肖氏宗祠“复古堂”、张氏宗祠“敦叙堂”等等即是。而村庄的布局,正是以各姓氏宗祠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开去。

肖氏宗祠为前后两栋殿堂结构,祠内雀替有工艺精湛的镂雕图案,后堂的石刻供桌精美别致,比较少见;张氏宗祠前后厅堂连接,空旷大方,独树一帜,后堂供桌两旁放有一对专门为该祠铸造的铸有铭文的铁花瓶,也算是稀罕物;康氏祠堂宝诰堂内高悬着“四朝元勋”、“清风高节”、“忠勤殚职”等歌功颂德的牌匾,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块牌匾竟与这得意洋洋的氛围甚是不谐,上书“沧海遗珠”,它的出现实在突兀得很。一打听,原来是康氏某位族人倾尽一生追求科名,却是屡试不爽,到得老来,只好把满怀遗珠之恨寄予后人了。笔墨纵横之间,几多辛酸,几多怨怼,几多不甘和自负!那位老夫子只能把满腹心思告知先人了。

宝诰堂是明代为褒扬康奎仕靖江王府长史司左长史而建。康奎历官四十九年,特敕奉政大夫,著作颇丰,有《桥门显稿》《客窗日明》《养诰遗芳》《北轩漫稿》等,其一生深明大义,重义教,尊德理,深得朝廷的尊重和百姓的爱戴。祠堂正门墙上建有挂壁坊,碑刻“相国坊”嵌入墙内,大门两边的长联称:“爵拜靖江溯当年相国勋高门第与武山并峙,誉隆长史缅先代联辉望重家声同槎水争流。”大概是为了同紧邻的周氏宗祠儒学坊并峙争流吧,相国坊的门面可谓绚丽夺目,除了楹联、匾额的装潢,还遍布着人物彩绘、浮雕和鳌鱼、鸱尾等雕饰,檐头则以诗词绘画装饰。该祠为两进,中有一天井,祠内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的雕刻图案比比皆是。

康氏总祠称孝德堂,始建于宋朝,前栋喜鹊牌坊为清末扩建。大门上方为飞檐四翘的鹊巢宫,由四根石柱托起,石柱上刻有两副楹联,其中一联云“武姥高插云祥钟灵秀,槎江环涌翠兆起人文”,高度概括了爵誉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贤才鹊起的风貌。大门口有一对雕琢精美的汉白玉抱鼓石左右齐立,传说是明朝的一位进士、兵部尚书送给岳父家族的礼物。这对抱鼓石精美而高贵,我几乎就是冲着关于它们的照片来到爵誉村的。

如今经过整修的孝德堂,两侧墙上展示着宗族的历史和荣耀,有一副抄录的圣旨很是显眼,这是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皇上为表彰康奎之父母以及继母教子有方而下的;两条长长的横幅则夸耀着今日的荣光,是为庆贺两位康氏子弟远涉重洋深造,不知那群聚集在此喝茶聊天的老人中,是否有他们的父母。想必那道代代相传的圣旨,始终是激励康氏族人的力量。

该祠为四进、三口天井,祠内有九十多根木柱,虽然爵誉康氏坦言,千百年来族中少有叱咤风云、影响历史的人杰,但高悬的牌匾依然以“两派十进士”、“一门五贡士”为标榜,证明其不乏贤能人物。历来以“读书耕田,清白传家”为生活理想的爵誉康氏,后来也曾沉浮于商海,然而,他们即便赢利江湖,仍不忘泽惠邻里桑梓。

我在这里读到了书于宗祠门前的《孝子鲁章公传》,传主讳汉,自幼聪颖,娴诗赋,古文辞,“积学有名而踬于棘闱泊如也事二亲以孝闻”。父母染时疾,他焚香告天,愿以身相代,神灵为之感动,第二天父母的病就好了;后来其父卒,他“庐墓三年寝枕块安之如常”,其父去世时正逢兵乱,乡人都逃难去了,他仍陪伴母亲为父亲守灵于家中,当匪寇来到他面前,他伏地号曰:家财恣所取,唯无警吾父之灵与吾老母耳。凶悍的匪寇却也有情有义,竟被他的言行感化,毅然离去,一乡因此得以保全;其母寿高而终,未葬前数日,雨雪大作,寒盛冰结,这位孝子却暴露野外以罪自责。第二天早晨,风起雪消,天日和暖而如夏初,待到他安葬母亲完毕,复又大雪纷飞,“时人骇其事皆称康孝子而不敢名”。他的事迹被概括为:三异征者,谓感鬼神、化强暴、动天地。

周氏宗祠久大堂的外观甚是惹眼,这是因为它的正面宽阔,有八柱七间,顶为波浪形,而三道大门与宽阔的墙面相比,就显得窄小了。这在宗祠建筑中可算别具一格。久大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门面有楹联和黄庭坚手书的匾额“儒学坊”,再上有竖书“敕赐爵誉”牌匾。该祠分前中后三进,中有二口天井,前厅右壁嵌着宋碑刻珍品《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中厅悬挂“名宦乡贤”、“两省文宗”、“精忠大节”、“进士”、“达孝名贤”、“二京部台”等历代官宦受赐的牌匾,后厅两边板壁上写有红底黑字的楷书“忠孝节义”,四个大字遒劲秀美,祠内祀奉爵誉村周姓始祖周矩及列祖列宗神主牌。

周矩为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进士,仕金陵监察御史,于公元930年随子婿来此开基。他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于公元937年,他体察民情,不惜以自己的俸禄余资创筑了古代重大水利工程——槎滩、雕石二陂,开渠三十六条,灌溉泰吉两县四乡一万五千余亩良田,此二陂历经一千多年,至今仍造福于民,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另一贡献就是倾注毕生精力,在乡村广设义学,接济贫困失学儿童,在周矩的策励下,爵誉周氏的后代子孙历经不懈努力,先后出了登科进士二十三名,宋太宗曾赐诗“兄弟膺鹗荐,叔侄总金鱼”以示褒彰。所以,爵誉周氏想起来就忍不住满心欢喜:“京亦祀省亦祀郡邑亦祀斯谓祀事孔明,甲有人科有人徵贡有人洵称人文蔚起。”这样的对联,像顺口溜那么琅琅上口,像童谣那么明白晓畅,相信它曾经风靡一时,满村传诵。

“儒学坊”坊名的得来,则和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进士周中和有关。周中和,仕朝奉大夫、知英州、尚书屯田员外郎,赐绯鱼袋致仕,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持节奉使仁庙,避年号讳,宋仁宗御笔亲赐名中复,并赐坊曰儒学,祠堂内有联记叙了这无上的荣耀,称:“秉天圣坊旌儒学三大夫丕振周氏家声,仰仁宗里赐爵誉八进士赫显西昌望族。”也许正因为其声名显赫,大诗人黄庭坚不吝笔墨,亲笔为之题写了坊名,并赠诗赞曰:“公仕归来特恩里,儿童灯火读书斋,西昌惟有周中复,盖世功名百世昌。”

当年,周中和念先祖周矩创筑槎滩、碉石二陂之艰难,而守成之不易,将周矩、周羡所置山地、田、塘交由诸有业者经理,供修陂之需,以图永久。于是,周中和在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撰刻了《槎滩、雕石二陂山田记》,并立下规定,槎滩、雕石二陂为公陂,不得专利周氏,并成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制的管理机构,使得水陂一直于造福百姓。

应该说,在杂姓混居的生活环境中,林立的宗祠无疑就是各自宗族存在的告示,象征着各自的地位和尊严,而反映在宗祠建筑上的攀比,注定会披露出彼此的关系和各自的心理。尽管如此,千百年来爵誉各个姓氏之间却是热心公益、惠泽邻里,除周矩创筑的槎滩、碉石二陂之外,清乾隆年间由肖、钱两姓筹资修筑的防洪围堤、两层拱桥和三处渡口,也是人们和睦相处的生动见证。我以为,这些善举的内心动力,来自聚族而居的需要,同时也是凝聚族人的最好的粘合剂。

大概正因为如此,村人无论姓甚名谁,都格外钟情于这片土地,也就不奇怪了。这个原本叫龙源村的村子,为宋仁宗敕赐里名“爵誉”后,村名沿用至今。我看见每座宗祠都对这个名字津津乐道,康氏宗祠大门的楹联称:“公侯伯子男五等列爵,诗书易礼乐百世迁誉。”周氏宗祠内的对联曰:“槎碉惠民德千秋南唐矩公创业,爵崇誉隆馨万代北宋中和承恩。”如此等等。

毫无疑问,置身于宗祠极力营造的这种精神环境中,爱乡爱族的情感自会蓬勃生长。

宗祠是一个宗族的象征。虽然,在共同的村庄里,宗族之间难免发生利益冲突,但是,如爵誉般友好相处的也不在少数。不妨信手拈来一个难能可贵的事例。说的是,修水黄沙桥有叶姓四兄弟于康熙年间和陈姓合建屋宇一所,宅后有院墙。当年议定,从屋后来龙起直至屋前坪地,俱逢中各得一半,陈姓居左,叶姓居右,永为祖堂。墙外左右田土及出路,均为叶姓所购地产。经历了近三百年,其祖堂至今仍在,祖堂上方正面墙壁分别贴着陈、叶二姓的祖先牌位,二姓婚丧嫁娶均共用此屋,世代和睦相安,从无异议。

宗祠建筑的表情是庄严的,有时甚至是冷酷无情的。它像一部立体的族谱,既铭刻着宗族的源流,也强调着宗法的秩序,同时,它又像一本立体的族规、族训,以祖先的名义,以宗族利益的名义,通过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约束着族人的行为。

比如,为了达到教化族人、提升支丁精神境界的目的,人们总是把祠堂建得非常宏大,营造出广阔、肃穆的空间气氛,使人进入祠堂面对先灵和族众,顿时生出一种压抑感、渺小感;在平面布局上,祠堂采用对称的中轴线结构,从门楼到天井,依次到享堂再经天井直至寝堂,一进又一进,逐步升高,形成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环境,引导族众在内心升腾起依附宗族、敦亲睦族的感情。

是的,宗祠对于人心的权威性,不仅仅在于它是宗族精神的象征,不仅仅来自它作为执行族规的场所的特有功能,还在于,它用各种建筑材料把宗族情感结构在一起,使之变得形象具体,具体得就是一幢房屋、一座家园,就是灵魂的皈依处。

所以,流坑董氏的族规、祠规等规约中,多有以“黜族”、“终身不许入祠”、“合众攻之”来震慑人心的惩戒条款,种种戒律无非是要求族人遵圣训、供赋役、崇礼教、敦俭朴、广储蓄、息争竞、积阴德、善贻谋、修武备、勤职业、端蒙养、宗正学、禁邪巫、禁仆佃,如此等等。

耸立于村中的宗祠,威严地镇守在人们的心头。宗族依靠它,维系着森严的宗法关系,同样,也依靠它来建立生活秩序。

吉安樟山的文石李氏族规称——

祠堂设有大钟鼓,仅供春秋两祭以及诸礼举行时使用,不得无故乱击。若有进祠议礼者,必须先将鼓钱交族长收,然后方准击鼓。如有犯上逆伦者,鼓钱不收。

族间若有忤逆不孝,灭伦犯上,先告明族房长绅士,详究因何事故,即饬令该亲房责打。倘恃横不受,再告族房鸣鼓,齐集到祠剖断。十分不法,重则责八十板,轻则四十。为尊辈者,亦不得以大压小,凌逼子侄。有一等泼滥悍妇,不分长幼,以泼滥为主,若至骂翁犯姑,凌夫欺族,最属可恶。公议:凡有此种恶妇,先告明族房长绅士,许即鸣鼓到祠。一面差人往其娘家报明,一面责其丈夫四十板不能严加拘管。次将该妇以柳鞭打二百,重则四百,送归娘家,以为不孝泼滥之戒。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家族自治行政管理体系的威权,而实施有效管理的地点就是祠堂。

为保护环境,婺源游山董氏族规明令严禁任何人携带刀斧进山私自砍伐林木,特别是龙脉山和水口风水林,犯者将被处以“杀猪封山”,分给每户三斤猪肉;村中的浚源河为养生河,早晨禁止洗衣洗菜,并禁钓禁捕,违者也要被处罚,且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为全村清洗河道日。

我在金溪县的蒲塘村,看到分别刻在石碑上的这样两道禁令。

其一,称:合众严禁:墩埂岭山不许窃取一枝一叶,犯者罚银十两,不服者,送官究治。

其二,称:尊长特禁:岭头山来脉所关不许停丧盗□敢有犯者除锁押起棺外罚银五拾□祠决不姑贷,花园山搬戏等项不许动土犯者罚银。天启五年三月初一立,前者为禁伐令,字字铁面无情,毫不暧昧。从语气上看,显然是当时族中制定的规矩。刻着禁令的石碑镶嵌在村口西成门的墙体上,据蒲塘家谱记载,西成门建于明代中叶的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这就是说,西成门建成距今有五百八十多年了,禁伐令的颁布,恐怕更早。可贵的是,村人世世代代严守禁伐令,所以,至今此地古树随处可见,其中有棵罗汉松据说已是一千二百岁高龄,依然蓊蓊郁郁。江西各地的许多古树,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大炼钢铁而烧成炭化为灰的,而蒲塘的珍稀古木却幸运地躲过了那场劫难,至今仍生长在那数百年前的禁伐令中。

据《蒲塘徐氏族谱》记载,该村徐氏始祖为东汉高士徐孺子的若干世后裔徐慕贞,在后唐时任朝廷大中大夫,当徐氏始祖辞去安徽寿州长史之职后,路过此处,发现这里是块福地便隐居于此,至明朝,蒲塘村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在繁衍千年的历史上,蒲塘曾有“文武世家”之誉。学文者,出过进士二十一人,官居高位者曾任过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参与修撰明朝的《永乐大典》;学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参将”者。现今居住在蒲塘村的村民大多以徐姓为主,留下来的明清古建筑,如世宦祠、大夫第、登科门、西成门、科甲世第、进士第、外翰第等,都是以前在朝当官的徐氏祖先家业。

坐落在半月形水塘边的世宦祠,四围高墙,旁边也是一座祠堂,就像不少民居被水泥覆盖了匾额一样,那座祠堂也看不见堂号。因为世宦祠大门紧锁,我不得入内,绕到祠堂后面,在一片坪地旁见到第二道禁令。原来,这祠堂建在岭头山来脉上。

那道禁伐令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族人,村人爱惜草木,甚至养成了难以改变的生活习俗,以前做饭、烧水用的是松针、落叶、脚柴、茅草甚至牛粪,如今,尽管用上了液化气、燃煤,村中仍保持着在墙上晒牛粪块的旧俗。可是,信仰崇拜的生命力却不及那道禁令,我在村中看到,许多人家已经改换门庭投靠上帝去了。依然住着祖先留下的老房子里,而在“芳传东海”的门匾上,竟被贴下了这样的对联横批:“哈利路亚。”别处还有什么“荣耀归主”、“神爱世人”、“家靠上帝恩常在”,等等,迎新的对联和横批十分鲜艳,就像攻城掠地插下的一面面旗帜。

在这千年古村里,尚存古建筑六十多幢,而人们内心里的精神建筑却早已是一片废墟,既然如此,“哈利路亚”的进驻也就不奇怪了。宗祠的大门紧锁着,也许,它的钥匙永远丢了?

祠堂还将祠规民约悬挂祠内,或立碑刻石,树于祠堂内外,传于后世。走进婺源的长寿古里洪村,但见禁赌碑、禁林碑、养生河碑分外醒目,祠堂门前还立有规范茶叶交易秩序的“茶规”碑,由碑文可知,茶叶交易须在祠内进行,私自卖茶的将被“罚通宵戏一台银五两入祠”。

洪村洪氏宗祠光裕堂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二进三开间,由门屋、享堂和寝室三部分组成。大门以门槛为界,外面是卷棚轩,内半中央为覆斗式藻井,四面都有小巧的斗拱,中央高起部分用米字拱形成网状,两侧用斜出的插拱层层迭压在一起,院落的左右两廊和享堂的前后厅也都用卷棚轩,月梁、梁托、檩垫和斜撑等造型,富有装饰性,构件及其组合清晰明朗。该祠大门两边有一对石鼓,鼓面如镜,光可鉴人。村人称,这是太湖石。

与之比邻的是奉直大夫霭庭公祠三书堂,由内阁中书洪钧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祠内陈列有“四世大夫”鎏金巨匾一块,故又名“四世大夫祠”。属砖木石结构,由门楼、正堂、寝堂三间三进构成。该祠砖雕十分精致,有寿字、夔龙、牡丹、荷花、莲蓬、石榴、葡萄、松鼠以及“琴棋书画”、“松鹤延年”、“梅兰竹菊”等图案。梁枋、斗拱、檩垫和斜撑等构件的造型,有繁有简,疏朗舒展,曲线流畅而柔和。门外,放着一排巨大的旗杆石,上刻“朝议大夫”、“奉政大夫”等,沉重而冰冷的石头因为这样的文字而洋溢着得意的神色。

其实,庄严的宗祠建筑有时也是温存的。当它眉飞色舞地炫耀着宗族的光荣时,当它情深意长地讲述着祖先的事迹时,当它顾虑重重地盘算着年成的丰歉时……一座宗祠既是一座缅怀祖宗功名的纪念碑,往往也是一座表彰先人善行义举的道德碑,它默默无言,却又铿锵有力,用砖石木的语言教化着后人。

比如附属于宗祠的义仓,就在向族人宣扬着仁爱的思想。开基于北宋的安福县柘溪村,村子虽不大,但从明代起先后共出了十四名进士。此村的刘氏总祠,坐落于村子中央,位于村内蛇形山脚下,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了。刘氏总祠主墙体至今没有改变,祠内的梁架保持着原汁原味,是梁架式与穿斗式结合的风貌。槅扇素面装饰,上部是芦苇秆编织,外用白灰粉饰,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屋面坡度陡峻,仍彰显出宋元之遗风。总祠由相互贯通、浑然一体的十三幢分祠组合而成,义仓在其东侧并排而立,可储公祠稻谷九万余斤,用于祭祖或救助。各分祠高门重檐,雕梁画栋,丰富的浮雕图案、木刻鎏金牌匾以及各种手迹的碑文,折射出当年此地人文鼎盛、富庶祥和的景象。

此村有的祠堂与民居并排而建,同一道院门出入,也许是血缘的亲疏关系所致。村中有一栋民居,下部为砖墙,上部垒以土砖,其外砖墙砌有铭文砖,铭记为“柘溪瑜造”,“瑜”为明代进士刘瑜洁。听说,许多年以前,村中有一个独特的婚俗,即新人的洞房花烛夜须在此屋度过,因为这里是祖屋。

试想,一个不大的村庄何需偌大的义仓?它是要后人存储受用不尽的仁和义吧?也许,正是得益于祖德的哺养,清代咸丰年间这里出了一位名叫刘汉生的进士,他在任湖北兴国州知州期间,薄赋税,修水利,声名极好,离任时百姓赠其一把万民伞。去职回乡后,他又为家乡架桥铺路修祠堂,赈济穷人,并在村中创建了三角书院,培育了大批的读书人。

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响,祠堂以女性命名者甚为罕见。白鹭村却有一座王太夫人祠。这位王太夫人,系清太学生、布政司理问加捐知职例授奉政大夫钟愈昌的副室,儿子为嘉兴府知府。钟愈昌的结发妻子早殁,继室为赵太夫人,作为副室的王太夫人一直帮助赵太夫人管理家务,赵太夫人去世后,她一人主理家务二十多年。她一生贤淑,相夫教子,经常劝导丈夫和儿子要为人正直,扶弱济贫。据七修《鹭溪钟氏族谱》记载,儿子在京城做官时,王太夫人随往,她以勤快和谨慎教导儿子出名,获得许多赞誉。

王太夫人乐善好施的德行尤为人们称道。她用布衣素食节省下来的积蓄为病人施药,为贫寒者施粮施衣,甚至为死于白鹭村的所有乞丐施棺木并妥善安葬。临终前,她还念叨着设立义仓,并把所有积蓄拿出来成全此事,交待儿子义仓规模要达到一千担义谷,每年用于赈灾济贫,不得留存。

她死后,儿子果然遵母愿办起了义仓,名曰“葆中义仓”,族人在族谱《王太夫人传》和《义田记》中对此作了专述,此外,还将她的事迹上报朝廷旌表。由于王太夫人义举不凡和儿子任嘉兴知府而“母以子贵”,朝廷特下懿命,诰封其为大恭人,诰赠太淑人。

王太夫人祠即为纪念王太夫人而建。祠堂前后二进,天井宽大,从二进后天井可拾级而上二楼,一进楼面低于二进楼面,绕天井形成回形楼廊,楼廊等处装修简单别致,而八字门楼比白鹭村其他门楼宽阔,异常恢宏壮丽,特别是门楼上方的灰塑图案十分精美,麒麟、鳌鱼、凤凰、蝙蝠、葫芦、灵芝、万字等图案层次分明,立意深远。

王太夫人祠建成后,楼上主要用做义仓储存义谷,楼下则是赤贫子弟读书的场所。大灾之年,王太夫人的后人在大天井里摆放大铁锅,熬粥施粥,这座祠堂成为从前济难济贫的专门场所。因此,它也就成了族人心中的一方圣地,成了一座温情脉脉的纪念碑。

同类推荐
  • 妖蛾子

    妖蛾子

    王小柔在这本书中写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公鸡、母猪、猫猫狗狗,所以她自序的题目叫作《灵长类的伙伴》。她说:“这本书里写到的小家伙,只是我生活里接触到的很少一部分,它们平常而普通,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果说有些人家像动物园,我们家就是寄宿家庭,动物们病了痊愈后就会被接走,或者它们在这只是短期寄宿几日,等小主人旅游归来。我不是宠物医院的大夫,但是我相信爱和尊重对动物们更重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护者,和动物对话,看见生命里最纯净的坦然,不需要宠溺依赖。”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慈悲与玫瑰

    慈悲与玫瑰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数人暴政”,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 金雀

    金雀

    《金雀》为动物传说类回族民间故事专辑。大千世界中与人类共处的自然界生灵,也具有人的品性与爱憎,具有美的渴望与追求,动物类民间传说故事中寄寓着回族人民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劲羽飞凌:羽毛球

    劲羽飞凌:羽毛球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羽毛球基本规则、羽毛球打法类型及其战术、羽毛球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大赛、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及其辉煌、期待北京奥运羽毛球等。
  • 侯门娇女狠角色

    侯门娇女狠角色

    她也曾温婉谦恭,娇媚可人,然而为了她的丈夫,那个一国之君,她身披战甲成了人人惧怕的鬼将军,可终究落了个家破人亡,身心皆残的下场。她抱着极度不甘奔赴黄泉,睁眼却回到了十年之前,那个一切都还没发生的年龄。于是,她画了一条很长的索命线,她要把前世那些拉她入地狱的人扼杀在摇篮里,姨娘想要她命,那就去死吧,妹妹想要她的命,那也去死吧。前夫,嗯,不能死的那么快,得留着慢慢收拾。只不过,这线画着画着怎么就歪到了那个清冷凉薄的景逸王身上???好吧,这位前世的时候就是她极少数的知己,有恩无仇,她只能收起獠牙还时不时的顺顺毛。“你的意思是,你嫁给他五年?还有两个孩子?”她眨巴眨巴水眸,点头如捣蒜。于是,某人的醋坛子翻了。当天夜里,前夫的马场被人一把火烧了。第二天夜里,前夫的后院成了蛇窝。第三天夜里,前夫种的一院子菊花被水淹了。浑身起麻疹,拉到爬不上床,出门被打,睡觉被整。接连七日,堂堂南召五皇子莫名其妙被针对,气的吐血三升,这一查,还是自己惹不起的皇叔,逼的他只能求了一道圣旨远离盛京。她收到前夫捧着圣旨落荒而逃的消息时乐了,捧着腰笑得不能直身,只能缩在他的怀里笑意吟吟。咱说好的不生气呢?
  • 天赐良姬

    天赐良姬

    紫灵,是狐狸和人的结合,她和母亲一直被道士太虚追杀。为了保全她,母亲用最后一滴血使得她穿越到了一个异时空,并且使得她脸上有块红印,成为丑女。绝世的容颜,只有在得到心爱的人的一滴泪才能恢复,在一起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在那个称为庆林的国度,她邂逅了美貌的皇上穆清扬以及看似傻乎乎的王爷穆清逸,并且认识了侠客井唐和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世间,人和狐能够相恋吗?这世间,善良和邪恶可以并存吗?这世间,是不是有了爱情,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淡化?从相遇的那一刻,缘分之轮早已经转动,早已经把他们绑在一起。从此,她为了他,愿意舍弃一切。从此,他除了她,啥都不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脏病调养食谱

    心脏病调养食谱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是老人的高发病,来得突然,而且还能要了人的命,心脏病患者其实都要养,不能着急,不能生气,在饮食方面也要有讲究,要学会正确的饮食调养法。《心脏病调养食谱》对心脏病及其合并症患者宜吃什么,忌吃什么如何配膳等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详细地介绍了对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的膳方剂。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供心脏病患者,广大中老年人参考。
  • 遇见最美时光的你

    遇见最美时光的你

    她,是国际内衣品牌倪儿娇创始人,也是夏家的养女,为了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嫁给了从小和夏时恋有婚约的男人。传言徐氏集团总裁喜欢男人,所以她才放心的嫁了。可是婚后她才发现自己被坑了,被坑了……果断卷铺盖走人,反正结婚证是不是许一诺而是夏时恋,终于男人暴怒,把小女人抓回来,咬牙切齿道:“你再跑一个试试?”“我……你不许碰我!”“我碰自己的老婆天经地义。”“我...我不是你老婆,夏时恋才是。”男人邪魅的把红本本往她面前一扔,“老婆,看看这红本子上的名字是谁?”“……”女人蒙了,怎么会是她的名字许一诺?她是服装内衣界的大咖,他是商界的龙头老大。两个商界奇才将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English Stories Orient

    English Stories Ori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欧阳依然暗恋一个叫林篪的男生;讨厌一个叫宫明的男生,他是林篪的好兄弟,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体贴、自以为风趣的人。但正是他,让她明白了爱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只有自己上演的一场寂寞的戏,而爱是一座连接着彼此和未来的桥……
  • 世纪新启

    世纪新启

    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玩家要在其中发掘历史引导世界走向。或许你可以在下一次历史演变中成为传说中的英雄甚至缔造史诗,也许你会是下一个传奇乃至于神。当我们离开自己曾经沉迷的另一个世界之后,回头细数曾经的点点滴滴,你能骄傲地告诉别人:那个世界的绚丽从未让我后悔压上自己的青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