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8100000003

第3章 亲子陪伴,从阅读开始

主题词:

阅读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

贵在坚持

打开阅读之门

亲爱的多多,你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去学校的时间多了,去讲阅读和写作,每次走进那里,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天真渴望的眼睛,仿佛时间倒流,又回到了你上学的那些个日子,想到我们一起相伴的晚上时光,我们一起说过的话,读过的书,经历过的快乐。

与你“耳鬓厮磨”,是从我们选择每天晚上将古诗词当作摇篮曲开始的。

说起来,这曾经是我的童年回忆,你外公喜欢古典文学,顺带就让我和你舅舅从小背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中的诸多名篇。而他厉害的地方是,不用看书,就知道我们背得对不对,所以,我和你舅舅小时候都有这样的背诵记忆,假日里或放学后,总是要背完了才可以到楼下玩。四绝古诗已不在话下,古文越背越长,什么《木兰辞》《桃花源记》《曹刿论战》等,都是那个时候记在脑子里的。很奇怪,后来学校语文课上背的那些古诗词,基本都忘光了,而小时候印进脑海的东西,还一直在那里。

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幼学如漆”吧。

于是,这办法就沿袭下来了。你才3岁时,晚上睡觉前,我和你爸爸就试着用古诗催眠,从“床前明月光”开始,一首接着一首。常常是这个晚上我们连着读了三四遍的一首古诗,第二个晚上你就可以依样复述了,屡试不爽。这颇让我们惊讶,孩子超强的记忆力,远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吧,那么,可不可以试一下更长一点的古诗文呢?

很有想象力的是,我们当时选择了88句的《琵琶行》。

我曾看到过一则新闻,说扎克伯格在他第一个女儿未满月时就陪她一起读《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的绘本,给她印下对书最初的好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朦胧印记。我忽然就想到了我们伴你背古诗的那些日子,当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喂给他什么,是不是他都可以本能地接受?好比我们在一张白纸上涂颜色,一遍遍加深……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从胎教时主张的听舒缓的莫扎特音乐,到在孩子的玩具中放一本书,似乎都有合理性,是蛮靠谱的做法。

整个童年时代,你可以背诵《琵琶行》,一直是让我们骄傲、让别人赞赏的一件事。而对你来说,估计一直到今天,你还能很顺溜地背出《琵琶行》吧?虽然后来你选择了理科,但我记得,一直到初中,每次开学发了新课本,你最先看的多半是《语文》,你会去关心新学期的课本中有哪些古诗文的篇目,其中有多少你已经背过了。初中有一段时间,你告诉我,学校的早自习时间,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多背几首古诗文……现在想起那些个夜晚,我们其乐融融的念叨,对我和你爸爸来说,是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于你,也是记忆里最深的一个痕迹吧。

这像是一个开始,从此,你喜欢上了与文字有关的很多事情。

那段时间,你吃饭最好的佐料就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那份专注和情有独钟,让我脑洞大开,觉得也许全中国的三四岁孩子都会喜欢“大头儿子”。我们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听大头儿子的故事,津津有味,然后,我萌生了做一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图书的念头,正好那时候我和这部动画片的作者郑春华是面对面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我们一拍即合,选题很快通过了。后来,我做的书出版了,你自然高兴,仿佛妈妈特意为你做了一本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起劲地捧起厚厚的书翻读,好像你对那些方块字天生认识一般,印象中那年你才幼儿园中班,5岁吧,这应该是你最早读到的文字书了。

陪你读这些故事,在你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享受快乐时,我也从这些故事里获得了与你相处的艺术。那时候,我和春华阿姨经常聊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如何与一个孩子相处,才可以做到不动声色又恰到好处。那时候,她的儿子正面临小升初,有学习与玩耍间的挣扎,有想踢球遭遇老师反对的苦恼,她的许多经验和做法,给我的启发良多。

这样的交谈多了,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可以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思考融进她的作品的。春华阿姨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家其乐融融、平等相处的理想,以及一个父亲在家庭中的陪伴角色和积极参与的重要性等观念,都融进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作品里,难怪这部动画片可以风靡这么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理念是领风气之先的,许多忙碌的爸爸因为看了动画片和图书,留出时间回归了家庭。

我很庆幸,在我的编辑工作中,遇到了这样一本书,一个知己。进而观照到我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理念,也许从与你相处的一开始,我就有意无意间在模仿甚至想超越作品中那些家庭关系和教育模式吧。

和你一起看动画片和阅读这本书的好处还在于,你我都有了一个参照,一个榜样。我们讲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从大头儿子的故事里找到共鸣和联想,大头儿子喜欢的事情,你也乐于尝试;大头儿子勇敢,打针不哭,你也行!大头儿子去探险,你也想去……

很多生活中需要讲明的道理,通过故事和一个榜样人物“大头儿子”去展开,简单多了。

书,就这样貌似不经意地走进了你的生活。

记得你三年级那年的五月,我带回来一套《哈利·波特》,交到你手上希望你看的时候,你还对我说:“别逼我看书,这么厚啊!”我笑,说你看了再说。你当然就迷上了,每天晚上不肯睡觉,考试那几天,不复习,也是拿着书不放,就这样,暑假才开始,你就已经看完四本了,然后一定要求我去买哈5和哈6,没几天就又看完了。

读《哈利·波特》的那段时间,你是多么想得到一件隐身衣。陪你去学围棋,一路上你会一个人念念有词,那是你在念着咒语,期待因此眼前会出现一个魔法世界——你坚信是有一个与“麻瓜世界”不一样的世界存在的。你羡慕哈利,羡慕他一念咒语,世界便在他眼前展开,羡慕他可以披上斗篷飞起来……六本读完,还不过瘾,我们开始等待最后一本什么时候出版,你还特别关心在最后那本中,哈利·波特会不会死去?因为那次我们几个大人在谈话的时候说到《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写完哈7大哭了一场,你在一边听到了,回来后担心了好几天。你告诉我,真的一点不希望哈利·波特会有什么不测,哈6中邓布利多的死已经让你很难过了。

在这之前的那个寒假,你读的是马小跳,也是一本接着一本,没有停息。所以,很容易要你比较,哪一系列更精彩呢?你当然没有疑问地说是哈利·波特,然后还告诉我,上个学期,你之所以总是让蔡老师头痛,其实是和马小跳有点关系的。因为觉得书里的马小跳太开心了,太自由了,所以你也想要一点别样的自由!

我特别感叹,想到了一句诗:润物细无声。原来当你沉浸到一本书里后,你的世界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图书的那种渗透力,那种潜移默化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不知不觉,却真实存在。

再大一点,你开始像许多男生一样,迷上了爸爸书橱里战争类的书籍。你先是将爸爸收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一本本拿出来读,后来去书店或书展的时候,你会去挑一些家里没有的关于“二战”的书,把各种观点各种作者写的“二战”历史书都找来看,有空就和爸爸讨论,这个战场那个战场的。这个话题我一点插不上嘴,这是你们感兴趣的世界,也因此,你和爸爸都爱玩红警游戏,我每次从你们的背后经过,看到你们在那个打打杀杀的虚拟世界中拼搏,我知道,作为一个男生,你有我无法涉猎和沟通的领域。

有一天,我们聊到这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时,你很有把握地告诉我:“妈妈,关于‘二战’,我的了解很立体和全面了,中国人、欧洲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立场的关于‘二战’的书,我都看了,我大概可以写一本很客观的有关‘二战’的书了。”虽然是童言无忌,我还是很欣慰,从泛读到精读,阅读所给予你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方法,以及一种专研的精神。

你的阅读清单并不算太长,但我们一起的阅读记忆,弥足珍贵。正是这些记忆,让我现在会经常去学校和孩子讲阅读的好处,和家长讲珍惜亲子阅读的时光。如果时光倒流,我很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一些经典和绘本,可惜,你成长的时代,绘本还是稀罕物。

记得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经说过:“与孩子一起看书,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所以,扎克伯格也许就是想在女儿幼小的心里埋下一点量子学的影子,或者,更可以说,是埋下对阅读的热爱吧。

从这个角度说,亲子阅读或许真的是一把打开孩子智力潜能的钥匙。

当你阅读的图书增加了,你阅读的面开阔了,你的视野也因此打开了、丰富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你的间接经验和理解能力也在积累,这些积累,让你有机会去阅读更深奥更有难度的书,也有机会参与更有层次的对话。

遗憾的是,整个中学时代,你开始的奥数和奥物竞赛,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闲书的时间几乎没有,我估计你自己也意识到这个缺憾了,所以,进入大一后,听说你去图书馆借了不止一本文学经典名著。我在心里偷偷笑了,童年的阅读记忆和习惯,真的会陪伴你,很久很久。

然后,最近,听说你在读《红楼梦》,是不是快读完了?好奇一下,一个理科生阅读如此文艺和儿女情长的经典,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可以分享一下吗?

阅读的乐趣

MM,见信好!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我从小逢人就背的诗,当作是一种炫耀。小时候的记忆力确实惊人,当时不仅背古诗,我记得一个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字幕,我全部都能记下来,当然还有57路每一站的站名。当然,现在都不太记得了,只还记得《琵琶行》。

小孩子背东西的方式,大概是和大了之后完全不同的两套模式。到了初中、高中背古诗古文自然要先明其义,后记于心。小时候是完全不懂的,背出《琵琶行》时其中每一句是哪些字我都不知道,但就是可以“一路火车开到终点”。我记得其中有两句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当时念得也不对,绡(xiāo)念成了“烧”,然后心里就觉得是“红烧”,后面又有“击节碎”“血色”,就猜想大概是在切肉,切的还是红烧肉。每次背到那两句就流口水。现在明白意思了,想想真是“可耻”。我记得应该是上初中了,有一次跟着爸爸去他学校的一个教室里,我无聊,突然想起来去看看《琵琶行》里面各个字都是什么字,才第一回看到《琵琶行》的真貌。之前可以说我背的《琵琶行》完全是毫无营养的。不过要是我不会背,根本也就不会在无聊的时候去翻《琵琶行》了。

小时候,总是有别人家的孩子读书比我多,爸妈同事的孩子啊,亲戚的孩子啊,读书都要比我多。我大概也是承认的,我读的书实在是算不上多,特别是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时间都被课业挤没了,我又没有那么爱好读书,宁可打游戏、看球赛,因此荒废了读书。直到高中毕业,四大名著才看了三国、西游两本而已,多数的书还是小学和初中低年级读的。

其实,读书还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只是要记住,千万要把它当成是消遣,而不是完成任务。

我小时候看《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等等,无不看得入迷,或者看得捧腹。当然我现在觉得《哈利·波特》还是很经典,《淘气包马小跳》相比来说就纯粹是为了让人捧腹了。我现在还记得《哈利·波特》里面说被选中的麻瓜会在小学毕业之后收到一封信,能去霍格沃茨上学,当时我还是四年级,心里对去那里上学还是有期待的。读《哈利·波特》那段时间,我总是手里要拿一支笔假装是魔杖,对着人指指点点地念咒语。有一回爸爸骑电瓶车送我去下围棋,我一路上拿着笔几乎对每一个路人都施了恶毒的黑魔法。

以我的经验,读书还是蛮容易让人沉进去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对“二战”的书特别入迷,一开始是看爸爸书橱里的,后来不过瘾,又去买来各种角度、各个战场的“二战”的书。俄国战场、太平洋海战、北非的战斗,当然也包括抗日战争,我都找过专门的书看。许多都是外国的专家写的,有些其实还属于学术性专著,每一本都是极厚的,而贪婪的我还希望它更厚一点。那一段时间对“二战”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许多细节我都能够一一讲出来。很有意思的是,当时对那段历史熟了之后,我还曾经在我的一本小本子上写过一段“动物大战”的故事,大意是不同的动物组成一个个王国,有鼠国、猫国、牛国……然后有一天颇具野心的鼠国突然发动了战争,凭借着他们发明的新式机械,绕过了一个动物国精心布置的防线突然把它击溃(其实原型就是马其诺防线),引发了动物世界的巨大不满……当时写了好几页,还画了地图,当然画地图我是比写文字还擅长的。不过后来这个故事并没有后续,只有开端的那几页。那本本子我好像还留着呢。

所以读书除了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之外,还会给人以更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讲读书怎么怎么好,说得都对,而我觉得读书对人的影响实在是难以估量的。现在的人工智能火到不行,其中有一个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处理语言的时候,是把互联网上巨大的语料库输入到一个精心设计的人工神经网络中去,以期让网络了解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把各个词语表达成数字(向量)的形式,这个叫word2vec。但是它其实工作得不怎么好,计算机就算是读遍天下文章,目前也难以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多只能比较出一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而已。

相比之下,我们的神经网络就比人工神经网络要高效得多。人类的大脑简直是巧夺天工,人很小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多少的训练(和计算机接受的训练量相比)就能掌握一门语言;读文章能很清楚地明白它的意思,并且还能从中感受到情感,感受到善恶美丑。这要远远超出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达到的水平。我们的大脑在读书方面比电脑厉害太多了,它用一种我们可能还不太清楚的方式在运行着,支持着人类数千年来知识库的不断进化。

我现在在物理系,平时当然没有少和书打交道。只不过接触的书都叫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教程》《统计力学》《数据结构》什么的。常年和公式打交道,我倒反而更愿意腾出一些时间来读一些文学作为消遣。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找《红楼梦》看,之前还找了不少的文学书,包括《呼啸山庄》《简·爱》,等等。我觉得读这些东西一方面是放松,另一方面能给我带来一种愉悦感。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极鲜活的,又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我觉得我很难用语言描述这种愉悦。它往往让人思考,或者有点震撼,或者让人觉得遗憾又无奈。我觉得这些东西能给我带来比游戏更有价值的感受,也比游戏能够帮我打发更多的时间。

所以往往期末考完到回沪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每天的寝室里总是会出现室友在疯狂打游戏,而我正抱着书在看的画面。也不是我有多刻苦,只不过打游戏一会就打厌了,看小说看不厌而已。

我喜欢找名著来看,觉得名著里蕴藏着更多的“暗能量”。

至于你提到《红楼梦》的读后感,我倒觉得虽说我是读理科的,可也不至于是太糙的人,有时候我还是蛮细腻的。所以细腻一点的感情我自认是能够体会一点的,不过理科生也许就是有理科生的“轴”,宝玉、黛玉的“殉情”读起来就是比宝钗的“情商高”“实用”要更令人舒心一些。我的理解是,当一个人有了某种追求和所爱,就不愿意屈就了吧。

我还有很多小时候欠下的读书债,打算慢慢地还。也许永远也还不清的。我最近想读《三个火枪手》,去图书馆借来看,可是开学了一忙又搁下了,大概还是要放了假才有时间吧。

阅读的无限魅力

亲爱的多多,你好!

开学后知道你忙,大三要修的学分不少,每个星期还要去计算机的实验室待足二十个小时,还有你喜欢的绿茵协会的马杯比赛……对于我们之前约定的回信,我有点没信心。当然知道你是个重然诺的孩子,可是,时间就这些,何况,大三是又一个关键点。

所以,周末收到你的回信,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惊讶之余,我想要感谢文字和阅读带给你的细腻,还有字里行间,你表达出来的对阅读的理解。

以一个理科生在公式和数字中不断穿梭的思维写下这些文字,说心里话,妈妈的心里暖暖的,我忽然觉得,我们相伴的那些日子,以及我一直热爱的儿童文学写作和出版工作,真的很值得。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00后”都是网络原住民,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和形式更加快捷,信息量也是大得惊人。可是,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而且碎片居多,怎么让孩子们找到好的文字,让他们在优秀的文字中感受真切的温暖和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这个角度说,美好的儿童文学远不止给孩子带来肤浅的感官欢愉,更应该启迪他们的心灵,为他们绘制一个温暖的天空,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在天空下自由成长。

上个周末,我们去了浙江金华,为我们尊敬的刘绪源先生开一个研讨会,探讨他的一本理论专著《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在为研讨会做发言准备时,我翻到了五年前(2012年)留下的文字,那是我当时作为三审,阅读完这本书稿后留下的一些感慨,写到了我自己童年阅读的回忆,和我对阅读的一些思考,我取了个题目,叫“儿童文学的魅力”。

待到读了你的回信,我忽然觉得,真的啊,读书,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想起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所指,未必是财富和美女,可能更是内在获得时的愉悦和自我成长吧。

你说,阅读是为了消遣,首先要沉浸,我很同意,我还很高兴,你拿来消遣的都是经典名著,这大概也与你小时候的阅读选择有关吧。读书跟吃饭一样,享受过好的,口味就“刁钻”了。

经典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确实值得回味,经典的长篇本身就是一个恢宏的世界,可以从中读出多重滋味来;你说,阅读比游戏带给你更多的愉悦感,这个也是我对读一本好书的感受。放空自己走进书的世界,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在阅读的当口,有这些足矣。

而其实,除了沉浸和愉悦,那些你也许作为消遣读过后藏在脑海中的故事,或许在未来某一天,还会让你发现新意,收获感动。

五年前读《中国儿童文学史略》的时候,我常常游离出去想到我童年的阅读体验,那些暑假午后竹榻上的阅读时光,那种以为自己读懂时的会心一笑,还有,和好友一起读诺索夫的故事时哈哈大笑的欢畅……这些情景全部涌上心头,那种仿佛穿越一般的幸福感,久久停留在我的心头。

正是童年阅读带给我的美好记忆,让我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可以常与书相伴,可以由此见识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可以让自己有了敏锐的评判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心。

这个月,应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邀请,为几本经典名著写导读。于是,我重读了《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很有意思,比起小时候的阅读,到了知天命之年重读,居然读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接受命运的挑战、不断抗争是《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而今天再读,我看到了那个在大海里无形的手,看到它对待一个饱经风霜老人的那种姿态,看到了一个老人的无奈与妥协,但即便如此,人也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同样,小时候读《皇帝的新装》,觉得小孩子勇敢,大人都好虚伪;现在却还会想到,那种熟视无睹的环环相扣,是因为有私欲的土壤在起着微妙的作用,没有那个小孩的一语道破,那个看似可笑的谎言,也许还会继续发酵放大呢。再读《丑小鸭》,明白了,如果你是块金子,不急不急,总有一天它会发光的,就像那个“丑小鸭”在不断孕育着有一天成为白天鹅,绵长的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而读《豌豆公主》的时候,不断在想,所谓高贵的灵魂,就是连一颗细小的“豌豆”也是不可忍受的……

所谓经典,大概就是这样的作品,让人可以在不同的年龄读出不同况味吧。

阅读的无限魅力还在于,看似漫无目的,杂乱无章,但读得多了,之前的经验会带动当下的阅读,让你的阅读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到有一天,也许它们便融会贯通起来。

那天,绪源老师在发言中说,在他写《美与幼童》时,发现他的现代文学、美学、哲学和思想史的底子都会涌出来“帮忙”,还有学前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周作人研究、皮亚杰研究、弗洛伊德研究、哲学、人类学、人类史……统统涌出来成就他;他还举例说,皮亚杰原来是一个生物学家,他将他生物学的研究用到了儿童心理分析上,居然触类旁通获得了成功!

我听了,如醍醐灌顶,觉得很有道理。人脑实在很奇妙,文科、理科只是我们的分类,大脑才不管这些呢,它用它的方式来归纳整理进入大脑的各种信息,放在不同的角落,等着有一天我们去调取享用。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你会不会赞成,我的理解,阅读的过程,是很奥妙地搭建内心知识平台和想象空间的过程,人的大脑真的非常神奇,它会把你阅读过的东西留在某个角落,在你需要的时候调取出来;它甚至能帮你整理和归纳,理出条条缕缕的头绪来。它给你的,不仅仅是文学的滋养,它还会让你有了学习未知领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参照系和合理的联想,为你之后学任何东西、看任何文字提供必要的储备……而这样一种能力,其实是需要后天通过不断积累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来培养的,到有一天,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贯通,他们终有时刻会触类旁通,让你对文字背后所表达的那些含义心领神会。

工作以后,与书稿打交道成了我工作的重心,不知不觉,读了一些书,也学会了一些读书的方法,知道了做好一件事,需要钻研穷尽,弄懂内在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在寻找那些关键点的过程中,大脑会将你读过的书,你的见识,和你的储存一一调取出来帮你,从这个角度去想你读过的书,不管是杂书、闲书、专业书、文学书,也许都会在某一个时刻浮现在脑海里了。

我之前爱说一句话:任何经历都是财富。这经历恐怕不只是直接的经历,也包括间接的经验,而间接的经验中,阅读应该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哪怕那不是专业类的知识,而是人情世故儿女情长的文学类作品,也一样包含着经验。

所以,以一个纯粹理科的思维,去读《红楼梦》和《三个火枪手》,权当消磨时光存进脑海一些美好的故事,说不定就碰撞出某种不可小觑的火花了。

当然,我说的这些,是到了我这个年龄才有的体会。但不管怎么说,不去研究阅读有什么用,不去功利的时候,阅读纯粹到只是消遣,只是愉悦,才会将阅读的内容入心入脑,我觉得也就真正享受到了阅读的妙处,这样也便足够了。

真的好高兴,理科生如你,每天在计算机的“码农”生活之外,可以享受文字的美,走进那个美好的世界,也让我和你,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和交流平台。

忆:怦然心动

三角形,内切圆,中线……

我在草稿纸上又画了一个圆,就为了做这一道题,我已经不知道用了多少草稿纸了。

这是柯老师印发的卷子上的一道奥数题,是一道几何题。往往几何是最难做的,难就难在添辅助线上,一旦线添对了,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此时的我,正在费尽心机找那根辅助线的位置。

我盯着草稿纸上的那幅图看,嘴里一遍遍地重复着题目的条件,手里拿着笔,不停地转着笔,转笔是我在思考的表现,这时候的思考是漫无目的地在图上添上高、角平分线,或者把两点连起来……

可我依然一无所获,脑袋里的种种想法最后就好像鸟儿飞过天空,不留下一点痕迹。什么有用的东西也没有发现,图上则已经是乱得没法看了。

于是,在草稿纸的另一边,三角形,内切圆,中线……

新的几何图画得十分漂亮,直线和圆的切点恰到好处,我仿佛又有了思考的动力。

我仍旧盯着那图看,嘴里一边念着题目的条件,一边用笔在图上比划着。

用面积!这灵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我飞快地在草稿纸的空白处写着,心怦怦地跳,我有预感,这样能做出来。

笔飞快地运转着,一个个面积的等式整齐地排列在纸上。把它们互相一代换,一个简洁明了的解法诞生了。

心怦怦地跳,仿佛在为我喝彩。

我惊讶于这道题一根线也不用添,满足于自己灵光一现的妙解。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它仿佛告诉我,成功来自跳出固有思维的定式,成功源于创新。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我领会了创新精神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了成长的滋味。

同类推荐
  •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是一本诗集,它包括50多首清丽的小诗,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春风与明月……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成了一首首诗与歌的爱恋。
  • 二京流韵

    二京流韵

    本诗集共录诗100首,皆为古体。诗集从审美角度发掘北京与南京两座文化古城的韵律之美,歌咏景观之文化意蕴。其中,北京两辑,第一辑“清稗类钞”;第二辑“杂韵拾萃”。南京分为两辑:第一辑“明朝遗韵”,第二辑“杂韵拾萃”。诗多为作者即兴所作,颇见才思性情。
  • 主爱无休:赞美诗一百三十一首(孙更俊译丛)

    主爱无休:赞美诗一百三十一首(孙更俊译丛)

    本书诗歌共131首,包括恩朋惠友、我主慈悲、与主相亲、我爱我主等。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一部充满爱与勇气的成长之书,被各国公认为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故事通过一个小男孩在生活和学校中经历的平凡小故事,传达了我们共同的情感:爱、勇气、与责任。全书100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的纯真与乐趣。一部极为适合千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成长之书,在平凡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活力、敢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人。
热门推荐
  • 千禧年的我们

    千禧年的我们

    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代际术语“千禧一代”(1982-2000出生),英文是Millennials,同义词Y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即2001年)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百度百科千禧年的孩子们,成年了。他们的青春,将要画上一个句号。句号之前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 女范捷录

    女范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常降临

    超常降临

    这是灵气复苏,人类踏上超凡文明之路的世界。而这一切源自八百年前的一场异变,这究竟是幕后有黑手在落子,还是世界偶然迎来的变化契机。八百年后,二次异变的征兆已然显现。在波澜将起的岁月中,携带外挂的云明易穿越重生而来,世界将会走向怎样的未来!当云明易收到异世界的寄来的信时,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他的面前展开,面对宇宙即将迎来的星空异变,云明易为了自我力量的突破,决定种道异世界,将自己遍布诸界,染道诸天。
  • 李清照词选

    李清照词选

    李清照是家喻户晓的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脍炙人口,在其生前既已流传。其词集《易安词》散佚,经后人整理编订的词集有《漱玉词》。这本小书选录了李清照最为精粹的词作,较好地展现了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水平。评注者对每首词的重要词语加以注释,然后再做简要的评讲,使之更加浅近易懂,非常适合大家领略易安词的艺术魅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蕊魂盏

    蕊魂盏

    传说上古神器蕊魂灯封印着古煞,蕊魂灯封印古煞时三十四瓣灯瓣化作三十四个花灵。六百万年后,古煞将再次突破封印,天帝命花主重集蕊魂灯,然而蕊魂灯芯认主,非有缘人不可取,花灵封心在机缘巧合下偶得蕊魂灯芯,与天音阁阁主方子归,七仙女之子董子凡,克服魔界魔尊厉羽尘的阻挠,见证三十二场花灵的感人爱情故事集得三十二瓣灯瓣后,却发现这背后隐藏许多阴谋…
  • 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

    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

    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吗?还在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头疼吗?八步法助你控制怒气,提升情商,改善人际。
  • 星际战士列传

    星际战士列传

    希望就似黑暗中的一丝光亮。无尽的星空里,追逐光是我们的本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

    赵尚志二十五岁那年,还没有娶上媳妇。这可急坏了赵尚志的父母,都火烧眉毛似的替他找对象,求东邻,告西舍,上道里,跑道外,忙得像走马灯。结果却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什么呢?因为赵尚志的父母着急,赵尚志不着急,介绍的几个女子都被他拒绝了。赵尚志的母亲想不开,便絮叨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中,整个浪儿哈尔滨就不够你挑了,再挑都挑成小老头了。赵尚志的父亲并不责备赵尚志,只是摇头叹息,唯有叹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