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5400000403

第403章 我不再是我

秦王政的这个决策迎合了朝堂上各方势力的需要。

你要继续进行统一战争以加大对地方的控制权,可以,我满足你的愿望;你要修筑直道以发展北疆武力,也可以,我也满足你的愿望;你要开辟西南战场以图东山再起,可以,我同样满足你的愿望。

秦王政满足了所有贵族们的愿望,而唯一受到损害的就是普罗大众的利益。虽然今日朝堂上的君王和贵族们都知道普罗大众是大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激烈的利益争夺中,普罗大众非常不幸地成为博弈的工具。

宝鼎试图劝阻,他穿越而来,知道普罗大众一旦爆发,其威力足以摧毁帝国,但这个时代的君王和贵族们不知道,在他们所熟知的历史里,还没有哪个王国是被普罗大众所摧毁,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君王和贵族们的眼里,普罗大众就是微不足道的草芥蚁蝼,在他们所认知的世界里,唯一威胁到王国生存的是贵族。

商汤灭夏,是贵族所为;武王伐纣,是贵族所为;秦灭周,还是贵族所为。今日大秦吞灭关东五国,谁是决定性力量?依旧是贵族。

宝鼎告诉秦王政: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这个道理在后世者看来极其浅显,垂髫幼儿都知道,但在这个时代,它不过是大贤荀子的一家之言,因为在这之前的历史没有给荀子的这个理论提供足够的证据。

宝鼎苦口婆心地告诫秦王政,普罗大众的利益必须放在第一位,否则帝国必将因此受到惩罚,甚至有亡国之祸。

秦王政听不进去,他承认宝鼎的说法有道理,但仅仅也就是有道理而已。在当前局势下,让秦王政把普罗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秦王政与整个贵族集团做公开对抗,让秦王政暂时停止统一战争转而去实行“与民休息”之策,显然不现实。不是秦王政不想做,而是他做不了,强大的贵族集团会阻止他,即便秦王政强行下令实施稳定战略,贵族集团也会想方设法让这一战略彻底失败。

宝鼎苦叹,他穷尽心血改变了历史,原以为历史轨迹会在统一前后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谁知今天听到秦王政的决策,他才知道历史竟然奇迹般地又回到了固有的轨迹上,他的一切努力几乎全部白费。

历史上,秦军在赢得中原决战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杀过淮河,攻占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接着项燕和楚国贵族立熊启为新楚王,与秦军在淮南再次决战。这次决战项燕和熊启全部战死,楚国贵族逃亡江东。王翦率军杀进江东,灭杀楚国。秦灭楚之战,前后历时四年,耗费巨大。

然后就是王贲转战辽东,灭燕。接着南下直杀山东,齐国投降。再接着就是江南战场全面打响,屠睢、任嚣指挥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杀向南岭,试图一战而定,击杀六国余孽,开辟西南。这一仗遭遇重挫,一打就是七八年。

南方远征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开始征伐。秦王政和中枢当然不会狂妄自大到两线作战,虽然历史把北伐归结为秦王政的穷兵黩武,但稍稍思考一下,不难发现是匈奴人的入侵迫使大秦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蒙恬在北方战场上连战连捷,攻克贺兰山,取河南之地,又杀到阴山脚下,取云中之地,然后就是大规模的移民和边塞屯田。

这时候直道修筑已经完成,蒙恬和三十万大军出塞作战,攻占河南之地,显然是受益于这条“高速公路”给他们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粮草和武器。

在秦王政死去之前,南征、北伐都已完成,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对中土普罗大众的疯狂压榨,“官府”和“国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本来中土的战争总算结束了,大秦总算可以“休养生息”了,如果秦王政再活十年,大秦或许能延续更长时间,但秦王政死了,而国内最激烈的矛盾也就爆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秦轰然倾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农民为首的普罗大众推翻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从此中国人相信了荀子的治国理论,历代君王和贵族们更是把“水亦载舟亦能覆舟”做为警世恒言。

秦王政和贵族统治阶级在统一后的大约八年时间里为了稳定和巩固新生帝国,完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全部“暴政”,其中南征、北伐、直道修筑和灵渠开凿所耗费的钱财与兴建六国宫殿、阿房宫和骊山陵的钱财相比起来,后者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

南征和灵渠开凿需要耗费多少?北伐和直道修筑又要耗费多少?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刚刚统一的帝国中央财政根本支撑不了,最终逼得秦王政和贵族们不得不疯狂地压榨普罗大众,以“敲骨吸髓”来形容毫不为过。

现在中土距离历史上的统一时间还有三年,而现在秦王政竟然做出决策,把历史上本该用十一年时间来完成的事情,在未来几年里全部完成,这太疯狂了,疯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历史上的大秦在统一之前,其国内最激烈的矛盾肯定是“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而统一之后,因为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官”与“民”的矛盾迅速成为国内最激烈的矛盾。

历史只记载结果,而结果背后的原因早已湮灭。宝鼎现在总算知道了在历史书籍上,大秦为什么统一之初有分封之议,而其后竟然相隔八年,才有淳于越借“师古”之名重提分封,接着便爆发了“焚书”、“坑儒”两大重案。这两大重案实际上就是“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再次爆发。

这八年秦王政在干什么?南征,北伐,修直道,修灵渠,最终南征、北伐胜利了,而秦王政则利用南征、北伐顺利地转移了当初国内最激烈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挑起了“官”和“民”的矛盾,由此不但阻碍了功臣们对地方的控制,牢牢地压制了功臣们对“分封”的追求,而且籍此机会建下显赫功勋,增强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南征北伐完成了,分封之议再起,但看看秦王政和中央在“焚书”、“坑儒”两大重案中的表现,不难发现秦王政和中央已经在八年之后,拥有了绝对的权威,绝对的实力。

“焚书”大案看上去并不复杂,焚书而已,但仔细想一想,秦王政和中央以“私藏禁书”为借口屠戮了多少功臣?诛杀了多少妄图“分封”,妄图对抗中央的贵族?

扶苏在“坑儒”大案爆发后,直言劝谏,难道扶苏当真是为了阻止秦王政不要诛杀那一帮招摇撞骗的“方士”?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了,秦王政之所以要杀“方士”,是因为“方士”已经成为秦王政和贵族们博弈的工具,杀“方士”不过是为了掩盖他诛杀“方士”背后的贵族而已。

历史上没有记载秦王政在“焚书”、“坑儒”两大重案中诛杀了多少功臣和贵族,但从几年后大秦的轰然倾覆中不难看出,整个大秦的贵族阶层尤其宗室、楚系和本土老秦贵族基本上看不到了,除了被历史所记载的宗室王子公主、关东系的冯氏和蒙氏被诛杀外,其他人呢?在大秦倒塌的那一刻,难道整个大秦朝堂上可堪重用的只有章邯一个大臣?宗室重臣呢?隗氏呢?熊氏呢?郿城孟西白、夏阳司马氏呢?他们当时都在哪?

由此可以做出推测,大秦在统一之初,虽然秦王政已经压制了宗室和本土老秦人,打击了熊氏,但“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还是来势凶猛,危害了大秦的安危,危及到了统一大业,所以秦王政断然决策,放弃休养生息之策,发动南征。

南征并不顺利,这其中肯定有贵族们的阻扰,于是北伐又开始了,最终中央财政崩溃,大秦不得不压榨普罗大众,竭泽而渔。

南征当真迫不及待吗?北伐当真一定要打吗?南征一定要开凿灵渠,让军队越过南岭开辟西南疆土吗?北伐一定要修筑直道,让军队出塞占据河南和云中吗?

大秦刚刚统一,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是与民休养,是恢复国力,这是基本常识,秦王政和中央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秦王政和中央对此一清二楚,既然南边的六国余孽和百越蛮夷并不足以危及到大秦安危,既然北方有长城为阻,入侵的匈奴人暂时还不会危及到咸阳的安全,那么秦王政和中央为什么还要急不可耐地发动南征和北伐,非要把中央财政推向崩溃的边缘,非要把“官”与“民”的矛盾推向爆发的边缘?

唯一的解释不是秦王政要“穷兵黩武”,要实施“暴政”,而是当时国内“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功臣们控制军队和地方势力,与中央形成对抗,割据称霸正在形成,分裂和战乱正在来临。

于是秦王政发动南征,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陷阱,把功臣所控制的军队和地方势力推进陷阱。功臣们本以为借助南征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迫使秦王政和中央分封诸侯,哪料到南征消耗了他们的军队,吞噬了他们的地方实力。北伐也是一样,北伐虽然胜利了,但军队的消耗同样惊人,同时他们还要镇戍辽阔的边疆,而更重要的是,北疆军队严重缺乏粮食。秦王政和中央控制了直道,也就等于卡住了北疆军的咽喉。

秦王政利用南征和北伐狠狠的打击了功臣和地方势力,扩大了中央的权威,接下来当分封之议再起的时候,秦王政毫不犹豫地借助“焚书”、“坑儒”两大重案大肆屠戮功臣,彻底摧毁了功臣们对分封的攫取欲望。

正因为这两大案件的爆发,正因为秦王政和功臣们、中央和地方激烈厮杀,导致大秦再一次耽误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然后秦王政死了,所有的矛盾都彻底爆发,大秦轰然倾覆。

宝鼎原以为自己所拟定的拯救帝国的策略都是正确的,一度还在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沾沾自喜甚至洋洋得意,现在他发现自己大错而特错。

扶苏做储君也罢,自己控制北疆军也罢,改变帝国国策将其偏离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也罢,这一切都不足以拯救帝国。

帝国崩溃的真正原因不是源自高度的中央集权制,而是源自帝国内部“集权”和“分封”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贵族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分封”,试图在统一后的帝国中攫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结果他们的过度贪婪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帝国的倾覆证明了这一点,后战国时代项羽和十七位诸侯王的覆灭也证明了这一点。

秦王政为什么在帝国坚决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原因也在如此。

宝鼎因为错误地解读了这段历史,在来到这个时代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于是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尤其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宗室和本土老秦人重新崛起,导致大秦贵族势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程度,由此导致大秦尚未统一中土,“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就已经严重危及到了统一大业,大秦的分裂和战乱伴随着汹涌的分封“大潮”正咆哮而来。

秦王政没有退路了,他已经被“分封”的洪流逼到了悬崖边上,他只有奋力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宝鼎感觉自己的心很痛很痛,那种极度绝望的情绪和懊悔的心理几乎让他崩溃。

他极力劝谏了,而秦王政也坦诚相告,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秦王政不是不想实施休养生息的战略,而是他无能为力,他没办法去实施这一战略。虽然他一直在努力阻止“分封”的洪流,阻止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但宝鼎在“法治”的堤坝上掘开了一道口子,如今这道口子在“分封”洪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大,“法治”的堤坝已经摇摇欲坠,而他的力量十分有限,已经无力去堵住“缺口”了。

在秦王政的眼里,分裂和战乱将给普罗大众带来灭顶之灾,相比起来,压榨普罗大众,就算是敲骨吸髓,普罗大众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

这一点宝鼎不得不承认。

后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血腥的时代之一,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中土的普罗大众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其后的刘氏大汉帝国虽然一度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但其人口最鼎盛时期也不过与大秦帝国初期的人口相差无几。

秦王政以“冷遇”迎接宝鼎的回归,宝鼎不是没有想法,但现在他承认秦王政对他的惩罚是正确的,他“罪有应得”,他没有为大秦建下显赫功业,想反,他把大秦推向了分裂和战乱的深渊。

宝鼎在离开咸阳宫之前,曾想举起手中的镇秦王剑,向秦王政发誓,他始终忠诚于大秦,忠诚于老嬴家,忠诚于大秦的王,他愿意追随秦王政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央集权,以维护大秦的统一和中土的和平,但看到秦王政眼里的愤怒和坚毅,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太幼稚,不要说秦王政不相信他的誓言,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正如秦王政所说,“当事实摧毁理想的时候,你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

宝鼎坐在轺车里,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浑浑噩噩,不知道路在何方。

这世上没有圣人,真的没有。既得利益者永远不可能成为圣人,因为既得利益者追求的是更大的利益,而圣人只会从一无所有者中产生,因为只有一无所有者才会梦想把所获得的利益惠及普罗大众,但当这样的圣人拥有了利益,成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时,圣人也就不再是圣人,圣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利益所吞噬,圣人也就变成了吸血的魔鬼。

自己曾是一无所有者中的一员,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从骨髓到思想都是无产阶级,所以,自己拥有梦想,自己梦想着把所得利益惠及普罗大众。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现实无情地摧毁了自己的梦想。自己不是圣人,而是既得利益者;秦王政也不是圣人,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自己不再是自己,秦王政也不再是秦王政。

自己是豪门贵族阶级的一员,不论自己是否拥有圣人的梦想,自己都不是圣人,而是豪门贵族。

秦王政是统治阶级的领袖,他的理想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如今统治阶级中的豪门贵族妄图本集团利益最大化,这严重危及到了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斗争不可避免,于是你死我活。

豪门贵族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肯定要推翻秦王政,颠覆中央,而秦王政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肯定要从肉体上彻底消灭豪门贵族。

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哪?我如何拯救我的帝国?

同类推荐
  • 老上海(民国趣读·老城记)

    老上海(民国趣读·老城记)

    本书全面讲述老上海旧城风貌、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从亲历亲睹的角度,分别描绘了老上海的地标建筑、公馆名园、租界、弄堂里巷、“摩登”印记、老营生、馋嘴美食、乡俗俚语、文坛旧事、戏曲演艺……用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上海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上海及老上海人的生活。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本书对了解上海的历史、人文都很有价值。
  • 三国之君临天下

    三国之君临天下

    重生汉末成了少帝刘辨,天下动乱,董卓进京废立在即,刘辨命在旦夕
  •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明末乱世,群雄并起的年代,一位青楼出身的侠女张玉乔,作为明末特务组织青衿会的成员,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说服著名军阀李成栋反清归明,也令自己史书留名。张玉乔幼时青梅竹马的张焜言揭竿起义,在明末乱世成为一方诸侯,张玉乔受命说服其归顺南明政府,在山河动荡,江湖奔波之际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儿女情长的人间悲喜剧。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三国次时代

    三国次时代

    高中生刘飞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与历史完全背离的三国时代。在这里,名将们都具有着特殊的能量属性,如:吕布有着破天的阳之力,关羽有着炽热的火之力,曹仁有着坚固的土之力...在这里一切一切都变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居然和刘备长得一样而且还阴差阳错的代替了刘备的身份,开始了特殊的三国之旅。
热门推荐
  • 情牵三世之紫凌郡主

    情牵三世之紫凌郡主

    她,冷若芸,是一名中职生,上天安排她穿越到自小在战乱中失去双亲,被神秘人所救的亡国公主身上,还她所欠下的情债,又因她容貌生得像曦靇国公主又救了国王的命,深得国王喜爱策封为郡主,后又赐婚给轩王,从此卷入一场阴谋争斗之中,踏上了她的复国之路。演绎了一场生死虐恋。某男语气霸道,目光清冷,眼眸深邃如潭盯着某女说道:睡了本王还想跑,你被本王吃干抹净,有了本王的印记,所以生是本王的人,死是本王的魂,现在连孩子都有了,你还不原谅我,我心里至始至终都只有你一个人。某女心烦意乱道:为什么?你弃我伤我甚至抢走我的孩子,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想让我原谅你没门……
  •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2014年5月,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伦理学讨论班,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并与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和郁振华等教授围绕“何为哲学”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事件成为2014上海学界一大盛事。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李泽厚上海之行的讲课和对话录。
  • 秦时明月之大反派系统

    秦时明月之大反派系统

    穿越到了秦时明月的世界,随身还附带了一个坑爹的系统。赢子弋不得不抹了把汗,还有二十多年,秦朝就得玩完。玩完就玩完吧,自己还和秦朝绑定在了一起,谁让他姓赢呢?最终,赢子弋表示,走自己的路,让玄机娘娘无路可走。
  • 你不来,我便过去

    你不来,我便过去

    世俗的各种枷锁困不住美好的人生渴望,或梦,或幻,或真,我们一起品味
  • 溺宠狂妃,帝君大人太妖孽

    溺宠狂妃,帝君大人太妖孽

    玄月大陆,沐家三小姐,经脉封闭被世人称为废材,人人避而不及,古武界鬼才少女穿越,笑话,废柴又怎样?照样活的精彩,从此之后,风生水起,沐家三小姐至此之后扬名立腕,妖兽丹药,信手拈来,玄力等级,飞跃直上,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不过,这个男子怎么回事?“小幽儿,不乖可是要打屁屁的!”在绝对的危险面前,男子生气了,阴沉的看着眼前的女子,女子悠然一笑,勾上男子的脖颈说“放心啦,下次不会了!”“娘子是要丢下为夫开溜么?”男子幽幽的开口,眼神好不怨念。女子讪讪一笑,讨好般的说“夫君这么帅,分分钟就亮瞎我的眼,我怎么会开溜呢!”男子闻言,才满意的笑了晓。
  • 重生之美食独角兽

    重生之美食独角兽

    所做的“意境菜”名扬天下,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厨神;“去扬州必吃狮子头,狮子头只去狮子楼”,他是名满扬州的“狮子楼帮主”;“天上月,海中捞”,他创办的海中捞,是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餐饮企业。他所控股的“陈国餐饮集团”是毫无疑问的独角兽公司。他是《舌尖》的拍摄者,是中国美食走向世界的传播者,他是一名厨师,他是陈国。 欢迎加群:623578637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众生荣耀

    众生荣耀

    向往自由是万物的本能,寻求文明是智慧生命必然、在这个诸神视众生为羔羊,为了信仰剥夺精神自由毁灭文明曙光的世界,从不缺少坚守自己信念的存在,一个被神名为亵神者的位面,世界母亲孕育万物,为了自由与文明。奥数帝国在浮空之城上探寻世界的真理,法师联盟驾驭元素面向诸神,星界议会驾驶次元堡垒在无尽位面传播知识,人类不再侍奉诸神,信仰自由的战士向神魔发出咆哮,兽人披上精灵附魔的矮人战甲,巨龙放下傲慢与骑士签订契约,天使,巨魔,泰坦,地精。。。。。武浩“可我丫的咋穿越在这蛮荒的野蛮人地盘上了,这祖传的石头大殿有点坑”
  • 独家蜜宠:落难千金太抢手

    独家蜜宠:落难千金太抢手

    一个身世坎坷的豪门千金,在爱情中受挫,又得不到亲情的温暖。于是她选择了开始新的人生,作为交易嫁入豪门,不料却遇上了恶魔总裁开启了一场倾世绝念。
  •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不要想着用什么样的姿态,不要刻意去学别人的方式,你有你自己的东西,做你自己就好了。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孤独且困难的时刻,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过不去了,但我们都过来了。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我们才能学会坦然,才能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接下来的可能会接踵而来的困难。如果你想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只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你总会在某次下定决心之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都 打不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