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700000034

第34章 散忆丹江口(节选)(3)

白刚。我父亲在部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到了文化部,到了干校也是负责党务工作的,所以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威力。搞好日常工作是他重要的工作,而教育好我们更是他的重任。为了教育好我们,使我们成才,父亲从小就十分抓紧我们的思想工作。对父亲最为敬畏的是父亲耐心的说服和教导,而不是父亲的拳脚和棍棒。说实话,我不记得父亲打过我,最多就是用筷子敲我的脖子。刚到北京时的榜样是邻家的大哥。那位大哥当时大概是上高中。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父母拖地。父母经常拿这件事教育我们,要我们长大了也要这样帮助父母,孝顺父母。后来我做到了。到了丹江口以后,父亲很快发现了新的榜样,并立即纳入教育我们的内容。这个人就是白登云老先生的小儿子白刚。白刚到底如何进入父亲法眼的不得而知。但白刚确实是当时文化部丹江分校最受大人们称赞的大孩子。班干部,学校干部,学习成绩优异,尊重大人有礼貌,会说话,会办事,有号召力,听话能干,稳重干练,是大人老师们最喜欢的那种好孩子。但我们年龄差得比较大,玩儿不到一起。有一次,丹江口分校的孩子们一起去那个部队大院看电影,找好地方坐下以后,时间还早,白刚与周围的人礼貌地说话聊天,而我和其他小朋友满地乱窜,追逐打闹,搞得大家很烦,可是碍着面子没人出声说我们,这使我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打闹。就在我们闹的得太不像话的时候,白刚一声大喝,安静点儿!这么不懂规矩?坐下!当时就把我们给镇住了,搞得我们很没面子,很下不来台。后来我们还不服气,躲在家里锁上门关上窗户拉上窗帘大声说白刚不仗义,胳膊肘往外拐,帮助外人恶心我们?以后不理丫的等等。白刚本来就不带我们玩儿,我们理不理他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倒是大家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我们还是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他的后面。我学会骑车以后,倒是经常与元元、陈小川、小不点儿等跟着白刚骑车到城里玩儿。让我最得意的一次是,我们一起在城里骑车溜达时,白刚夸我说,晓捷骑车的姿势真好看。我像打了鸡血似的,立即精神大振,骑车姿势拿捏得更加到位了。后来回到北京,父亲还经常提起白刚教育我们。有一次父亲在街上遇到了白刚。以后白刚常到我家看望父亲。我们的友谊与交往一直持续到今天。在文化部丹江分校的大孩子里,一直交往至今的只有李庚教授和白刚。他们一直是我的榜样、师长、大哥和朋友。我很为这两位大哥而自豪。

还有其他许多孩子,因为来往不多,交往不深,没有深刻的印象,故不在此一一记述。

Δ下马威

刚到丹江分校,我们住在食堂后面高坎儿上的那排房子东边的套间里。11月的咸宁还挺暖和的,但靠近北方的丹江已经很冷了。到丹江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一大早,父亲去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打扫房间,打开刚到的家具,架床铺被,收拾行李,整个上午忙个不亦乐乎。其实那个时代家里除了几张大小床、两张书桌、几把椅子、小桌子、小凳子、小柜子、十几个皮箱、木箱外,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那架收音机和放在箱子里的德国蔡司照相机了。正当我们在母亲的带领下浑身灰土、满头大汗收拾的时候,父亲回来了。

母亲和我们本想向父亲显示一下上午的劳动成果,可是没等母亲开口,父亲劈头盖脸对着母亲气哼哼地大声说,在家里收拾什么行李?上午大家都去劳动收萝卜了,连小孩子们都去了。下午不用收拾房子了,下地干活收萝卜去。母亲一楞,问是怎么了?干吗发那么大的火?父亲说有人当众问我:“老黄,别人都来干活了,你爱人为什么不来?别人的孩子都来干活了,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来?你爱人和孩子为什么搞特殊?搞的我当众下不来台。”母亲听了非常生气,说,谁这么说的?怎么这么不讲道理?不知道我们刚到丹江吗?不知道我们一家子一直睡在冰冷的地上吗?家具刚到,我们收拾一下怎么了?我是家属,我为什么要下地?要下地也可以,让组织立即恢复我的工作。再说今天是星期天,是休息日,为什么要星期天下地干活?搞什么形式主义?装什么蒜?收个破萝卜非要星期天把老老少少轰下地干活吗?大冬天让孩子们下什么地?不怕冻着孩子们吗?不去。下午上工,让所有的孩子回家。春天夏天农忙,下田插个秧也就算了。冬天不忙,搞什么星期天突击劳动。以后星期天就是休息,不下地干活。谁家星期天没事?咸宁还休息星期天呢,毛主席还休息星期天呢。说的父亲默然不语。

当时妹妹6岁,我11岁,二哥12岁。陈小川的妹妹南南6岁,万小元、陈小川、尤国丰、张浩、董京滨、小不点儿陈建义、袁小牧等与我一样大,11岁,不知道谁这么狠,大冬天的星期日也让这些孩子下地收萝卜。

不知道后来父亲是怎么处理的,反正那天下午我们没去收萝卜,以后也没去。以后的星期天也好像没有下地劳动过。

我的记忆里丹江分校只有一次集体劳动。那是1971年的春天,分校大队人马老老少少几十号人到大礼堂前土路东边岔道口正对面的山上种地瓜。校部没有搞挑水上山那一套。大卡车先把所有能上山的、拎着水桶、脸盆一类用具的大人和孩子们送上山,然后下山拉水。大家在山上等着,大卡车来了,用桶、脸盆什么的接水,然后按照指示一点一点地洒在干涸的地里。劳动强度不大,而且大卡车一下山拉水,就可以休息很长时间。不过我当时想的是另外一件事,这么着能长地瓜吗?要是不下雨,我们也不来浇水,地瓜还不都渴死了?我们也不可能天天用大卡车往山上送水呀。我们大队人马只去过那么一次。以后孩子们再也没去过。不知那里的地瓜后来长得怎么样?

Δ养猪

那个时代,只要有点儿条件,各个单位都会养猪,都希望通过养猪改善一下物质生活。文化部丹江分校自然不例外。

1971年春天开始,分校开始大量养猪。为了养猪,养好猪,分校不知从哪里买了一头白色的乌克兰小母猪,宝贝极了,专门放在我家新居西边某排房子的空房间里饲养,有专人负责看管,饲料规格也比其他小柴猪高,多是精饲料。乌克兰小白猪在大人们精心的喂养之下,长得飞快,几天一个样,没几月就长得巨大无比。再不久,大人们高高兴兴地把长大成猪的母猪装上大卡车去均县种猪场配种。很快,一窝小白乌克兰猪出生了。其它母猪也不示弱,于是一窝一窝的小猪崽子们出生了,很快空着的猪圈不够用了。我的记忆里我到分校时,有三个较大的猪圈,一个在礼堂的东墙边上,一个在礼堂西边第二排房子的后边,最大的一个在分校与605厂分界线小水渠南边的金岗山脚下。于是校部决定盖大猪圈,地点就在水渠南边的金岗山下。

要想把小猪养成大猪、肥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最费事的大概就是猪们的一日三餐了。分校养了几十头猪,每天给猪们准备三顿饭可是件体力活。特别是拌猪饲料,每顿几百斤的干料要用铁锹一铁锹一铁锹地反复搅拌,直至拌匀为止。负责这件事的是一位叫王书玉的阿姨。王阿姨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因为工作太累,王阿姨与我父亲讲了。因为人少工作多,父亲手里也没有可以调配的人手,于是就让我去帮忙。有时候是下午放学后,有时候是周日,寒暑假的时候去得次数多些。那时我瘦小枯干,也做不了多少工作。每次拌料确实很累很辛苦。那么多的料好像永远也拌不完,还要抬几大桶拌料用的水,这也是力气活。有时我也偷懒不去。王阿姨也不批评我,只是客气地说:晓捷,什么时候有时间再来帮阿姨呀。我不好意思自己的偷懒,只好又去帮助王阿姨。这样稀稀拉拉地也不知帮助了多久。后来,文化部金口镇家属连等处家属们陆续来到丹江口,人手增加了许多,我才不用去帮忙拌饲料了。

我没帮王书玉阿姨干过多少活,可王阿姨却记住了我。有一次她从北京探亲回丹江口送给我几包零食,好像是五香豆、水果糖一类的,在那个时代可是很好的东西了。这可是我记事后通过劳动获得的第一份礼物。“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时,有一位老同志的孩子想考电影学院,找到我父亲,希望帮助介绍。看在老同志的份上,父亲去找了王阿姨。王阿姨的答复是:您是老领导,所以让他过第一关,第二关肯定刷下来,因为北京那年只招一个人。接着就问你的小儿子怎么不来试试?小儿子就是我。父亲说老三不行,太傻,长的太难看,当演员非憋了镜头不可。王阿姨说您说了不算,我们说了算。让父亲叫我去试试。可是父亲回家后并没说起过这件事。大学毕业后去日本留学读硕博时,父亲才在饭桌上当笑话说给大家听。在父亲轻松的调侃里,我好像失去一次绝好的机会,而中国的影坛则损失了一颗未来的电影“巨星”。

当时分校有几头小猪崽瘦弱不堪,眼见是养不活了,本想扔掉让其自生自灭。但母亲不忍心,于是经领导同意,把这几头半死不活的小猪崽子领回家自己亲自养。小猪刚到我家时,浑身烂泥,瘦小枯干,萎靡不振,连吃奶的劲儿都快没有了,可母亲是个心地善良工作十分认真的人。她让我们帮着烧热水,把小猪崽们洗得干干净净,用破布包着放在屋里取暖。然后把领来的猪饲料煮成糊糊,还为那两头半死不活的小猪专门煮了米汤,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就这样细心伺候着这几头小猪仔,给小猪洗澡,给小猪煮糊糊,给小病猪喂米汤。几天后,6头小猪崽已经就变得毛色发亮活蹦乱跳。

过了一些日子,小猪们不知是贪吃还是受了凉,又是拉稀又是咳嗽,没两天就瘦得皮包骨头。母亲很是着急,分校没有兽医,大家都是束手无策。母亲只好硬着头皮给猪们治病。母亲把黄连素砸成粉末,用水调好后,喂给小猪吃。可药太苦,猪就是不吃不咽。于是母亲把家里不多的红糖掰一小块放进药水里,很快小猪们将一瓶黄连素药水喝了个底朝天。母亲还让我们到房后边的小河沟里挖草药,煮水喂小猪,小猪们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为了改善小猪们的伙食,母亲在家门口空地上开辟了小菜园子,又是浇粪,又是浇水,绿菜茁壮成长,很快成为小猪们口中的美餐。

几个月后,分校的大猪圈盖成了,我们跟着母亲依依不舍地把精心养大的6头小花猪送到了大猪圈。

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大猪圈盖在金岗山的北坡下,密度又太大,完全照不着太阳。不久猪们开始得病,然后出现病死的猪了。母亲养的那头小花猪也病死了,母亲听了消息以后默默无语。猪养大了,养肥了,它们要对人类做贡献了。过节的时候,校部杀了两头大肥猪给大家改善伙食。

后来,分校搞运动,好像是恢复党员生活资格和进入领导班子的民意考察活动,让大家提意见。这时居然有人跳出来将母亲精心养育小猪的行为作为“资产阶级饲养方式”当作我父亲的罪状提了出来,要我母亲当众说清楚,做检讨,进行自我批判,还要大家对母亲进行思想斗争,进行大批判。让那个人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大多数人公开反对和质疑。元元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说:小罗把公家快要病死的小猪仔救活,用自己家的糖、自己家的药,用自己家种的菜把小猪养大,有什么不对?你说她是资产阶级饲养方式,请你告诉大家什么是无产阶级饲养方式?问得那人哑口无言。很多人也质问那人什么是无产阶级饲养方式?搞得那人狼狈不堪。这件事虽然在元元父亲仗义的伸张中得以化解,但母亲却很难释怀,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伙人颠倒黑白胡说八道,而且还理直气壮?这件事也成为日后母亲严重精神官能症的重要引子之一。

Δ养鸡

养猪是集体的工作,为了改善伙食,分校还鼓励大家养鸡。我们养的鸡不是普通的草鸡,而是国外引进的良种来杭鸡,是专门从几百里外的湖北某地的专业养鸡场买来的。说起养鸡,对我来说,这已是第三次经验了。第一次,还是1968年在北京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买了几十只小鸡雏当宠物养。养来养去,只活下来五六只。第二次是在金口镇的时候,家属连从专业养鸡场买了小鸡让大家养。我们养得很成功,养大的五只鸡给我们家下了无数的蛋,从那时起我们家就没有缺过鸡蛋吃。这五只鸡也跟随我们到了丹江口。

到了丹江分校以后,我们要为从金口带来的母鸡们盖鸡窝。刚到时因为是冬天,我们就在门洞里盖了个简易鸡窝度过了冬天。第二年春天我们搬到礼堂对面的房子里。天气越来越热,气味越来越大,苍蝇蚊子越来越多,于是父亲指挥我们盖鸡窝。第一次我们用水和泥垒了矮墙,在矮墙上插上树枝木棍,做了一个小屋顶。没想到一场大雨,泥墙全成了泥浆。我们又找来草,切碎,和在泥里做土坯,再用晒干的土坯盖了一个有墙有顶有门有窗的大鸡窝。没想到又是一场大雨,土坯又全成了烂泥。看来泥墙土坯都不管用。父亲决定用粗树枝木棍子盖鸡窝。可家里没有那么多长度一米高的树枝木头。于是父亲用我们在山上捡来的木柴到食堂等重换粗直的木柴。我们用换来的又粗又直又长的树枝做了栅栏,又用捡来的石头做了围墙,用旧木板做了屋顶和小门,一个漂亮结实的鸡窝终于盖好了,但不久之后,当分校民意考察时,居然有一位大师傅当众说我父亲拿公家的柴盖自家的鸡窝,是典型的白吃白拿白占行为,并说我们群众认为老黄没有资格进入领导班子。有人也乘机跳出来向我父亲发难,慷慨激昂,上纲上线,满嘴白沫,没完没了。但公道自在人心,当场就有人指证老黄是用家里的柴火到食堂当着大家的面称好重量与公家交换的,并当场让在场的人出来作证。有人问那位大师傅,老黄拿自家的柴火与食堂交换,你在不在场?那个大师傅磨磨唧唧了很久才艰难地说在场。又问,既然你在场,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最尖锐的问题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这位大师傅很尴尬,在场的那位指使他出面揭发的人更尴尬。

Δ修房子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他平凡糟糕的人生与作品一样精彩:“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本书分为图特摩斯三世、管仲、居鲁士大帝等部分。
  • 麦克谦传

    麦克谦传

    本书是麦克谦(R.M.M’Cheyne,1813~1843)的好友安德烈·波纳根据麦克谦的日记以及通信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麦克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麦克谦是19世纪前期苏格兰国教牧师。虽然他任职时间并不长,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但对苏格兰国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国教就分裂,但分裂的各派都高度评价年纪轻轻的麦克谦。麦克谦一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似火。他高尚的品格影响了许许多多人,包括后来在中国作出有益贡献的宾惠廉、戴德生等人。尤其是他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工作态度更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的表率。本书自19世纪40年代出版后,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重印、再版。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他的小情书

    他的小情书

    校霸陈星允的威名整个学校都知道,每当他经过校园里的某处时,无论女生或男生都会下意识的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校霸虽然张狂嚣张,但他却把所有的安全感与保护放在了他的小可爱身上。某日,校霸突然装可怜的对小可爱哭诉。校霸:“我胖了,好伤心,快来安慰一下我。”小可爱:这话好像有点耳熟,她是不是什么时候听过,不过他好像脸上是多了那么一丢丢的肉肉。她很老实的回答:“就胖了那么一点点,不碍事的,你还是很帅啊。”校霸:“瞧,连你都看出来我胖了,哦!天真的小女孩,不要再安慰我了。”校霸做作捂住小心脏痛哭……小可爱一脸黑线:算了,还是好好的配合他吧。爱一个人就是要包容他的全部,哪怕他是一个戏精。
  • 下一站,遇到爱

    下一站,遇到爱

    愚蠢吗?好像很愚蠢了,把自己的生活人生轨迹搞的一团糟的人,那个人他该死吗?还是那个该死的人从一开始就是自己而已……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希望不再这么辛苦这么痛了,我的人生只留简单的生活就好,可是……
  • 踏南

    踏南

    风从南吹我往北归未见故人忆起往昔不曾后悔
  • 凉风依旧你还在

    凉风依旧你还在

    风说它很念旧,会回到最初的地方她说只要你不丢下我,我就一直在他说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好凉风依旧,你在哪
  • 末世小娇妻

    末世小娇妻

    我不过是高考没有通过而已,你们至于把我送到这个鬼地方来么?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啧,都末世了,居然还玩陷害这一套,有意思么?嫁给你?不好意思,没兴趣!喂喂喂!你这个老男人,还不快从我的身上下去,男女授受不亲啊喂!!——————————————————“有没有人告诉你,压在男人身上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压就压了呗,反正被压的又不是我。“居然敢给我出去沾花惹草,看我不好好教育教育你!”“………”到底是谁在外面整天沾花惹草啊喂!“漪儿,我将会是你一生中最坚实的依靠,所以,试着相信我好吗?”“……”相信?等你先处理了你的烂桃花再说吧!!
  • 不在留言板上的留言

    不在留言板上的留言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因为无意在一个电影院的一块影评板上看见几句不是很顺眼的影评,结果和这个没有见过面的人做起了互相辩论,可没想到这个和他相互辩论的人出现在他的视线里,这件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打断了他的恋爱,打乱了他的生活,可这就是他要承受结果吗?不、无法想象生活才刚刚开始……
  • 血染红战青天

    血染红战青天

    没有逆天属性,也没有逆天神器,有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操作,一步一步走上一代豪侠,虽为游戏世界,全篇围绕着中华千年历史中著名的三个朝代(秦朝,三国,唐朝)进行推动,五年前的生死约定,江湖恩怨,将在《战》的世界里了却“风,是你吗—”“一切该结束了”死亡是什么感觉,刺骨的冰冷,一望无际的黑暗
  • 春风吹散小眉弯

    春风吹散小眉弯

    少年将军×小才女,一部乱世风雨下至死不渝的民国初恋。顾终南第一次见陆青崖,觉得她文文弱弱,一脸苦相,于是给了她个外号,叫“小黄连”,还时不时故意说话刺她。可知道“小黄连”为什么“苦”后,顾终南只想打自己的脸。一边,陆青崖追查着父亲的死因,另一边,顾终南作为最年轻的少将,却被削弱兵权。两件毫不相关的事,却都藏有阴谋的痕迹。关键时刻,顾终南的父亲顾常青被暗杀,家族乱斗,顾终南一夕之间坠落谷底。乱世之中,他一无所有,可他的“小黄连”却一直守在他的身边……“我想过死,不止一次,可偏偏就有些小部分的东西留住了我。”他转过头,忽然笑了,“比如你,小黄连。”这次回来,你嫁给我怎么样?
  • 总裁大人算你狠

    总裁大人算你狠

    英雄救美?然后阴差阳错成了她的BOSS,不准辞职,还整艳照门,谋略攻坚,步步紧逼--为得到芳心,他的卑鄙堪比恶魔。无形的牢笼就是情比金坚,让她忍不住说一句:总裁大人算你狠。且看草根女大战总裁一家,究竟如何套牢多金男。精彩故事,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