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19

第19章 外债与内债(3)

4.2.2外债原理

有了上述较宽广的背景,现在转回来看梁对外债的论点。这么强大的外债压力,当然会引起朝野的各种反应。某些人士视外债如蛇蝎,排外债论者“意气横决,欲以暴力排异论”;另有一派人视外债为救命丹,屡倡借款论。梁写《外债平议》(1910,22:41-94)这篇长文用意,是要析其衷以作平议,明其学理,解说史实,辩明外债之利与弊。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字,在架构上和学理解说上都很稳当,大概是梁根据日本财政学的相关著作,综述财政学理诸说,佐以中外史实,再加上他个人的观点而成。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重读,仍可感受到此文的体系精密,是外债学理与问题综述的佳作;此外也旁及欧美俄诸国与日本的外债史实,持论平稳,可读性很高。

这篇55页的长文分13节,前两节论公债的作用与用途。在一篇论外债的文章内先谈公债,对当时的读者而言似乎唐突,但现在回顾梁的论述,可以看出有两项原因。一是他在1910年前后,大力提倡中国应仿日本与欧美诸国发行公债,以减缓内外债的压力,这篇《外债平议》正好是在那时写的,所以把论公债的事放在首两节是可以理解的。二是,如前所述,他在1904年写《中国国债史》时,提到公债之利以及中国公债制度仍不够发达,但那时只是顺便一提,到了1910年再论外债时,他旧话重提,把公债之说放在论外债文章的头两节,用以彰显他提倡发行公债来缓解外债的论点。这两节论公债的内容浅明,多重复《中国国债史》内已说过的道理,只是文字更有条理,语气更平缓,但也几乎无新论点可言。梁亦自知此弊,所以在第二节末加了一句附言:“以上两段本在本题范围以外,徒以吾国人于财政上常识多未具备,并此至浅近之原则而犹不解者甚多,故不惮词费,述之以为立论之基础。”(22:46)

第3节论外债的性质与功用,在这3页之内可述的要点不多,其实应视之为此文之导论,因为上两节是论公债,与本章的主旨不直接相干,所以正文的导论实始于此节。第4节分述欧美日诸国举外债之利弊,以及造成各种利弊的因素。第5节从财政与国计民生这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宜借外债的原因。第6节从同样角度但不同的观点,论中国不宜借外债的理由。第7节列举16项要借外债必须先解决的问题。第8节是最具体的建议,解说当今中国可以利用,以及不宜利用外债的项目。第9至13节是较技术性的解说:应如何选择债权者,应如何拟定募集的条件,旧债与新债之间应如何衔接,国债与地方债和公司债三种应各持哪些原则办理,等等。在这些庞杂的主题内,较有论证力量的是第4至6节以及第8节,因为第7节论举外债应先具备的16项要点,是各国皆适用的通则,很可能是梁从日文专著内摘要出来的,但全文内他都未提及所参考的著作或相关的作者。同样地, 第9到11节所谈的,也都是各国都适用的普遍性原则,而非他的独特见解,在此可以不论。梁并非专业财经学者,在短期间内能写出这么具有完整性与笼罩性的观点,大概需要根据他人的研究成果与体系性的论著才有可能。以下把焦点放在第4、5、6、8、12等五节上,来看他对外债问题的独特意见。

第4节论各国利用外债的利弊状况与原因。在9页(22:49-57)的篇幅里,梁的论点可以分成两条对立性的主轴。第一是欧、美、俄与日本等先进国家,一般说来甚受外债之助:“若意人(意大利)则谓之纯食外债之赐焉可也,盖彼以外债之故,将全国铁路开通,国中增设无数之工艺厂,又改良土壤使农业大进于昔,……苟非藉外债之力,……决无术能致也。”(22:50)实情或许如此,但以经济史的常识看来,这未免过于神奇,意大利在19世纪中叶受外债之助的真正效果,需另参考专业性的研究才能作公允的判断。梁对俄、日两国受外债之助,也有很正面的看法:“然使非藉外债,则俄国各种政治机关、生计机关安得有今日之整备,……故俄国之外债,利余于弊,不可诬也。……则日本受赐于外债,抑已多矣。”(22:51-52)

第二条主轴,是论开发中国家未受外债之利反受其大害。“埃(及)民生计能力缺乏,其所借外债悉以供挥霍,而不能为社会殖分毫之利,……挥霍既罄而偿还无着,埃及国命自兹遂绝。……使全国土地什九归欧人手,前后仅二十年间,以区区金钱细故,遂至君俘社屋,举国之人泰半宛转就死,惨酷之状,有史以来未之闻也。”(25:53-54)相对于意大利和日本的例子,梁对埃及的状况描述是另一种极端。此外,他举波斯、阿根廷等国之例,说明外债对这些贫弱国家所带来的深切病害。举了这些实例之后,梁整理出七项外债有害于国民生计的原因(22:55-57,在此不拟重述),他的综合结论是:

“故平心论之,外债之本质非有病也,即有之,其病亦微,而非不可治。天下事弊恒与利相缘,岂惟外债;而外债之特以病闻者,则政治上之病而已。”(22:57)

这项外债有利有弊的观点,可视为第5、6两节论述中国宜借与不宜借外债之说的基础。从财政的观点来看,近来中国每年的国计岁入与岁出额约差一亿,“苟得外债始苏此困,此财政上宜借外债者一也”。

现以财政窘困,“官俸兵饷动致延欠,……非得外债则无以救死亡,此财政上宜借外债者二也”。“现在入不敷出之数,政府固终不得不取盈于民,……则恶租恶税……必纷起,……资外债为挹注,……或稍可减杀,此财政上宜借外债者三也。”(22:57-58)在这段简短的论述里,梁所说的三项论点其实是一体的三面: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外债可以用来缓解诸多恶果。他在第6节中另举三点相反意见,说明从财政的角度来看,不宜借外债的原因:若以岁入不足而仰债度日,易养成“恃举债以为弥补之道”;其次,“乃若现政府者,则愈借债愈以益其浪费,而政务之腐败及愈甚……”;复次,“今若赞成政府借债之议,则所借得之债必以泰半投诸军事,……为外国枪炮厂增无量数之大宗生意,使经手周旋人多一可沾之余沥而已”。(22:60-62)这三点反对意见,其实都在论说一点:外债易得,必然浪费,对国家无益。

从国民生计的观点来看,宜借外债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地大物博、人力丰沛,但缺乏开发资金,若能得外债而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则地租收入必增(土地开发利用之结果)、工资收入提高(减少失业,增加就业人口)、赢利增高(开发经营产业获利),“由此言之,生今日之中国而侈言拒外债,虽谓之病狂焉可也”(22:60)。此外,借来的外债可以用来整理旧债、改革行政、建设交通、确立金融,“于拒款之俗说不敢贸然附和者,盖以此也”(22:60)。

但若从弊病的角度来看,中国即使有外债之助,但是否有足够的企业能力来运用?有无健全的企业体制与金融体系可配合?有无进步的法律环境来监督?这些条件中国都尚难提供,徒有外(债)资涌入,恐怕投入实业界者少,转入投机事业者多,如此将造成奢靡之风、物价高涨、外货侵入的恶果,未受其利反受其害。

析述了这些应考虑的因素之后,梁在第8节提出几项业务,说明它们何以“决不宜”或“最宜”利用外债。决不宜利用者有两项:用以补现在行政费用之不足者,用以扩张军备者。最宜利用外债的项目有六项:用以为银行准备金,以确立兑换制度;用以设立大清银行支店于外国,而实行虚金本位之币制;用以整理旧债;用以改正田赋及整理他种税法;用以开移民银行及农业银行;用以大筑铁路。(22:72-79)

最后一项议题,是论应否借外债以纾国困,或是以发行不兑换纸币来替代外债较佳(第12节,22:90-91)。梁说明他的立场是:“吾既为欢迎外债论者之一人,同时亦为反对外债论者之一人,而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以现政府而举外债,吾所认为百害而无一利者也。即使政治组织能改革,而当财政基础未定,人民企业能力未充之时,则巨额之外债吾犹不敢漫然遽赞。”(22:90)

梁既反对外债,而国用窘困,他有何对策?“则吾以为与其借外债,毋宁发行不(兑)换纸币之为祸较浅也。”(22:90)读者必疑:梁明知国用不足、外债与赔款压身、镑亏之害犹如雪上加霜、民间企业能力不足、政府效率难倚,在这些客观障碍未除之前,在一个沿用金属货币两三千年的经济体系内,骤然发行不兑换纸币,民间何以会对此新币有信心?政府如何担保纸币价值稳定?梁有四项要点答辩。(22:91)

第一,“外债非徒须还本也,且须纳息。若收回溢额之不换纸币,则不需息,递年之负担较轻”。这是从成本的观点来看:发行纸钞政府可以不必支付利息。第二,“不换纸币有流弊时,欲整理之,仅收溢额之一部分而已足。其他部分仍可改为兑换券,外债则必须偿金额”。现在我们知道事情不可能如此简易,政府的掌控也不可能这么如意,只要看20世纪40年代所发行的金圆券,就可以知道梁的见解过度乐观。第三,“不换纸币即至无力收回之时,仍可以法律强制改为内债。若外债无力偿还,则救济之法惟有更借新外债,债愈重则危险程度愈甚”。同样地,这也是过度乐观之言:不知世界上有何国何时曾能把无力收回之纸币,以法律强改为内债? 第四点的见解也是过度乐观,无引述与批评的必要。

综观梁此议甚是天真:外债虽毒,但具有国际实际购买力(向英国借得之款在各国皆可购物);而中国在此弱势下所发行的不兑换纸币,除了强迫国民接受外,国际上又有何人肯收受?梁在此长文的前11节内说理清晰,优劣点论说分明,然而在提议新政策时,却见树不见林,以他的才智而出此下策,恐怕是棋局已定,徒作无力回天之举。

这篇《外债平议》在1910年10月13日和11月2日的《国风报》(第25、27期)刊出后,有上海某报馆批评此事,谓梁作此文的目的是在反对向美国借债,说梁是受日本之贿而替日本游说反对此项借款。梁事后对此事写了两页多的附言(22:92-94),激辩此事之谤毁。现在重读,仍可感受到当时对应举外债与否、应向何国借款较适的问题,都显现出多方利益之纠缠,以及各国政治角力的浓厚火药味。

4.2.3外债纠纷

梁在1910-1911年写了三篇批评清廷滥举外债的短文:一是《评一万万圆之新外债》(1910,25上:153-157);二是“新外债之将来”(1910,25上:189-190),这是他在一篇长文《将来百论》(在《国风报》第1、3、5、6、15期刊载)内的1节;三是《论政府违法借债之罪》(1911,25下:31-34),此文原题《论政府违法借债诿过君上之罪》,刊于《国风报》5月9日第10期。

梁在《国风报》发表《外债平议》(1910)后,被上海某报批评是在替日本说话,目的是反对向美借债,此事概要已在前面述及。但此文刊出后不久,“据道路所传言,则契约已彼此尽诺矣”(25上:153)。梁既因写《外债平议》而受批评,心中不满,又闻此项贷款已定,立刻写了这篇《评一万万圆之新外债》,刊在11月12日第28期的《国风报》上。梁未明言此项外债的名称与内容,但在文末有《国风报》的编辑附识:“而此一万万圆之债权,由美、英、德、法四国公同引受,则借款主动之美国人士德列士,在伦敦已经画押,此消息殆必确矣。且闻其约款中尚有将来凡有中国借款,皆须四国均沾等语。呜呼!著者竟不幸言中。”(25上:157)根据这些信息,翻查《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页792-802),在1910年10月前后与美、英、德、法四国相关的贷款事项,应该是清政府与美、英、德、法四国银行团谈判币制借款的事。

此事源自1903年10月唐绍仪专使赴美所订的商务条约,其中的第13款是:“中国同意采取必要步骤,以划一全国铸币。中国臣民及美国公民,得在中国全境内,以该法偿铸币缴税及清偿其他债务,惟关税之收缴,仍按关平银两计算。”(页792)中美双方的这项约定,引起欧洲列强的不满。1909年7月6日,英、法、德三国银行在伦敦达成协议,规定缔约一方之银行,在没有缔约他方银行参加或联合签署下,不可与中国单独商洽借款并签押合同。1910年5月24日,英、法、德三国银团在巴黎会商,邀请美国参加对华贷款的四国协议,美国至此已无法与中国单独签订贷款事项。

同类推荐
  • 商务经济学

    商务经济学

    本书揭示了商业经济的核心概念与核心知识,演绎经济学与商务领域基础知识,可适用于经济管理学生的学习与参考。重点阐述的对象之一就是影响经济决策的经济支撑框架,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作者直奔当今商业中重要的核心。从全球化到绿色经济、从市场到货币,主题广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一本商务经济学的入门经典著作。
  • 易惠莉论招商局(招商局文库·研究丛刊)

    易惠莉论招商局(招商局文库·研究丛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别对招商局的筹建与改组、并购旗昌轮船公司及其困境、香山买办与同治中兴的关系、洋务运动中中枢大臣的意见分歧进行了论述,比较全面反映了后期洋务运动的面貌以及洋务运动不可能取得富国强兵目的的必然结局。下篇中心在通过论述洋务末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个组成元素——官办与商办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的挣扎。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热门推荐
  • 仙剑末世录

    仙剑末世录

    世界线真的存在吗?师傅慕容紫英拜托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事?锁妖塔里面姜清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庸庸碌碌的平凡人雲杨意外穿越古代,拜的剑仙为师,随后在师门长辈划破时空的力量帮助下回到了现代。然而他发现一切都变了!而且自己还部分失忆!…………如此到了7012年,自己那过度活泼的小徒弟居然偷跑下山去看E叉蛋,这叫我如何能忍,只能下山了!女主初定:允贤晶+卡皇+一位原创
  • 北梦录

    北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刺客信条(全集)

    刺客信条(全集)

    一个被家族判处死刑,拥有斯巴达血统的雇佣兵——卡珊德拉,启了一段从被家族抛弃之人到传奇英雄的史诗旅程。起初,她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斯巴达人,为了洗刷耻辱,找到真相,她身经百战,历经艰难险阻,并逐步揭其神秘血统背后的真相。全集共13册,收录刺客信条:启示录、刺客信条:遗弃、刺客信条:兄弟会、刺客信条:秘密圣战、刺客信条:大革命、刺客信条:黑旗、刺客信条:文艺复兴、刺客信条:底层世界、刺客信条、刺客信条:异端、刺客信条:起源·沙漠誓言、刺客信条:大明风云、刺客信条:奥德赛。
  • 嫡女归

    嫡女归

    上一世,她善待姨娘,友善庶妹,对夫君尽心尽力,却不想,养虎为患。姨娘害她母亲,庶妹毒杀她胞弟,而她,被困地牢之中,日日受鞭刑之苦。重生归来,这一世,她宁愿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她!
  • 彼此珍藏最温馨

    彼此珍藏最温馨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与学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李镇西爱心与民主的教育思想。李镇西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用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教育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他以童心换取童心,平等待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骄傲;他把教育孩子的难题当课题,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反思;他教学生真诚善良,与学生共同成长。正因如此,他和学生之间才能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毕业多年,成家立业,仍向往他,崇敬他。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各具特色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人文情怀。
  • 开挂无敌手

    开挂无敌手

    年纪轻,本领低,唯有一招无敌手,方圆二十里内最具价值的宝物,神鬼莫测,手到擒来。真的,我一开挂,自己都怕……因为我也不知道,这次到底又抢了哪位大能的宝物。但是可以肯定,我又惹麻烦了,而且是大麻烦。师姐,快救我!
  •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徒弟太萌了,容我宠一宠

    徒弟太萌了,容我宠一宠

    这一天,白夜尊上出来历练,实际上……“你个死徒弟,赶快找个媳妇回来,那群老东西都生怕你……
  • 留根和志军

    留根和志军

    你涉嫌多起诈骗案,现在,跟我们走吧。警察面无表情地说。警察们押着朱志军往外走。朱志军拼命地扭回头看着朱留根,走得磕磕绊绊的,像一个醉酒的人。展厅里的人都被这一幕弄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警察和朱志军,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有人说,那不是那个少年英雄朱志军吗?他怎么了被警察干上了?有人说,嗨,我早从网上看到了,网上有人举报说他利用抗震英雄身份到处骗人钱财,骗了有几十万呢,看来这是真的确有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