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200000002

第2章 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之初步观察(代前言)(1)

尹全海

学术就在我们身边,所谓近身之学、亲见之学是也;学术研究,有义务对身边的、亲见的“每一处”进行言说、体悟、叙述与解释,并赋予其意义。身边的、亲见的“每一处”,显然不存在遗传和积累,前人的言说、体悟与解释,只能为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工具而已;研究近身之学、亲见之学,关键在于发现具有学术意义的问题。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以两岸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交流活动最具特色,也最具活力。所以,我选取新世纪以来,由海峡两岸高校主(承)办、以中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习营”活动为观察对象,结合亲历亲见,尝试研究近身之学、亲见之学。

一、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之开展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布成立、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台湾同祖国大陆再度分离近40年间,两岸音讯不通、往来断绝,以至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如此人为阻隔及由此为民族、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之悲剧,凡我炎黄子孙、两岸同胞均有义务和责任尽快终结之。于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即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台湾当局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还呼吁“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也引起岛内舆论和台湾民众的积极回应。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指出,“不管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差异,都无法改变两岸间的历史血缘关系”。同年6月,《展望》杂志社举办“中国之统一”专题座谈会,会议认为“中国之统一是海峡两岸以及海外所有中国人一致的希望”。1982年6月,《自由中国之声》杂志甚至发表专论,提出中国和平统一“三阶段论”。至1984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表题为《面向大陆、开拓国家前途》的社论,对当局之“偏安”政策提出异议与警示。岛内舆论之呼吁,唤起台湾民众的思亲、探亲热情,并很快付诸行动。1986年4月,高雄议会通过一项要求国民党当局准许外籍人士与大陆亲人通信的提案,引起广泛共鸣,岛内随即出现声势浩大的返乡探亲热潮。1987年4月,国民党籍“立委”要求当局重新检讨“三不”政策,以符合现实需要。同年5月2日,由大陆籍退伍老兵、公务员及教师组成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宣布成立,发起自由返乡运动。5月10日,“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中山纪念馆举行“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呼吁当局从人道主义出发,开放海峡两岸探亲限制。蒋经国面对岛内舆论及民众压力,特别是考虑到要向“历史交待”的问题,对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持“乐观其成”态度。1987年7月15日,废除了实施近40年的“戒严”及30种相关“法规”、“条例”等。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方案,实施细则于次日宣布。自1987年11月2日起,凡符合规定条件者均可向红十字会登记赴大陆探亲,近40年两岸隔绝就此打破,两岸开启协商、对话与民间交流之新局。

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居民赴大陆探亲之禁令,两岸民众往来首先以单向方式逐渐恢复;台湾当局坚守的“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之“三不政策”松动后,着手展开“国家统一纲领”之研议制订工作。1991年1月18日,“立法院”通过“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组织条例”,并于1月28日宣布实施。据此,“陆委会”于1991年1月30日成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亦于1991年2月8日在台北成立,并于4月9日与“陆委会”签订委托协议,处理有关两岸谈判对话、文书验证、民众探亲、商务旅行、往来纠纷等涉及公权力之相关业务。同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接受国台办指导,协商两岸事务。自此,海基会和海协会(简称两会)成为两岸事务协商的授权机构。1992年10月26日-30日,两会在香港进行第二次处长级工作商谈,达成“一个中国”及“交流、对话、搁置争议”之共识(即“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之达成,为两会开展事务协商创造了必要条件,并大大推动两岸交流顺利进行,1993年4月27日-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双方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四项协议。此后,1994年至1995年,两会先后在北京、厦门、台北举行多次事务胜协商,并于1998年在北京举行“汪辜会晤”。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协商机制由此陷入瘫痪,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预定1999年秋天回访台北计划被迫取消。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协商及交流交往受挫。至2005年,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袖相继访问大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两岸对话和协商,为两岸交流开辟广阔空间,特别是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期间,国共两党“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协商得以恢复。2008年,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和平发展再现曙光,是年11月4日,两会就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在台北签署协议,并于12月14日正式生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得以实现。

在此大背景之下,两岸交流交往大致呈现为几个明显的阶段胜特征:自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至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1988-1999年),两岸交流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民进党执政期间(2000-2007年),两岸交流曲折发展,但未曾中断;两岸“三通”启动至今(2008-2013年),初步形成“同胞往来频繁、经济联系密切、文化交流活跃、共同利益广泛”之局面。作为两岸交流交往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以两岸青年为主体的文化交流,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其中,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禁令、2008年两岸“三通”全面启动,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宏观历史背景和必备条件;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胡锦涛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发表的《共同建议》,则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推动和基本导向。比如,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时,“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首先解决的是“直接接触”,如“互通讯息”、“探亲访友”;“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则是希望水到渠成。1992年“九二共识”确定的“交流、对话、搁置争议”原则,以及次年“汪辜会谈”达成的四项协议,在两岸交流交往方面仍以两岸直接接触及实现“三通”为主要诉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度把“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作为“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积累共识”的有效途径。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呼吁“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尤其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讲话还提到,“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新台阶”。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特别以“促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为主题,并在长沙发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及“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视为“增进两岸对中华文化认同,缔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基本主张。因此,就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而言,2000年始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上海、山东、哈尔滨),2011年举办“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研习营”;2005-2008年,有逐渐增长之势,如海峡两岸荆楚文化研习营(2005),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2007,重庆、湖南)、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研习营(2007);2008年之后快速发展,其中2011-2013年发展尤快,甚有遍地开花之势。据现有信息统计,由海峡两岸高校主(承)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研习营”,计有47种。其中,有冠以海峡两岸历史文化、或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等之名者;有冠以中华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徽州文化、闽南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等之名者;有冠以中华特色文化,如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儒家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之名者。据初步观察,47种“研习营”似可归纳为海峡两岸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中华区域文化研习营和海峡两岸中华特色文化研习营。

海峡两岸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计有“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自2000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起组织)、“两岸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自2004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自2004年,天津、重庆、哈尔滨、南宁、威海、吉安)、“台湾大学生暑期中华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湖南省台办共同承办,2006年至今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习营”(大连理工大学主办,2009年至今五届)、“海峡两岸暑期文化研习营”(自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中研院史语所、蒋经国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承办,2011年至今三届)、“东亚儒学研习营”(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湾朱子学协会联合主办,2011年至今三届)、“两岸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台南市教育会、财团法人糖葫芦文教基金会共同联合主办,2013年首届)。

海峡两岸中华区域文化研习营,计有“海峡两岸荆楚文化研习营”(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和实践大学联合主办,2005年至今九届)、“海峡两岸山东国学研习营”(自2008年,台湾龚立逑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协办)、“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巴蜀文化”(2011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徽州”(2012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承办)、“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信阳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夏潮联合会、河南省台办联合承办,2012年至今两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营”(闽南师范大学及原漳州师范学院主办,2012年至今两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晋城:中国社会的长程历史”(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南中国海地区历史文化研习营”(中研院史语所、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金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中心合办,2013年首届)、海峡两岸吴越文化研习营(杭州市台办、杭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承办,2013年首届),以及“海峡两岸海西乡士文化研习营”(2011年,厦门)、“海峡两岸三峡文化研习营”(2000年,重庆)。

同类推荐
  • 宁夏岩画

    宁夏岩画

    主要介绍宁夏;吃住游、著名景点、历史文化、区市概览。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天地开辟等自然情况以及人文概貌;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为人处世的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修身养性方面的生活。为了传播这部经典读物,普及国学知识,作者金波精心编撰了《千字文(普及版)》。本书围绕着每一个句段的思想内容,经过注释、点评,再用相关故事延伸其内涵,并用“知识链接”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全书行文新颖,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教诲,提高修养。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在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过程之中,“社区营造”之理念也随之回流中国。在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强调空间、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权甚或参与权的社区(community)保护观念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如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强调的那样,空间、人口和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本书共分三辑:在第一辑中,作者试图从阐释学和当代学术的角度,阐述海外汉学研究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其意义,并对民国期间汉学与中国学之互动进行梳理。第二辑主要考察了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叙事如何反映明清之变以及晚清民国之变,选取的人物有汤若望、福兰阁以及傅吾康父子。在第三辑中,作者选用了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西互视与互释的重要性,涉及的西方人士既有经典翻译家卫礼贤,也有目前研究不多的白乐日、许理和、罗哲海。在学科分类愈来愈专业化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以及整体观点,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幸福应该先从如何心疼自己开始。这本书从恋爱、婚姻、职场、身心调养等和幸福相关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如何获得幸福的方式,唯美的文字精灵中跳跃着捕捉幸福的灵光,在梦幻与现实的迷幻中清晰地指出通往幸福的方向和道路。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第二世界最强冒险团

    第二世界最强冒险团

    凭空获得五年记忆,让咸鱼王岳得以在主神创造的第二世界里肆意追逐自己的梦想。聚集记忆中强力小伙伴,拉拢潜力无限的原住民。与小伙伴们携手打造最强冒险团!
  • 求真

    求真

    以求真务实的修炼观吊打一切邪魔外道,改造世界,建立那心目中的理想国!主角原野表示: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输出不够的问题,而输出不够只是因为飞剑不够多,以及核爆飞剑的当量不够大!一发飞剑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用两发,东风剑阵,使命必达!-----------新书《诸天最强女主》火热连载中,可移步一观。 新书粉丝群:1040376106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我的高智商男友

    我的高智商男友

    场景①“林小悠,如果你和爱因斯坦见面了,你会选择做什么?”“内个……爱因斯坦……不是去世了吗?”“思维能力还算入门。”场景②“林小悠同学,你不能坐在那里。”“为什么呀?”“因为那是我的专属座位。”“马博士,你是在开玩笑吗?”“我从不开玩笑。”场景③“马赛克!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和你说过多少次,我的名字是马赛柯,你能不能在中文发音上稍微下点功夫。”“管你叫什么!你不是说过我对你而言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存在吗?”“对,因为你的智商要比别人低许多。”场景④“马博士,你和女孩子接过吻吗?”“没有。”“闭上眼睛。”——“那,现在你有过了。”
  •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15个故事,写尽爱的深度和广度。256页内容,大胆探索爱的本质。我以为,爱你就是付出自己;你却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相信,就算花开无果,哪怕此后天涯陌路,只要我的世界有过你,就已足够,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爱情必须有你有我,才算完整。在这部寄托遥深的随笔集里,高堰阳承继了书写自我、张扬个性的现代散文传统,以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青春岁月里,他和周围人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
  • 斗破之神话再生

    斗破之神话再生

    遭受危机的我灵魂穿越到了斗气大陆,接下来的日子令我十分惊讶,我穿梭于各大世界,只为回到地球……我叫何天真,我为回家代言!
  • 2016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6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本书内容包括《新的青年与我们的时代》、《吃的背后》、《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鹦鹉》、《心灯录》、《英雄之诗》等。
  • 18岁后要历练,你必须懂点说话技巧

    18岁后要历练,你必须懂点说话技巧

    18岁后,没有坚实的人脉,没有过硬的学识,那你的未来、你的成功将无从谈起。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掌握了说话技巧! 《18岁后要历练,你必须懂点说话技巧》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通过学习,你既可以看到卓越口才的实例,又可以掌握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时你也将学习到锻炼卓越口才的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