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400000008

第8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8)

1938年,正当抗日将士浴血沙场,后方民众和海外侨胞全力支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在国民党内部却出现了一股逆抗战潮流而动的暗流。此时,在海外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国民参政员陈嘉庚先生多次风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反对抗日并主张对日和平妥协,很是惊诧,难以置信,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交往,私谊甚好。在他的印象中,汪精卫是不会出此浑招的。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才确信汪精卫真的在唱投降论调,汉奸嘴脸已露端倪。他遂以南侨总主席名义给汪精卫发电报,明确指出与日和谈无异于与虎谋皮,主和绝无出路,让其放弃和谈的念头。10月25日,汪精卫则以“抵抗侵略与不拒绝和平并非矛盾”的投降论调回电,甚至反过来还嘱陈嘉庚劝说南侨赞同其主张。看到汪精卫如此执迷不悟,陈嘉庚按捺住怒火回电再劝:“你身居要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如若言和,不但南洋侨胞,而且举国上下皆不能原谅,万望接纳老友忠告,严杜妥协之门。”

次日,忧国忧民的陈嘉庚又给汪精卫打了电报,口气严厉了许多,说:“今日国难愈深,民气愈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续抗战,终必胜利。中途妥协,实等自杀!孰利孰害,彰彰明甚,若言和平,试问谁肯服从?势必各省分裂,无法统摄,不仅和平莫得实现,而外侮内乱将更不堪设想。坐享渔利,惟有敌人!呜呼!秦桧阴谋,张昭降计,岂不各有理由……海外华侨,除汉奸外,不但无人同意中途和平谈判,抑且闻讯痛极而怒。”但汪精卫却不为所动,俨然我行我素,铁了心要做投降派。

至此,陈嘉庚感到汪精卫已经在投降的路上走得太远了,看这个架势他是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了。对于这种投降的论调,他决定必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打击,以正视听,鼓舞全民抗战的斗志。

两天后,即1938年10月28日,抗战时期的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大会发去一个电报,电报原文为:“议长秘书公鉴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兹有提案三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二)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陈嘉庚叩首”。

这份电报全文共有110个字,内容中实际上包括不能谈和、学校抗战期间不能放假和废除长衣马褂三个提案。其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最为着名,后经会议秘书处精简修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1字。

这一电报提案,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震惊宇内。着名爱国人士、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在其所着《抗战以来》一书中,对之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高度评价。他说:“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11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同时,他还具体描述道:“当汪精卫议长高声朗读‘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时,面色突变苍白,在倾听激烈辩论时,神色非常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

1940年,66岁的陈嘉庚还亲自率领慰劳团回中国访问,他参观了重庆、延安等地,与国共两党都进行了接触。1941年,日军占领新加坡,陈嘉庚被迫到印尼辗转易居避难,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在无其他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写下了闻名于世的华侨史名着《南侨回忆录》。由于得到华侨,特别是厦大、集美两校校友誓死的掩护,多次化险为夷,得以安全地度过3年多恐怖时期。1945年10月2日,陈嘉庚在校友的护送下,从东爪哇玛琅抵达雅加达,同年10月6日,重返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高度评价陈嘉庚,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及王若飞在会上为陈嘉庚献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卖国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厦门集美鳌园。

民国“炮手”张奚若

民国史上,有过不少言辞犀利、率直可爱之士,张奚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被称为“棱角先生”、“民国炮手”。

张奚若,字熙若,生于1889年,陕西朝邑人,是着名的政治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

抗战时期,张奚若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时事讲演会,由张奚若主讲。面对六七千名听众,张奚若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

在这次演讲中,张奚若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一断语:“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他说:“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

在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期间,张奚若曾在参政会发言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及蒋介石独裁,蒋介石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听后,拂袖而去。后来参政会再开会,给他寄来通知函和路费,他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欲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民主同盟与共产党一致举荐张奚若列入无党派人士代表名单。国民党不同意,说张奚若是国民党员。张奚若闻之,便在《大公报》等报纸上刊登声明:“近有人在外造谣,误称本人为国民党员,实为对本人一大侮辱,兹特郑重声明,本人不属于任何党派。”

其实,早在蒋介石政权崛起之前,张奚若就以发言火药味浓而着称。这位“炮手”还曾向《晨报副刊》“开炮”。1925年,《晨报》主笔陈博生邀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特意设宴。在座都发表对副刊改良的办法,唯独张奚若开口道:“这并不是个改良的问题,这只是个停办的问题。”及至徐志摩接手,张奚若竟以《副刊殃》为《晨报副刊》作一篇短文:鉴于当今思想界的堕落,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拯救副刊,而是应该一把火把它们烧掉。

徐志摩称张奚若为“一位有名的炮手”。他曾这样描绘张奚若:“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他的说话也是硬的,直挺挺的几段,直挺挺的几句,有时这直挺挺中也有一种异样的妩媚,像张飞与牛皋那味道。”

新中国国名与张奚若亦有渊源。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张奚若以着名民主人士的身份出席会议。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争论颇为激烈。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也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国”。张奚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还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好。张奚若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与会代表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1973年辞世。

卧底在戴笠身边的“北斗七星”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表面上依然高唱“国共合作”的调子,暗地里却磨刀霍霍,积极准备打内战,企图彻底消灭在抗战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也十分活跃,在蒋介石的暗中支持下,用自己掌握的秘密情报系统在延安大搞“渗透”。

1940年夏秋之交,戴笠通过电台亲自与“西北王”胡宗南秘密联系,要胡帮忙把自己的特务小组送入陕甘宁边区。这是一次绝密行动,从人员挑选到行动实施只有戴笠和胡宗南两人知晓。

然而,由戴笠派出的这支军统特务潜伏小组刚进解放区就被抓获了。戴笠得知后暴跳如雷,像个疯子似的捶着桌子,踢着椅子,破口大骂。他的阴谋失败了。他破坏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证又被共产党抓获了,无法向蒋介石交代。作为情报专家,他使用的又是军统电讯以外的密码,且又经过自己加密处理,似乎已是天衣无缝。可这次行动败得如此之惨,是他入军统以来的头一次,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如此机密的情报是如何落入解放区手中的呢?原来,在军统局内部活动着我党的一个地下“七人小组”。他们是张露萍(化名)、冯传庆、张蔚林、赵力耕、杨光、陈国柱、王锡珍,其中张露萍是党支部书记。这个在戴笠身边卧底的“北斗七星”直接归叶剑英在重庆创建的南方局军事组领导。小组的任务是与南方局军事组直接联络,负责传递情报,在戴笠的军统特务机关内部发展党员,壮大组织。

这个地下小组于1939年11月底成立,据笔者考证,成立之初只有张露萍、冯传庆、张蔚林3人,后来发展到7人。负责人张露萍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住在张蔚林家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的挑衅和进攻,及时掌握敌特情报,对于击退反共高潮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他们深知工作的艰险和任务的繁重,便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边工作边发展组织,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和政治情报,使我党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据党史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北斗七星”是这样破译“戴老板”密电的:

1940年7月的一个深夜,小组负责人张露萍忽然听到“滴嗒,嗒滴滴的,嗒滴嗒滴”用“ABC”三个字母的电码来敲门的声音。她知道是冯传庆来了,这是他们最近约定的暗号。

冯传庆气喘吁吁地走进来。他那黑褐色的脸上,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张露萍和张蔚林猜出一定是有要紧的事情,于是不约而同地问道:“老冯,有什么事?”

冯传庆坐下来,从皮夹克的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过来说:“你们看。”

张蔚林接过来一看,知道这是戴笠发给胡宗南的一份绝密电码,高兴地说:

“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是啊,所以我就赶紧抄录下来了,我们赶快把它译出来吧。”

他们三人在带有黑布灯罩的台灯下,开始译电。他们翻看了一本又一本密电码本,就是翻不出它的原文来。冯传庆摸着头说:“怪了,怎么译不出来呢?”

“这样难译,正说明它的重要。”张蔚林说,“这一定是戴笠发给胡宗南的绝密电报,否则是不会这样难译的。”

“是不是他们之间另有一本密电码?”张露萍提醒道。

冯传庆点头说:“很可能。”他忽然灵机一动,对张蔚林说,“你把我放在你这里的那份讲义拿来。”

“哪份讲义?”

“就是奥特莱斯的。”

张蔚林把美国密码专家奥特莱斯在军统密码破译训练班的那份讲义找了出来。冯传庆接过来,一面仔细地翻看,一面不断地思索。忽然,他拍着脑袋,恍然大悟说:“这一定是戴老板和胡宗南两人之间另有约定的密电码,是在原有密电码的基础上,又做了加减的!”

冯传庆一遍又一遍地做加减试验,终于把电文译了出来。电文是:戴笠亲自派遣一个潜伏小组,一行三人,携带小型电台,要通过胡宗南的防区,混入陕甘宁边区,请胡宗南设法掩护,并协助进行。

这是一件关系到解放区安全的重要情报,是军统特务反共的又一新阴谋,事关重大,一定要尽快把这一情况报告南方局。张蔚林认真抄写好电文,交给了张露萍。这时,东方发白,天已破晓。张露萍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便把这份重要的情报,送到南方局军事组。

接下来便发生了本文开头所说的结局,军统特务潜伏小组刚进解放区就被抓获了。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少年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 鲁迅传

    鲁迅传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本书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许寿裳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婚婚欲恋:总裁缠上小娇妻

    婚婚欲恋:总裁缠上小娇妻

    纸醉金迷的销魂窟,他遇到她,要了她。这让沈苏南的婚礼沦为云城的笑柄,她的生活开始陷入昏暗,他及时出现替她阻挡所有的算计和难堪。就在沈苏南全心全意交付真心时,却发现所有的昏暗和灾难都源于这个一直站在她身边的男人。再度重相逢,是上天对他的怜悯亦或是对她的疼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境长城上的王者

    绝境长城上的王者

    穿越到《权力的游戏》或者说《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干点啥合适呢。后宫?争霸?种田?倒霉的艾格没得选择,因为他在一开始就被守夜人抓了壮丁。
  • 日本简史

    日本简史

    《日本简史》以统治主体的演变为主线,从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国家、武人政权、前近代社会、明治维新、对外侵略与扩张、变革与战争、占领与战后体制、经济大国、转折时期的改革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进过程,兼及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经济发展、大众心态等内容,清晰、完整地绘制出日本历史的鸟瞰式全貌。《日本简史(增订版)》曾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新版除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外,又增补了大量插图、原始史料、进一步阅读书目,大事年表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日本历史的线索和脉络。
  • 霸道总裁刁蛮女

    霸道总裁刁蛮女

    爱情如果附加上权力的争夺,会是怎样的凄惨;爱情如果没有真爱的延续,会是怎样的悲哀。
  • 神医弃妃

    神医弃妃

    她,孙由由,一个有着不为人知双重身份的现代女子,人前她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医,人后她却是冷血无情的杀手。她,十八般绝杀技艺无一不精,她,医术高明熟悉各种秘药的研制。聪明如她冷血如她,却被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玩骗得团团转,悲恨交加她差点死在自己的手里,却也因此灵魂意外地穿越,附身在一个和她有着相同名字的古代女子身上。她,孙由由,一个出身不算高门的古代女子,亲爹不疼,继母不喜,所幸生辰八字好,一朝成了当朝太后的命里贵人。她不骄不躁不争不傲,却为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甘愿飞蛾扑火,苦苦求得太后为其懿旨赐婚,换来的却是那个男人对她的憎恨不屑,宠妾灭妻。为此她步步退让,最终还是被害身亡。当现代的她成为了古代的她,一切变得截然不同。一朝重生,再世为人,孙由由发誓,今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极品人渣。上一世有眼无珠识人不清,这一世定要睁大眼睛,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喝彩。由由物语:1、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呼吸,不要断气。2、你可以说对不起,但我不会说没关系。3、我不喜欢骂人,因为我动手能力比较强。4、再烦我,信不信我把你绑到草船上借箭。5、我的世界你不需要懂,让你懂了那还得了?6、你妈一定是属鸡的,因为只有笨鸡才下笨蛋。7、世界上只有骗子是真心的,因为他是真心骗你的。8、你左脑装水,右脑装面粉,不动则已,一动全是浆糊。9、你若敢去寻花,我就敢去问柳。你若敢说不离,我必敢说弃你。10、我爱你的时候你不爱我,等我不爱的时候你却爱的死去活来,你真特么犯贱!
  • 花梦苑泠

    花梦苑泠

    身为可以颠覆世界的远古仙神,她被玉帝仇视,带着记忆轮回的她,下定决心复仇,却意外地遇见了他,红线,该如何牵引?
  • 重生民国娇妻

    重生民国娇妻

    有时候,妥协一次,就是妥协一辈子。有一,就会有二,接下来就有三、四、五……乔婉受够了一窝子的姨太太。重生后,乔婉果断放弃渣男。乔婉见到尚未发光的金大腿,“喂,可愿入赘?”金大腿一脸纠结:要是可,就变成吃软饭的了,这可是关乎很重要的尊严问题!要是不可,眼前可能会到手的媳妇就要飞了!
  • 独孤求走

    独孤求走

    本书内容包括:想象;楼梯拐弯处;五月乡野的速写;橘花又飘香;奶;断章;失恋;际遇与碰撞等。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