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21

第21章 道家的宇宙观(4)

(三)两行之道

《老子》开口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即是“言”,有“言”就有“名”。可见庄老的看法是一致的,而《老子》以“常道”“常名”作全书的骨干,这样有组织的表现法,决不能出现于《庄子》以前,则“道”与“名”并举,显见其依据《庄子》“道”与“言”并举的思想路径。“言”是相对的,“名”也是相对的。庄子说齐物,物如何能齐呢?只有一个方法,便是排遣名言区别,便是“不言则齐”。《寓言》篇说:“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要齐只好不言,只好不开口,一开口就是相对的,就是不齐。庄子以为“言”是表示意见的,说明事物的,结果不过是一种意见而已,所以说“言者有言”却不能表明事物的真相,所以说:“夫言非吹。”“吹”是表示万物自然之声的,万物自然之声,自生自灭,不像“言”充满着个人主观的意见。所以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吹”可以喻“道”,“道”不是由“言”可以左右的,这即是说“道”不是由主观的意见可以左右的。“言”只管有“言”,而“道”仍还是“道”。所以庄子提出这样一段话: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齐物论》)

意思就是说,可言说性非“有”,离言说性非“无”。“道”还是那么样,不因“言”多而“道”增,亦不因“言”少而“道”损。《庄子》主张“道”在不言,《老子》便主张“道”常无名。关于“道”与“言”的关系,庄子发挥得很多。譬如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这段话是说什么地方都有“道”,什么言论都可以成立。浅见之人在小成处见“道”,在荣华处见“言”,好像拿住一点道理,便当作全部真理看,大发其议论,弄得全世界成为是非黑白之林。其实“道”并不给我们一口说尽,它还是另有它的所在。我们所把握的,所论证的,只不过代表“道”的一小部分而已。真理的本身并不全部跑进人类的头脑,仅只部分地跃人,因为这原故,概念或知识永远不能全然与现实相吻合,总不过是现实的一小片。每一个思想,必须认识出思想都是现实和真理的一部分,然后能区别思想的真伪。真伪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真伪总包含在自然界之中,包含在整一的自然界之中。

庄子所谓“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这即是《老子》“常道”“常名”之所本。庄子所谓“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和所谓“不道之道”,“不言之辩”,这即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所本。“道”是无所不在的,上面已有提到,无所不在的“道”,便是“常道”。“言”是表示意见的,发表思想的,但思想总不过是现实的一小片,总包含在自然界之中。这样,便任何名言皆可存,这便是“常名”。如果“道”隐而有真伪,则为可道之道,非“不道之道”;“言”隐而有是非,则为可名之名,非“不言之辩”。在这点也可以看到《老子》和《庄子》的关系。

庄子更进一步说道:“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因为“道”本没有封界,言语也没有一定,用没有一定的言语,说明没有封界的“道”,当然愈说明便愈招纷纠。因为你有一种说明,便有你的一种是非;我有一种说明,便有我的一种是非;是非愈多,“道”反因而愈晦。所以庄子说: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不过“道”与“言”虽有不同,我们虽然着重遣“名”遣“言”,以显出“道”的真相,但名相和言语究竟不能不使用。我们仍然要把我们的工具弄正确些,把我们的名相和言语弄正确些,是这样才能把“道”的真相部分地表现出来,才有比较正确的是非。

不过立刻要知道,这所谓正确的是非,毕竟不过是名言区别,在“道”的全体说来,名言又不成立了。这便叫做“以名遣名”,“以言遣言”。这便是两行之道,譬如刷子和粉笔,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我们说刷子或粉笔的时候,刷子是刷子,粉笔是粉笔,不可以含混的。但立刻要知道刷子或粉笔,毕竟不过是名相的不同,实际上它们是一体的,都属于同一的自然界。是这样,刷子或粉笔的名称又不能成立了。一面肯定世间一切的名相,一面又否定世间一切的名相,这便是两行之道。所以庄子说: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是非在人事界是分别得很清楚的,若在自然界便无所谓是非了,是非便共同休息于自然平均的境界了。正如狄慈根(Dietzgen)所说的:“猫与豹虽是猫的不同的物种,但同属于猫类。所以真的和伪的思想,虽有许多差异,而是属于同一类的。因为真理是非常伟大的,万物都被包括在里面。”

如果不明两行之道,势必造成许多无谓的争执,不争其所当争,而争其所不必争。例如:狙公赋芋,日: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日: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齐物论》)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啊!这只有认识出宇宙的二重性的人,知道世界的单元的性质是有限同时又是无限,是特殊同时又是普遍的人,才根本明了世间一切的是非可否,都不过是假立的区别,或暂定的名称,在一定有限的范围内,是不得不如此的。若在整个的自然界里面,便这些计较,根本用不着了。所以能够透彻两行之道的人,便明白庄子所说的下面的一段道理: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

庄子的意思,以为自然界是无所不包的,真伪是非,都包括在里面。

一切都是真理之一部,错误也是真理之一部。所以说:“儒、墨之辨,吾所不能同也;各冥其分,吾所不能异也。”我们对于是非真伪要想弄个永久的排遣办法,只有任其自然。所以庄子有这样的结论: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齐物论》)“以明”便是听其自明的意思,庄子重“以明”,《老子》重“袭明”,是同一的看法。庄子除“以明”之外还提出一个“因是”。如上面所说的“无适焉,因是已”。又如所谓“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这些都是庄子不可知论之最赤裸的表白。

关于两行之道,到了《老子》书里面,就这样地表现出来: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一章》)

“无”是“无名”,“有”是“有名”。“无”就本体说,“有”就现象说;“无”就一说,“有”就多说;“无”就虚说,“有”就实说;“无”就同说,“有”就异说;“无”就暗说,“有”就明说。世问一切道理,总不外有无二面。换句话说,总不外有名无名二面。由有名可以表明一种要求,由无名可以显出一种妙用。《易经》说:“妙万物而为言。”“妙”即“妙万物”之妙,谓贯通天地万物的妙用。“微”含“分徼”“际限”“界别”之意。谓万物的际限或界别。就个人言,眼有眼的际限,眼只能视,而不能听;耳有耳的际限,耳只能听,而不能视。推而至于百骸九窍六藏,莫不皆然。各有各的际限,不能相乱。这便是有名之徼。可是在这时,如果遇着一个敌人加以某种危害之际,眼所见的,耳所闻的,乃至百骸九窍六藏所起的动作,都趋于同一的目的——抗拒敌人,这是什么东西在主宰呢?这便是无名之妙。又就宇宙言:天地万物有天地万物的际限,水流泾,火就燥,水火不能相乱;四时运用有四时的际限,冬不能行夏令,秋不能行春令。这便是有名之徼。可是天地万物的发生与四时的推移,都能消息盈虚,达到参天地、赞化育的目的,这是什么东西在主宰呢?这便是无名之妙。有名之徼,重分析,为科学之事;无名之妙,重综合,为玄学之事。有名之徼,肯定世间一切的名相;无名之妙,否定世间一切的名相。有名之徼,发生区别,遂有物;无名之妙,本无区别,遂有道。有名就“学”言,无名就“道”言。可是有名无名,表虽是二,而里实是一。无中含有“有”的要求,有中含有“无”的妙用。所以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便是《老子》书中所表现的两行之道。这样看来,《老子》的说明比《庄子》又充分多了。

(四)庄子所见的主观和客观

关于主观和客观,庄子的见解,有许多和费尔巴哈(Feuerbach)相类似的地方,便是认为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费尔巴哈以为“我”的身上含有“我”与“你”两个成分,所以主观和客观,便统一于我的身上。庄子也以为“我”身上含有主观和客观两成分,不过他所讨论的对象不仅限于人类,他是抱万物一体的思想的,他是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末段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段事实不管是不是真的,不管是不是后人加入的材料,可是庄子是抱着“物化”的思想的。庄子对人与物是同一的看法。明白了这点,就好讨论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庄子说: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齐物论》)

这是说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客观,也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主观。主观客观是对待的,说到主观就有客观,说到客观就有主观。也可以说客观出于主观,主观是由于客观。不过单讲客观是不大显明的,由主观进窥客观,是十分清楚的。但这里面有一层重要的道理,便是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所以庄子继续说道:

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齐物论》)这就是说主观客观是统一的,主观客观统一于个体。说到方生就含着方死,说到方死就含着方生;说到方可就含着方不可,说到方不可就含着方可;说到因是就含着因非,说到因非就含着因是。我的主观上觉得我是对的,而在我的客观上,就反映着一个不对的。在对待的地方就是统一的地方。因此庄子说道: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日:莫若以明。

这就很显明地说,主观也即是客观,客观也即是主观。客观也有一个是非,主观也有一个是非。既主观客观是统一的,既主观客观都属于整一的自然界,那又有什么主客之分呢?既无主客之分,那又有什么对待呢?

没有对待,便是一切认识的总枢纽。便是“道枢”。在这“道枢”里面,有无穷的是非,有无穷的真伪。说不胜说,莫若听其自明。庄子由相对论走入不可知论,现在推论到这里,又由不可知论走入怀疑论、诡辩论了。

看下面一段话自知: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

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黠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

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谓和之以天倪?

日: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竞,故寓诸无竞。(《齐物论》)

这段议论和古希腊哲学家哥尔期亚的思想,又有什么不同呢?庄子的思想推衍到极端,完全是破坏的,消极的,故为《老子》所不取。这一点又是《庄子》书与《老子》书的不同点。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本书是介绍禅宗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禅宗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不涉宗教内容,而是重点讲述了四五百年来,源自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的禅文化,如何走出中国,积极影响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作者还探讨了运用禅宗智慧有效纾解焦虑、推进教育并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在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很好,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很好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热门推荐
  • 决葬

    决葬

    一道金色剑光斩断天地,斩断时空,身着金甲的少年手握长剑缓缓走出,淡紫色的眼眸洞穿世界,世界的法则在其周身渐渐破灭。“这个世界,葬谁,听凭吾意。”
  • 诱导心理学

    诱导心理学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诱导心理学都无处不在!在职场上,我们不仅需要充分展现个人业务能力,还需要妥善驾驭自己的人脉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处理问题时不仅需要发挥聪明才智,还需要洞悉他人心理,有效引导对方,而这些,都离不开诱导心理学。翻开本书,从“斗智不斗力”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大量斗智案例的讲解和阐述,教你如何诱敌深入,示敌以弱,欲擒故纵,化敌为友,有效掌控对方心理。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各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诱导技巧,帮助读者趋利避害,逐一破解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不断地实现人生质的飞跃。
  • 世纪大提速

    世纪大提速

    故事发生在北方铁路局下属的凌水车站。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昔日计划经济培育的“铁老大”早已风光不再。货源不足、运力过剩、收入锐减、事故频发、职工下岗……种种弊端使得这些当年的天之骄子们陷入四面楚歌:他们每天必须应对的是如何落实上面的刚性下岗减员指标,是如何解决月月拖欠薪酬的劳资问题,是如何应付四面八方伸过来的利益之手;真正用来抓生产、搞经营的精力已所剩无几。作为北方铁路局下属的一个重要车站,凌水站同样也处于改革前夕的“阵痛”之中。
  • 月下遇你与星辰

    月下遇你与星辰

    被神秘力量追杀的世家小姐,为了寻求庇护,离开了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园。在陌生的大陆,一心追寻力量,只为报仇。
  •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学术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来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以及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三大思潮”的关系;下篇具体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巨变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重铸、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反抗侵略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升华。作者对近代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考察与探讨,对引导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对深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文化领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腹黑男神赖上双面小甜心

    腹黑男神赖上双面小甜心

    (绝对甜宠)都知道暗恋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他却默无声息的暗恋了她将近十年,在她身边扮演着各类角色……她浑然不知,如今她已经长得亭亭玉落,周围的桃花也越来越多……他觉得有必要……
  • 热门家宴菜

    热门家宴菜

    中秋国庆节长假里亲朋好友相互走访欢聚,总要开怀聚餐,而节日里酒家饭店人满为患,所以还是在家里亲手做一桌美味的热门家宴招待一下亲朋好友吧,可谓是饭香飘飘,亲情融融,欢声笑语阵阵,不绝于耳。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
  • 诚斋挥麈录

    诚斋挥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沟通术

    超级沟通术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会说话,是一种情商高的重要体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将遇到不同层次的谈话对象。如何运用出色的谈话技巧,来凸显我们的高情商,体现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在顷刻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张皇失措的话,足以摧毁一段美好的人生。蔡康永说:“把说话练好,无疑是最划算的事。”高情商人士们运用着各种语言技巧驰骋在生活、职场与社交间,叫你我羡慕不已。想要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从学会说话开始。会说话的人,一张嘴便可抵得上十万雄兵,身处顺境,那串串妙语便如锦上添花,横遭逆境,那句句激辩仿似雪中送炭;不会说话的人,哪怕实力再强大,那干涩生硬的话语也撑不起一个宏伟梦想。战时苏秦,靠着出众的口才流连于诸国之间,那一场场精彩至极的游说争辩使他千古留名。近代英国的铁血宰相丘吉尔,凭借高超的演讲功力和杰出的应变能力,成功度过一场场政治危机,收尽人心。
  •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秦倦人称七公子,千凰楼掌权之主。以倾国倾城之貌,聪慧绝伦之智闻名江湖。可又有谁知道他的一切,都是牺牲了亲生大哥的尊严和幸福换来的。当他倾心相恋的之人正是大哥的唯一光明时,他又能怎么办?他又该怎么办?当大哥的幸福与她的幸福不能两全时,纵是机智绝伦的七公子也难下决断了。秦筝,天生是朵带刺的蔷薇,在愤怒的时候分外地艳丽,在快乐的时候分外地妩媚:失去神采的时候,就像蔷薇被折去了所有的尖刺——遍体鳞伤,令人心痛。她不该属于懦弱的秦遥,她应该像炸雷一般怒放,像烈日一般火红,如刀剑一般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