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1500000017

第17章 努力学习——让你天天向上(2)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个词语叫作“勤学好问”。将它拆开,就变成了“勤学”和“好问”。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学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诸多疑问,这时候,我们便可以将周围所有的人都当成问的对象,不论是老者还是孩童,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解惑是他们的天职,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往往会令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许多教师都说:他们最怕的就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恨不得所有的学生都踊跃提问。

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问问题。青少年在学习阶段心里有问题却不问,或者是根本就没有问题可问,这是很可悲的。如果是有问题却不问,结果只能是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就又来了,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就会拖累自己的成绩。所以,青少年应该做到多问问题,不懂就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只有这样,以后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以后的道路才会越走越顺。

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总是和问题离不开的,在问问题中,我们可以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有了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因此,青少年要想有一番真正的作为,就应该从问题中不断地探索,去寻觅真正的答案,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学习真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青少年时代不仅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学习时代,也是人生中真正起步的时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青少年,如果想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获得成功,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做法,一定要摒弃掉。

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冲破以往的思维定式,思考问题时也应该有另外一种全新的角度,要敢于冒风险,从常规常理中钻出来。

青少年如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就真正懂得了学习的真谛。牛顿正是由于能够在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瓦特也正是由于能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才有了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唯有学会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直以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青少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能够帮助青少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世纪60年代初,英国北部卡都布莱克本地区住着一个名叫哈格里沃斯的人。他和妻子一个织布,一个纺纱,以此度日。

一天,妻子在织布的时候,不小心把纺车给碰倒了。但令他们感到十分奇怪的是,纺车上的纺锤从水平变成垂直,立了起来,但仍然骨碌碌地转动着。

哈格里沃斯看到这里,并没有按照常人的思维去把纺车给扶起来,而是在想:原来纺锤立着也能够转动。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我在一个框框中并排立着几个纺锤,用同一个纺轮带动它们,不就可以同时纺好几根纱了吗?

想到这里,他感到非常高兴,就马上动手做了一个立式纺锤的纺车,在一个框框上并排安置了八个纺锤,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效率一下子比平时提高了八倍。

后来,哈格里沃斯用女儿珍妮的名字为之命名,这就是“珍妮纺纱机”的由来。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发明,竟然成了“震撼旧世纪基础”的杠杆,孕育了一场震撼整个世界的新的工业革命。

哈格里沃斯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触类旁通地从一件小事情上想到另外一种可能。作为青少年,若想成功,就一定不要被学习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一定要勇敢地张开思想的双翼,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不断地飞翔。因为总会有一个绝佳的方法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发现,只要你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我国古人常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论语·述而》中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学会了俄语,有助于学英语;学会了滑冰,有助于学滑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

大家知道现代医生的听诊器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天,法国医生雷纳克为一位姑娘看病,由于姑娘很胖,要听心跳得贴在胸脯上,可是这样做又很失礼。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有一次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跷跷板的情景。

当时,孩子们并没有像平常那样坐着跷跷板玩,而是一个孩子在这头用鞋摩擦木板,另一个孩子则把耳朵贴在木板的另一头听传来的声音。想到这一情景,雷纳克马上获得了启发。他将一个笔记本卷成筒状,一头贴在姑娘的胸脯上,一头对着自己的耳朵——他清楚地听到了传来的心跳声。

后来,他又对此加以改进,取一根木棒,中间穿一小孔,并将贴在病人胸脯上的那一头做成漏斗状,这样听起来效果更好。这就是听诊器的前身。雷纳克戏称它为“指挥棒”。后来人们逐渐改进这一发明,使其变成了今天医学上普遍使用的听诊器。

听诊器的发明正是由于雷纳克的举一反三,这使我们不禁想到,原来举一反三就是这么简单。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关键概念、关键句子的理解,要准确、深刻、透彻,不要囫囵吞枣,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知识点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其中细微的差别,这样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说你遇到一道数学题,在做完这一道题的时候,不要仅仅满足于获得了答案,还要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答这一道题目,也许,适当地改变一下思路,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常言道,“学以致用”,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要知道学习绝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塞入头脑中,而是要能够灵活运用,要学会独辟蹊径,独具一格。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失败,不要守旧,要敢想、敢做,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刻不容缓:善于挖掘学习潜能

潜能,是人先天固有的一种禀赋条件和内在特质。人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我们青少年正处于开发潜能的最佳阶段,因此不能忽视潜能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挖掘自身的潜能是每个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事情。

古今中外,那些被世人铭记于心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灵感、直觉、预知力等都是潜在能力的具体表现。他们就是因为开发了自身的潜能,才有了辉煌的成就。

一般来说,人的潜能是以往日常生活中遗留、沉淀、储备下来的能量。比如,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走路,成长时期每天都在走路,到了成年的时候,他用脚走路的潜能就与小时候走路所沉淀下来的能量息息相关。曾有人报道,有一个人为了逃命,跨过了宽达4米的悬崖。所以说在某种环境下,在某种压力下,人们的潜能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不可预知的奇迹。

曾有这么一个报道:有一位年仅14岁的少年,对开车非常着迷,但是还不够资格考驾照,于是他的父亲教他如何驾驶。父亲在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身旁,但是刚学开车的儿子由于技术不过硬,突然间将车开到路边的河里去了。

父亲看到这一幕后大为惊慌,急忙飞奔到河边,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已被车压在下面,而且已经快被河水淹没了,只留下头的一部分在外面。父亲看起来并不高大有力,他仅有1.7米,70千克,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将车子一下子抬高,但被压在下面的儿子不能动弹,只能等到有人来帮忙,而父亲也一直抬着车边,直到有人把自己的儿子救出来。

很快,当地医生赶过来了。医生给男孩做了一个全面检查,说只是有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

此时,父亲开始觉得奇怪起来,刚才下河抬起车子前,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能不能抬起来。带着好奇,他再次试着去抬车子,结果那辆车子纹丝不动。很多人说这是奇迹,但根据医学研究来看,这可能是身体应对紧急状况而产生的超出平常水平的巨大能量。

人的心智是发挥巨大潜能的动力。许多成功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渴望成功的心智。有人曾也说:“我们一切的表现,完全是思想的结果。”可见心智具有决定命运、结局的力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发掘自身潜能以及促使潜能发挥的最佳方法。因为知识丰富必然联想丰富,而智力水平正是取决于神经元之间信息联结的面的大小和信息量的多少。

在信息时代,新的想法、动向和观念每日影响着周围的一切,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掌握知识的最佳阶段,只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充分出发挥潜能,相信我们终究会有所作为。

因此,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应该学着逼迫自己多动脑,要有渴望知识、渴望成功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去产生新的发明、新的见解、新的科学定论。很多的潜在能力都是靠自己挖掘出来的,那些优秀的人更懂得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青少年不要小瞧自己的能力,不要自己限制自身的发展,更不要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就认为自己已达到最高点,这只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能,错过成就自我的机会。

英国一位小说家曾说过:“人生实在奇妙,如果你坚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做事保持一颗恒心,不屈不挠,终会梦想成真。现今,我们所使用的千百种发明不都是人发挥潜在意识,经过充分的想象才得出的成果吗?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3

    语言艺术全书3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本书详细介绍了低调做人的艺术与原则,从低调做人的细节入手,使读者轻松领略做人的智慧。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低伏者得大成,不争者得天下;将飞则翼伏,将奋则足踞;低调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与其练达,不如朴鲁;藏巧于拙,以屈为伸;让步为高,宽人是福;盛极必衰,居安虑患;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轻松掌握做人的艺术,能够以低调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
  • 做事的智慧与禁忌

    做事的智慧与禁忌

    用智慧的方式做事,你将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而如果做事触犯禁忌,一番辛苦之后也许是徒劳无功的。《做事的智慧与禁忌》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将告诉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合上《做事的智慧与禁忌》后,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本书由廖康强编著。
  •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万变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适者生存,个体不被社会所抛弃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从生物型的个体转化为社会型的个体。本书提出了“适应力”这个概念,通过“三步适应法”:第一步,接受改变;第二步,扩大选择范围;第三步:采取精准行动,为在感情、事业中感到迷茫、困顿的人提供指导,在适应现实的前提下,活出快乐的自己。
  • 让言值配得上你的优雅:做个会说话受欢迎的女人

    让言值配得上你的优雅:做个会说话受欢迎的女人

    这是一本帮助女人修炼口才、提升说话水平,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书。上帝给予女人靓丽的外表,却没有给她们与之相匹配的舌头,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女人说话口无遮拦、咄咄逼人,被人们称为“毒舌美人”,她们的人际关系因此变得糟糕,工作和生活黯淡而枯燥。所以,说话是女人后天的一门必修课。说话这点事,往简单来说,三岁小孩都能说话;往困难来说,即使是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会有说错话的时候。所以,如何说话、怎样把话说好是每一个女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热门推荐
  • 这个老公还顺眼

    这个老公还顺眼

    新作品《一路妃升》求投资求守护!一觉醒来,看着自己胡萝卜般粗的手指,以为姿势不对,冒着电闪雷鸣躺到刚醒来的地方,准备再来一次!可依旧要面对这副差强人意的身体,而且夫君还有个白月光不时出来蹦哒下!李心脖子一横:这,老娘就忍不了了!
  • 谈恋爱吗逆天的那种

    谈恋爱吗逆天的那种

    听说,异能界中极为稀有的紫级异能者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九天下凡的神仙。顾玉玦看向某黑衣岛主:“真的是这样吗?”某岛主(微笑):“当然,要不你以为我们两个是干嘛的?”顾玉玦:???某岛主(宠溺一笑):“谈谈恋爱,顺便逆天。”注:过程1v1,结局HE,现代架空
  • 疯狂乐土

    疯狂乐土

    “我想和你们玩个游戏。”随着小丑的一声宣告世界充满了怪物的咆哮和人们的哀嚎他在向你嘲笑围城之内只要活下去就好——————————“刚刚那道光是咖喱棒吗?”“这有什么,我还拿着不死斩呢。”
  • 落雪唯天

    落雪唯天

    【長篇&武侠】千里寻你,你眉眼深处,盛开着我的雪舞。她素衣若仙,他气质若兰,他们本是雪原上一对眷侣,清雅出尘,却被迫奔波于江湖,最后,回首,他们是会选择放下一切,紧守彼此的幸福,还是相忘于江湖?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个忧伤的童话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段失去爱又重新找回爱的旅程。小王子来自遥远的B612星球,他的星球很小,上面只有两座死火山和一朵玫瑰花。一次他和玫瑰闹了别扭,负气离开,他先是前往附近的星球去旅行,一路上他遇到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最后到达地球。在地球上他遇到一只狐狸,狐狸告诉他:“我们应该为我们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他想起了他的玫瑰,很想立刻回到她的身旁……
  • 我是外星文明传承者

    我是外星文明传承者

    苏灿意外获得了外星文明传承,但也同时招来了一个未知的恐怖存在的窥视。为了不被干掉,也为了自己的小破球还能存在他只好不断的穿越每个电影世界寻找变强的机会......好逃的快些。
  • 贯子口之登云杖

    贯子口之登云杖

    四十四年前,盗魁薛瑞带领几百名弟兄进入渭王陵,还未找到渭王主墓,便赔了夫人又赔兵,最后只有他和龙飞活着出来,今天龙飞的孙子龙云和卫峰,刘文,新羽一伙再入渭王陵,龙云在墓壁的壁画上看到自己的前生龙鹏征战楼兰的传奇一生以及和木凡刻骨铭心的爱恋,他们一伙历经千难万险找到渭王主墓并发现了几千年前渭王的秘密,敬请期待。
  • 时空幻想波

    时空幻想波

    随便写,想到哪里写哪里,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主角性格偏向黑暗,行事风格幕后,绝对不会和别人拼命,真小人也
  • 道布行施

    道布行施

    该作者有些懒,没什么想说的,闲着没事写着玩所以天天更是不可能的。
  • 十二条

    十二条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