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3000000031

第31章

随着天气变暖,老齁巴屋子里的温度也在上升。从桂珍嫁到西院后,两家人在一起吃饭,老太太还是领着两个孩子在东院住。老太太觉得老少三辈儿挤在一个炕上不方便,王老三和桂珍是新婚。再一个就是老太太要脸面,全家人跟着儿媳妇一起改嫁,她的心里总是觉得不得劲儿。好在淑清跟几个孩子成天往这院儿跑,两窝儿孩子处得挺好,让她的心里很安慰。开始的时候,每天开饭时,他们就往西院去,后来淑清安排干脆把做好的饭端到她这院来,在这边烧水刷碗也热乎热乎炕,还能节省点儿柴火。老太太没事儿就不再上西院儿去了。老太太看见桂珍和王老三在一起,忍不住会想起死去的儿子,不往西院儿去,老太太的心里会好受些。

这天下半晌家里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一出现在家门口,老太太当时吓得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来人是范书英。范书英和死去的范齁巴是一爷公孙的亲叔伯哥儿俩。书英家住在双城,齁巴的老爹活着的时候,两家来往很密切,老头儿走了以后,两家逐渐就失去了联系。老齁巴没闺女,就生了齁巴一个儿子,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书英,俩人处得跟亲娘儿俩似的。上次渡边来杜家围子开会,宣布通缉令时,就把老齁巴吓够呛。听说通缉犯里有个双城籍的叫范书英,老太太心里“咯噔”一声。她让淑清领着她去杜家大院儿西院墙看布告时,一看布告上的照片真的是书英,差点儿没把她吓死。这事儿过去半年多了,又摊上这些个糟心的事儿,老太太已经把这事儿忘得差不多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这孩子会到家里来,她赶紧把书英拽进屋子。

老太太稳了稳神儿,拉着书英的手眼泪掉了下来。

“书英啊!这几年你跑哪儿去了?可把大娘掂心死了。”老齁巴没敢往下说,她看见盘脐子和丫蛋儿在屋里,怕说什么被这俩孩子听见,要说出去可就糟糕了。

老齁巴招呼俩孩子说:“盘脐子,去,领着你老妹儿上西院儿你妈那儿玩儿去,告诉你妈家里来客了,晚上做点好吃的。”

俩孩子正玩儿在兴头上,一听说晚上要做好吃的,穿鞋就往西院儿跑。

红豪从泰安城回来后,他向翠莲和书英汇报了李黑塔要过六十大寿的事儿,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下手的好机会。可李黑塔的生日是哪天?参加寿宴的有多少人?究竟是什么情况,一点都不掌握。

王钧团长指示过,要行动,就一定要摸清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大家知道,这是泰安独立大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枪,只能胜不能败。要想得到详实情报,只能派人再去侦察。大队算范书英在内共四十人,除了孙翠莲和书英外,其余的都参加过打杜家围子响窑。李黑塔屯子跟杜家围子不到十里地,万一碰上熟人那可就遭了。书英和翠莲是能承担这个任务的人选。翠莲是农村长大的,这些年被震三河包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去肯定不行。书英当机表示自己亲自出马。

“不行!”宋红豪坚决反对。红豪心里明白,书英是组织派来的,是来这儿指导工作的,绝不能让她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红豪害怕万一书英有点儿闪失,没法向上级交代,更没有脸面见岳子龙。

书英淡定地说:“红豪,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去执行这次侦察任务是有把握的。我十几岁的时候,多次去过杜家围子,李黑塔屯儿我也没少路过,我熟悉那里的情况。我有个大娘就住在杜家围子,我去走亲戚名正言顺,没人会注意。你看看咱们大队这些人,就我和翠莲没去杜家围子打响窑儿,你们都参加了,杜家大院的人和杜家围子的青壮年大部分见过你们。你知道,杜家围子有自卫队,年前还配了新武器,万一真的出点啥事儿,派去的人回不来,我们的计划也会泡汤。”

红豪被书英说得无言以对,他知道书英虽然是女同志,心思却非常缜密,处事也非常果断,自己再坚持也拗不过她,只好说道:“那也得制订个周密的计划,你毕竟被日本人通缉过。”

“你放心,执行这样的任务,我不是第一次。泰安城我不敢去,去杜家围子肯定没事儿。我被通缉是一年前的事儿了,人们早都忘了。我在这儿待了快俩月了,咱们这儿伙食比三马架好多了,我都胖了一圈儿了,岳子龙也不一定能认出我来。我打扮成个农家妇女,一个串亲戚的老娘儿们没人注意。杜家围子那么小,谁能看见泰安日本人发布的通缉令?”看红豪同意了自己的意见,书英自信地说。

经过研究,他们决定由王三毛扮成车夫赶马车送书英。走的路线也变了一下,从何公屯出发往西走奔兆福,绕过通宽镇。再从兆福绕道奔王家围子,然后经过宋家窝棚奔蔺家粉坊,到蔺家粉坊后,书英下车步行去杜家围子。红豪派人在瓦盆窑蹲守,如有情况马上和瓦盆窑的赵哈哈联系。

第二天起早上路,下半晌,书英就来到了杜家围子。

老齁巴把两个孩子支走后关上房门,拉着书英的手说:“英子,你的胆儿也太大了。全泰安都知道你是共产党,日本人上我们这屯子开会,念抓你的令,还把照片贴在杜家大院的西墙上,可把我吓坏了。你咋还敢露面呢?听大娘话,赶紧回双城老家,那疙瘩离这边儿远,小鬼子也就抓不着你了。”老太太急得说话嘴唇直哆嗦。

日本人来杜家围子宣读、张贴通缉令的事儿,书英根本没想到。老齁巴把这事儿告诉她时,她也大吃一惊,临来时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复杂。可来了,也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她干脆对这事避而不谈。

“大娘,看家里这状况日子过得也挺紧巴吧?我哥身体咋样了?还给地主扛活呢?怎么我嫂子还住西院呢?”书英透过窗子看到了王家的大房子。

“咋回事?他们新盖的房子,把你自个儿扔这屋了?”书英有些不快。她没想到她的话,戳到了老齁巴的痛处,老太太当时就哭开了。

“英子,咱家出了大事儿啦!这个家已经没了!”

见老太太哭得厉害,书英就知道这个家真的出大事了。她帮“叩儿叩儿”咳嗽的老太太拍着后背。

“大娘,出啥事儿了?你别着急,慢慢说。”

“去年冬天,有伙儿胡子砸了杜家大院儿的响窑。你哥是人家的长工,你知道,他从小打兔子、打野鸡枪法就好,被安排在炮台子上。谁能想到那胡子的枪法咋那么准呢,窑里头儿一枪还没放呢,就被人家从炮台子上下来了!”老齁巴喘了半天压住咳嗽,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书英听了脑袋“嗡”的一下子,她知道这事儿呀!在大队她没少听说红豪两枪定响窑的故事。没想到在杜家围子红豪打死的两个炮手,其中的一个就是自己的哥哥。书英傻眼了,老天爷咋这么会安排呢?自己的好搭档,竟是杀死亲人的凶手。书英眼泪止不住“唰”的一下流了下来,可这些事儿根本就不能跟大娘说,如果说自己现在就和这帮胡子是一伙儿的,老太太非把她赶出去不可。

书英平静了一下,问道:“我嫂子呢?最难受的是她呀!”

“英子,你看这家老的老、小的小,你哥这一死,家里都断顿儿了,你说剩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的可咋过呀?没办法啊!那院的淑清姑娘给撺掇的,我让你嫂子嫁人了。不管咋说,也不能眼看着咱这一家人饿死呀!那院王家老三人挺好的,对我、对你嫂子和孩子都挺好。那院的淑清妈去年得克山病没了,爹跟着鬼子上工去了,就他三叔和四个孩子在一起,日子也挺难。人家姥姥家是大地主,吃喝穿戴不犯愁。要不是人家照顾,我们这孤儿寡母也早就饿死了。”老太太又抹起了眼泪。

书英原来就知道,大娘家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可是没想到会弄得家破人亡,而造成这个结果的竟是宋红豪。她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对待这事儿。书英毕竟是共产党员,她知道此次自己来杜家围子的任务。

“大娘,我在你这儿住两天就走,别让外人知道我来家了。”书英嘱咐着老太太,听见院子里有人喊。

“奶,咱家来客啦?哪儿来的客呀?”说着淑清已经进了屋。

书英上下打量着淑清,从她进屋一说话,书英就感到这孩子性格直爽、做事儿煞愣。她礼貌地从炕沿边儿上站了起来,看着老太太等着她介绍。

淑清却看着站在面前的范书英惊呆了,她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日本人通缉的那个人。当初鬼子念通缉令时,淑清根本就没仔细听,后来老齁巴非要淑清陪着她去杜家大院儿西院墙看看去,淑清才仔细地看了那张通缉令,她真真儿地记住了范书英的模样。领着老太太回来的路上,她看出来老太太不对劲儿。她当时还问过老太太是不是认识这两个通缉犯,老太太嘴里说不认识,可是吓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淑清早就对共产党有所耳闻,听说他们专门打鬼子、杀汉奸,可从来没见过,这咋就来到家门口了呢?

见了书英,淑清惊讶地说道:“奶,这是咱家亲戚?这不是鬼子要抓的共产党吗?”

淑清的话让书英一愣,心里说坏了,看来这次来执行任务肯定不会顺利,连个小姑娘一见面都把自己认出来了。书英不知道,淑清能认出她来,是因为她陪着老太太去看过通缉令。要是换别人见了她也不会注意,根本也不会往这儿想。

听淑清说话儿的口气,她看出来这孩子跟这个家不外。她马上问老太太。

“大娘,这孩子是谁呀?”书英上下打量着淑清。

“这就是西院儿淑清,从小儿在我身边长大。就是她张罗把你桂珍嫂子嫁给了她三叔。不是外人。”老齁巴赶紧给书英介绍。

老齁巴又转过头来,看着淑清说:“这是我亲侄女儿范书英,是我们老范家的姑奶子。你得叫姑姑。”

“姑,你啥时候来的?”说着淑清拉着书英一起坐在炕沿上。

书英感到了这个孩子的热情,心说她知道我是共产党,怎么对我一点儿也不介意呢?就问道:“淑清,你怎么知道我是共产党呢?你听说过共产党?”

淑清看着一脸和善的书英笑着说:“共产党我听说过,是专门打鬼子、杀汉奸的。去年秋天晚儿,你的相片在我们屯子贴了挺长一段时间呢,我陪我奶去看过,要不我咋一见面就认出你来了呢。”

淑清的坦率和真诚,一下拉近了她和书英的距离。书英问:“那你看见鬼子可哪儿抓的共产党不害怕吗?”

淑清瞪大了眼睛说道:“那有啥可怕的?别说共产党是好人,连胡子我都不怕。”

老太太在一边儿憋不住了,笑着说:“又逞能了!英子,淑清可是个贼大胆儿。去年胡子打响窑,她撵着抢了她家几件棉衣服的胡子,一直跟到杜家大院儿,找到胡子头儿说理。把抢去的东西要回来了不算,还捞到两块大洋的赏钱,她还踹了抢东西的小胡子。这屯子没一个不知道这事儿的。你别看她人小,主意正着呢,我们现在这个家就是她当着。你桂珍嫂子能张罗不?赶不上她一半儿。前一阵子结婚,里里外外都是她张罗的。咱家你哥没了以后,要不是这孩子,我们娘儿几个备不住早都死了。”

淑清听老太太一个劲儿地夸自己,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奶,你跟我姑先唠着,我去看看晚上饭。一会儿,我让我三叔过来把炕烧热乎的,晚上我过来住,陪我姑好好唠嗑儿。”说着风风火火地走了出去。

淑清的闯荡劲儿,再加上老太太的介绍,书英从心里往外喜欢上了这孩子。书英觉得这是个可以培养的人。

晚饭淑清安排得很像样,猪肉炖粉条是东北人招待客人最实在也是最热情的菜。五花肉炖干豆角丝和茄子干儿油汪汪的,散发着香气。冻豆腐炖虾米皮儿,味道非常的鲜美。桂珍还有一道拿手菜——油泼白菜,把鲜嫩的冬储白菜用手直接撕碎,焯好后再用凉水投一下,用力攥出水分,把红辣椒丝和蒜片放在上面撒上盐,热油往上边一浇,香气立刻就散发出来,清爽而鲜香。用柴草烧火烙的油饼外酥里嫩,嘎巴儿焦黄,咬一口稀酥蹦脆。

“你们这是干啥呀?把我当作客了,这整得也太麻烦了。”书英看见这么奢侈,心里有点儿过意不去。

淑清笑着说:“姑,你多吃点儿。别看我们是没妈的孩子,可我姥姥家照顾我们可好呢,一年的吃喝穿戴样样不缺,过年的时候,我们吃得比这还好呢。你好不容易来一回,就别外道了。”

家里来客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儿,可以借光狠狠地吃一顿。福临、盘脐子、玛瑙和丫蛋儿一声不吱地低着头只管吃,桂珍不时地给老人和客人夹菜。淑清吩咐珍珠,一会儿把拆洗干净的被子找出来,吃完饭送到东院去。淑清还让盘脐子和丫蛋儿今晚儿在这屋住,告诉珍珠管好这四个孩子,自个儿去东屋陪姑姑。

桂珍知道老范家在双城这门子亲戚。她结婚后,和书英只见过一次面。老爷子没了以后,这几年跟双城那边儿也没什么联系。书英的突然到来,让她感觉到有些蹊跷,又觉得侄女儿来看看大娘也是常理儿。她压根儿就不知道,书英是通缉犯。王老三的身份很尴尬,老婆前夫的妹妹来了,自己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要不是有淑清里外张罗,他还真不知道这客该怎么个待法儿。

初春的夜来得并不早,远处不知是谁家的看家狗在不停地叫。

瓜窝棚里,只有老齁巴、书英和淑清三个人。

“姑,共产党的队伍究竟在哪儿呀?光听说你们打鬼子、杀汉奸,谁也没见着过呀!你们打鬼子究竟是为了啥呀?”

书英面对着这个孩子,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回答她没完没了的问题。

热乎乎的炕上,书英并没有捞着睡多少觉,耐心回答淑清好奇而单纯的提问,整整持续到天放亮。

鲜红的朝霞,又托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成长

    我们的成长

    我老家在四川东北部群峰簇拥的大巴山区,我们落脚的这面山名叫老君山,村子悬在山腰,海拔千余米。山下有一条浩荡的大河,河对面是杨侯山,许朝晖的家就在杨侯山的腹部,那里有一所村小,叫石船小学。她爸从部队复员回来后当了教师,但没在石船教书,而是派到我们村的鞍子寺小学当了校长。站在鞍子寺的操场上,可以望见许校长家门前那丛水竹林,也可以望见他家做饭时升起的炊烟,但要回去一趟,则须把一个“U”字形从头走到尾,这没有大半天工夫绝对不行。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两家相隔一条河,打情骂俏任吆喝,要想过去亲个嘴儿,哥你莫怕走断脚。”许校长家很穷,按村民们的说法,穷得“舔脚板”。
  • 天网

    天网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时空迷阵

    时空迷阵

    这是一个关于在异度空间循环“游戏”的故事。一个上班族,在某一天乘坐公交车上班时,遇上了日全食,从此生活被改变。在无人驾驶的公交车上,他和其他五位乘客遭遇了各种灾难,是真实的体验,还是虚拟的经历,没人清楚,他们除了按照“游戏规则”,一次次下站度过危机外,别无选择。公交车周而复始,在密闭的空间里,食物逐渐减少,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谁去谁留,考验着每个人的本性……其实,在那场日全食中,六位乘客意外被罩在了一个“时空瓮”下,至于为什么要经历各种离奇事件,那些消失或死亡的人又去了哪里,他们最终能否逃出“时空瓮”,成了永久的谜……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这么推理不科学

    这么推理不科学

    化身名侦探的小说家韩格拥有特殊的推理技巧——每个死者都是死于绝世武功之下!真是够了!然而,就这么个货每次居然还能成功破案?
热门推荐
  • 毒宠战神狂妃

    毒宠战神狂妃

    她,是远近闻名的“私生子”,更是从未修炼过的废物。她,是丧失记忆,却实力至高无上的上神。一朝灵魂合一,曾经只能被人踩在脚下的卑微“私生子”犹如涅磐重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腹黑帝王为她痴狂,顶级魔兽认她为主。他,是神秘莫测的国师,妖娆红衣之下却藏着炙热的灵魂,他杀尽天下人,对谁都不曾手软。却对她,唯有她,能够令他温柔从容。她要这帝尊王朝顷刻崩塌,他便奉上帝王项上头颅。她要实力卓绝、霸绝碾压各路牛鬼蛇神,他便奉上至宝为她铺路。只是……“娘子,为夫的心受伤了,需要娘子亲亲才能痊愈……”“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逐鹿中原:淮海战役(下)

    逐鹿中原:淮海战役(下)

    本书分徐州概况、聚焦徐州、全歼黄百韬、围歼黄维兵团、追击围歼杜聿明五篇介绍了淮海战役。
  • 蛇灰I龙骑

    蛇灰I龙骑

    阿比亚历1917年,兽人撕毁了和约袭击人类,由此结束了“短暂的和平”。与此同时,一个孩子走向无法躲避的宿命。
  • 王弼老子注

    王弼老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谁负我半生年华

    谁负我半生年华

    莫小言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孤魂老鬼,游荡在生活的小镇里,街道里,人群里。她突然就在这里爱上一个初次见面的男生,她直觉着自己不再是孤魂老鬼,她终于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鬼,虽然她才15岁。金黄的银杏叶打着转儿脱离枝头印在她的脸上,沾染着这深秋的一丝平淡忧伤,她本不是个忧伤的孩子,不爱无病呻吟。青春于她而言,似乎漫长到有足够的时间要她去印证某些东西,例如她会要他爱上她。但她真不知道他喜欢她什么,她长得这样忧伤,完全长坏了青春……
  • 这个君主不太凶

    这个君主不太凶

    热血青年吕良穿越异界,成为了一城之主。他原本打算大干一番事业,却发现这个世界太不一样:云层之上,巨龙的身躯遮天蔽日;密林之中,拇指法师正拼命躲避夜叉的追杀...在这片充满史诗奇幻与魔法的土地上,人类应该如何改变自身命运?“我只想保住性命,顺便拯救一下世界。”——————(主角智商在线、节操满满,请放心入坑~)
  • 朔月繁星

    朔月繁星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怎么可能→_→) 陨落的流星是心上人;本来想救人的人,变成被救的人;想救的人救不下,想爱终爱不得; 未曾失去的,珍惜便不会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