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1400000007

第7章 智慧的光芒——谈数学与人文(1)

2013年12月13日王蒙、冯士筰、方奇志、徐妍在中国海洋大学的对谈

编者按:冯士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奇志是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系教授,徐妍是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蒙:福建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林兴宅,以前他提出过一个观点,说“最好的诗是数学”。这个话一说,全国哗然。我当时并没有很多道理可说,但是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古今中外不止一个有名的文学方面的人才自嘲说:我为什么写小说写诗,因为我从小数学不及格。例如,汪曾祺先生有过这样的名言。但是我跟这种类型的写作人有相当大的区别,我从小就着迷于数学和语文,我为什么着迷这两样呢?因为我始终感到只有在数学和诗学里面,人的精神才能够进入一个比较纯粹的境界,才能把对世界的认知符号化、纯粹化,提升之、激扬之。比如,你就是用数学的一些概念,如数字、数量关系,或者形体、形状、相似、相等、不等、互证或者其他,用这些东西来认识数学,来认识世界。而且在你的这个很特殊的精神世界里头,你能感觉到这种智慧的光芒,你能感觉到人类的智慧中有多少奇妙的激情与创造发现!不管你有多少不顺心的事情,多少琐碎的事情,多少鸡毛蒜皮的事情,多少小鼻子小眼、抠抠搜搜的事情,可是你进入这个境界以后,那些猥琐的东西没有“入门证”,根本进不来,你只剩下了妙悟、飞升、热泪盈眶;同时你只剩下了智慧,只剩下了推理,只剩下了激情,同时还有想象,最纯粹的想象。

我想作诗的感觉和解一道数学题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这种感觉就是黑暗中的寻索与光明照耀的狂喜。我上初中的时候,就迷于这个。后来长大一点,就觉得各种数字和形状都是充满了感情的,譬如说,当我们说“一”的时候——中国人最喜欢这“一”: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见出这个人的坚决,多么鲜明,又多么忠诚;又如“天下定于一”,所以叫“定一”的人特别多,如陆定一、符定一等。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就觉得许许多多的数学现象,其实都是人生现象,它反映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道理。

譬如说,我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我在北戴河看到一个捉弄人的、带赌博性质的游戏,就是他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球,比如说红、黄、蓝、白,每样5个,放在一块儿20个,然后让你从里面任意抓出10个来,如果每种颜色的组合是5500,就送你一个莱卡照相机;如果是5410,送你一条中华烟;然后,有两个组合是你反过来要给他钱的:一个是3322,一个是4321。3322加在一块儿是10,4321加在一块儿也是10。结果人到那儿一抓呢,经常是抓出来3322和4321。这个是非常容易计算的问题。很多老师,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校长,他是数学家,他把整个的算草都给了我,而且他特别重视这个。他在全校的同学里头组织了几百个学生在那儿抓,抓了一个小时,然后又在电脑里头算,结果都完全一样,就是3322和4321所占的比率最高,都能占到接近百分之三十,而5500呢,它只是十几万分之一。为这事我还出了硬伤,因为我有这悟性,没这知识,我说这5500的概率和民航飞机出事故的概率是一样多的。结果民航局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说民航局从来没出过这么多事故,他们不是十万分之一,可能是千万或者更多万分之一。所以这也让我长了很多的知识。

这几个数字,一个是3322,一个是4321,迷住了我,我觉着这就是命运。什么是命运?3322或者是4321就是命运。为什么5500的机会非常少,就是命运绝对拉开了的事并不常见,一面是绝对的富有,因为5是全部,某一种颜色的球全部拿出来才是5,另一个是0,这个机会非常少,十几万个人中就一个,它赶上了5500,我们也是爱莫能助,或者妒也白妒了。

所以说命运的特点在于:第一,它不是绝对地不公平;第二,它又绝对不是平均的。例如4321,哪一个和哪一个数都不一样,却又相互紧靠,它的概率非常之大,我觉得这个命运太伟大了,这就是上帝,这至少是上帝运算的一部分,或者让你3322,这非常接近,但是不完全一样,或者是让你4321,谁跟谁都差一点,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还有,如果你不是往外拿10个球,而是往外拿12个球,你想拿出3333绝对平均的概率也是非常之低。恰恰由于10不可能用4除尽,4种拿10个,才出现了这样美妙的结果。这就是概率和命运、上帝的关系。一次,我和一个美国人——美国的一个研究生谈起我的作品,我忽然用我的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讲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我就给他讲maths,我说这就是God。他就说:“eh.I don"t like this.”他很不赞成,很不喜欢我这样的分析,把伟大的上帝说成是数学,但是我不是说伟大的上帝是数学,而是说数学的规律是“上帝”所掌握的,和世界的宇宙奥秘是一样。

徐妍:数学的趣味的确无限,原因就是它和人文是密切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它的里面含有非常多的我们人类难以穷尽的哲学,当然是与生命哲学,东方哲学,以及灵感、想象力都有很多的关系。但是如果说我们能感受到的话,一定是有好奇心、想象力,同时也还有智慧的头脑,在这点上我想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冯士筰:我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文学家,正好是在这两个范围以外的这么一个人,我后来再一想,我来有一个好处,有什么好处呢?我给大家算一笔账,你就会发现,我来也有我的用途:第一,在座的文学家,当然了,以王蒙老师为首,是一个文学的组合,再加上数学组合,因为两家碰撞嘛。数学组合,方院长,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加在一块儿这又是一个组合。你们两个加在一起就是这个会议的主题,我们假设你们加在一块儿是+1,放在数轴正的方向,算+1的话,刚才王蒙老师说的九九归一,1是很好的数字,我假设为+1,那么我参加有一个好处,我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文学家,如果我是真的一点也不懂的话,你可以把我算作在这数轴上的一个负数,我们假设是-1。要是真这样的话倒挺好,我们把二者作和,即+1加-1等于0,0这个数字是非常精彩的,我猜啊,方老师可以给大家一个解释,0这个数字太美妙了,但在数学上,跟1比,甚至要超过这个数字。但从中国的人文理解,九九归一很好,但从数学上来讲,0是很奇妙的。因此,有我在确有一个好处,把我加在数轴上,就变成0了,太完美了这个数字!当然我也不是完全不懂,我也学过小学算术了,初中代数了,大学微积分了。文学的话,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至少是高中语文以下的水平,我看过一些书,因此,我不是完全听不懂,我就不是一个完全的-1。是一个负的零点几,这样一看,跟各位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不到1的小的正数,这就不圆满。另外呢,我不是一个绝对不懂的一个-1,加在一块儿更不能是0了,就更不圆满了。但是,我想不圆满,这正反映啊,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它没有圆满,从哲学上看这“不圆满”要比“圆满”更圆满!我这么一想啊,好吧,我就来参加吧。

方奇志:数学本质上和王先生刚才说的是一体的,因为从其源来讲,数学是研究世界的本原的,就是说它是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我们说五个手指头、五个苹果、五头猪,这都是应用、现实层面的,但是你把那些单位都去掉,就只有一个“5”,那就变成了数学。从很久以前开始,人类相信数字是上帝安排给这个世界的某种模式,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按某种数学模式运行的,这个模式可以用到很多的方面。从起源上讲,数学的所有研究包括欧洲的数学发展,都是率先属于教会的,它是宗教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哲学的换位来看数学。数学和文学,包括哲学,在对人生最本质的和对世界最本质的探索方面是相通的,只是角度不同,应该都是一种我们所说的形而上的东西。

一、数字与人文

徐妍:听三位老师讲了之后,我有一所得,也就是一个初步的认识,数学其实是哲学,而且如果套用海德格尔的“诗与哲学是近邻”的话,我现在认识到数学和人文是近邻。

王蒙先生说,从1到9,我们都会从1到9想到一些,但是王蒙先生提供的是这样一个内容,比如说天得一以清,天下定于一;一分为二,二心,二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足鼎立,三星高照,一分为三;四时生焉,四方、四顾茫然;五行,五色;六六大顺;七巧;八面玲珑;九九归一;等等。从1到9,0暂时悬隔到那里,因为0实在太妙了,我们把它放在后面。

王蒙:我忽悠一下,中国人喜欢“一”,因为这整个的世界是“一”,世界是统一的,郭沫若的诗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一的一切,一切的一”,现在我也没完全明白什么意思,但是中文的此种构词是太棒了。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万法归一,一生万物。天下定于“一”。中国文化最讨厌的是“二”,如二心,如果皇上说你有二心,你的脑袋就保不住了。毛泽东最喜欢的是二:这是毛泽东和柳亚子说的话,老蒋说天无二日,我偏偏再给他出一个太阳。毛泽东也喜欢“一”,也喜欢“二”,当革命没有胜利的时候,他喜欢“二”,革命胜利了,他喜欢“一”,但是他讨厌“三”,没有第三条路线,没有中间路线,第三条路线都是假的。改革开放以后,“三”的地位有点提高,哲学家庞朴就提出来一分为三,一分为三是什么意思呢?他说,譬如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抓就死这是“一”,一放就乱这是“二”,但是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三”,就是抓而不死,放而不乱,就是在“一”和“二”的斗争中要产生出一点新的模式来,新的思维,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一分为三”这是庞朴教授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没有得到普遍的响应。我个人很喜欢他这个话。你只要承认了“三”,就承认了不断出现新生事物,所以老子说,道生一,抽象的道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宇宙,一生二,这个宇宙就变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斗争的结果会出现新的东西,既不完全是“一”,也不完全是“二”,那么不断地出现新的东西就生了万物,所以我个人也有点喜欢这“三”。

但是在男女关系上我不喜欢“三”,我不希望第三者插足,我这一辈子也没有“三”的记录,我永远只“守一”。

徐妍:刚才王蒙先生讲,他提供1到9,他最喜欢哪个呢?他在书中已经说了,特别不喜欢小葱拌豆腐的那种一清二白的思维方式,我也猜想可能“三”是他比较青睐的数字之一,这是在哲学上,不是在生活上,而且在这里面我的感受是:虽然有着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但也有他个人的,或者一代人的那种伤痛的历史记忆。中国要是能够允许“三”的存在,那大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冯士筰:王蒙老师刚才谈得非常清楚,从1到9,谈得确实不错,我想方老师应该更有她的体会,就这九个数字,咱不谈0,0是个比较奇妙的数字,这是个基本数字。刚才王蒙老师谈到了一、二、三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啊,“一分为三”,在今天我们能讨论它,这已经是不容易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本质性的进步,从社会上来看,也不是从文学上,也不是从哲学上来看。在我们国家,现在能讨论一分为三了,上帝呀!这真是保佑!

在我谈之前,我先斗胆“批驳”一下王先生。您和您夫人“守一”呀,OK!但是,“三”是重要的:小孩儿!没有小孩儿,就不是一个家,就不是一个三维结构,就不是一个完满的家庭。事实上,就王蒙老师的恋爱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最稳定的因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就是后代。我们老说n维空间,其实我们是生存在一个三维空间(n=3)中,三维空间是除了时间以外最稳定的空间。抱歉,这是补充,不能叫反驳。

一分为三看来可能是非常重要,至少非常有趣,大概“三”的位置是最稳定、最和谐的,也普遍存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过去看小说也好,看电影也好,都是红脸就红脸,白脸就白脸,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我说话可能是有点僭越了,反对写中间人物,其实说白了,冒昧地说一句在座的各位,可能咱们大多数都是中间人物,大家都知道写武侠小说最著名的作家金庸,我对金庸最佩服的一点,他书里面的主角几乎都是中间人物,这点是完全超出武侠小说的主旨和传统上的特色的。其实“三”是最稳定的。还有一个特色,这个“三”,往往是一个最难处理的事情,社会之所以这么复杂,就是因为“三”。我们在不断地处理这个“三”,处理得好,我们就皆大欢喜,处理坏了,就得好好处理处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三”是最普遍存在的,毛病是最多的,我们要不断处理它,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社会,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带其实是挺多的。所以,一分为三是非常值得研讨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史记·本纪(精粹)

    史记·本纪(精粹)

    开纪传体体例之先河,堪为正史的典范。《史记》是中国开创纪传体体例之先河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完美典范。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不仅是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垂留史册的文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为“史迁”“史圣”。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夫妻俩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成长问题?一个立志要做比虎妈还厉害的“狮娘”,一个要当自由民主的“鸽爸”,他们的教育效果将如何? 两个孩子,一个即将高考,处于最关键的人生阶段;一个幼升小,即将开始新的起跑。当幼升小遇上高考,如何全家总动员? 故事主人公苏兆红和于大海,因为教育孩子的价值观不同最终离婚,离婚后这种摩擦仍旧不断。
  • 我变成了DSDOLL娃娃

    我变成了DSDOLL娃娃

    爷爷教我做“人偶”的法子前,曾严厉叮嘱我三个禁忌:第一,不要做真人大小的人偶;第二,不要对人偶倾注过多感情;以及第三……绝对、绝对不能用“活人”做料……!那三条嘱咐爷爷让我抄了一千遍,逼我一字不漏地记在骨子里。即便后来我一事无成,专职给人定制山寨DSDOLL娃娃为生,也始终死死守着爷爷的警告。一直到。那天,我为了帮弟弟脱罪,不得不同时触犯了三个禁忌……又名(妖傀记)书友群930676949
  • 末世之新纪元法则

    末世之新纪元法则

    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标志着地球进入了生物大繁荣的新阶段,物种开启了进化。斯威特-塔特尔彗星与地球的碰撞,开启了地球生命新一轮的进化。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荡时期,苏静在众叛亲离后,却遇到了一个能宠爱她的男人,为她遮风挡雨,陪她迎接地球新一轮的涅槃。
  • 悍女忙种田

    悍女忙种田

    小神医魂穿女尊国,原主竟是个精分大佬,在人前是唯夫君之命是从的“耙耳朵”,关上门却成了个在线打相公的“窝里横”!家徒四壁,极品亲戚,这些都没关系,如花似玉的郎君就是她的动力。又丑又穷?药妆,药膳,皮肤好起来;美食,香粉,生意做起来。被欺负?村中霸王,镇上流氓,城里混混,天生神力打起来。啥,相公们要跑?哼,一个一个抓回来。
  •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本书作者干天全教授研究中国寓言数十年,精选两百多个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分析寓言背后的智慧,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一则《坎井之蛙》,让人知道坎井外有海阔天空的世界,不能在狭小的环境里自我满足、自鸣得意;一则《刻舟求剑》,告诫人们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应以发展变通的眼光来处理问题,墨守成规就会失败;一则《南辕北辙》,使人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确的方向,若方向错了,不管物质条件如何优越,自己如何努力,只会离预想的目标越来越远……
  • 挂比杂草穿万界

    挂比杂草穿万界

    阳鹏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阳鹏:“好消息”“恭喜你,穿越了,而且还有系统”阳鹏:“坏消息呢?”“你成为一根杂草,系统崩溃”阳鹏:“...”从此阳鹏开始了苦逼人生...不对,是草生...幸好,系统变异...阳鹏可以穿越万界。“我要世人看到,草,也不是好惹的!”当然,这是梦想...
  • 七零暖婚小神医

    七零暖婚小神医

    【甜宠虐渣】医学院的高材生一朝穿越成了七十年代的小知青,还绑了个不靠谱的系统。顾妍撸起袖子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不能怂,只能干!赚钱赚得盆丰钵满,虐渣虐到手抽筋......事实证明,牛逼的人在哪都能风生水起!风雨同舟的某男含情脉脉看着女子,“媳妇,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顾妍超开心,原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是个王者!某男的宗旨是:欺负我媳妇,就要把你揍得不能自理!甜宠爽文,男强女强,狗粮无处不在。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别怕挫折来敲门

    别怕挫折来敲门

    本书文字优美,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利用了大量经典睿智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帮您阐释心灵的困惑,当您阅读本书时,您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艰难险阻是人生对我们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困难挫折也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炼和考验。面对人生劫难,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