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800000021

第21章 群体行为的逻辑(3)

距离今天并不太远的“文化大革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次“集群行为”的大放纵和大实验。其时,中国成了一个“集群行为”和“去个性化”的大实验场,正常的秩序和规范被打破,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拥挤在一起,各种各样的“红卫兵”、“造反派”在街道和广场上聚集,伟人接见“红卫兵”多达8次,天安门广场人数最多曾达百万;他们互相拥挤,互相感染,互相模仿。“万岁”之音此起彼伏,“打倒”之声响彻云霄;年轻的、激动的脸庞泛着红光,一人呼,万人和,达到集体激动的阶段。最后这种行为向外扩散,弥漫到整个社会。“集群行为”与“去个性化”现象如影随形。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已经丧失,全国几亿人成为一个“集体人”在行动,此时,个人的行为就很容易丧失理性和个人责任感,表现得冲动兴奋,人们更容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时聚集在一起的群众就转变为残酷的、兽性的、失去理智、毫无约束地发泄情感和滥用暴力的乌合之众。当时“红卫兵”的“破四旧”行为,“造反派”揪斗“走资派”,各地区没有明确目的的“武斗”,做出了许多残忍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的结果。

目前,关于集群行为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一是反常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集群行为是这样产生的:首先要有一群人密集在一起,当然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达到无法辨认其地位和角色,又能直接互动为佳,而且这些人必须要受到心理刺激,并产生感染,使感情达到所有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个人感到自己成了身份不明的人,从而产生消除社会约束力的效果。接着高涨的情绪爆发出来,并转变为行动。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参加者感到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从而得到在场人的赞许,同时个人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做出的反常行为,可避免责罚。也就是说,个人感到和在场的人群精神一致,不会承担责任,这样就免除了自我罪恶感,于是放纵自己,抛弃通常的社会控制。这样的社会情境为破坏性的行为提供环境,最后必然导致集合在一起的许多人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爆发集群行为。

二是紧急规范理论。该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是在场的人群发现了指导他们的行为规范,这样才使整个人群的行为统一起来。这样规范并不是平常的社会规范,而是在人群情绪激动的紧急场合下,不知所措而临时出现的,它指导人们应付当时意外情境的行为。比如,在正放电影的影剧院里突然起了火,观众一时不知怎么办,这时如果有人向出口跑去,他的行为就会成为指导其他人行为的一种规范,人们都学着他向出口跑去。他们认为,这种紧急规范一旦被参加者所察觉,就会对他产生一种压力,使其执行。紧急规范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并不仅仅在于情绪感染和模仿,而是在于参加者的认知,人们认知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来代替感情的扩散。但是,这种理论并没有解释清楚是什么因素决定出现紧急规范,为什么总出现破坏性规范而不出现其他规范等问题。

了解“集群行为”与去个性化现象,对于认识个体及群体的负面天性、把握群体活动的逻辑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防范群体一时激动而产生的破坏行为,更具有积极的参照价值。例如1979年,美国南部某城市举行一场音乐会,人群蜂拥而进会场时,踩死了11个年轻人,并有许多人受伤。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媒体普遍认为,无理性的、失去控制的集群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而一位社会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人群蜂拥的原因和群众的行动后反驳了这个说法,他指出,导致这一悲剧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大量的未预订座位的门票的出售,另一方面是体育场的大门较晚才打开,是它们导致了人们为争抢座位而猛冲。结论不言自明:如果组织者有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懂得“集群行为”中的去个性化现象,这种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七、一美元竞拍与集体陷阱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人愿意花比1美元多的钱去购买1美元吗?按照一般逻辑,对这一问题,几乎任何人都会说:有病呀?不会。这恰如问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人请你坐他的车而却要再给你钱吗?一般人的直觉反应都是:当然不会,坐车就是打的,只有付钱给司机,绝不会有司机再给你钱。但是且慢,凡事无绝对,且看下面这个故事:

到美国探亲时,舅舅带我到西部看望一位亲戚。舅舅不带我去车站坐车,而是在路边等车。有公共汽车经过时,舅舅不招手;而有小车,且只一个人开车时,舅舅招手。终于,有一辆小车在我们面前停下,舅舅上前与司机说话,我隐约听出他们是在谈价钱。很快,舅舅就招呼我上车。我们的车走走停停一段路后,就畅通了。车在路边停下时,舅舅招呼我下车。舅舅走到司机窗口前,叩了叩窗口的玻璃,车开窗后,司机拿出钞票,交给舅舅。司机向我们道了谢,叫着拜拜开车走了。

看着舅舅在数钱,我茫然了。问舅舅:“我们坐车,不但不付钱,还跟司机要钱,这是为什么?”舅舅说:“因为我们刚才帮了他的忙。”坐别人的车,不付钱,还帮了别人的忙?我更茫然了。舅舅说:“在美国,因为车多,环境被污严重,交通也时有堵塞。为了减少私人‘开单车’(即一人开一辆车),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个‘HOV’(即多乘客通道)政策,鼓励一车多人,多人合坐一车。‘HOV’通道规定车里乘客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上这条通道。所以,一些‘开单车’的人,为了不受堵车烦恼,只好花钱请别人来搭便车。我们虽然是顺路,但当了一回‘车客’。不过,咱们今天只当半个‘车客’,所以,我只要了正常‘车客’价钱的一半,即一小时四美元。因此司机要感谢我们。”

(《今晚报》副刊2007年3月9日)

可见,具备一定条件,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完全可能。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丁·舒比克(Martin Shubik)做了一个游戏式的实验,内容就是多人参与1美元竞拍。在该游戏中,1美元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该竞拍实验有四个简单的规则:①拍卖进行时出价者之间不得有任何交流;②出价由5美分开始,每次只能加5美分;③为避免竞价者的狂热,出价最高不能超过50美元;④为弥补拍卖商的损失,出价最高的前两名都必须付出与他们所出价格对等的金额,即使这1美元只能给予出价最高的那个人。于是出现了与一般生活逻辑相悖的怪现象:游戏当事人愿意花比1美元多的钱去购买1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实验体现了集体陷阱的鲜明特征。所谓集体陷阱是指:在多人参与的集体行为中,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逐最终导致了对集体不合理的后果。一般而言,在个人单独行为中,不会有人愿意花比1美元多的钱去购买1美元;而在多人参与的集体行为中,条件却发生了变化:变化一,是利益的吸引——你可能会花比1美元低的价格,如10美分、30美分、50美分购买1美元;变化二,是对手的存在——可能会有人花比你低的价格获得1美元,导致你在竞争中的失败,从而对你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两种变化的合力作用之下,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人们愿意花比1美元多的钱去购买1美元。实验结果证明,1美元竞拍的最高竞价可以高达5~6美元,拍卖商稳获高额利润,而作为竞拍者的集体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这个游戏听起来非常简单,但这里有两个集体陷阱的“无回报点”值得注意:第一个点是当两个出价最高的人所出总额超过1美元之时。这时,拍卖商已经能稳获利润。如一个人出50美分而另一个人出55美分。在此,拍卖在单个竞价者眼中是有吸引力的——1美元只要出55美分就能到手,但是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已经孕育着竞价者整体的损失,即两人竞价之和——1.05美元——已经超过了1美元的价值。第二个点是当某一个人出价超过1美元之时。为了理解人们为何愿意出大于1美元的钱来获取1美元,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当一个人出了95美分,而此时恰好有另一人出了1美元时此人的困境。这意味着如果在该点放弃,你就注定了要损失95美分;另一方面,如果你出价1美元零5美分,你就赢得了1美元,损失仅为5美分。问题在于,你的竞争对手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于是就会出现高于1美元许多倍的竞价。在任何一方出了高于1美元的竞价之后,获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试想一方竞价高达3美元之时,这时你支付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1美元,但问题在于,如果继续“玩”下去,你还有获得1美元以弥补你先前损失的可能,即只损失2美元。同理,对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可以这样说,如果游戏开始时,支配人行为的动机是“利益最大化”的话,那么,超过1美元竞价的这一“无回报点”之后,支配人行为的动机则变成了“损失最小化”。表面上看,损失已经毫无利益可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避免损失,也就是曲折地获取利益,正是这种曲折的“趋利”心理支撑着游戏参与者继续“玩”下去。

集体陷阱,也称为“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中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损失,即各博弈方得益之和整体上为零。在零和博弈中,各博弈参与者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而结果是既无法实现集体的最大利益,也无法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最终两败俱伤。

尽管1美元竞拍只是一个具有游戏性质的实验,只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假设性模拟,并非具有实际操作价值,但它问世之后,还是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抽象出日常生活中许多类似陷阱的基本特征。大到核武器竞赛以及其他的国际冲突,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陷入的困境。1980年,艾伦·特格(Allen Teger)出版了《投资过多,无法退出》(Too Much lnvested to Quit)一书,该书以1美元竞拍游戏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来分析冷战时期的大国角逐。据特格分析,此时超级大国作为竞拍中的两个被试者,起先是被自己的利益所驱使,即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获得1美元,但是随着游戏的进行,渐渐地他们的动力变了。随着竞价的进行,被试者们开始关注赢得竞争、保住面子,即使损失最小化,并且以盲目加价来惩罚竞争对手,形成对对手的压力,因为对手也经常使他们陷入窘境(通常,只有两个竞价者在最后还保持活跃)。特格发现,当开价超过1美元这一明显的“无回报点”时,双方都觉得他们是被对方逼迫继续下去的,这时卷入这一危险游戏的双方关心的已经不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损失的最小化”,为了摆脱危险而不断地步入危险的陷阱——这就是冷战时期核武器竞赛的实质。这就是所谓的“集体陷阱”和“零和博弈”。

集体陷阱,或“零和博弈”,有三个基本假设:①参与行为者都是理性人;②理性人在行动时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③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会导致集体利益的损失。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断言:“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

1951年,美国数学家纳什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学理化表述,他将上述情况称为“囚徒困境”(Prisoner Dilemma)。纳什的主要贡献就是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他在21岁博士毕业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问题》中提出来的,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

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1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10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5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于是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同类推荐
  • 正思维心理学

    正思维心理学

    本书实践正能量思维导图,是一本通俗的心理能量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易懂的思想,通过对心态、行动、交际处事三大方面的正思维引导,告诉你快乐的秘诀,开启成功的大门,从而让你拥有积极向上、幸福完满的人生。
  • 人生总会有办法:思路决定出路

    人生总会有办法:思路决定出路

    本书即旨在帮助读者找到成功的思路、塑造成功的心态、掌握成功的方法,在现实中打破思维定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机遇,能为人之不敢为,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
  •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尽管微表情稍纵即逝,但只要你掌握窍门,细心观察,仍然可以锁定这1/25秒的瞬间,让对手无处遁形。《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收集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手把手地教你捕捉、分析、研判陌生人的微表情,交给你一个“阅读放大器”。而此时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这不是教你做“心灵神偷”,而是要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检察官告诉你,如何使用心灵读眼法;公安人员告诉你,如何解读耳部暗喻;刑侦警察告诉你,嘴巴如何暴露疑犯信息;FBI告诉你,手臂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CIA告诉你,脚与腿是*诚实的部位;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投射出何种情绪;心理学家告诉你,口头禅显露出哪种性格特点;律师告诉你,对问题的反应比回答更重要……《微动作:世界*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心理学的图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针对当下很多人在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较真,身心疲惫的现实,正反比较地讲述了想得开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逆乱苍穹

    逆乱苍穹

    山村少年携魔尊九圣传承,自神荒中强势崛起,在灵武大陆上掀起了血雨腥风,斗五方天帝,灭诸天妖邪,救天下苍生……杀域外天魔,以一人之力灭杀上古邪魔,威震寰宇,成就无上伟业。
  • 重生之最大财团

    重生之最大财团

    罗辰星重生到了70年代的一家励志打造一流财团的美籍华裔的家庭中,故事要从他吃奶的时候说起......家族建立壮大的过程中,巴菲特家族,比尔家族,乔布斯家族,布什家族,,凯恩家族都是他的盟友......
  • 细雨不知眠

    细雨不知眠

    这本书记叙了第一次的悸动和成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的青春仍旧火热,而不是平淡如水。
  • 徐渭:不入牢笼

    徐渭:不入牢笼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明伦汇编官常典宫僚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宫僚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宗师(全集)

    大宗师(全集)

    长江,在其滚滚的浑浊浪涛下,不见天日的厚厚淤泥中,实在隐藏了太多太多离奇故事,就让作者为你娓娓道来。2008年,一起盗捞沉江铁锚引发的海损事故,连环导致了另一诡异事件——长江断流。百里江水突然莫名干涸,上下游船只毫无预兆搁浅于江底,一块散发着死亡气息的巨大铁板却惊现江心。10分钟后,江水汹涌而至,江面大雾,50 年前失踪的事故车船却以恐怖的方式重出天日,更令人毛骨悚然。雕刻着扭曲棋盘的铁板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这一诡异事件与疯子和王八又有何关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别躲在妈妈身后

    别躲在妈妈身后

    李月月是个敏感、害羞的小孩,她的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可却因为胆小害羞,从来不敢在人前表演。爸爸妈妈很头痛,担心胆小害羞的月月将来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妈妈给月月报名参加舞蹈大赛,月月害怕得竟然装病;家里聚会,大家为姥姥祝寿,妈妈想让月月表演唱歌,可月月就是不肯;学校的六一表演,老师让月月独唱,月月吓得不敢上学,被爸爸妈妈硬拉去学校,结果在舞台上晕倒了。她觉得妈妈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让她表演很讨厌,可是爸爸的一番话却让她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月月开始有计划地锻炼自己,从此不再躲在妈妈身后,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
  • 杀神传承

    杀神传承

    一门功法,一枚古塔。诸神陨落的时代,漫天花雨之后,亿万年沧桑变化。一个众人眼中的纨绔,如彗星般崛起,踏破紫宸天阙,追求无上巅峰。
  • 刀口脂肪液化

    刀口脂肪液化

    蒙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汪雪涵给32床病人换药的时候,手有些哆嗦,她自己是这样感觉的,其实别人都看不出来。在实习生眼里,汪主任还是那么冷静,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婉的笑容,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但汪雪涵知道她是有些哆嗦的,可能这种哆嗦只在她的心里。十年了,汪雪涵的手术水平在整个蒙河县是出了名的。很多剖腹产手术几年后都找不到做手术的痕迹了,因为刀口小,又是横切口,时间一长就成了腹部的一条皱纹了,不细看真的辩认不出来。可是2013年这个夏天邪了门,已经有两位病人刀口不仅没长好,而且裂开了,还往外渗黄色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