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21

第21章 她夙夜忧虑(2)

她的发问,有如锋利的刀刃,刺痛了我的“软肋”。我带个实验班,不久前被树立为学雷锋标兵班,自然对学生要求严格,尤其对那几个不断溜课谈恋爱的学生。她们都加入了造反派,早晚会跳出来“算账”的,她们那时还没有胆量否定教育部规定大学生不准谈恋爱,但她们造反的宏论百分之九十九的荒谬里,准有百分之一是“正确”的,就是那不敢公开呼唤人性的要求,借机发泄在老师身上。

我没有把痛点说出来,没有直接回答她的疑问,只是敷衍地说,对学生严格,管对了,好学生也会理解的。我知道,如果我加入了造反派,这不会成为问题。可造反派对我虎视眈眈时,我在心理上却对她们横眉冷对。我同样也中了派性的毒,在心理的不断强化中膨胀发酵,越发觉得自己“正确”。

谁都知道,真理变成现实,经过九十九道弯,也不一定能看见曙光的影子,何谓“正确”自己也说不清。

对于她,我必须善意地说安慰的谎言。正道上,是知识铸造文明,但谁晓得那野心家们反倒利用知识来制造野蛮。那种自发的组织,已经离开了智慧和独立思考,只剩下盲从者的骚动,那种接近迷信状态的心理,彻底反噬了自己的智力品质。

她只住三夜,不习惯板床,说腰痛,便返回了。我给带子写了短笺,隐晦地说少向她传“小道”消息。

她走后,我的内心开始无休止地纠结。她在那几天,我把内心的“高兴细胞”都挤出来了。教师队伍的分化日趋明朗,往常“死保”的新党员,突然变脸,旁若无人,同宿舍的人回来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风暴来临之前的寂静,暗流涌动,意味着又一场更猛烈的飓风将要到来。

3

从省城回来,她情绪暂时还很稳定,但一反常态,非常热心听“新闻”,言必问“造反”之事。

以前,同村里的很多老人一样,她嫌广播喇叭吵得慌,村里常有人偷着把广播线给掐了。这回她有些天听不着喇叭播新闻,是带子趁人不注意掐断了电线,不是怕吵,而是不想让她听关于造反的新闻。带子在外面听到的,回家又缄口不言。她几次问广播怎么不响了,带子敷衍她说,没啥可播的了吧。她似信非信地问,造反派不折腾了?带子很幽默地说,造反派得折腾有分量的大人物,咱老百姓膝盖挂掌,离“蹄”太远。

她一向不喜欢没事东溜西窜,说这像二流子。可她一反常态,不再坐到炕上看重孙子,见带子给最小的喂奶,就带两个大的走出家门,开始“出访”了。正是夏日,家家都开窗晾门,很多老人坐在阴凉通风的树下闲聊,或靠在门外打盹,碰上爱拉话的熟人,不管老幼,都是言必说造反,大小道消息扑面而来,对她真是纯粹意义上的“道听途说”了。

有一天她带孙子在外面逛了很久才回来,神情有些异样,看来是“出访”收获了重大新闻,令她闻所未闻,所以她很严肃地冲带子说:

“国家主席刘少奇,还有率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大元帅,都给‘拉下马’啦!果真是头号新闻。”

她边说边议论,这若不是真的,谁敢瞎传。然后唉了一声重复她的口头禅:“国不宁,民不安。”

她还听到省城开批斗大会,斗李副省长,说他早都靠边站了,也没位没权,怎么还斗呢!

带子边给她盛饭边插嘴说:

“他是全省最大‘当权派’,不批他批谁呀,靠边站是夺权,还得算他掌权时的罪行。”

她停下筷子,又惊奇又不解地跟带子学:

挨斗的省长,站在椅子上,弯腰低头,两只胳膊像飞机翅膀,叫什么“喷气式”,胳膊稍往下搭拉,两边的造反派就上拳头。

她说的这些,都已是“旧闻”,带子前几天就听说了。她说完批斗省长的情景后,感叹道:

“当大官的威风扫地了,还要遭这样的罪。”

带子听后,很认真地警示她:“你说省长挨斗,这是事实,可你不要跟人家说是‘遭罪’的话。”带子见她对自己的话不在意,又重复说,“千万不能对外人说是受罪。”咱村也有造反派了,带子已经感受到了这场运动的严酷,并机敏地开始自卫和保护她。

可她听到高官“下马”和挨斗,引起震动,心结打不开,还是继续跟带子磨叨:

“听说各省市都批斗自己那地方的大官,国家怎么有这么多官变坏了?这样闹下去,人们怎么安心过日子呀。”

她脑中的“传统”观念,与这“新鲜”的现实,发生着碰撞,孰是孰非?“传统”的不全是腐朽的,“新鲜”的也不一定真是革命的,对错后人自有评说。

带子边吃边听,还是忍不住地告诫她:

“在家你说什么都行,你说斗老天爷是犯罪,神仙也不会来找你理论,你说斗自己是‘犯大罪’,‘上天’说不定来给你赔礼道歉。你就是不能在外面说‘大官挨斗受罪’的话。”看来她是从骨子里反对斗大官的,她认定“官本位”,又反驳带子:

“这话不是我说的。我听别人说得有理,外面都这么议论,说鸟无头不飞,担心这么乱下去‘日子不好过’。”

带子坚持说,别人说我管不了,你说我管。带子说得有道理,这场风暴来势汹汹,能吞没一切“阻力”,高官元帅被视为草芥,像她这样的农村老妪,如沙尘,如蝉翼,不费吹灰之力便会无影无踪。

没过几日,村里游斗队长,百闻不如一见。

几个村联合大造声势,被游斗的人,头戴全黑的乌纱帽,帽上用白粉写着“我该死”,胸前挂着大木牌子,写着“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和“罪恶滔天”,双腿跪在地上,用两膝捯换着往前移动。身后跟着几个佩戴“造反有理”红袖章的人,大夏天却脚蹬半靿靴子,满脸杀气,说是从城里过来串联闹革命的小将,他们不时地用脚踢着跪行的人,吆喝着“快点”。这是很难快起来的,胸前的木牌几乎把全身遮住,肯定有重量,用细铁丝挂牌子,铁丝挂在衣领内。显然用细铁丝勒脖子上的皮肉,更令造反派“痛快”。这些只是折磨人的肉体,还有折磨人精神的损招,我推想只有人面兽心者才能发明出来:把一根老玉米瓤子,抹上狗屎,塞在被游斗人嘴里,命令他叼着。这难道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观!难怪后人说“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和国耻”。

游斗队伍前拥后挤有二十几个人,一多半是外村的。有人在前面领着振臂高呼,语录盈口,还有人在队伍两侧鼓动路边看客跟着喊口号,队伍最后压阵的拼命敲锣打鼓,多是些小混混。

看热闹的小孩子,不时地举着拳头,但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地上跪行的人身上。他没有手的帮助,只有膝盖像倒蒜似的,行得如龟,而且身体趔趔趄趄,很不平衡,身后又冷不防地给一脚,极容易跌倒。前窜后跳的小孩子,用手指指点点,相互交头接耳,看到跌倒的情景,不时发出咯咯笑声。他们哪里懂得自己幼小的心灵难辨善恶。

这样大张旗鼓的活动是瞒不过她的,姥姥历来不喜欢看“热闹”,但这种“热闹”她非看不可,不是坐在炕上透过玻璃窗望一眼,也不是站在房门外冲门口瞭一眼,而是走出院子,站在路边上跷足而待。家家户户都倾巢出动,路边站满了老老小小,还有青壮年也混在其中,因为提前通知,劳动力今日一律不准出工。

被游斗的队长,五十多岁,干了多年,生产队的事他很热心尽职,就是脾气火爆,对不照章办事的尤其不客气。游斗队伍终于移到姥姥家门前,先前是听人们议论,这回她亲眼看到发生的惨相。嘴说为虚,眼见为实。她目瞪口呆,几次用手揉眼睛,总觉自己看不清楚,揉完了再看,还是目不忍睹的惨相。后来她的眼睛真的是看不清了,那是泪水模糊了视线。她明知道这不是流泪的地方,可泪水还是涌入了眼眶。

带子说自己一直守在她身旁,看她用袄袖抹眼睛,便悄声说“咱回家吧”,“这游街慢着呢,走完还得一阵子”。拉着她回院里,很警惕地跟她说:让造反派看见不得了。她听着哼着,心情沉重地问带子:

“这世道真的变了,人怎么连狗都不如,狗都不吃自己拉的屎。”

“这话万万不要同外人说!”带子小声叮嘱她。她哼着,但还照样担心地说,老队长活不了啦。士可杀,不可辱。这样生不如死。果然,批斗会后不久,老队长就离世了。

街上隐隐约约传来口号声和锣鼓声,这聒噪令她心神不安。按要求,带子到小学操场参加批斗会去了。她自己久久地坐在炕上发愣,被刚才的一幕惊呆了,心在深深的沼泽地里挣扎。虽然她不再说话,也不再流泪,但她沥血呕心地想了很久很多,弄不清世道是怎么了。

她在垂暮之年,赶上了千年未有的巨劫奇变。清算这祸害的大灾大难,都已罄竹难书,谁还能顾得上蜗居在茅草屋,与世无争的孤寡老人的满腹忧思!又有谁能理会,她也在痛苦煎熬中度日如年!她像抛入海中的一粒糖,永远改变不了海的苦涩,因我们是她缺恃无怙的爱孙,才有幸尝到了这粒糖的甜蜜。

4

那天批斗会场上的情景,带子虽没跟她说,但村里人的嘴是封不住的。村里老幼皆知的“大傻”,还有他的疯妈,竟胆大妄为冲入批斗会的台上,像捣蒜似的给台上的造反派磕头,母子泪流满面。造反派一时摸不着头脑,以为是感谢造反派斗队长。但从母子哭诉中,终于明白这母子是恳求放了挨斗的人,说没了他,母子就没房住没饭吃。队长关照母子的善事,全村人有目共睹。造反派见母子蓬头垢面的样子,也许动了点恻隐之心,也许是顾全大局,没有动武,只是强行拉下去,找专人看着,怕他们再闹会场。

会后村里人看傻子,都不像先前那样同他搭讪,怕被诬为怂恿傻子闹会场的后台。但村里人却为傻子磕头求情捏把汗,也为母子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产生深深的敬意和同情。所以村里人同她聊及此事时,有人还眼圈发红,也有人兴奋地悄悄竖起大拇指,赞叹傻子很“出彩”。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傻子一生,在这件事上,一点不傻;做了尖人没胆做的事。傻子和疯子都懂世上什么是真善,相反,我们不傻不疯的人,在强权面前倒装疯卖傻了。”

带子听着,开玩笑地说:

“这才是不傻不疯的人,背后敢说的真话。”

是啊,傻子和疯妈,只按自己的惯性认知方式,没有理智,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有“理智”的正常人,迫于强大的压力,只好违心地压制着自己内心深藏的与傻子和疯子的共鸣。姥姥当时看到游斗情景,边抹泪边私下与带子的对话,不就是一种理智的自控力所使然吗,是她当众既不敢怒也不敢言的发泄。

在那样天昏地暗的日子里,普通人的神经被搅乱了,思维方式也被颠覆了。她不停地发出感叹和疑问,难道不是正常人的不正常吗!人的社会关系,在大动荡时更充分地显示出它的特征,你看她似孤立的人,可她与村里村外的世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根神经的微波和震颤,亲密的或陌生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近的或远的,深层的或表面的,都会在她心里引起涟漪或波澜。听爆炸性新闻,她忧国忧民忧日子,而目睹家门口这一幕,她又如坐针毡,开始牵肠挂肚地惦着亲人的处境。

长庚,是她娘家侄,当好几年生产队长了,不想干还推不掉。在她看来长庚很倔,干事拉不开大栓,不是当官的料。这次肯定也躲不过去挨斗,那地方的造反派,说不定更野蛮。

带子认为,造反风刮到长庚那里也得一阵子,劝她别心坎挂笊篱——“操捞”。可她已找人给长庚捎去口信,让他过来一趟。一个星期过去,没见长庚人影,她担心是挨斗脱不了身,便让带子丈夫亲自跑北下坎看个究竟,能脱身就过来躲躲风。可带子却有不同看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咱村队长躲到镇上女儿家,不是给带回来,还罪上加罪吗?各地都刮这股风,人家能挺,长庚叔身强力壮的更能挺过来。”

对同一件事,祖母说“躲”,而孙女说“挺”,都想“解忧”,却有“守”与“闯”之“代沟”,而带子丈夫无奈只能遵命跑北下坎。他起大早出发,天黑前返回,说长庚那里才开始学习“文件”,村里听到外地很多传闻,有人想学城里,成立造反组织,被大队部给压下去了。

她听后松了口气,并认为落后也有“好处”。而带子却认为“好”景不长,被压下去的反劲,一旦爆发会更猛。可她说眼前“安生一天是一天”。嘴上虽这么说,她比谁都更为长庚担心日后大乱中挨斗的命运。

紧接着,她催带子去镇上看姐姐,正巧碰上姐姐被游斗。游斗正副校长,姐姐和另外几个老师排在后面,是造反派指定陪游的“保皇派”。带子悄悄跟在游斗队伍的侧面,眼睛盯着姐姐后背,充当看“热闹”的,心里直打鼓,怕有造反派突然闯到姐姐身边,不断为姐姐的平安祈祷。游斗的主角戴着高帽挂着牌子,手拿铜锣不停鼓打,嘴里重复着自己的“罪行”。陪游的老师只戴高帽,上写着“打倒保皇派”,跟着走,跟着喊口号。带子这个特殊的“看客”,忐忑不安地跟到游街结束,她终于挤到姐姐跟前,姐俩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这尴尬的相见,能说什么呢。姐姐报平安,妹妹送温暖并鼓励说:

“苦中求乐吧!挺住了,别惹他们!”

带子回到家,倒比去前心里敞亮了,跟姥姥说,镇上比咱农村“文明”多了,肯定能挺过来。

同类推荐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本书共三个部分,上下篇及附文。上篇《极地英雄》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先遣连进入西藏、解放西藏的一些事件。在严寒、缺氧、食物和水短缺、高山反应等困难面前,先遣连的官兵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生命的极限,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先遣连的官兵们用生命换来了进藏后续部队的顺利进军;用温情和无私奉献打动了藏胞;用睿智稳定住了西藏的反动势力。《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主要讲述了堆拉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亚东边防派出所的一些感人事迹,显示出了新时期西藏边防工作的重要性,讴歌了新时期边防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附文则介绍了地球第三极的绿飘带“一江两河”工程的建设及给西藏地区带来的繁荣和作者在加查采访的纪实,真切朴实。
  • 秋风无语

    秋风无语

    本书汇集赵明晨、王家芬各类散文五十篇,分乡村记忆、青春回眸、亲情依依、山水游记、人物随笔、情系沃土等篇章,主要反映了时代变迁、青春记忆、诗意山水、哲理情思等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主题。
  • 生活,是第一位的

    生活,是第一位的

    《生活,是第一位的》是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谈,篇目不仅包括《自报家门》《关于〈受戒〉》《〈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自白式的对自己创作初心与创作历程的阐述,也有《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读〈萧萧〉》这样对老师沈从文其人及其作品的剖析,更有《小说创作随谈》《小说技巧常谈》《关于小说的语言》《文学语言杂谈》这样关于小说创作的真知灼见……个中所述,皆是汪曾祺自己多年摸索的“甘苦之言”,绝非“零批转贩”。除小说外,本书中选编的文章还论及散文、戏剧等,汪曾祺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经验、心得,都在这些文章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热门推荐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
  • 重阳盏

    重阳盏

    梨花千树雪带伤,一人白首孤月旁。阅尽凡间花模样,不如仙子略忧伤。《异帝王》一生戎马驰疆场,满身疾伤为谁,策马奔腾凯旋日,登高览望,万户烛光,风萧萧兮易水寒,君已成,汝在何方,当年城州郊外,为汝一诺痴狂,驰疆场,建勋功,帝业已成,汝在何方,本该佳丽三千!却做异帝王!
  • 全职高手之荣耀盛世

    全职高手之荣耀盛世

    那是十年之前……那一年,南山依旧温暖如春。那一年,叶修手中已无烟蒂。那一年,荣耀才刚刚开启,精彩才刚刚呈现!一切的一切,从一位远在地球时空郁郁不得志的天才少年开始!迥然不同的技能搭配,原汁原味的比赛规则,天马行空的清奇战术,性格各异的游戏天才,精彩纷呈的荣耀盛世!这些,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天余谪仙,乃下凡尘。御剑天地间,摘星日月中。——赵天星。创世之神话,荣耀之巅峰。即刻扬帆,破浪乘风!欢迎加入本书书友群,群号:866802445。
  •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written for the Canterbury Festival on 1935, was the first high point on T. S. Eliot's dramatic achievement. It remains one of the great plays of the century. Like Greek drama, its theme and form are rooted in religion and ritual purgation and renewal, and it was this return to the earliest sources of drama that brought poetry triumphantly back to the English stage.
  • 夫子集

    夫子集

    从不同人物的描写到不同时空的描写,穿插出一个个夫子
  • 国民男神是女生:影帝的宠溺

    国民男神是女生:影帝的宠溺

    被枪杀后的林初萧,发誓一定要查清真相找到枪杀她的人.没想到一朝的重生让她找到昔日失散的亲人和一个宠她无度的那个他.“老大,有人造谣大嫂侵犯她的身体.”司昔年:“把她晚上去导演房间的视频发到网上去.”“老大,有人说大嫂半夜招小姐.”司昔年:“去抓100只鸡扔他房里.”“老大...大嫂要去拍吻戏了.”司昔年脸色阴沉,起身拿起电话:“把那个女人丢出去,立刻,马上.”“司昔年!你有病啊!”林初萧瞪着双眸看着眼前的女装大佬,顿时只觉得脑神经在疯狂的跳动..“你不是只和女的拍吻戏吗?我现在就是女的.”一身长裙,带着假发的司昔年对着有些崩溃的林初萧妩媚道...
  • 法医秦明·人气系列(全集)

    法医秦明·人气系列(全集)

    20个挑战心理极限的重口味案发现场,20份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残忍、变态,惊悚、刺激、真实、震撼。尸语者,与死者朝夕相处的神秘职业,即将剖开震撼人心的亡灵之声!荒山残尸、灭门惨案、校园禁地、公路游魂、水上浮骸、天外飞尸……每一案都让你无法入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
  •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

    山下风影是用记实的一种口吻叙述“我”异怪却又平淡无奇的一段经历。本文着于一种山土清野的风格,文中几个小故事虽各为一段,不局限于时间空间,但总体上都属同一系列。
  • 死灵猎者

    死灵猎者

    世界崩塌,死灵充斥世界。不知从何时起,人类已经成为奴隶。从极寒之地出来的‘我’以死灵猎者为名……守卫!欢迎加入《死灵猎者》书友群,群号码:61055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