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46

第46章 “知足”与“不足”(1)

1

在书柜的显要位置上,有她的老照片。我坐在写字台前,面朝书柜,虽不开言,但两两相对,可谓是别来几十载,何止梦中见。

朴素的本色木框里,镶着她的半身照。当年洗相片时,就是小五寸的黑白照,可说是标准相:正面,免冠,露耳,耳下的圆圈坠子,都很清楚。穿着青士林布衫,很平整。头发梳在脑后,一看便知是用包网缠着的发髻。

相框左侧,放着三寸多高的蓝色瓷瓶,瓶中插着三枝含苞待放的蓓蕾,代表我、带子和弟弟,守候在她身边。瓶中间还插着两枝高过相框的白色康乃馨,这是几年前,我从莫斯科有意带回来的,视作我们对她的缅怀和献给她的爱。

相框的右侧放着金色袖珍马蹄表,指针在十二点不动,带子告诉我,她是在夜里走的。相框正面放着别致精美的金色鲤鱼、元宝和烛台,祝福她安康、富裕和快乐。有时候放水果和月饼之类的供品。每次我外出回来,都像快乐的小学生放学到家一样,先来到书房报到,说声:“姥姥,我回来了!”

这是她生前留下的唯一的照片。我们多次劝她照张相。她执意不去,说花钱照相,看相不如看人。我们说,姥爷、母亲、舅舅你还能看见人吗?她失语。实际上,她舍不得花钱,对每分钱,真有点锱铢必较,因为她切身体会过“一分钱也能憋倒一个英雄汉”,“没钱就如人断了血脉。”她虽不能把钱掰两半,可也真能攥出汗,不该花的,一分不动。

她甚至同我们辩解“看照片也不能顶饭吃。”你能奈何,因为她是从活命的生存环境里走出来的,身不由心呀。

天赐良机,暑期结束,我准备返校,头天晚上我问她“上街不”,说去买点药,快到秋天,又该犯老毛病,在村里买的药都是散装的,不便宜,还有点不放心。

我跟带子私下商量,明天想方设法让她进照相馆。带子说千万不要跟她提照相,要跟她不停地唠嗑,趁她没注意,就闯进照相屋啦。

第二天她换上了“老一件”短上衣,我偷偷把梳子揣在书包里就上路了。出村搭车,很快到城里。先去药店买麻黄碱,出来时,她说瓶装的药可信,量比散装的多,还打开瓶看看,把药瓶揣在衣兜里。我们又走上刚来的路,没走几步,我拉她横穿马路到路北。

我很熟悉照相馆的位置,就在十字街路北口,初高中毕业,多次来这儿与同学合影留念。镇上数这个照相馆口碑好。她迟疑地问我,你怎么不往火车站走,去火车站应往相反的方向。我说时间还早,去省城火车有很多趟,就寝前到就不算晚。没走几步,就溜达到照相馆门前,我拉着她推门而入,照相师傅热情地迎出来。她欲说无语,欲走也没迈步,往外看的眼睛正巧扫到墙上和橱窗里的大照片,猜疑地嘀咕:

“照相?”像是问我,但脸冲着照相师。

“都六十多岁了,还没照过相。”我面朝照相师口气很埋怨地说。照相师十分默契地配合我:

“这么大年纪,哪能不留个影,后人想了,好看看呀!”她似笑非笑地回了一句:“不会那么快就走。”

她似乎不愿说出“走了”的话,但又把“走”音拉得很长。

师傅移动相机架子,还继续劝她:

“早早晚晚都得照,早点照好。等以后你老人家行走不方便了,想照相就麻烦了。”

我边同师傅聊,边拿出梳子,她不由自主地坐下,我心里踏实一大半。她若真转身走,我也得软磨硬泡地拉住她,机不可失。

她坐在方凳上,右侧有个齐胸高的台柱,上面放着细高颈花瓶,里面插束假花,花朵很大,不像牡丹也不像芍药。我站在她左侧后面。摄影师喊:“大娘放松点,笑一笑。”还说,“姑娘往前点靠。”

她忽一下站起来推我:

“不行!我是土埋脖子的人了,有早上无后晌,不能跟年轻人一块儿照。”

我心中很埋怨这位师傅,矫正什么位置呀。但我知道,今天她能坐下来照就胜了,万不能惹她不快。我拉她坐下,表示让她自己照。我退到师傅跟前,小声说:“快照。”随着他“往前看”的声音,“咔嚓”一声,留下了她此生第一张全身照。她并不知道那咔嚓声是怎么回事,像听话的小学生一样,还坐在凳上不动。

趁她还没站起来,我小声同师傅说:“再照张半身的。”然后窜到她跟前刻意说:

“姥姥,你刚才没笑,没照上,重照一下。”我把她的位置移到大幕布前,离开有花瓶的背景,师傅移动照相机支架的方向。我跟师傅使了个眼色,用手往下划,让他快照。她机警地推开我。无奈我顺势闪开,心想来日方长,哪知失去了的机会再没来,这竟是她生命中的绝照。

又抢拍了一张标准相,果然面部表情自然多了,仍没笑。我书柜中的这张照片,就是这么来的。

拿着票据,我们走出照相馆。她没有埋怨,这让我感到很惬意。后悔这事早该做。交给她票据,让带子一个礼拜后来取相。还交给她梳子,她说:“原来如此,你从家里出来,就打算照相啊!”我夙愿得偿地说:“很多年前打算,今天才照成。”中日当空,她往西,我往东。

两个星期后,带子写信告诉我,那张全身照她说自己看不清,半身相照得好,她特别喜欢,把照片放在腰窝里。农村的火炕,多在炕头这面墙中间,有个方方正正的小洞,可放点随手拿到的小东西。谁来她都给人家看,说自己这辈子也“上相了”。在她看来,“上相”是件很大的事,她还后悔,自己哪个孩子都没留下张照片,想念时,只能闭眼睛琢磨,哪如这照片,鼻子眼睛都看得真真切切的。

有空,她就坐在炕头上翻出来看。有一次她看得掉泪了,对带子说:

“这辈子进了照相馆,上了相,将来人没了,还能有个影,知足了!”看来她想到很久远的事,想到有朝一日天上人间两分离的必然。

带子说:“找机会,咱们去合个影。”她还是很坚定地反对,并重复那所谓的理由。祖孙三人相依为命,竟没有留下一张合影,真是很遗憾。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终究还能同我天天在一起。

我坐在写字台前,不仅能看到她的遗容,还能感受到她长眠的那片黑土地的气息。

写字台的一角,放着一个斗状花盆,拳头大小,烧工十分精美,如泡茶的紫砂壶般小巧玲珑,花盆边角棱都是褐色,四个斗面是淡黄色,一个对称面上分别写着“万物生辉”和“清风明月”,字体很浪漫潇洒。另一个对称面,分别画着芭蕉叶和清趣荷花,可谓是诗情画意。

这个小花盆,是我在昆明逛花卉市场,偶然碰上的。

一包金贵的黑土,终于有了合适的去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清明节,我和弟弟专程回故里给姥姥上坟,土是从坟头上包回来的。搬家时带到北京。一直遇不上满意的花盆,我不太喜欢青花瓷质地的花盆,它漂亮得招摇,还缺乏暖意。从遥远的南疆觅到的这个紫砂小花盆,朴实宁静又含蓄。

把土置入盆中,先后栽植过小柏树、文竹和铁树苗,都没养好。最后植入仙人柱,以沙漠植物的顽强本性,长到北大荒的沃土里,接上这有灵性的地气,它终于活了,从一寸多高,长到半尺了,像个绿色玉米棒。十几天不浇水,也很精神地立在盆中,浑身规律性长着钝刺,刺是深绿色,刺与刺的空隙间是淡绿色,刺由柱体底部向上逐层变小,最顶部的小刺上有白色绒毛,十分可爱。

我每天坐在写字台前,仙人柱首先映入眼帘,它后面就是姥姥的老照片。仙人柱像青山一样不老,老照片里的生命火焰,又像仙人柱一样顶天立地地燃烧着。

她生生不息的那片沃野,虽与我有千里之遥,但她生命后花园宅地中的黑土,就在我身旁,哺育着生命。

2

民间流传的风俗,人到老年,便备寿木和寿衣。借“寿”之吉意,希望寿登期颐。依我看,借吉祥之意是虚,生前享受死后之福,瞑目而走才是真。

她刚过一个甲子,就张罗做寿木。到镇上求人相助,于木材厂买了上好的松木板,堆放在自家山墙下阴干,上面压了很多沉重的东西,这样风干,木板才不能翘棱。两年后,请手艺好的木工到家制作,按她的要求制成四六型的,即棺木的四帮和底厚四寸,棺木天厚六寸。最后请细工画匠漆成大红面,在四帮绘上二十四孝图。这样的棺木,只有富裕人家、辈分高的人才能享用,她清楚自己的超越很不容易,所以,她抚摸着绘好的棺木,非常欣慰地说:“这大房子结实又宽敞,防风抗雨,住几十年都不会漏。”接着感今怀昔,“同前面走的人比,能住进这样的大房子,知足了!”

我们虽然能听懂她的话,但理解不了她那“知足”的心理,也插不上话。我们从来不提“棺材”二字,只说“大木屋”,放在仓房的最里角,还用麻袋盖上,可直眼看,仍有点发瘆。我偶尔去仓房拿东西,总使目光有意避开屋角。我们畏惧死亡,自然畏惧与死亡相关的物品。也许是我们年少生命旺盛,也许是我们涉世很浅,认为死亡是遥远的,也或许是根本不愿意面对亲人的老去。而她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依然关注“大木屋”的变化,她总是最先发现红漆捎色了,哪个部位的漆成片地翘下来,像关心住屋一样及时地修缮,据说重新漆过两次。

她一生蜗居在茅草屋里,草房靠不断修缮维持着,始终没能进一步改善,便把希望延到自己的“下辈子”。为改变自己下辈子的命运,她节衣缩食,分分角角地积攒,亲眼看着筑成了“大木屋”,尽享亡后的满足,实现生前的梦想。这大概就是她常说的,人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体面和有尊严。哲学家认为死亡恐惧是人的天性,没人能逃脱这一天命。而她活得如此开明、淡然和从容,既不逃脱,也不恐惧,悖逆了哲学家的宏论。

做寿衣,她也毫不含糊。衣料要用纯棉细布,只有高支纱的布才是又薄又软又平的细布,她遗憾自己生前从没穿过,而且讨口彩绝不用“斜”纹布料,一定要“平”纹的,因为“平”字连着“安”,“斜”字的同音字是“邪”。更不能用“绸缎”面料,其音是“仇子”“断孙”,太不吉祥。缝做寿衣,要找儿女双全又针线活好的人,私人关系很铁才好求,所以她把布料分给了好几处。她知道,这会给人增加负担,事后便一一还了人情。她一辈子的习惯,总是念念不忘地感恩。

随着年龄增加,她的身高确实有点变化,她这操心耗体忙碌的人,不可能发福,只能越来越瘦。七十岁后有点驼背,个头缩了点。老年人,不驼背,个子也会自然缩矮。她把压箱底多年的寿衣掏出来试穿,稍显长,说“鞋不差线,衣不差厘”,便让我给修短点。我的针线活她信得过,如格外用心还能做到严丝合缝。把衣服修短点,很容易做好。都不用动剪子,拆开底襟边,往里掖点,然后仔细把边缲好。只是有一次好麻烦,改寿衣的肥瘦,这要拆从袖口到下面开气儿很长一趟缝,拆比缝费力,用针挑缝线,生怕损坏一根布丝。拆后用笔画好并绷上,让她试穿合适了,才能精心地缝。最后把新缝的缝儿,熨得平平的,棱是棱角是角的才能通过她的“检查”。改后试穿很合体,她特别高兴地跟我们开玩笑:

“再活三五年,说不定我长高长胖了,就做套新的。”

她的乐观与豁达感染了我们,我和带子相互对视,异口同声说“肯定会的”。带子还补充道:“行善的人,能返老还童,再活一回”。

她听了带子的“童”话,咧着嘴笑,没有笑出声。她最高兴时,就是这么笑,从没听到她的哈哈大笑声。她又冲着我俩逗趣:

“你们俩就等着哄一个老小孩吧!”然后,她收敛了笑容,很严肃地说:“心里踏实了,不管何时走,都能穿上合体衣服,住上敞亮的大房子,知足了!这辈子知足了!总算在生前享受到了!”

她把修改好的衣服又叠又拍,弄得平平整整,按顺序一件件摞起来,最先穿的内衣放到最上面,大袍和大衫放到最下层,边摞边嘱咐我们穿时的顺序。系上包裹,叫带子放好,还叮嘱,记住放的位置,“别用时麻爪了。”听上去死亡随时都会到来似的。带子说“你放心”时,瞟了我一眼,那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一眼。

几年后,带子告诉我,她几次掏出来试穿,让带子给修改,其实,带子心想这种衣服太合体,真穿时很费劲,就以自己的针线活太糙为由没给修改。说实话,我们都不愿看到这寿衣,每次折腾,我们的心都酸酸的,有种难言的隐痛,甚至还有点恐惧,好像大难临头。

她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没有谁像她这样对我们体贴入微又锲而不舍。特别当我们走入生活之后,倍感她给予我们的爱弥足珍贵。对于我们,她若去了,就是永远的失去,世上没有来者与之相比。我们就会像没了根的蒲公英花絮,在风中飘泊。

每次为她修改衣服,有如她弥留之际,守候她身边似的,会产生莫名的痛苦感觉。那一针一线的穿来穿去,想到它真正派上用场时的情景,想到这是她人生最后一程的寒衣,便滴滴嗒嗒地流泪,泪水落在针线上,浸在布纹里,手在颤抖,针不时地扎在手尖上。这时很想放声大哭,明知人不能永生,怎么用到她身上,竟觉得不公平和残酷无情呢!

这种感性和理性的悖论在我们心中存在,同样,就像回避棺木一样,我们也回避寿衣。此后几年,她说过试试衣服,我们都以她体型没变为由,否决了她的想法。也许是我们伤了她的心,她再也不提试穿的事了。很后悔,既然她认为试穿能延年益寿,何不顺她心意折腾出来,让她心里充满期待。自己老了才明白,年轻人与老年人这种较真,无端地使她不快,不经意中伤了她的心。

同类推荐
  • 狙击手:精确与生命的绝地反击

    狙击手:精确与生命的绝地反击

    通常情况下,狙击手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类则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一名狙击手除了要枪法精准之外,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当狙击手一登上战争的舞台,就仿佛是立于探照灯背后的人,他们能看到别人,而别人也知道他们的存在,却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从光明背后找到他们。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局部战争,或者是今天的各个战场,都有狙击手的存在,甚至一些军事专家都认为,狙击手很可能在未来战争中成为主旋律。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古文观止演义

    古文观止演义

    《古文观止演义》是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对《古文观止》中二十四篇文章的精彩“化讲”。王鼎钧先生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基,以欧美新批评“细读法”为参照,对作品进行了由点到线、由释义到还原、由二维到多维、由学问到创作、由作品到人生、由文化到哲学、由文学到宗教的精彩“化讲”,由此将文字构成的精神世界化开,把文学接受推升到了“参天地化育”的高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亿万豪门妻

    亿万豪门妻

    她是有名的鬼医圣手,在医学界是个神话,性子冷淡孤傲的她从不为任何事动情。却因不忍看他伤心,用自己一个肾救了他认为最爱的那个人。而他却把她当成了杀人凶手。“你害死了她,我要让你为此付出代价。”他冷眸充血,恨不得撕裂她。她笑笑转身离去,“随你。”两年的冷战婚姻,让她变得更加冷漠,曾经挚爱的男人却将她伤的体无完肤。两年后,他公布了两个人的关系,却因此牵扯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从此天涯陌路,我们两清。”
  • 最强商女

    最强商女

    一入战场三载,绣针换大刀。她以面具掩饰恐惧,以沉默咽下痛苦,以鲜血换来安宁,以生死置之度外换来名扬天下。她悔过,怨过,最后却只能抽出大刀挡住敌人的侵犯,护住她身后的五十万百姓,护住她的亲人。可当敌国求和,在她以为一切结束之时,却迷茫了。她是敌人畏惧的哑将军,还是弱质女流商家长女?神秘的杨瑾瑜几番相助是否有何用意?双生之子两不知,是别有用心还是巧合,出言求娶是何居心?谁又是她的良人?王后之弟?商人之子?靖世子?又或者,她要孤老一生,惨死战场?片段一。“你这人心中有魔,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若今个不是我心里不安来瞧瞧你……”杀了我吧。商幼薇一饮而尽,杯子随手一撇,躺回了床上,面朝里,死死盯着黑暗中的虚无,“我杀了他。”杨瑾瑜一愣,下意识问道:“谁?”商幼薇没有说话,闭上了眼睛。杨瑾瑜叹气,眼中皆是怜惜,他凑近,轻轻地吻了一下商幼薇的发丝上一吻,“今个的罪让你背,明个的罪让你背,那不得累死?那男人手没比你干净到哪去,死了倒是除了祸害。”商幼薇默默地流着眼泪,没发出一点声音,可那男人偏偏又是知晓了,搂上商幼薇,轻声的哄着,“人这一辈子,眼泪就那些,可变数何其多,你若为那人流干了眼泪,回头如何和我交代?别去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你且安睡,万事有我,反正我比你高,天塌下,我顶着。”片段二闫子悠慢悠悠的走上长廊,一脸的从容不迫,言语中带着调笑的意味,“若是我死了,谁还与你谈婚论嫁?”他瞧见商幼薇渐有冰山便冰川的架势,连忙道:“我现在好歹也是个举人,在加上先前的传言……”还未说完,就被商幼薇打断,“那传言你也有份?”闫子悠笑眯眯道:“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又不是只有我一人。”商幼薇若有所感,“说交易。”闫子悠立刻收起漫不经心的样子,正色道:“我们来做一个交易,我在考上进士之后向你家提亲,别误会,假成亲而已,之后你所做之事我全不干涉。”商幼薇眼皮子都不抬,倒是有自信,这么有自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还是有人相护。“听起来我占了很大的便宜。”“自然,我也不是全无所图,只是,现在并非说话的时间,你若有兴趣,日后详谈。”说着,闫子悠用眼神示意那边来人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何缘何故

    何缘何故

    不是所有小说主角都要男妖女艳天赋过人,这是一对普通恋人遇见彼此的故事。十八线校园睡前故事主播遇上游戏打得不咋地的宅男男主,爱情来得顺理成章,却又恰到好处。
  • 必知的外国将帅

    必知的外国将帅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
  • 致你以长情岁月

    致你以长情岁月

    你听说过孤寂吗?那是孤独和寂默的结合。在那个暖阳悠悠的九月,雪寂默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意外’,那个双面性格的少年,让她明白了什么叫一见钟情。第一次倒追,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牵手,第一次当着他的面前哭泣......两个人越来越有默契,但是却又分离......他名孤独,她名寂默,两个人在一起,他不孤独,她不寂默。这一次的长情,只在岁月中,也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