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000000065

第65章 新诗的节奏形式(25)

新诗诵调是成熟的并成为主要的节奏调子,其必然性在于:它不起源于歌调,而是直接在现代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如果说古代诗歌的吟调是对歌调的诗化,新诗的诵调就是对自然语调的诗化。新诗的基本节奏单位不像古代诗歌那样是双音顿和单音顿,而是双音顿和三音顿,这是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决定的。而诗行无论以双音顿结尾还是三音顿结尾,都造成诵调而不是吟调。

总之,汉语诗歌的节奏调子是一种在歌调与自然语调之间发展变化的东西。古代诗歌的节奏调子偏向歌调,所以主要是吟调;新诗的节奏调子偏向自然语调,所以主要是诵调。汉语诗歌节奏调子的总趋势是从歌调向自然语调发展变化。

以上论述的只是吟调和诵调,还未说及长短调。对汉语诗歌来说,吟调和诵调是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各体汉语诗歌或者是吟调,或者是诵调,或者吟诵调相间。长短调主要存在于诗行有长短差别的诗体中。这种诗体的节奏调子具有缓急相间的特点。古代四言诗、楚辞体诗、五七言诗以及新诗中的均齐体诗,自身都无长短调的差别(但相互之间却有长短调的差别),它们的节奏调子比较平直,只能靠读者能动地读出缓急的变化。

汉语诗歌长短调的演变可概述如下:枟诗经枠中的杂言体诗始具长短调,但因枟诗经枠中杂言体诗较少,所以这种调子不突出。后来以五七言诗句式为主的杂言体诗有较大发展,于是长短调也有较大发展。但这种长短调有单一性,即主要是五言诗句式和七言诗句式两种长短调,并主要与吟调配合。至词曲,长短调得以大发展,从一言到十言的长短句调都有,并与吟诵两调相配合。古代诗歌的长短调成熟了。

古代诗歌长短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决定于音乐。总的看,早期的乐曲较简单,所以作为歌词的诗句多用齐言,少用杂言,所以长短调不发达。后来音乐复杂化,多用杂言,于是长短调发展起来。可知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不但决定古代诗歌的节奏调子向吟调发展并使之成熟,也决定它向长短调发展并使之成熟。

新诗的长短调比古代诗歌更发达,不但自由诗有长短调,格律体新诗中的对称体诗也有长短调。新诗长短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音乐的产物,而是由现代汉语决定的,是现代口语自然长短调的诗化,所以它比古代诗歌的长短调更接近自然语调。

第一节 格律诗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

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节奏形式使韵显得重要

古代诗歌韵的重要性,表现在古代诗歌自来有韵和绝大多数古代诗歌都用韵这两点上。格律体新诗韵的重要性也表现在这样两点上:新诗中的自由诗最初较少用韵,后来才多起来。格律体新诗却自来有韵,例如胡适、郭沫若、刘半农等人最早写出的格律诗都用韵。迄今为止的格律体新诗绝大多数也是有韵的。以邹绛编选的枟中国现代格律诗选枠( 1919—1984 )看,共选诗三百零二首,其中无韵和韵式不规则的仅十四首。

格律体新诗自来用韵和绝大多数都用韵的原因,大约有三点:一是现代汉语易于押韵;二是格律体新诗多为抒情诗,适宜于押韵;三是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形式需要押韵。这些原因,与古代诗歌自来用韵和绝大多数用韵的原因类似,无必再论说。不过应当指出,这三个原因中最末一个原因是主要的,这一点在格律体新诗中比在古代诗歌中更易于见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第一个原因看,新诗中不只是格律体新诗才是由现代汉语构成的,自由诗也是由现代汉语构成的,但后者中很多就不押韵,所以第一个原因不是主要的。从第二个原因看,格律体新诗虽然多为抒情诗,但也有不少叙事诗,并且有不少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如朱湘的枟王娇枠、李季的枟王贵与李香香枠、闻捷的枟复仇的火焰枠等,篇幅都比古代叙事诗大得多,这些长篇叙事诗都押韵,而不像西方许多长篇叙事诗那样不用韵。这说明第二个原因也不是主要的。这样,剩下的第三个原因———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形式需要押韵———便是主要的了。

汉语格律诗的节奏形式需要押韵,上编已论说。这里只用具体的格律体新诗作正反两方面的证明。试想,如果把某些形式优美的格律体新诗,如闻一多的枟死水枠、徐志摩的枟再别康桥枠、朱湘的枟采莲曲枠、余光中的枟乡愁四韵枠、贺敬之的枟桂林山水歌枠等的韵去掉,结果会怎样?显然会黯然失色。反之,我们感觉到某些无韵格律体新诗却需要韵脚。如李评的枟新月枠:

她从/天际/姗姗/升起,

只是/那么/淡淡的/一弯,

就在/她那/空虚的/怀里,

抱着/一个/圆满的/希望。

(用韵的字音下标上符号。下同)我们读起来,觉得最末一行如果押上韵会较好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首诗格律严整,并成两对奇偶句形式,于是在第一、三行末尾的字音读得稍轻稍短,其后的顿歇较短,第二、四行末尾的字音则读得稍重稍长,其后的顿歇较久,这就需要韵脚来点明和加强这两个节奏点。这样,当我们读到第四行时,就期待着在最末一音上与第二行末那相应的一音押上韵;加之第一、三两行是押韵的(大约是无意押上的),也增加了在第二、四两行也押韵的期待性。当然,这种期待的心理也部分地来自我们已经形成的韵律习惯,但那不会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当我们诵读节奏形式不规则的自由诗时,一般就没有这种期待心理,尽管自由诗也可以押韵。

(二)节奏形式使韵式显出相对的多样性

汉语格律体新诗的韵式,比较起西语格律诗的韵式来,还是较单一的,但比较起汉语古代诗歌的韵式来,又显得较为多样,所以这里说“相对的多样性”。

新月派时期的格律体新诗,由于热心向英美格律诗学习,其韵式丰富多样。除传统的单音韵形式和隔行押韵的形式外,还试验双音韵、交韵、抱韵、遥韵和西式的跨行韵、跨节韵等形式。但这些韵式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普遍性,有的不大适合汉语格律诗,所以没有流行下来。在新月派之后,格律体新诗的韵式又渐渐趋于单纯的隔句押韵形式。

隔句押韵形式之所以是格律体新诗的主要韵式,是因为它较适合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形式,尤其是奇偶行的形式。这一点与古代诗歌类似,勿须赘言。这里要着重谈的是,由于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的特殊性,它的韵式比起古代诗歌的韵式来究竟要多样一些:它也运用交韵、抱韵和双音韵等韵式,虽然这些韵式有不适合格律诗的一面,但它们在特定的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中,也可以显出合理性。

在以上几种韵式中,交韵在格律体新诗中用得较多。如卞之琳的枟大车枠中的一节:

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骡子摇摆着踉跄的脚,

穿过无边的疏落的荒林,无声的扬起一大阵黄 。

两韵相交,各自押在奇行和偶行上;押韵的两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

呼应。不过我们曾经指出,由于相交的两韵处在奇偶行不同的节奏点上,由

此会造成两重略微不同的节奏感,可能影响诗的节奏的整一性。所以,虽然

交韵形式与汉语诗歌的奇偶行(句)形式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它们在古代诗

歌中用得很少,只是在枟诗经枠和词曲里有一些。这大约也与古代中国人崇

尚单纯和齐一的美学观有关。格律体新诗中交韵用得较多,一方面与诗人

们有意向西方诗歌的韵式学习有关;另一方面与现代人求新求变的美学观点和心理态度有关,因为交韵能够在传统的隔句押韵形式中求得一点变化。十四行格律体新诗中交韵用很多,则是由于那诗体本身有这样的要求。

抱韵和遥韵形式总的说不适合汉语格律体新诗,因为这两种韵式往往与格律诗中常有的奇偶行节奏形式不相吻合。如屠岸的枟丹蒂莱安枠中的一节:

这种花我们这儿可遍地都是,

像绿色海浪里无数耀眼的金,

我爱她温暖光明,朴实无,

我爱她柔和谦逊,热烈诚挚。

第一、三两行末尾是同一类节奏点(奇行末节奏点),第二、四两行末尾是另一类节奏点(偶行末节奏点),然而两种韵却不是押在同一类节奏点上,而是刚好错开,这样行末的节奏点不是得到了加强,而是相对地减弱了,这就影响了节奏的鲜明性与和谐性。

在格律体新诗中,也有巧妙地运用抱韵,使之与节奏形式相吻合的。如闻一多的枟忘掉她枠一诗,只看其中的一节: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

像梦里的一声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我们读起来感到韵脚鲜明而又有变化,并没有与节奏形式不相吻合之

感,反倒觉得这种韵式把诗的节奏增强了。考察起来,这节诗的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有两个特点:第一,这节诗不是奇偶行形式,它的第一行在意义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四行是它的重复,于是两行在诗节中相对应,那抱韵也与之相呼应;第二、三行却是一对奇偶行,用同一种韵也能相互呼应。因此,抱韵的形式与这节诗的节式是相吻合的,或者说,这种节式本身就适于用抱韵的形式。第二,第一、四两行各有一个行中韵,所以这节诗的实际押韵顺序是“她”、“花”、“梦”、“钟”、“她”、“花”。这是转韵,也是一种密韵,而密韵正是汉语诗歌的一种传统韵式,它本身可以成为一种鲜明、强烈的节奏形式,所以这节诗能给人以鲜明、强烈的节奏感。

徐志摩诗中的抱韵用得多,还用遥韵,有时也有类似上例的妙用。如枟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枠首节:

今夜困守在大沽口外:

绝海里的俘,

对着忧愁申;

桅上的孤灯在风前摇摆:

天昏昏有层云裹,

那掣电是探海火!

这是以凸出的诗行(第一、三行)来点明抱韵形式。

汉语格律体新诗中双音韵的运用没有英语诗歌普遍,但比汉语古代诗歌多一些。其所以没有英语诗歌普遍,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汉语诗歌的节奏点总是在音顿的末一音上,双音韵与这一特点不大适宜,而英语诗歌诗行的节奏点在音步中的重音上,就诗行末尾一音步讲,这重音既可以在音步的最末一音上,也可以在倒数第二音和第三音(在三音音步中)上,当其是后两种情况时,便以押双音韵和三音韵为好。其二是双音韵只适宜押在两个一重一轻的音节上,而现代汉语中轻声字很少,不像英语里那样普遍。

格律体新诗中的双音韵之所以比古代诗歌多,则是因为古代诗歌句尾虚字用得少,而且那虚字也是重读的,所以押双音韵不大适合;而格律体新诗行尾相对说来虚字用得较多,并且虚字都是轻声,因此较适合押双音韵。如卞之琳的枟傍晚枠中的一节:

驮着老汉的瘦驴

匆忙的赶回家去,

脚蹄儿敲打着

———

枯涩的!

最末两行押双音韵。这种双音韵在格律体新诗中也只宜有限地运用;用多了会显得滑稽,因为在自然语言中,以这种轻声字结尾的话究竟是不多的,不像英语那样,凡是两个音节以上的词都有轻重的差别。

无轻声字的双音韵只宜偶尔运用,否则会显出单调和呆板。有时,这种双音韵可以起到点明节奏形式和韵式的作用。如徐志摩的枟客中枠的首节:

今晚天上有半轮的下弦月;我想携着她的,

往明月多处

———

一样是清光,我说,圆满或残缺。

第一、四行末是无轻声字的双音韵。这种有特色的双音韵能点明抱韵的形式。此外,那不同的行式也可以点明抱韵形式。

格律体新诗中也有传统的跨行韵,这与古代诗歌中传统的跨句韵类似。传统跨行韵符合音顿节奏规律,适宜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形式。西式的跨行韵只出现在西式的格律体新诗中。由于西式的跨行并不符合汉语诗歌音顿节奏规律,西式的跨行韵也就不适宜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形式。如朱湘的枟小聚枠中的一节:

描花的宫绢渗下灯光:

柔软灯光,

掩映纱窗,

我们围坐在红炭盆旁,

看炉香

游丝般的徐徐袅上

架,须是梅朵娇黄。

该诗两节,节式相同,是对称体格律诗。这节诗的第六行为了押韵(同时也为了字数的相对整齐),将词组“上架”分隔在不同诗行中,“上”字韵便是跨行韵。这种韵就不符合汉语格律诗的节奏规律,因为汉语格律诗行末应该是一个有较大顿歇的节奏点,而这里作为韵脚的“上”字之后却不应有顿歇,而下一行的半中却有一个逗号标出的大顿歇,这样这两行诗的音顿节奏实际上是不和谐的。如果我们把“上”字读得稍长,在其后顿歇较久,则破坏了诗的意义节奏,很不自然。所以,西式的跨行韵对汉语格律诗来说是不

适合的。

格律体新诗中还有节间韵。如杜谷的枟我的苇笛枠的首二节:

我的苇笛

是我心爱的伙伴

小小年

就随我到处流浪

青青苇管

采自故乡的湖畔

点点滴

还染着湖水的芳香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本书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红楼小讲》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爱是最美的修行

    爱是最美的修行

    据说,勤修功德可以往生净土。净土在哪里?路远吗?净土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有酒吗?红的或白的?或者只有白菜粉条?有帅哥美女吗?可以相爱吗?有春夏秋冬吗?或者只有常开不败的琪花瑶草?那会有审美疲劳吗?有生老病死吗?或者是长生?那会有一天厌倦生命吗?《爱是最美的修行》是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随手采撷,在世界中看滴水,在滴水中看世界,滴水世界两相映,平凡摇曳是此生!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位面复苏计划

    位面复苏计划

    什么!大哥的火影位面里,转生者开了万花筒血轮眼,把鸣人的九尾给锤爆了!我去!二哥的海贼位面里,转生者救下艾斯后,把黑胡子的脑袋给砍了!等下!四弟的斗破位面里,转生者把小医仙给······大家的位面都这么厉害,也给我整一个!PS:1.我是动漫迷,游戏迷,小说迷,电影迷。所以书里包含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梗。不喜欢日常搞笑的退出。2.我用的是轻小说的写法,所以不能接受这种文风的读者,为了你的阅读体验,请谨慎食用。
  • 无敌护娃狂魔

    无敌护娃狂魔

    “粑粑,他们抢我吃的。”“杀了。”“粑粑,这妖兽看起来很好吃,要不我们吃了吧。”“这是神兽……吃了吧。”作为一名吃货的奶爸,沈青很头疼。
  • 礼佛仪式

    礼佛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神重生

    战神重生

    吴剑,一位年轻的龙朔武警,在一次国际战斗任务中遭遇意外获得一枚戒指,穿越到了异世,在得到了战神阿提拉的指点,吴剑不仅学到了最顶级的刀法和兵法,心志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战神的传人,吴剑为了恢复楚国与邪神附体的亲兄弟大宝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不同寻常的修练和争霸之路。
  • 弃妻不二嫁:侯门嫡女

    弃妻不二嫁:侯门嫡女

    ********她,性情如火,冲动易怒,不善言辞,不懂宅斗,痴恋与他,却终落得休弃出府。慈爱的父亲,良善的继母,友善的妹妹,却原来都是假象,识人不清使得她终含恨而亡。******素素新坑《重生名媛望族》******风吹起幔帐,软榻上,一对半裸男女正动作激烈地纠缠着,难舍难分。女子粉脸微红,雪白的双腿紧紧缠在男人的腰上,挑衅地迎上她惊恐的双眸,唇角尽是讥讽的笑。她,只身噩梦,眼看着痴慕的夫君和自己钟爱的妹妹纠缠在一起,呆若雷击。质问与他,却只得一份休书!“沈慧安,休书已立,你莫再多做纠缠,愿你重梳蝉鬓,选聘高官之主,早日另嫁,你我也好各生欢喜。”他神情冷漠,对着呆愕的她不耐地摆摆手拂袖而去。“怎样?你沈慧安死死缠着的男人,他不屑碰你,却迷恋我的身子。大姐姐,识相的,你就该早些去死!你为什么不去死?还有你那死鬼母亲,蠢笨如猪,哈哈,你还不知你那死鬼娘是怎么死的吧?不妨告诉你,她是吃了我娘亲手调制的桂花糕才一命呜呼的,可你却视我娘为长辈,待我如亲妹,呵呵,你瞧,这世上怎会有你们这样的白痴?”她神情扭曲,对着惊愕的她狂笑不止!*********悲愤而亡,幸得重生,这一生,她不要再做受人摆布的木偶,要做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不要再为任何男人放弃自我,要找到自己的舞台,只为自己而活!所有害她的人,欠她的人,她势要亲手讨回!“慧安,和我在一起吧,做我的妻…”求你了!当他抱着她说出这样的话,带着一丝请求,一丝隐忍的脆弱,甚至他俊美的面孔上流露出害怕拒绝的不安,她却只冷冷一笑,慢慢扯开他环抱着的双臂。“秦王殿下,您听清楚,对你,我无法生爱,不论如何,我不会和你在一起!”“大姐姐,不,凤阳侯,求求你帮帮我们吧,以后做牛做马我定会还您的恩情,求求你了…”当那个曾经折辱她的女人跪在面前哀求祈怜时,她只淡漠一瞥。“抱歉,我对养虎为猖,助纣为虐一点兴趣都没有,你找错人了!”含恨重生,她又会有怎样的际遇?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是否能遇到那个懂得欣赏她,珍惜她的人?敢爱敢恨的她最终能否放下仇恨,找到心的祥和与安宁?能否寻得幸福?且看素素倾力打造种田文《侯门嫡女》。本文一对一,种田,宅斗,复仇,爱情,励志。慢热温馨文,男主腹黑冷情,只宠女主一个,无小三,无误会,就是个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故事哇,喜虐绕道呀,哈哈。
  • 带着徒弟打江山

    带着徒弟打江山

    这是一个宅男穿越异界,建立门派,与弟子们一起称霸天下的故事!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

    本书是作者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说学研究丛书》(2000年版)后,历时14年,把初具系统的“微型小说学”运用于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产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和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新创作现象,细致地归纳微型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比较分析海内外微型小说名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总结当代优秀微型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本《智慧与创意》和《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30年来执著于微型小说文体学研究的创新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