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0400000027

第27章

第114则

【原文】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虞卿以穷愁著书,今皆不传。不知书中果作何语?我不见古人,安得不恨!

【原评】

王仔园曰:想亦与《幽梦影》相类耳!

顾天石曰:古人所读之书,所著之书,若不被秦人所烧尽,则奇奇怪怪,可供今人刻画者,知复何限!然如《幽梦影》等书出,不必思古人矣。

倪永清曰:有著书之名,而不见书,省人多少指责!

庞天池曰:我独恨古人不见心斋!

【译文】

惠施学识渊博,他读过的书有五车之多;虞卿在陷入贫困潦倒的困境时还专心地著书立说,但是那些书籍都没有流传到现在。我很好奇书中到底写了些什么?这些古人我都不能亲眼见到,怎么可能不感到遗憾呢!

【评析】

惠施和虞卿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思想进步,观点独特、新颖。但是生不逢时,最后落得被罢黜的悲惨下场。

战国时期,统治者为了独裁天下,就选择了儒术作为统治的思想,用来稳固人心。惠施和虞卿这些当时著名的文人的著作都被焚烧了,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可是生不逢时,一生以悲惨收场。令人庆幸的是,因为他们有些思想被人们所接受了,所以深入人心,最后得以流传下来。

作者对这些思想家都十分仰慕,因为不能亲眼看到这些古人,不能与他们亲自交流思想而感到万分遗憾。

第115则

【原文】

以松花为粮,以松实为香,以松枝为麈尾,以松阴为步障,以松涛为鼓吹。山居得乔松百余章,真乃受用不尽。

【原评】

施愚山曰:君独不记曾有“松多大蚁”之恨耶!

江含徵曰:松多大蚁,不妨便为蚁王。

石天外曰:坐乔松下,如在水晶宫中见万顷波涛总在头上,真仙境也。

【译文】

松树开出的花朵可以做粮食,松树结出的果实可以做香料,松树的枝条可以做拂尘,松树的树荫可以做屏障,风吹松林的声音可以当做音乐来演奏,隐居山中拥有百余棵松树,将是受益无穷的事。

【评析】

在以上一则文字中,作者将松树的所有用途都写出来了。古代隐居的文人,总是喜欢撰写文章说明自己在山中与松为伴来显示自己的志存高远,这是因为松树向来以坚忍不拔和清雅高洁著称吧。

作者写了松树的种种用途,旨在说明隐居山林与松为伴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士表示褒扬的同时,又表达出作者已经对尘嚣的繁杂和喧闹感到厌恶了,透露出想要隐居山林、回归自然的意向。作者会萌生这种思想,自然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浑浊。

第116则

【原文】

玩月之法,皎洁则宜仰观,朦胧则宜俯视。

【原评】

孔东塘曰:深得玩月三昧。

【译文】

欣赏不同的月亮也是有不同的方法的,对于皎洁的月光就适宜仰望着观看欣赏,对于朦胧的月色就适宜俯首观看欣赏。

【评析】

皎洁的明月可以给人带来很多遐思,因此古代的文人作诗时总喜欢把感情寄托给明月,比如伟大诗仙李白;民间也流传着关于月亮的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等。人们听到关于明月的诗词或者典故时,更增添了对明月的喜爱。于是明月纷纷被文人写到了自己的作品里,或渲染气氛,或寄托情思。

当我们仰首赏月时,那空明的月色,会滤尽人们心中的所有尘事俗念,还人们一种清静,使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

月光朦胧,便为另一种景观,低头赏月,有一种雾中看花的朦胧美,如云遮雾罩,似真似幻,虚虚实实,多了一份神秘。

第117则

【原文】

孩提之童,一无所知。目不能辨美恶,耳不能判清浊,鼻不能别香臭。至若味之甘苦,则不第知之,且能取之弃之。告子以甘食、悦色为性,殆指此类乎?

【译文】

一个婴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是什么都不了解的。他的眼睛还不能辨别所看到的事物的美丑,耳朵还不能识别所听到的声音的清浊,鼻子还不能判断所闻到的味道的香臭。但是对于所吃下去的食物味道是苦还是甜,不仅可以知道,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和放弃。告子把人们偏爱吃甜食,喜欢欣赏美色看做是源于本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评析】

以上一则文字,主要论述了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意思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一生离不开饮食问题和男女间性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人天生具备的本能。

一个婴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的眼睛还不能辨别事物的美丑,耳朵还不能识别声音的清浊,鼻子还不能判断味道的香臭。但是对于吃下去的食物却很清楚是苦还是甜,并进行取舍,这就可以看出吃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本能,这是人生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里告诫统治者,想要社会安定、人心稳定,就必须先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生理要求,然后才能谈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118则

【原文】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原评】

余淡心曰:“读书不可不刻”,请去一“读”字,移以赠我,何如?

张竹坡曰:我为刻书累,请并去一“不”字。

杨圣藻曰:行善不痴,是邀名矣。

【译文】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苛刻,但是读书必须苛刻;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贪心,但是买书必须贪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痴迷,但是做善事就必须痴迷了。

【评析】

凡事不可太过执著,要求太苛刻则不容易实现最终目标;做事情不能贪心,贪心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地步;做事情也不要太痴迷,痴迷就不明事理,不通人情世故,便妄为人生,虚度光阴,就会忽略其他而不能达到目的。凡事要求要适当不要过分。

但在以上的文字当中,在作者劝解我们的同时又告诫我们“读书不可不刻”,因为读书必须苛刻才能彻底领悟;“买书不可不贪”,因为买书只有贪多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行善不可不痴”,因为做善事必须有痴心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第119则

【原文】

酒可好,不可骂座;色可好,不可伤生;财可好,不可昧心;气可好,不可越理。

【原评】

袁中江曰:如灌夫使酒,文园病肺,昨夜南塘一出,马上挟章台柳归,亦自无妨,觉愈见英雄本色也。

【译文】

可以喜好品尝美酒,但不可以在醉酒后借着酒疯骂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因为美色而伤害身体;可以喜爱金钱,但不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获取;可以讲义气,但不可以超过于情理之外。

【评析】

以上一则文字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偏爱什么事情都要适度,否则会得到相反或者更差的结果。

美酒、美色、金钱、脾性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为美酒可以在适时的时候为我们助兴,能给人们增加写文章的灵感,能在人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来往,说起来,酒有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不可以缺少的;喜好美色是人生理上的本性,所以也是不可以改变和阻挡的;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定的金钱,如果没有金钱,就会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人们喜爱金钱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义气是一个人有独特魅力的体现,所以也是不可以缺少的。

但是,爱喝酒不能演变为酗酒,如果酒醉后借着酒疯骂人,那就反而会伤害人和人之间的情谊;喜爱美色不能演变为纵欲,纵欲一定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喜爱金钱要取之有道,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不能因为钱财而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是会被人唾骂的;讲义气一定要有原则,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样也是错误的。

第120则

【原文】

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

【原评】

聂晋人曰:若名人而登甲第,富翁而不骄奢,寿翁而又清闲,便是蓬壶三岛中人也。

范汝受曰:此亦是贫贱文人无所事事,自为慰藉云耳;恐亦无实在受用处。

曾青藜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此是清闲当寿考注脚。

石天外曰:得老子“退一步”法。

顾天石曰:予生平喜游,每逢佳山水,辄流连不去,亦自谓“可当园亭之乐”。质之心斋,以为然否?

【译文】

文才和名望可以当做科举等第,勤俭节约可以当做财富,清净闲适可以看做年高长寿。

【评析】

古代文人苦读诗书,作诗赋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中科举,最终扬名天下。但是如果一个人很有才气使得他流芳百世,被世人周知,那就和中了科举没什么区别了吧;节俭和勤劳都是为了致富,也都是可贵的美德,所以也可以看成是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那么拥有勤俭习惯的人就和富人没什么区别了;只有清闲安宁的人才可以保持愉悦的身心去享受人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长寿,所以作者说清闲和安静可以使一个人好像很长寿一样,这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者这样的说法在今天人们看来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了。比如中科举不只是想要扬名天下,更是为了光宗耀祖,求得富贵;勤俭可以说是一种美德,但是不一定会给人带来许多财富。

同类推荐
  • 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

    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

    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6年9月联合举办的“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的会议论文修订稿的精选合集。书名“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即该论坛主议题。全书收入论文34篇并随文附有现场评议精选片断,作者和评议者包括孙郁、张福贵等知名高校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探究中国文艺评论发展前景的学术氛围。
  • 二京流韵

    二京流韵

    本诗集共录诗100首,皆为古体。诗集从审美角度发掘北京与南京两座文化古城的韵律之美,歌咏景观之文化意蕴。其中,北京两辑,第一辑“清稗类钞”;第二辑“杂韵拾萃”。南京分为两辑:第一辑“明朝遗韵”,第二辑“杂韵拾萃”。诗多为作者即兴所作,颇见才思性情。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南疆笔记

    南疆笔记

    如今人们对那场早已远去,已经成为历史的战争大概已经有些淡忘。但在我人生的日记里,那场战争,那些已经长眠南疆的战友,那些当年为戍守共和国神圣疆土出生入死、立过大功的仍然活着的勇士和英雄,我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如今,他们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茫茫人海中湮没,湮没……但我却始终挥之不去,那些在我心中依旧灿烂的星……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鲁迅所有的散文名篇,并收录了一部分精品杂文,根据文章写作内容和特点共分为五个专辑。这些散文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画卷。这些篇章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点,文笔亲切耐读、深沉隽永,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的杂文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体现了鲁迅博大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处处体现着鲁迅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热门推荐
  • 我在等风来也等你

    我在等风来也等你

    少时初遇,她单纯的想,要是这个好看的大男孩是她的哥哥就好了。未承想,一语成箴,他真的成了她的“哥哥”。从此往后的岁月里,她的人生中就有了他的参与,她每次撒娇耍无奈,他亦温柔待她,事事依她。时光荏苒,一切又好像变了“质”,她之于他,是藏在心底里的白月光。世上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参与你的全部过去,而你的未来也奉陪到底。
  •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条白云般的哈达,高高举过头,献给你,青藏铁路;献给你,青藏高原;献给你,珠穆朗玛;献给你,拉萨……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一条有体温的枕木,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西藏;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热土;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拉萨,我的众神之都……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颗一颗铺路石,密密匝匝地,众志成城地,扛起青藏铁路,完成历史和未来的同期叮嘱……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只一只春蚕,浑身透亮地,吐着蚕丝地,铺设着一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
  • 旧时吴书

    旧时吴书

    她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乔莞,他是年少有为的东吴将军周瑜。她被他所救,芳心暗许,不求回报地爱着他。两年后再次相见,他震惊于她绝世的容貌,想让她潜伏敌国,成为自己的一把利剑。他亲手调教她,琴棋书画,兵法韬略,甚至……男女之事。她却悄悄虏获了他的心,他缴械投降,定下婚期,只愿此生与她白头偕老。风暴将至,亲如手足的主公遇刺?与她长相一模一样的凶手?满朝文武声讨着诛杀妖女?军心大乱他又该做何选择?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功名大业,恩怨情仇,最终都化作一江浊水向东流。
  • 璀璨之星不及你

    璀璨之星不及你

    叶冉悠与男人交际,却因为她们的出现......
  • 南少的冷艳娇妻

    南少的冷艳娇妻

    她身世成迷,不堪卑微,用尽手段只为寻找初恋男友;他是商界权贵,出身名门世家,一直高高在上独独独爱她成痴;他拿着那部手机,脸色铁青,质问她:“原来这都是你计划好的,你一直都在利用我!”她站在墙角,纹丝不动,坦然承认,“不错,南世城,从开始到后来,都是我计划好的,是我在一直利用你!”婚礼上,他霸道抢婚,威胁她:“蓝月,你这辈子!下辈子!以后的每一辈子!除了我,你谁都不能嫁!就算你不爱我,你也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内容介绍哈南编著的《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是一部旅日华人的中篇小说集。作者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叙说了在日华人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怎么也离不了的乡土和故国。《北海道》题材广泛,时空的跨度较大。比如写留学生,不写漫长东瀛路的艰辛,写他们站稳了脚跟之后所面对的茫然,以及与他们在日本出生的、日化了的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写嫁给了日本人的她们,自以为把曾经有过的情感留在了国内,生活已经有了重中之重,可是没想到有时候那轻盈的一缕也会漂洋过海,成为不速之客。有时候是回国和在日本的生活穿插进行的,有时候则被国内变革的大潮所吸引,留连忘返。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从来都是小说诞生的重要因素!
  • 圣殿春秋三部曲(共9册)

    圣殿春秋三部曲(共9册)

    《圣殿春秋》十二世纪英国。一个贫困的建筑匠,一心只想建造一座美丽的大教堂。几经波折,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机会。但一座大教堂的建造过程是各方势力的角力:教会、贵族、王室、“巫女”……教堂的建造屡遭干涉。每一种声音都有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毁灭他。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一个普通建筑匠的信念能否改变世界……《无尽世界》英国,十四世纪,一个旧时代即将落幕,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王桥镇上,建筑匠师的后代有着自己的烦恼。而成长的痛苦背后,伴随着一个时代的阵痛:文艺复兴、教堂建筑、王权斗争、黑死病、教会矛盾……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一个比《圣殿春秋》格局更为开阔的故事!《永恒火焰》1558年,年轻而雄心勃勃的内德回到了王桥镇的家中。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一年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整个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宗教仇恨撕裂着人们的生活;内德的友谊和爱情也备受考验。年轻的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后,成立了英国首个秘密间谍机构。一个崭新的挑战即将开始……
  • Pyramid
  • A Forgotten Empire-Vijayanagar

    A Forgotten Empire-Vijayanag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