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000000025

第25章 文苑探幽(9)

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它与现实主义情节的理性逻辑不同。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问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呢?为什么自己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可又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呢?

这不是天天都发生在你周围的普遍现象吗?

17.爱情小说的演变

最近读张辛欣的早期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突然想起了许多妇女婚姻题材的小说,不过三四十年的工夫,变化太大了。

首先想起的是50年代的《青春之歌》,那是轰动一时,的名著。女主人公林道静对第一个恋人、丈夫,由崇敬、热恋到分手,其原因很单纯,由于政治和道德的观念越来越不相容。这是50年代后期小说创作的一个典型模式,爱情与政治的关系是如此之密切,几乎一切背离了这个模式的小说、电影都要受到责难甚至批判。

自然,这只是模式之广,另一种模式是50年代早期的爱情与劳动的统一。最著名的是诗人闻捷那轰动一时的《天山牧歌》。小伙子只要有一颗劳动奖章,姑娘就死心塌地爱上他了。对于这一点,诗人郭小川始终是表示怀疑的。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过,爱情生活没有那么简单。果然,他后来就写了《白雪的赞歌》。在这篇叙事诗中,他写了一个区委书记的妻子在丈夫上前线时,如何克服了自己对一个医生的自发感情。虽然只写了很有限的动摇,但是,由于偏离了当时政治——劳动决定一切的模式,一出来就遭到了批判。

熟悉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文学史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当时最流行的妇女英雄形象,大抵都是一些失去了女性特点的“铁姑娘”和“假小子”之类的人物。

女人首先是政治的人、劳动的人,在这一点上,她们和男人建立了平等的基础。

这种模式的影响,甚至在新时期的文学中也没有立刻消失,“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不过是从另一个方面重复了50年代的主题。那些当自己的恋人在政治上遭受危难仍然能顶住社会压力不背弃自己的感情的人成了英雄,而那些较弱者则成了批评的对象。轰动一时的《天云山传奇》,可以说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把人的审美情感强调到决定一切的程度的作家首推张洁。在她早期的得奖小说《谁生活得更美好》中所提出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准则是人的独立、人的自尊、人的文明、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她在后来的《祖母绿》中也写到了由政治运动带来的爱情的悲剧。女主人公由于爱而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经过多年的苦难,却又发现,男主人公是一个虚伪的自私者。她只好把无私的爱奉献给自己未婚所生的孩子,然而这个惟一的孩子又死了,于是她的爱就只能寄托在抽象的人类和世界上了。

这是张洁这一代女作家不同于50年代女作家之处。然而,她们对悲剧的根源还是从人的社会存在、人的外部环境中去探寻的,只是她们找不到答案。

到了张辛欣这一代就不同了。她们也曾用很大的心力去探索婚姻与爱情变幻的根源。开始,她们甚至把目光在外部环境上扫视了一番,在张抗抗、王安忆作品中很明显都有这种探索的痕迹,但是她们很快把目光转向女性心灵的深处。当张辛欣还没有引起文坛充分重视的时候,她在《我在哪儿错过了你》中就提出,男女主人公相爱不能成功,原因全在于女主人公太男性化了。“上帝把我造成女人,而社会生活,要求我像男人一样!我常常宁愿有意隐去女性的特点,为了生存,为了往前闯,不知不觉,我变成了这样!”这是女主人公的自白,然而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并不完全是社会逼迫她男性化,而是她的“天性中不肯轻易低头的血性冒上来”,不可控制地拒男主人公于千里之外。这是违反她本人的感情倾向的,她已爱这个男主人公爱到“心里放不下的程度”,但这并没有使她在她所追求的戏剧艺术上对男主人公有丝毫的让步、丝毫的温柔。

从50年代到80年代,作家的探索恰成鲜明对照,原来是女性以男性化(在政治化劳动化的基础上)发出光辉。而到了80年代男性化的女性却陷入了四顾茫然的失落感之中:“我们彼此相隔的,不是重重山水,不是大海大洋,只是我自己!”

在解除了社会的强制性以后,爱情仍然有悲剧,有情人之间仍然不是都能永恒地和谐。这是因为人性本身就存在着隔膜的根源。

如果把这一点当作一种规律,我们如何去分析林黛玉和贾宝玉、安娜和卡列宁之间的是非呢?除了社会性的成分,在他们的本性之间就没有不能相容的东西吗?设想:即使林黛玉和贾宝玉结了婚,他们一定就能和谐吗?答案不是那么简单。

18.从小说《伏羲,伏羲》到电影《菊豆》

刘恒的《伏羲,伏羲》最初出现的时候,在圈子内曾经引起过激赏;后来被张艺谋看中,由刘恒自己改编成《菊豆》,一炮打响。刘恒名声大噪,引出了许多对《菊豆》的评论,但是很少有评论《伏羲,伏羲》的。我想,这是一种不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果没有刘恒的小说和改编本,哪里会有张艺谋的电影?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张艺谋出色地导演,也不可能有《菊豆》那种在电影观众中引起的巨大轰动。

倒是刘恒自己说得心平气和,电影主要是导演和演员的天下,编剧不过是提供了一种规定情景。

为了印证这一事,我特地去细读了《伏羲,伏羲》。第一个印象就是电影中给人那么强烈震撼的染坊的背景,在小说中是没有的。小说中的杨金山并非染坊主,而是一个农民。为了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电影中的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被安置在那粗笨的手工业漂染晾干用的立体空间之中,这不但便于产生特殊音响效果,而且便于构成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氛。

也许有些严厉的批评家要怀疑:这样大规模地展示手工业作坊的粗笨劳动,完全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追求异国情调的口味。也许这样的苛求不无根据,但是如果取消了那高高挂起几乎占满画面的布匹和隆隆做声的辘轳,特别是那最后淹死了杨金山的漂染池,那影片不知要逊色多少。

我得到的第二个印象是电影基本上排除了小说中的政治历史背景。原著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944年到1964年这20年之间,这期间的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互助合作以及“四清”都在情节的进展中留下了痕迹,尤其是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成了相当重要的环节。杨金山由于用20亩地换来了王菊豆,自己变成了上中农、而王菊豆的父亲,由于多了20亩她成了地主。这种近乎黑色幽默的叙述,在小说中很有风格;而在电影中,刘恒显然服从张艺谋的追求,把重点放在人性本身,尤其是性本能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上,完全删去了政治背景。

我觉得,这样改得好。一来,原著中政治历史背景本来就很淡。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等不同,刘恒最关心的不是由于外部政治背景所引起的悲剧和喜剧,而是更普遍地存在于人类心灵和人类文化之间的那种冲突。本来已经淡化了的政治背景,到了电影中,很轻松地取消了,好像割了一段盲肠。

可以设想,如果稍稍控制不住那些大起大落的政治运动可能产生的表面戏剧性的诱惑,同样的题材将会产生多少类似《芙蓉镇》式的构思;可那样一来刘恒就不是刘恒,张艺谋也就不是张艺谋了。

我得到的第三个印象是,电影比小说更加戏剧化了。在小说中,杨金山是在中了风以后几年平静地带着复杂的笑容死去的。而在电影中杨金山的死却变成了一场重场戏——他死在漂染池。

在电影中,杨金山谋害菊豆的孩子不成,转而在情感上争取孩子的爱,以离间他和他生父生母的关系。而在小说中,小孩仇恨自己生父生母的暧昧关系是没有这个原因的。

有些评论家尤其是受西方趣味熏陶过甚的评论家,可能觉得这样的情节是因果十足的庸俗趣味,然而我却绝不这样看。

也许孤立起来看,小孩子几乎是无缘无故地敌视自己认可的父亲之外的另一个可能的父亲,比之由于受了外来影响而仇视更自然。这里可能有更深刻的文化积淀,某一些精于心理分析的理论家还可能看出弗洛伊德式的恋母情结在起作用。

然而这场戏的重要性不仅在这场戏本身,还在于这场戏以外。在同样的场景中,孩子把自己的生父——正在垂危之中,而他的母亲希望他得救——从地窖背来扔到染池之中。

两场戏的交叠,使菊豆的悲剧主题和视觉表现力大大地升华了。

如果再考虑一下,在小说中杨金山是不堪忍受儿子的敌视而坐在水缸中自杀的,这就更加容易看出刘恒和张艺谋的用心良苦了。

至于那些丧礼的仪式场面(在西方观众眼中那倒真是异国情调),一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类的爱与恨的宏伟结构支撑,那倒真可能成为纯粹的小噱头了。

19.喜剧给人物处处遇到好人的权利

中国当代喜剧美学准则存在着双重混乱。

第一重混乱是喜剧准则为正剧准则所淹没。许多作家、观众和评论家都为某种自发的正剧优势所惑,实际上以正剧准则去评价喜剧作品,而对其中的喜剧美学成分不是茫然不解,就是死守正剧的框架,对喜剧作品横加非议。最明显的莫过于对《秋菊打官司》的幼稚批评了。有一种议论认为《秋菊打官司》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深刻的,原因是秋菊所遇到的官员都是好人,包括那个欺侮人的村长,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好人,没有丝毫贪枉的意念。这种批评代表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方法,那就是把现实与艺术的统一性作为最高准则。用这种寻求统一性的思想方法。分析一般艺术是片面的。因为艺术与现实除了一致性以外还有矛盾性。正确的批评方法、思维模式,至少应该把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性与矛盾性结合起来。艺术自然不能歪曲现实,但也不能等同于现实。艺术的生命不仅来自真实性,而且来自假定性,而假定性又因艺术形式和亚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艺术家既有权假定让秋菊到处碰到坏人,也有权假定让秋菊到处碰到好人。

秋菊之所以到处碰到好人,并不完全由现实决定,甚至也不完全由作家的主观情感决定。这里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抒情喜剧的形式规范。抒情喜剧是特殊的逻辑,这种逻辑比之正剧对于现实的实用逻辑和科学的理性逻辑有更大的超越性。喜剧情节有导致荒谬、走向反常的特点。不如此,不足以把观众的心灵带入假定境界。不发挥将谬就谬的逻辑,不超越逻辑的同一律,不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造成逻辑错位的异常效果,也就不可能把观众从现实的严峻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也就不可能在预期失落的过程中有所顿悟,然后心领神会地笑起来。

而要做到对现实逻辑的超越,就不能不将人事关系简化,环境的细节概括化,尤其是情节逻辑单纯化。喜剧作家既可以像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那样,将人物关系简化为毫无例外的相互欺骗,也可以像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中那样让人物遇上一连串的幸运。

对于抒情喜剧逻辑来说情节因果越是单线化,越是容易达到超越现实的单因直进的层层放大的怪诞效果。拘于现实的多因多果的互相制约、互相交错的繁杂关系,则必然导致正剧效果的递增,从而也就导致喜剧的怪诞效果的递减。

对于喜剧逻辑的单因怪诞连锁递进的特殊规律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喜剧作家、评论家都无所知觉。但是即使有所知觉也往往停留在经验层次,评论家常常不是自动缴械就是随波逐流,甚至降低自己的水平,讨好低水平的观众。

当代剧作家、评论家和观众对喜剧美学准则的盲目性互相影响,互相推波助澜,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中国当代喜剧美学完全处于以自发性为特点的幼稚状态。

这种低水平状态和广大观众对于喜剧的强烈渴求形成了反差,以致观众饥不择食,食而不化,喜剧小品作家、演员则盲动冒进,劳而无功。之所以会劳而无功,原因就在于他们辛辛苦苦投入了很大的创造热情,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用闹剧小品的狭隘特性,根本无法适应内容比较严肃的轻喜剧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这正是中国当代美学准则又一重混乱,其特点是闹剧与轻喜剧的混淆。

当一些闹剧小品演员去演电视轻喜剧连续剧时,实在令人有惨不忍睹之感,尤其是某些在闹剧中很容易产生交流效果的插科打诨到了比较现实的轻喜剧中就变得夹生、格格不入,令观众木然、惶然,甚至是哭笑不得。可是面对这样的失误,正统派理论家责备演员深入生活不够,解放派理论家又谴责他们趣味不够先锋,其实,都是隔靴搔痒,要害是举国上下对喜剧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美学准则缺乏必要的尊重。

20.年表背后的奥秘

我曾在几年前为文,说先师王瑶先生教导我们读注解有时比读本文更重要,因为凡要注解的地方一般都是要查核原始资料,或者就是关节所在。前些日子,我又为文谈过,读作家选集或全集、评传背后的附录和年表的重要性。读诚实的年表,花不了多少时间,可往往比读那空话连篇的“评传”更能感受已经过去了的历史文化气候。

同类推荐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最后的对话(一)

    最后的对话(一)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所收主要是老人百岁前后之作,而兼收的零篇作品,最早是1985年《美国归来话家常》、1987年《漫谈“西化”》,以及1989年初的《两访新加坡》和《科学的一元性-一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从中已可看到后来一些观点的端倪。而先生最可贵的思想贡献则似主要见于20世纪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形成文思泉涌之势,多半首发于《群言》杂志,正是资深编辑叶稚珊女士主持编务的时候吧,我也是在那前后才于浏览有关周有光夫人张允和女士报道的同时,特别注意或日“发现”了周有光这一支健笔老而弥坚的锋芒。
热门推荐
  • 超凡争霸

    超凡争霸

    这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有能力各异的超凡者,有威能莫测的圣物,有悠远神秘的先代文明。二十年前,人类收到了一封来自宇宙深处的信,二十年后,人类即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劫难。在这关键时刻,原本普通的齐松,因为一场意外的灾祸获得了超凡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世大剧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 全民诸天轮回

    全民诸天轮回

    全球人类受到主神的召唤,成为轮回者,需要穿梭各个恐怖的世界完成任务。在轮回世界中死亡,就是真的死亡,但获得的力量,也是真实的力量!影视、动漫、小说等幻想世界中的物品开始出现在地球上,武功、异能、魔法、道术……都已习以为常。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立,这是一个草莽英雄辈出的年代!木锋带着一百场轮回世界的经验,回到了被主神强制召唤的那一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某种回忆

    某种回忆

    我打开录音机,挑选了巴赫的《圣母颂》,在交错盘旋的声音中,一刹那间,我的曾经穿着褴褛衣服的父母、我的兄弟,村庄、沟壑里我家小小的土屋、我踯躅在解放路上的某个黄昏,等等所有的景象突然滑过我眼前,使我震惊,等最后出现那个放满花盆的阳台、安仪不断微笑着向我挥手的情景时,我顿时觉得这挥手凭借月光下的教堂那奇瑰的一刻,向我显现了奇迹,此刻,《圣母颂》的旋律像越来越神秘的花朵盛开在我心中,使我的心不断颤栗,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喃喃地说: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向她说我爱她……
  • 蒋爷你老婆最甜了

    蒋爷你老婆最甜了

    #震惊!当红小花旦与蒋氏财阀掌权人深夜密会!#赵惊影一脸郁闷的坐在演播厅里,面前是乌泱泱的记者。怎么就被人发现了呢?怎么就被偷拍了呢?怎么就让人给堵在演播厅了呢?赵惊影无奈叹气,演播厅的门被打开,那个与自己深夜密会的男人大摇大摆的走进来牵着自己走了出去,完了,这下石锤了……另一边蒋鸿看着微博上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惊鸿影”,满意的笑了,果然公布恋情这种事还是要自己动手啊……【宠文,女主重生,甜甜甜】
  • 宠妻无度之千金太腹黑

    宠妻无度之千金太腹黑

    父母被谋害葬身火海,至交好友夺权,亲人背叛,这一切对夜若霏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在一贯对她宠爱有加的丈夫手上死去的那一刻,她才知道一切不过是为了夜氏,她发誓,若有来生,她定必让他们一个个生不如死!十倍尝还!再次睁眼,她重回十五岁,重回到父母陷入火海那一天。既然老天给她新生,她定要重新来过,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然而她没想到,重生的那一霎那,她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兽语!同时拥有操纵水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收养了一只小白猫。却不想此猫非彼猫,竟然是号令百兽的山中之王——白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一个霸道!狂妄!冷峻!桀骜不驯的他!一个同样懂得操纵火的他!一个天生是她克星的他!一个宠她如命的他!女人你就算把天捅破了,我也会给你补好的,一切有他!权倾东市?早晚让你滚下来!商业霸主?街边乞丐就是你的下场!亲人的背叛?没关系,早晚让你知道后悔怎么写!高高在上?开玩笑,有我在什么时候轮到你?白莲花?高人一等?笑话,我会让你尝尝变成地上泥的滋味!…只要对她,对她在乎的人有威胁的,她绝不放过,一定铲草除根!看她如何利用异能与智慧,不断成长,展开璀璨徇丽又精彩的人生!看她如何利用上天赐予她的一切,铲恶锄奸,遏恶扬善,造福人民,挽救苍生!宠妻片段:“老大!大嫂把你刚拍回来的孤本拿去给闹闹…垫…垫屁股了。”许铮满头大汗的奔进来说道,心里外加了一句,是刚刚拉完粑粑的屁股。某男纹风不动的点头回了一句:“在你工资里面扣。”“为什么?!”许铮满脸惊讶。“看到不会换一本娱乐杂志给你大嫂,不扣你的钱扣谁的?扣你大嫂的?”某男理所当然的道,一副你敢说扣大嫂试试,你就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许铮欲哭无泪,某男接着又道,“告诉你大嫂,书房还有很多。”许铮当即踉跄栽倒,你狠!书房里的都是孤本多啊…“老大!大嫂把冥辰的业绩给拉下来了!”许铮可怜兮兮的说道。“让她慢慢玩,玩的开心点,不够在你工资里面扣。”某男继续淡定的说道。“老大,我工资已经扣到2050年了,还扣?”“噢,那就在你分红里面扣。”“你狠!”“老大!大嫂把我…”许铮顶着熊猫眼跑进来话都还没说完就被踹开了“敢让你大嫂亲自动手打你?活腻了是吧!”许铮心里哀嚎着:妻奴!我以前的护短老大去哪了!还我护短老大!我不要患了妻管炎的老大!呜呜…
  • 重生沙雕之主

    重生沙雕之主

    重生沙雕之主沙雕大佬齐思重生在了即将破产的霸道总裁身上。霸总面瘫、冷漠,如同高岭之花一般不可亵渎。“叮——请在不掉人设的前提下将沙雕进行到底。”“震惊,一线女星第一次点外卖竟注册成骑手!”“三十年老牌经纪人再现‘真香’现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国民老公片场搬砖,十分兴起!”屡屡因为沙雕事迹上热搜,齐思旗下公司的员工们痛并快乐着。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藏地密码3

    藏地密码3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考证玛雅文明和藏汉文化的神秘纽带。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1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