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000000026

第26章 文苑探幽(10)

但是读年表也容易上当,因为年表中往往有些空白,只有知情者才知是空白,一般读者是视而不见的。举一个近在手边的例子。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黎烈文卷》的年表,其中1940年记载黎烈文到了福建永安主持改进出版社,4月出版《现代文艺》,在4月与5月之间有单独而含混的一行——“夏,许粤华来闽”,而到了1941年2月就“与许粤华结婚”了。这是1933年他的发妻因产褥热病故以后惟一的一次婚姻。黎烈文一向倾向革命,在主办上海《申报自由谈》时,大量发表鲁迅、茅盾、瞿秋白等左翼作家的作品,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被迫离职;1940年又掩护过中共东南局文委书记邵荃麟夫妇。有这样一段光荣历史的黎烈文,1949年春节还曾辞去台湾大学西洋文学教席回沪,其时淮海战役结束,再过两三个月解放大军就要渡江,奇怪的是他竟没有留在沪上等待解放,反而又回了台湾。年表可以对此不作交代,但读年表的我却不能不陷入了深思。我想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他毕竟只是倾向于革命,当革命真正到来之时,他并没有决心投入。这点似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那时连远在海外且未与革命有过深切关系的老舍、冰心都先后投奔革命了,何况黎烈文有一笔为鲁迅提供阵地的老本!第二种可能是另有某种难言之隐。

正好是暑假,没有理由满足于“不求甚解”。

请教一个通人(该先生要求隐其名,并且在细节和某些环节上含糊其辞)才知道,正是因为他与许粤华的婚姻,他不便在大陆居住了。

许粤华女士原系上海文坛上一位颇为活跃的作家之妻,这位作家与鲁迅过从甚密。就是徐懋庸在致鲁迅那封著名而又很唐突的信中所提到的“胡风之诈,黄源之谄”的黄源。这位革命作家去了新四军解放区,妻子便到了福建大后方。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据传黄源殉难,47天以后许与黎宣告结婚。但后来又获知黄源不但没有死,而且成了新四军文化机构的一位领导干部(1949年以后黄源还成了浙江省文联的主席),这就使黎烈文(作为黄源的朋友)不能不远避他乡了。

读年表只要有时间,钻一下牛角尖是很有味道的。读三联书店同一丛书的《鲁迅卷》后的年表: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发生冲突,周作人于四天后给鲁迅一条子宣布绝交,说,昨天才知“过去的事”,“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许多当事人对此都含糊其辞,近日翻到《明报月刊》1992年1月号上的一位很严肃的学者的文章,才知有这么一种解释:鲁迅在日本时曾与一个姓羽太的女人同居,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也许就是此人。周作人过去不知此事,知道了,又加上羽太信子的作用,遂造成决裂。但是这只能解释一半,究竟羽太信子与鲁迅发生了什么性质的冲突,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材料来填补这年表上的空白。

21.读书和读注解的关系

许多年轻学子读书,尤其是读学术书或论文时懒得去读注解,我觉得是很可惜的。

我年轻时,在北大中文系当学生也是这样,后来听王瑶教授关于李白的报告,就改变了这种坏习惯。

王先生的报告还说了些什么几乎全部忘光了,惟一铭记至今的是,他说:他读书,尤其是读学术论文首先看注解。因为注解都是关键,不是对论争要害的详细说明、补充、辨析,就是对所根据的材料考证或交代,许多尖端的学术问题都在其中。

他举李白为例说,李白的有关材料,就是那么多。《新唐书》的传、范传正的《墓志铭》。以及《唐诗纪事》等,这些材料都不难找到,有一本王琦注的《李太白文集》就足够了。如果有新材料超出通常的论文以外,那必然有注解,说明材料的来源,那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应该先看这段材料,至于其他部分都在你知识结构之中,可以不看。有时没有新材料,但有对旧材料的新解读或者改订,也必须注意,这也值得细读,可以增补你的知识结构。

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什么新材料,也没有对旧材料的新解读,在王先生看来,也就是没有什么新注解,这类文章就不一定值得细读。所以,他建议未读文章,可先读读注解,如果注解没有新东西,就可以放一放。

王先生的这个教导使我受用无穷,尤其在当今信息空前大爆炸的年代。那么多学术著作: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总得选择,而王先生提供的这个选择标准是一种高水平的学术标准。

看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除理论建构和解构的能力以外,主要是知识结构和背景。一般地说知识结构的背景和气度在文章的注解中可以一目了然,这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的探测学者智能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但使我省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使我轻松地得到许多经过别人淘洗过的材料,有时这种材料,在我读的文章中并不太重要,因而被安置在注解中。然而换一个角度就有不同的意义。

记得几年前,读一本,《海明威研究》,全部是外国报刊上的论文,共有二三百页。现在回忆,大部分都淡忘了,但其中一个注解却仍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则报刊通讯,说的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原始素材之所本。一个渔民出海打鱼数日未归:后来被警察在海上找到了,他正在船上痛哭,一原因是他钓的鱼给鲨鱼吃了。

这个故事与《老人与海》中的那个失败了的硬汉子恰成对比,圣地亚哥:80多天没打到鱼,偶尔打到一条又被鳖鱼咬得只剩下一副骨头。但老人不但没有哭,反而进入他自己的小屋以后平静地睡着了,而且还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由于这条材料的启示:我才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海明威,读书读到发现先师教导的法门行之有效,实乃一大幸福。

这次在美国读一位女权主义学者对萧红《生死场》的评论,甚觉新异,尤其是文中提出萧红在本质上不但是一个国家民族主义者,而且是一个不自觉的女权主义者。在她的作品中,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和对男权主义的反抗是互相交织的,甚至在《生死场》中对男权中心的反抗还比对抗日民族解放的要求更强烈,更突出,也更艺术地得到充分的表现。

这种见解使我惊异,也使我狐疑,但当看到文中一个注解,我的狐疑就开始消释了。

那个注解说,在30年代,女性作家与国家民族主义、夫权主义的矛盾并非个别现象,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也经历了相似的矛盾情感。她丈夫是个犹太人,列入纳粹德国的通缉名单,但是伍尔芙并没有自动把作品当作英国民族主义的鼓吹手段。吴尔芙表示英国妇女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都被视为奴隶,无论过去或现在,妇女没有必要感谢英国。至于民族斗争往往是男性的光荣。如果男性为保卫英国而战斗,吴尔芙怀疑是否也包括保卫英国妇女的全部意义在内。

看了这样的注解,我不但看清了中国女权主义批评的价值观的要害,而且找到了她们的源头。到这时候,老实说,我就有权利、有本钱对她们作比较到家的解剖,并且作出一些解构了。

22.谈读的三姿势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的意思。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不管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绝无仅有的。一般地说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以读《荷塘月色》为例。粗粗地读,可以躺着,觉得朱自清的语言极美。有些人会喜欢他那一连串的排比句,留下了好印象。如果进一步钻研,就不能躺着,得坐起来,仔细玩味全文。反复读几遍,你就会觉得并不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同样的好,而是有些段较好,有些段就不那么好。如文章快结束时,有没有必要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那么长一段质量并不见佳的赋体骈文呢?当然最好的是那把荷叶和荷花的香气用声音来形容的句子了,淡淡的香味像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还有在月光下,将光和影的效果用小提琴的名曲来形容的句子。懂得一点文艺理论的人会想起钱钟书先生所阐释的“通感”。至于一个人在月光下,享受那“独处的妙处”,是不是也同样的好呢?这时光是坐着,就不够了。你得站起来。余光中说这一段把话说得这么白,是败笔,中学的水平!你同意不同意呢?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整篇文章就这一段最深刻、最漂亮。在当时的散文中还没有一个作家把孤独写成是一种自由,一种白天里群居时不可能有的自由。经过仔细的思考以后,你坚定地相信余光中不一定对,而比起那一段引文来说这一段独创性要强得多了。

这时,你就站起来了。

23.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

(一)

夏志清教授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著作,早在七八年前就有友人从香港为我购得一本台湾的中译本,当时只读了几页,深感自己与书中许多价值观念之歧异。夏教授远在美国,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与我国相去甚远,因而其中诸多论述,读来甚多隔膜。别的不说,光他在书中给张爱玲的篇幅等于乃至超过鲁迅,就使我大惑不解,以致在当时觉得夏先生虽然是华人,似乎对中国的国情乃至中国文坛的实际情况所知并不真切,其中也许有某种政治、哲学、宗教上的偏见。虽然如此,夏教授的学问仍然使我惊叹。几次想继续读完那本皇皇巨著,都因没有充分的连续性的时间而未果。后来夏先生的那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一位爱好夏先生文章的青年学者借去,而且由于爱之过甚竟然声明不再还我了。我也因无望于集中时间阅读,便含糊地一笑,就算是默许。事隔七八年,突然在书店看到夏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约人翻译出版了,喜不自胜。买了一本归来集中精力细读一遍,这次的印象与上次竟大不相同。

也许在古典文学领域中,夏先生的论述和我们的心理准备状态,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即使有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仍然不难找到共同的思路。限于本文的篇幅,我这里只以夏先生在分析《三国演义》时所举关公一例来说明我的心灵所受到的启发和享受到的喜悦。

同类推荐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行动设计(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每一个新事物都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就像手摇式的纺车已经被现代化的织布机所取代一样,微博反腐也将会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绽放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微博反腐将会被更具有优势的反腐渠道逐渐取代。实际上微博反腐是人们在遭受腐败的侵害时做出的一种反抗举动,是一种维权性质的行为,而维护权益总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扩展自己的权益,因此各种扩大人们权益的微博参政行为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政治前进的趋势。
  •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乡村小妖孽

    乡村小妖孽

    美女师父传授他绝世神功、超凡医术后飘然离去。为了寻找师父,他只能高调行事。他相信,只有高调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美女师父!
  • 庶女狂后:休掉残暴魔君

    庶女狂后:休掉残暴魔君

    穿越?荒谬!受欺凌的庶女?笑话,从来都是她欺负别人的份儿!代嫁给一个残暴君王当小妾?传说他夜阅十女,九死一伤,他的女人过千,被宠过的没几个活着出来的。她可是现代最顶尖的杀手,岂能由着一个暴君欺负?红纱帐暖,一支细针抵着他的喉咙:“放我出去,不然,我杀了你……”他残忍一笑:想逃?看你本事!她媚眼一扫:想上我?看你能耐!强强相对,风云起,世界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

    《罗兰之歌·近代英国诗钞》不仅有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罗兰之歌》,还有杨宪益先生亲自选译的49首英语近代诗歌,囊括了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著名诗人的诗作,其中多数均由杨宪益首次译成中文,至今仍为独本。《罗兰之歌》是法兰西古老的英雄史诗,与英国的《贝奥武夫》、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文学的三大英雄史诗。杨译本生动还原了史诗昂扬的战斗精神与爱国情怀,罗兰牺牲等诗节读来催人泪下。《近代英国诗钞》所选诗歌均创作于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而杨宪益先生选译这些作品的原因也正如他在序中所言,“过去中国和欧洲国家处境不同,但当时中国青年也同欧洲青年一样,经过迷惘失望和追求,对祖国和世界人类前途保持了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罗兰之歌》与《近代英国诗钞》两部作品合为一本,更是凸显了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形式上的古今之变。
  •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主要内容简介:企业高管如何调动下属的斗志?办公室政治为什么让我们疲于应对?为什么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方寸大乱?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你的大脑是如何作出非理性决定的?谁能告诉你这些答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颠覆了智力天生的理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全球共销售800多万册。
  • 女性减重:知道这些就够了

    女性减重:知道这些就够了

    科学减重的方案,你值得了解。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石评梅作品集

    石评梅作品集

    本书是石平梅作品集。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作家。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
  • 山的那边是海年少时

    山的那边是海年少时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身穿白衬衣的学生时代不仅仅只是苦读年少时的百味生活你可曾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