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而在遥远的马六甲有一座当地居民为纪念1409年郑和首航马六甲海峡而修建的三保殿却鲜为人知。历经近六百年的风雨沧桑,这座三保殿不仅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大有香火越来越旺之势。每到旅游旺季,这里游客云集,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景点。
由新加坡出境之后,我们是乘坐旅行大巴进入马来西亚的。驱车近三个小时,就到了历史名城马六甲。马来西亚的导游说,马六甲市就相当于中国的周庄,留存有许多古迹,最适合人文深度旅游。我久闻周庄大名,但至今无缘游历,没想到竟舍近求远,先访了异国的马六甲。更没有想到的是,刚进入马六甲不久,导游就指着车窗外一片绿色的丘陵地说:“这边的山叫‘中国山’。”在异国他乡,居然有山名“中国”,不用说,这便立即激起了我们的游兴。导游接着介绍说,它之所以叫“中国山”,是因为这里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人墓地,共有一万二千五百个中国人的墓园。在只有四十多万人口的马六甲市,居然有这样一大片中国人的墓地,当然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名山了。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中国人的墓地呢?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时曾在这座山上扎营,被称为“三保山”。传说当年郑和航行到马六甲海峡时,船舰曾因触礁而破了一个大洞,有一条鱼为了救船而以身体塞住破洞,使船舰免于灭顶之灾。这条鱼后来被人称为“三保鱼”。马六甲海峡是印度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路,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既然有过“三保鱼”的救船之恩,他每次途经此地来扎营、休整和补充给养,则更在情理之中了。另一个原因是,公元15世纪时,马六甲受暹罗(泰国)势力支配,由于暹罗当时是中国明朝的属国,因此,马六甲也就成了中国的属地,须向明朝进贡。明成祖永乐皇帝为了加强与海外盟邦的关系,在1460年将他的女儿汉丽宝公主下嫁给了马六甲苏丹满速沙。苏丹(即行政首领)便在“三保山”为汉丽宝公主和五百名侍女、随从建造了一座王宫。由此,“三保山”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山”了。导游告诉我们,十多年前地方当局曾想除却这座“中国山”,华人群众普遍表示不满,奋起保卫,并联合出资买下了这座“中国山”。这位导游本是祖籍福建的第三代华人,向我们说起此事,充满了激动的神情,眼眶里禁不住泪花闪烁。
一过“中国山”,就到了我们此次马来西亚之旅的第一个景点:三保殿。因这三保殿正好位于十字路口的一侧,正门无法停车,我们是在它的右侧马路边停车之后,步行穿过热闹的街头集市,从侧门进入三保殿的。一进门,导游就说:“大家先别参观,我来做一个表演给你们看看!”他把我们一行十五人招呼到一张桌子前,只见桌上放着一把铝壶,一只瓷杯和一块毛巾。他提起铝壶,将壶中的水倒入杯中时,说:“请大家注意,我把水倒满杯子,水面已高出杯沿,但是水不会溢出来。现在我再向杯里投一枚硬币,水依然不会溢出来……”果然神了,他将硬币放入杯中,竟没有一滴水溢出。随即,他又用毛巾将那只盛满水的杯子包起后悬空倒置,竟也没有一滴水溢出来。表演过后,导游得意地说:“相传这三保殿的井水能给世人带来好运,大家不妨都来喝一杯。朱镕基先生1996年访问马来西亚时是副总理,曾在这里喝过一杯水,去年他重访马来西亚时已就任总理,仍不忘来此饮一杯三保殿的井水。这就用得上中国的一句成语了,叫‘饮水思源’……”
马来西亚是位于赤道线上的国家,终年高温。我们于10月3日来到马六甲时,气温仍达32摄氏度。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正当又热又渴。于是,我便率先接过铝壶来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此水清凉微甘,口感极好,假如不是旅伴们在争着要喝,我真想痛饮三杯。我问导游,每天的游客流量如此之大,人人都要喝一杯的话,这用水量也相当可观呀,有没有限量供应的时候?他笑了笑说:“哪会呢?这口井开掘近六百年了,从来不曾干涸过。不信,你去看看,井水满满的哩!”随后,他就带我们来到殿的后院观看这口古井。古井保护得相当好,井口直径一米多宽,上面安有钢制的井盖,透过网眼可看到深幽幽的井水。导游告诉我们,这口井传说会冒出水泡,仿佛沸水滚滚,因此人们汲取井水后便可直接饮用,不仅绝不会生病,而且会带来好运。我们听后,就更觉得好奇,齐问:“这是为什么?”导游回答:“原因很简单,这井水含有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刚才你们看了我的表演,水不从杯里溢出来,奥秘就在这里。那么为什么这井水的矿物质含量高呢?就是因为它在‘中国山’的山脚下。而源源不绝渗进三保井的矿物质正是埋葬在山上的华人尸骨腐烂后演变而成。大家到此饮水思源,就是不忘自郑和下西洋以来,我们中国人对马来西亚和为世界航海事业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所做的历史贡献。”
据说,华人原先习惯称三保殿为三保庙,这里也曾供奉着一尊郑和的佛像。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当马来西亚人后来查明郑和原姓马并系回族,其祖父、父亲均曾到过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时,他们就把郑和的佛像拆掉了。如今,我们在殿门内侧看到的,是一尊古朴庄重的郑和戎装石像。这尊石像仅一米高。据导游介绍,按当地风俗,游客至此,只要一摸郑和石像的额头、肩膀、上腹和剑柄,就会使人分别增添智慧、财富、健康和力量。因此,在郑和石像前留影的游客络绎不绝,我等待了许久,才抓住一个间隙,请人为我摄下了一张与郑和石像的合影。我的左手搂着他的上腹,企望他赐我以健康和充沛的精力,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像他那样数次下西洋,阅尽世界风光……
出了三保殿,上车之前,我们在殿外的街边集市上闲逛。集市上最多的是水果摊。而在琳琅满目的水果摊上,最多的是称为水果之王的榴莲。由于榴莲有一股异味,且价格不菲,我从未买来吃过一回。但三保殿侧的摊主们对中国游客分外热情,将一只只肥硕的榴莲剥开,用刀将囊切成小块,免费请大家品尝。我见妻子尝了一块之后连声赞叹“好吃、好吃”,也壮着胆子尝了一块,果然鲜美香甜,有一种柔柔的黏性,令人过齿难忘。回到车上之后,导游问我们:“都尝过榴莲了吧?”在我们异口同声回答“尝过啦”之后,他才故作神秘地说:“我现在告诉你们榴莲的来历吧!相传郑和来到马六甲以后,在一棵树下解大便,后来这棵树就结出了榴莲。这就是为何榴莲有一股异味的原因所在。不过,它就像中国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成了最受马来西亚人民喜爱的水果之王……”
导游讲的这个传说显然演义成分太多,但这至少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自郑和下西洋开始,陆续来到马六甲的中国人对当地的开发建设、果木栽培功不可没。因为马六甲王朝始建于1400年,而九年之后,郑和的船舰就停泊于此,给这块蛮荒之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华文明。所以,如今我们来此品尝过从那时开始种植的榴莲之后,对“中国山”下的三保殿也就更加流连忘返了。
2000年10月11日
三保殿
作者搂郑和塑像留影
马六甲的中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