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000000004

第4章 绪论(2)

尽管从现实情况来说译出翻译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从母语到外语的译出翻译行为,不少翻译学者、翻译教师和职业译者却持反对意见。英国翻译学者Newmark从翻译效果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到译者习惯使用的语言是使翻译自然、准确和达到最大翻译效果的“唯一方式”,因为译入语如果不是译者的母语,翻译时总是会出现词语搭配错误而译者却很难意识到的问题[4]。一部探讨翻译教学的论文集《高校翻译教学》(Teaching Translation in Universities)则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该书探讨的重点是“译入母语”,因为“以翻译谋生的职业译者都是译入母语”。而收录在该论文集里的第一篇论文的作者则在文中多次声称:译者“应该译入的语言只能是母语”,“译入到母语是职业译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禁止将母语翻译到外语”。其理由是“在现实生活中,译者一般不会从事翻译到外语的翻译活动。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即使他们的外语能力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熟练程度,拥有很大的词汇量,他们的译文在语法和句法方面仍会出错。他们的译出翻译通常需要母语人士的修改”。英国职业译者Geoffrey Samuelsson—Brown则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指出了从母语翻译到外语存在的问题。他说,瑞典语作为他的日常工作语言已经有25年了,他将瑞典语翻译到英语也有25年了。可以说这些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讲瑞典语,有时还连续数周都在瑞典工作。然而如果让他做译出翻译,将英语翻译成瑞典语,他会觉得自己的翻译拿不出去,除非译文纯粹是为了让读者获取信息。[5]

不仅翻译学者、翻译教师和职业译者反对译出翻译,许多使用翻译人员的世界性组织和翻译工作者协会也不提倡将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行为。英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一条指导原则是:“首要的一条是永远不要要求译者做译出翻译。”[6]联合国1976年大会也明确提出译者应尽量地译入母语或译入达到相当于母语水平的一门语言。

那么,译出翻译为什么会遭到学者和使用翻译人员的翻译组织的反对呢?这显然是由译出翻译的性质决定的。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目的语的写作形式。人们对外语掌握的程度很难达到对母语掌握的程度。法国翻译学者勒代雷指出,译者一般从外语翻译到母语是由于译者所掌握的母语和外语的语言能力不同所决定的:

用母语表达,优秀译者可以非常自如;相反,他的语言B和与其相应的外国“文化”可以说低于母语水平和他自己的文化,低于讲这一语言的和属于这一文化的本土人。用语言B工作,译者对对象国人民的文明、历史、风俗、文学、烹调和其他情况的了解不可能与本土人相比拟。[7]

英国翻译理论家贝茨(E.Stuart Bates)从很少有人同样精通双语的事实得出译出翻译的不可靠:

要熟悉一种语言,必须长期居住在说这一语言的国家……真正能熟练掌握双语的人是不常见的。谁要说自己是个双语者,都可用这种方法去考考他:叫他想一想,在他所掌握的两种语言中,他是用哪一种语言数数,最能用哪一种语言说出炊具的名称和木工铁匠用具的名称,又用哪一种语言做梦。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语言,而是使用一种语言多于另一种语言。因此,一般地说,一个人只可能对一种语言掌握到家,对于所有其他语言,再不陌生,也只是“像住旅馆,到不了家”。如果翻译有什么规则,那就是,译者只能拿母语当作译文语言。[8]

正是由于很少有人能够像掌握母语那样掌握外语,译出翻译作为一种非母语的写作形式很难达到职业翻译的标准,译出翻译行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也就难免受到人们的质疑。

译出翻译尽管有其特殊性和难度(译入语不是译者的母语),难以像从外语翻译到母语那样保证不出语言错误,但问题是翻译客户能否找到足够的、合适的译者来进行译入翻译?尤其是在英语成为世界语言,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形式下,大多数非英语国家因经济、政治等原因需要将大量的本国材料翻译成英语,这些翻译任务能否全部由母语是英语的译者来承担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在1992年,挪威学者雷德宁就在其博士论文《B语言翻译能够被接受吗?》中指出了由A语言(母语)翻译到B语言(外语)的必要性。他说:

世界上有一些不广泛使用的语言,这一实际问题迫使小语种译者不能只译入母语,而且要译成第二语言。译者必须用掌握不如母语的外语重新表达原作品的意义和形式效果。挪威译者便处于这种情况。挪威语是典型的小语种,只有四百万人讲这种语言。除了斯堪的纳维亚人懂挪威语,只有极少数人拥有足够的语言水平将挪威文撰写的文章译成他们的母语。此任务只能落在母语是挪威语的人身上。也正因如此,他们便“触犯”了只能往母语A翻译的普遍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触犯是不可避免的,否则等于什么都不译。对于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国家和个人来说,这种选择也是必然的。[9]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芬兰、法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在芬兰,不论是从国家文化身份还是从经济生存的角度来看,将芬兰语这样的非通用语种翻译成英语这样的通用语种都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芬兰大量译出翻译工作的需要[10]。

在法国,越来越多的文本尤其是科学、技术、医学文本都需要译成英语,未来的专业译者如果不能做译出翻译将很难生存。而且,许多客户通常都不了解译出翻译的困难,或者有时在翻译任务很急的情况下,一时也难以找到母语是英语的译者。尽管从母语翻译到外语因译文的语言质量或者意识形态的缘故受到质疑(有学者认为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国家由于有意或无意的文化种族中心主义反对将母语翻译为外语[11]),但是在译出翻译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的情况下,培养译出翻译人才不仅能缓解社会对外译人才的需要,还能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可能地保障译出翻译的质量。“认为译出翻译违反常规的做法只能导致敬业的职业译者不去做译出翻译,这样的后果是如果需要译出翻译的话,承担翻译任务的都是那些没有译出能力、没有接受正规翻译培训的人去做。”[12]

在移民程度很高的澳大利亚,英语是母语的译者极度缺乏,由非母语人士进行译出翻译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英语是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没有哪个译者能够抵抗将其他语言翻译到英语的事实。在澳大利亚的《全国口笔译工作者权威认证指南》中,在那些获得双向(从外语翻译到母语和从母语翻译到外语)翻译资格的译者名单中,几乎没有英国本土人士的名字[13]。

中国在近三十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稳步上升,更是急需大量的译出翻译人才将中国介绍给世界。2007年在北京召开了“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这次论坛得到了中国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需要,大量的汉语材料需要译为英语。但是根据国内外从事汉英翻译人员的实际情形来看,要求母语是英语的译者来做汉英翻译是不现实的。他指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翻译来挑起中译外的重担;主要由中国翻译工作者承担从事中译外的翻译工作几乎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唯一选择'”[14]。

刘和平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口译的经验,指出在中国的翻译市场上译员不仅需要将外语译成中文,而且还不得不将中文译成外语。她说:

汉语目前在国际上还属于非国际通用语言。近些年,掌握汉语的外国人虽然与日俱增,但短时间内恐怕还不能满足中外各领域交往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向世界推广中国文明和文化的需要。将汉语翻译成不同国家语言的重任自然主要落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身上。因为,在目前的中国翻译市场上,还不可能随时或同时找到合适的中国和外国译员,尤其是交传,用人单位还很少同时请两位译员工作,中外互译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5]。

可以说,从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译出翻译由非母语人士来承担目前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需的问题,尤其是在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世界成为地球村的情形下更是如此。Allison Beeby Lonsadale指出:

进入20世纪后,英语逐渐成为国际性语言,随着英语在全球的迅速普及,许多非英语地区人士的英语水平达到相当好的程度。同时,各国又有被外界特别是英语世界了解的要求,在英语本土译者不足的情况下,非英语国家的对外翻译现象的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对外翻译在个别地区比较普遍,尤其在芬兰等少数国家,从事这种“对外翻译”的翻译家甚至占大多数。[16]

同类推荐
  • 书屋环游记(双语译林)

    书屋环游记(双语译林)

    《书屋环游记》是“福尔摩斯之父”亚瑟·柯南·道尔在文学评论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柯南·道尔因创作“福尔摩斯”而功成名就后,为完成自己对于严肃文学的一个多年夙愿所创作的。书中对于重要作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品评,非常有趣。
  • 在哈佛听演讲

    在哈佛听演讲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精选了16篇各界名流在哈佛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英语实用口语

    英语实用口语

    本书编写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常对话的能力,使英语说得更流利、通畅。第二部分为诗歌、俚语,这部分将从外国文学方面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审美度与鉴赏力,扩大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减少语言学科的枯燥性。第三部分为外语歌曲,这一部分选取了大量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在唱读之余,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好感度。
  • 战争论

    战争论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全书分为八篇,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 带本英语书游世界

    带本英语书游世界

    本书章节分为 Chapter 1 万事俱备 Chapter 2 快乐出发 Chapter 3 平安到达 Chapter 4 享受美食 Chapter 5 遨游世界 Chapter 6 疯狂购物每个章节详细描写了相关旅游出行的细节,词汇补给、旅游应急句、实用情景对话帮助读者轻松出行。
热门推荐
  • 离魂之此间亦无

    离魂之此间亦无

    一位21世纪的优秀毕业生易芜,突来横祸后又莫名穿到不知名朝代。在这里,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一个面具,表面平静的背后,是一片波涛汹涌的野心与阴谋。当初那偶然的邂逅,不知是无意还是一番精心策划的计谋...
  • 强势攻婚

    强势攻婚

    婚礼上,得知丈夫与同父异母妹妹的珠胎暗结,继母联手,害她亲人,夺她家产,她痛不欲生。第一段婚姻,仅持续了一天,第二段婚姻,协议一年。谁料,婚后他宠她入骨,为她虐渣挡煞,将她宠上了天。诶?说好的契约婚姻、一年作废、不生孩子呢?看着他蔫儿坏地笑,她揉着酸痛的腰气急,“脸是个好东西,拜托你要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楠初冬夏

    楠初冬夏

    那年冬天林酒趴在桌上叫她一句“组长”她懒惰的从桌子上爬起来说“小九,别吵老娘睡觉”如今,两人形同陌路,当初高一(二)班的最佳搭档,不复存在小奶狗变大尾巴狼?老狐狸变小乌龟?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V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本身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中包含的理论和观点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 女王她归来了

    女王她归来了

    为了活命,她果断地拍出一纸离婚协议,时令衍眼睛微眯,“你以为你换了一张脸,我就认不出你了吗?”于是,又被迫嫁给了他第三次_(:3」∠)_时先生说:“爱老婆,就要把她疼得跟智障一样。”施媚:“!”【重生】伪智障VS真腹黑
  • 你好南同学

    你好南同学

    陈珏刚开始对南周的印象就是高岭之花,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男,谁知道机缘巧合让她发现了南周同学特别穷这件事情,这种隐私的事也不能和别人说啊,所以她就一个人暗搓搓的琢磨怎么能帮助南同学。早餐?放着我来带。午餐?要不来我家吃吧,我妈做饭特别好吃。晚餐?啥也别说了,顺嘴也吃了吧!最后睡觉的地方……“别,别我睡自己家就好了!”南周同学誓死捍卫自己的清白。被莫名其妙误会家里穷的要上不起学的南周表示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就被人包了一日三餐,如果不是他誓死反抗估计晚上睡觉的给他安排上了。最后南周只能叹了一口气,穷就穷吧,要是能养一辈子才好呢!
  • 玄天之印

    玄天之印

    主角帝天被誉为近百年来集丹道,器道,棋道于一身的天才少年,其武道修为在十八岁便踏入了玄天境,然而异域外族入侵,少年所处世界被异域外族所侵占,心爱之人的背叛,父亲兄弟的惨烈牺牲,最后少年被传送到另外一个世界,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 纵横四海:王妃偷心攻略

    纵横四海:王妃偷心攻略

    【本故事纯属虚构】她是现代盗墓世家的首领,惊才绝艳,异世重生,却穿越到了一具被活埋在地宫的不知名身体。活埋啊!被慢慢折磨窒息而死的痛苦,让她愤怒了。她要复仇,她要让幕后之人付出代价。谁成想,真相是这样的残酷。家人的背叛、爱人的另娶。她发誓要讨回公道,所有人都别想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青春的日子,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默默关注,偷偷喜欢,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