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8300000014

第14章 明清家书(5)

【赏析】

在这篇家训中,李光地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见地,认为“凡书,目过口过,不如手过”的主张。他教给儿子的学习方法,今人亦可从中受益。

郑板桥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尤其以善画著名,是“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他多画兰竹石,这既是他光明磊落、严正绝俗的人格象征,又是其虚心向上、倔强不屈的精神写照。他从小家境贫寒,先以卖画为生,44岁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令5年,后又任潍县令7年,最后因擅自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被罢官,后仍以卖画为生,著有《郑板桥集》。郑墨比板桥小24岁,为人谦实稳重,板桥在外做官,家事都托付堂弟。由于二人均自贫困中长大,故板桥对郑墨尤爱护备至,期望良深。

【原文】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

信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赏析】

在这封信中,郑板桥跟堂弟探讨了一个关于人格平等的问题。他认为,人的出身无贵贱之分,大家同样都是“黄帝尧舜之子孙”,富贵贫贱只是天道循环翻覆的自然规律。穷苦贫贱之人要改变命运,富贵显达之辈要保住已有的生活,同样要发奋努力。对于人的命运而言,富贵与贫贱存在看辩证关系;对于行事而言,“为人处”与“为己处”亦存在着辩证关系。这种认识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思想。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郑板桥能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引导子弟,是难能可贵的。

陈宏谋示侄

【作者简介】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桂林人。历任知府、巡抚、总督,后官至东阁大学士。

【原文】

京中浮华,须立定主意,不为所染。盖天下惟诚朴为可久耳!吾家世守寒素,岂可忘本?读书见客,事事检点,即学问也。

【赏析】

在这篇家训中陈宏谋要求侄儿保持清贫质朴的良好家风,不为“京中浮华”所染,谨守“诚朴”二字。这种观点,对现在的年青人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彭端淑劝学一首示子侄

【作者简介】

彭端淑(1700年~1780),清文学家。字仪一,又字乐斋。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颇有政声。后告老辞官,曾到成都锦江书院讲学。诗文皆名重一时,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问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赏析】

这是彭端淑写给子侄的训示。开篇用两个设问句,点明了行文的宗旨,阐述了求学、做学问的道理。又通过四川两个和尚朝拜南海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难与易、聪敏与平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以勉励子侄刻苦学习,力求上进。文中介绍的“贫者”和尚那种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学习工作的好榜样。

作者以平易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比论证,把事理阐发得非常透彻。全文闪耀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

袁枚与弟香亭书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人称随园先生,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清朝诗人。曾任江宁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又号随园。他的诗多用来抒发闲情逸致,主张抒写性情,对儒家的“诗教”表示不满,有些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还擅长作文,所写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传世。

【原文】

阿通年十七矣,饱食暖衣,读书懒惰。欲其知考试之难,故命考上元以劳苦之,非望其入学也。如果入学,便入江宁籍贯。祖宗邱墓之乡,一旦捐弃,揆之齐太公五世葬周之义,于我心有戚戚焉。两儿俱不与金陵人联姻,正为此也。不料此地诸生,竟以冒籍控官。我不以为怨,而以为德。何也?以其实获我心故也。不料弟与纾亭大为不平,引成例千言,赴诉于县。我以为真客气也。

夫才不才者本也,考不考者末也。儿果才,则试金陵可,试武林可,即不试亦可。儿果不才,则试金陵不可,试武林不可,必不试废业而后可。为父兄者,不教以读书学文,而徒与他人争闲气,何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哉!“知子莫若父”,阿通文理粗浮,与“秀才”二字相离尚远。若以为此地文风不如杭州,容易入学,此之谓“不与齐楚争强,而甘与江黄竞霸”,何其薄待儿孙,诒谋之可鄙哉!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非贪爵禄荣耀也。李鹤峰中丞之女叶夫人慰儿落第诗云:“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科名始读书?”大哉言乎!闺阁中有此见解,今之士大夫都应羞死。要知此理不明,虽得科名作高官,必至误国,误民,并误其身而后已。无基而厚墉,虽高必颠,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然而人所处之境,亦复不同,有不得不求科名者,如我与弟是也。家无立锥,不得科名,则此身衣食无着。陶渊明云:“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非得已也。有可以不求科名者,如阿通、阿长是也。我弟兄遭逢盛世,清俸之余,薄有田产,儿辈可以度日,倘能安分守己,无险情赘行,如马少游所云:“骑款段马,作乡党之善人”,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暝目矣,尚何敢妄有所希冀哉。

不特此也。我阅历人世七十年,尝见天下多冤枉事。有刚悍之才,不为丈夫而偏作妇人者;有柔懦之性,不为女子而偏作丈夫者;有其才不过工匠、农夫,而枉作士大夫者;有其才可以为士大夫,而屈作工匠、村农者。偶然遭际,遂戕贼杞柳以为木否木寿,殊可浩叹!《中庸》有言“率性之谓道”,再言“修道之谓教”,盖言性之所无,虽教亦无益也。孔、孟深明此理,故孔教伯鱼不过学诗学礼,义方之训,轻描淡写,流水行云,绝无督责。倘使当时不趋庭,不独立,或伯鱼谬对以诗礼之已学,或貌应父命,退而不学诗,不学礼,夫人竞听其言而信其行耶?不视其所以察其所安耶?何严于他人,而宽于儿子耶?至孟子则云:“父子之间不责善”,且以责善为不祥。似乎孟子之子尚不如伯鱼,故不屑教诲,致伤和气,被公孙丑一问,不得不权词相答。而至今卒不知孟子之子为何人,岂非圣贤不甚望子之明效大验哉?善乎北齐颜之推曰:“子孙者不过天地间一苍生耳,与我何与,而世人过于珍惜爱护之。”此真达人之见,不可不知。

有门下士,因阿通不考为我怏怏者;又有为我再三画策者。余笑而应之曰:“许由能让天下,而其家人犹爱惜其皮冠;鹪鹩愁凤凰无处栖宿,为谋一瓦缝以居之。诸公爱我,何以异兹?韩、柳、欧、苏,谁个靠儿孙俎豆者?箕畴五篇,儿孙不与焉。”附及之以解弟与纾亭之惑。

【赏析】

袁枚在信中认为,子弟能不能成才,天资很重要,关键是要根据各人的天资来因材施教。要使他们懂得,做官是为了施行仁义道德,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读书主要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明白更多的事理,但同时也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即使中了科名,做了高官,也会误国误民,以致最后贻误自己。即使不会读书,也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进而指出,不能像孔子教育他的儿子那样,只是“轻描淡写,流水行云,绝无督责。”

细细品味,这封家信,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子女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卢文绍与从子掌丝书

【作者简介】

卢文绍(1717~1795),字召弓,号抱经、檠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校勘学家、诗文作家。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三名进士。居官十余年,告归,讲学于江浙各书院。著有《抱经堂人集》及《钟山札记》、《龙城札记》。

【原文】

九月十六日得书,知眠食无恙,良慰余意。书中具言近日读书勤苦,尤吾之所乐闻也。但精神难支持亦不必勉强,以掌丝平日善病,恐过用难为继耳。所疏不知出处及疑义若干条具答在别纸。此士安所谓,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者也。掌丝之虚怀而勤力也至矣。虽然,吾窃以为更有进焉者。盖人之为言皆曰学问,将学焉而继之以问邪,抑问焉而即是为学也?夫寡闻寡见之蕲至于多闻多见也。有道焉:得其道则耳目可以不劳,思虑不至庞杂,而其为功也易。近世类书颇多,又诸文集亦多有注释笺解,然则读书之易宜莫如今日。然吾以为殚见洽闻之助,不在是也。盖已经翦截割裂于事之始末,语之原委必有不能通贯晓析者矣。今以掌丝之资性日力计之、吾不必讠术以高远难行之事,六经之外,如《尔雅》、《说文》、《史记》、《汉书》皆所当读也,然后博览群书,其不解者鲜矣。此言初听若迂,然吾为掌丝细审之,事无有捷于此者。且不必遽为程限,但日日读之一卷毕,则此一卷之事与言见于他书者,自一览而得也。推而数卷至数十卷莫不然。初可以省问之一二,继可以省问之五六,又继可以省问之八九矣。苟若是,则其用安有穷哉?然此犹为记诵言之也,若夫以之明理,以之处事,则所得者益不可以数计,此事逸而功倍之道也。不然,则掌丝数月以来所不知者,岂尽于此乎?吾所以缕析以答者,能一一记之后不复问乎?同一事也而出于人之所援引者又各不同,其能明乎此而既无惑于彼乎?吾是以深嘉掌丝之好问,而尤愿掌丝之好学也。掌丝果从事于吾言,则其于问也亦必有更进于此者矣。

【赏析】

这是一封教导子侄辈读书方法的书信。人们常说,学问学问,就是“学”和“问”,勤学多问就有了学问。那么“学”和“问”的位置应该怎么摆呢?对于这个问题,卢文绍有不同与一般人的见解,他认为应该先“学”,自己先认真去阅读基础性的典籍,然后再博览群书。他认为学习之书“无有捷于此者”,自己先自学,然后再去请教别人,这才是学习的最捷便的途径。

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寡闻寡见”者向“多闻多见”者请教。他对其侄子提出的问题逐一给予答复,不就是在“教”他的侄子吗?他主张求学得先要自己去学,在自己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才会有质量。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闻多见”者加以点拨,求学者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这封给晚辈的信,不用居高临下横加责难的语言,而是循循善诱,有诲人不倦之风;充分肯定成绩,如实指出不足,有所批评,但也是建设性的;非常明确地指出解决办法,明晓独立系统研读的种种好处,谆谆教导,闻者如沐春风。

纪晓岚寄内子

【作者简介】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学者、文学家。以学问文章得天下重望,晚年领修《四库全书》,而所作《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俶诡奇谲,无所不备,又为脍炙人口。

同类推荐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在路上,遇见时光

    在路上,遇见时光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在路上,遇见时光》围绕童年、自然、青春、情感、成长等主题遴选作者八十余篇美文佳作。在本书中,作者用清丽、宁静的如花妙笔描绘出凡俗生活的诗意,述说成长过程中的辗转迷离,记录了生命旅程中我们不该错过的那些细小的感动。
  • 培根随笔精选

    培根随笔精选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 吕日周在朔州

    吕日周在朔州

    作者用质朴又平实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那样一种纯粹的生活、追求及风土人情,让我们的心不禁为之一震。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诡医毒女

    诡医毒女

    季羽珺,二十四世纪佣兵之王,知医毒,懂暗杀,人送外号“人面阎王。”一场阴谋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陆
  • 至尊云帝

    至尊云帝

    修炼世界总是残酷无比,无数人争夺一丝机缘。魔从天降,内忧外患,血染大地,谁又能在尸山血海中登上云巅?
  • 红楼商道管理学:红楼与管理情商

    红楼商道管理学:红楼与管理情商

    在红楼梦中,贾母、平儿等高、中、基层管理精英,在管理上不温不火,总能找到人心的平衡点,将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策略运用得不露声色,达到了冰火相容,理性与感性贯通的完美境界。而宝玉、贾政、贾琏等在管理上,却做得过于“火爆”;宝钗、王熙凤、袭人等,又过于“冰冷”,这两类人在管理上的成果自然都不太理想,有的甚至结出恶果。本书结合西方心理学中的管理情商理论和企业真实案例,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一些代表人物的管理情商学,生动地总结出了一套易理解、可操作、极实用的企业管理谋略。
  • 炼天魂帝

    炼天魂帝

    天柱大陆,以武魂等级定强弱,强者财富无数,弱者倍受屈辱。天生万物,群魔乱舞,漫漫帝路,有多残酷,看我命运征途,如何昂首阔步?废材少年赵天山,经脉闭塞,无法修炼武魂,被人羞辱,万念俱灰下吞噬龙珠,觉醒武魂,异血依附,带着“移山倒海不必说,逆天改命皆由我”的信念,抵抗外辱,通天彻地,成就一段坐拥天下,百仙吓怕,强者称霸,非君不嫁的传奇。
  • 凤长歌,锦绣江山

    凤长歌,锦绣江山

    【本文已出版】一媚倾国误,一倾江山乱。一顾长相依,一醉凤长歌!**生辰礼夜,敌军破城。那一夜,熊熊大火中,凤氏王朝灰飞湮灭。时光交替,数年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三月三,繁华京城,有那么一个少年,踏歌而来。他,出身市井,浪迹江湖,一驴一剑,一身褴褛。他,明眸皓齿,刁钻邪佞,脾气傲娇无常。他,武艺超绝,智计千里,身份错综复杂。他,混入皇宫,藏身羽林,背负国仇家恨。——一场谋乱,他救驾有功,与帝同席,他笑问,“敢留我在君王身边么?”新帝亦笑,遂赐他御前行走,命他侍君左右!狂妄少年,淫秽后宫,当他被押进净身房,判处宫刑——新帝震怒,涉险救他,在太后寝宫外跪求半日,方换得他安隅!他斗太后,除奸臣,上斩皇亲,下恤黎民,他数度临死,却次次逢凶化吉!——他冬夜醉酒,误入青楼,新帝弃六宫,竟寻他而至,与他同榻而眠!他行刺将军,新帝反赐他免死金牌,他却狠杀新帝宠妃,震惊朝野!他男扮女装,魅惑年轻太师,致使帝相不和,朝纲动.乱!他踏遍三关,取东海之水,西山之雪,割发断甲,制奇药救新帝!——乱世割据,峰火硝烟,他英勇出征,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疆场无敌!御外敌,平内乱,他为大秦新帝画出半壁江山,他亦正亦邪,名震九州!他的一生,历经四个男人,从养父到敌国皇帝,从兄弟到敌国权臣——他的一生,从出生起,便被载入史册,通览回顾,可谓传奇!——大楚攻秦,边关城上,他却将寒剑,反手刺进新帝心口!那一日,残阳如血,鸦啼四野。“为什么?”新帝凝着他,不可置信。他笑,“因为我是——凤长歌。”“凤氏江山,由秦取而代之,朕明白了。可是长歌,你爱朕么?可曾爱过?”“爱,所以,我来陪你……”他,弃剑跌落的那一刻,年轻的帝王嘶声高喊,“长歌,朕把江山还给你,朕只要你……”太医仓惶医治,却瞠目大惊!他,竟是女子,竟怀有身孕月余……——经年之后,真相昭然若揭。帝王足迹,遍布漠北,一女子翩然而至,他眸中含泪,颤声问,“长歌,是……你吗?”——江山如画,红颜权爱。醉忘流年仰天笑,谁人梦里长相思?长歌,凤凰于飞——谱一曲乱世传奇,铸一段旷古之恋!推荐楚清其它作品:已出版上市:《鸾凤错:袖手天下》《冷皇戏凤》
  • 筑梦蓝天

    筑梦蓝天

    罗阳同志是我国航空科技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振兴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了一生。2012年11月25日,罗阳同志在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问要求相关部门宣传、弘扬罗阳同志精神,宣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称号,巾共中央组织部追授罗阳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共巾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罗阳同志学习的活动。
  • 台阳诗话

    台阳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华王座

    无华王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星宇无方,念到所长。彼岸无华,且行且相望。生又何妨,死亦无常。此行经年,不知可否归乡。
  • 大决战:平津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是当时国民党军内部非嫡系的代表人物傅作义将军。上述的相同之处,决定了这一场决战的残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处,又决定了这场决战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使得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都是冲杀与血战,还有大量既复杂又紧张的另一条战线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则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责任工作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责任工作

    诚信到任何时代不会落伍的,而且有待提高和推崇。作为一名职场人,恪守诚信同样是我们在职场中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想要加固诚信的“防线”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就像诚信背后的一股无形力量,始终支撑着我们的诚信屹立不倒。当我们因为利益即将欺骗同事时,对同事信任的感恩让我们悬崖勒马;当我们由于诱惑即将背叛企业时,对企业无私给予我们机会的感恩让我们迷途知返;当我们急功近利想靠出卖朋友寻找“捷径”时,对友谊的感恩让我们浪子回头。因为感恩,所以诚信;因为诚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我们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