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8300000015

第15章 明清家书(6)

【原文】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赏析】

纪晓岚因官居在外,无法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又深知“妇女心性,偏爱者多”的规律,所以写信给夫人说明应如何教育子女。他列举了四戒四宜告诉夫人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反而害了他们,应该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从严教育。就现在看来,这“八则”教育还良久不失效力。

姚鼐谕侄孙

【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学家。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后担任《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治学,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达四十多年。著作有《惜抱轩全集》。

【原文】

来书云:“欲于古人诗中寻究有得,然后作诗。”此意极是。近人每云:“作诗不可模拟。”此似高而实欺人之言也。学诗文不模拟,何由得入?须专模拟一家已得以后,再易一家。如是数番之后,自能熔铸古人,自成一体。若初学未能逼似,先求脱化,必全无成就。譬如学字,而不临帖可乎?

【赏析】

姚鼐给初学诗文的侄孙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诗做文,先要模拟古人,就像学习写字,先要临帖一样。又强调,应做到先模拟一家,等到有了心得体会后,再换另一家,这就是博采众长,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这一观点就在现在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汪帷宪寒灯絮语

【作者简介】

汪帷宪,生卒年不详,字子宜,一字积山,号水莲,清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雍正拨贡。工书。著有《尊闻录》、《积山诗文集》。

【原文】

古人读书贵精不贵多。非不事多也,积少以至多,则虽多而不杂,可无遗忘之患。此其道如长日之加益,而人颇不觉也。是故由少而多,而精在其中矣。一言以蔽之曰:无间断。间断之害,甚于不学。有人于此,自其幼时嬉戏无度,及长,始知向学,深嗜笃好,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苏明允年二十七才大发愤,谢其往来少年,闭户读书,卒为大儒,此可证。若名为士人,而悠悠忽忽,一曝十寒,人生几何,凡所谓百年者皆妄也。必也甫离成童即排岁月次第,为立以中下之资自居,每日限读书若干。一岁之中,除去庆唁祭扫交接游宴之事,大率以二百七十日为断。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且如此绳绳不已,则资之钝者亦敏。而书可渐增。再加十年,子史古文俱渐次可毕矣。

【赏析】

这篇家训主要是谈治学的。开篇即表明作者的读书立场:读书在精不在多。同时,还指出读书贵在有恒心,有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大儒”。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非常科学又可行的读书方法,那就是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如此一来,必能成功。

章学诚家书

【作者简介】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小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自幼爱好史学,博览群书,毕生从事著述和讲学,著有《文史通义》、《枝雠通义》、《文集》。他曾在做很多书院的主讲,有关教育论议颇多。对于儿童教育,他认为要注意其记忆力胜于理解力的特点和学习兴趣,读经不可久专一经而使其生厌。

【原文】

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皆是卓然自立,不可稍有游移者也。至功力所施,须与精神意趣相为浃洽,所谓乐则能生,不乐则不生也。昨年过镇江访刘端临教谕,自言颇用力于制数,而未能有得,吾劝之以易意以求。夫用功不同,同期于道。学以致道,犹荷担以趋远程也,数休其力而屡易其肩,然后力有余而程可致也。攻习之余,必静思以求其天倪,数休其力之谓也;求于制数,更端而究于文辞,反覆而穷于义理,循环不已,终期有得,屡易其肩之谓也。夫一尺之捶,日取其半,则终身用之不穷。专意一节,无所变计,趣固易穷,而力亦易见绌也。但功力屡变无方,而学识须坚定不易,亦犹行远路者,施折惟其所便,而所至之方,则未出门而先定者矣。

【赏析】

这篇家书中,章学诚指出学习的目的要坚定不移,而内容和方法则可多样,要与自己的精神意趣相融洽,对学习产生乐趣。他以挑担走路作比,只有中途休息,不断换肩膀,才有气力达到目的地。攻读与静思结合,就是“数休其力”;制数、文辞、义理循环学习,就是“屡易其肩”。会学习的人,常把变换学习内容作为休息,在现在看来,这还是很可取的学习方法。

李兆洛诫子书

【作者简介】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地理学家、文学家。嘉庆进士,曾官凤台知县。后主讲于江阴书院。通音韵、史地、历算之学,提倡骈、散合一,对桐城派文章颇为推崇。著有《养一斋集》、《历代地理一统舆图》。

【原文】

自吾曾祖始居于此,吾祖恢而大之,吾父整而饬之,吾兄全而保之,以绵延百年,贻我后之人。汝父何尝有一丝一粟裨益于其间以庇汝哉?而汝居然有庐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汝等之幸,不可不自知之也。吾与汝伯父少小相爱相依如性命,及各长大,时时东西南北,不能常聚。然心志未尝不同。汝祖察其如此,故听其自首同居,不复异财耳。然十余年来,汝伯父之支撑门户,整理家计者,心力交殚矣,年已就衰,岂能长为汝辈做牛马哉?故将祖产所贻,均匀剖析,可分者分之,不可分者仍公之。庶几各有职业,各知艰难。此不得已之苦心,可以告无罪于先人者也。吾生平粗伉,惟略识文字,于人情曲折,每不甚谙,齑盐琐悉,尤所不耐。著衣吃饭皆赖父兄庇荫耳。年才过五十,已觉衰病侵寻,又婚嫁已了,颇复思逍遥人间,不与世事,欲自勉强持家作计,诚不能也。故以吾兄分授与我者,复析为二,以授汝等,自今以往,吾但仰食汝等,不复有所关预也。汝等资皆中下,吾不望以功名显荣,能纯纯谨谨为乡里自好之人,便是克守家法,吾愿足矣。苟能自守,已足终身饱暖;不能自守,虽铜山金穴,岂有济哉!保家之道,制节谨度而已;保身之道,谨言信行而已。非分之想莫萌,无益之事莫做,此吾所常以语汝者也。勉之。

【赏析】

在这封信中,作者首先向儿子讲述了现在殷实生活的来之不易,为的是希望儿子在分家后要懂得珍惜祖辈们辛苦立下的家业。还讲到了自己和兄长之间融洽的关系,进而讲到因“汝伯父之支撑门户,整理家计者,必力交殚矣,年已就衰”,所以要分家,希望儿辈能“各有职业”,不要一味仰仗父辈的庇荫。作者希望分家后,儿子能在乡里做一个洁身自好、纯正、谨慎、稳重、勤奋、善良的人。最后,作者希望儿子能自守家业,勤劳俭朴持家,如此才可终身得温饱。可见作者分给儿子的不仅是有形的家产,更有使其受益终身的持家立身之道。

林则徐与夫人书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进士。道光18年(1838)任湖广总督,主张禁烟,后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留下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他又积极筹备海防,多次击退英军挑衅。而清廷投降派却诬其糜饷劳师,办理不善,被革去两广总督之职。次年派赴浙江镇海协防。不久充军新疆伊犁,25年后还,后任陕西巡抚,又擢云贵总督。林则徐以禁烟抗英而流芳百世,诗文、书法、家训亦颇值称道。

【原文】

家中用途如何?可省则省,但不可省处,也不必过事俭啬。王戎钻核,终非佳士;公孙布被,亦属佥任。接人处事,当从大处落墨。一钱不舍,余不取也。

【赏析】

这是林则徐给夫人的一封家书。他认为节约固然是必要的,但过分节约也就成了吝啬。对于吝啬,林则徐的态度很明确:“余不取也。”所以,林则徐指出待人接物,应当从大处着眼。

倭仁示曜云两侄

【作者简介】

倭仁(1804~1871),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官至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官居正一品。

【原文】

到京后宜谢绝酬应,收敛身心,热读旧义,时时涵泳,按期作课,勿令生疏。断不可闲游听戏,大众聚谈,荒废正业。体亲心期望之殷,三年一场,甚非容易,努力为之,勿自误也。

予尝独居深念,时切隐忧。吾家世敦朴素,自入仕途,渐习奢侈,衣服器用踵事增华。纵口腹之欲,典当有所弗借;饰耳目之观,贳取暂图快意。只知体面,罔顾艰难。抑思盛衰循环,富贵岂能常有?一旦事殊势异,家人习奢日久,必不能顿俭,必至失所。失祖宗节俭之风,致子孙饥寒之渐,可虑者一。先世孝友传家,敦崇仁让,同居共食,人无闲言。近年以来,猜嫌渐起,或以外人谗间,或以意见纷歧,一言之细遂至忿争,一物之微动分尔我,乖睽离异,言之痛心。致祖父含怒于九泉,子孙效尤于数世,可虑者二。汝大伯父暨我暨汝父,赖先人德荫幸列科名,一脉书香,常虞失坠。汝辈兄弟中,咸不知义命,妄意捐升田以荫得官裕。姿质驽钝,所望读书应举者,惟汝辈数人耳。曜报捐知县,想已无志《诗》、《书》,不知“资郎”二字,有志者皆耻言之。趁此少壮精神、宽闲岁月,勤学好问,广览博闻,求为国家有用之才,将来登科第,建事功,尽孝全忠,何等荣贵,而乃以铜臭功名自甘菲薄耶?无志甚矣!此端一开,少年中无定见,皆思就此一途,诵读之心意不专,清白之家声日替,可虑者三。以上三事,皆家门兴败关头,吾故痛切言之。

汝辈身列胶庠,非毫无知识者,须念物力之艰,力求俭约,勿习浮华,勿学放纵,将平日爱华靡、喜疏散种种积习全行改变,作一个醇谨朴实子弟,较之鲜衣肥马为有识所窃笑者,不相去万万耶?汝辈天性醇厚,尚知孝道,近闻手足间亦渐有乖离之意,此最不可。须知骨肉至重,凡百皆轻,勿贪货财,勿私妻子,勿以亲心偏向而退有怨言,勿以言语参差而辄生嫌隙。兄宽弟忍,式好无犹;和气薰蒸,祯祥自至。而其所以能刻苦,能知友爱,则总在勤奋读书耳。平日静坐收心,除温习举业外,取古人嘉言善行手录心维,思古人何以能此,我何以不如古人,因愧生愤,必求如古人而后已,则精神内敛而一切骛外驰求之念自息,道心日生,而孝弟忠信、仁厚礼让自感触而即发矣。不然,淡泊之味终不敌物欲之浓,质地之美日夺于习俗之敝,虽欲祛奢崇俭,革薄从忠,乌可得哉!

予德衰薄,不能正身齐家,时用内愧,然念汝爱汝,故以我所欲改者戒汝,所欲能者勉汝。知而不言,是我负汝辈;言之不听,是汝辈负我,并自负也。思之,思之,勿作一场闲话看过。

【赏析】

倭仁痛感家中子弟日习奢侈之风,担心朴实清白之家庭声誉会由此毁于一旦,因而在书信中要求曜云两侄多读书,用学识净化自己的身心,戒除不良习气,以求日后建功立业。他还特别指出,兄弟之间应和睦团结“勿贪货财”、“勿以言语参差而辄生嫌隙”以免败坏家庭声誉,贻笑于世人。这篇家训对于现今家长如何教育子女读书、做人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尤须强调的是,作者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求子侄辈引以为戒。在长幼尊卑等级森严的社会,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通读全篇,细细品味,不愧为家训中的佳作。

曾国藩与子纪鸿书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清末湘军首领。1853年为对抗太平天国军队,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力。1860年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浙、苏、皖军务,1864年攻陷南京,平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后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与李鸿章、左宗棠筹办近代洋务运动。1870年由直隶总督调任两江总督,不久病故。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

【原文】

字谕纪鸿儿:

家中之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之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同类推荐
  • 郁达夫的杭州

    郁达夫的杭州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难以忘怀的富阳和杭州度过的,青葱蓝碧的富春山水和天下独绝的西子风光,滋润陶冶了郁达夫的天赋和情怀。他那清新、畅达与充满激情的散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记述故乡的山光水色和世俗风貌,为后人留下一轴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多彩画卷。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地盛开。
  • 以爱的名义

    以爱的名义

    《以爱的名义》是一本散文集,里面通过亲情难忘、心灵美好、乡村风情、街市缩影、古城遐想、思索自然、人文写真、旅途见闻和乡镇记忆九个部分,写出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想。作者深入生活,含着对故乡、对乡亲的深厚感情,用他清新朴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的“小人物”,完整的体现了大众百姓的真实生活。文章语言简练,但却让人读后有着深深的体会。
  •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忠于幽暗的自己,不驱一时之趣味,不满足于流行。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小说的素材、写作对象、语言以及作者本身出发,挖掘出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文本的独到之处,对这些作品做了充满激情的评述。“珀金斯的帽子,作为一个来自生活的被文本和电影固化之后的细节,在我心里变成了一种象征,孤独的、退后的,却又是坚定的。从生活的真实到文本的真实,中间就隔着珀金斯的这顶帽子。在这本评论集中,作者从成长小说、新校园小说、科幻小说、官场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多部作品入手,结合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文本、写作者与批评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析。
  • 朱湘文选

    朱湘文选

    本书未收他的诗歌和译文,专收散文、评论和信札。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显示更多
热门推荐
  • 人生高起点:社交改变生活

    人生高起点:社交改变生活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因此,人际交往是个体融入社会群体的重要保障。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都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交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作为一种能力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本书从处世有道,好人缘者赢天下;善于社交,才能赢得好人生;世事练达,社交处世有学问;精于社交,扩展人脉有智慧等十个方面讲述社交与生活的关系。
  • 商用智慧点子库

    商用智慧点子库

    商战中被人们传颂的点子无不暗事“三十六计”。这种现象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巧合,而应该认为是一种智慧交汇的必然。本书以“三十六计”为纲、商战点子为目编著而成。本书将“商战点子”与“三十六计”做了一个有机的结合,试图理清其中的脉络,以此窥破商战点子的天机。商海无涯,谁主沉浮?多少人夜暴富,多少人一夜赤贫!市场的神话,商战的传奇,总是那么令人心悸魄动、神驰不已。如果我们骑上战略的宝马,挥动点子的利剑,一定会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 快穿之吾命有卿

    快穿之吾命有卿

    系统小千希望有朝一日,公司可以发明一个识别宿主和系统适合度的东东。单纯可爱的它不适合毒舌高傲的宿主大大啊!
  • 喜之狼的奇妙冒险之旅

    喜之狼的奇妙冒险之旅

    “我喜之狼有个梦想”喜之狼说道。“不要再白给啦!”穿越而来的叶蓝一脸无语,自己的名字是喜之狼就算了,来的世界还是漫威!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妹纸!“哥哥,人家是个颜值主播,要十万才能露脸哒。”“WDCNMD”一名儒雅随和的女孩纸。正名喜之狼,别名真秀蝶。“王德发!为什么一个杂兵都能虐我?!”【因为你是喜之狼】“什么辣鸡系统?还白给锻炼!我都死几百次了!”“要被拿去做实验了,怎么办!在线等,超急。”“额,你好,,。仙峰寺,你是鬼杀队?还有源之宫?”这不是漫威吗?“哦不好意思,屎大颗先生,我把你当观众,你竟然想上我?”后期,创建苇茗,开创忍者时代的喜之狼。千舞之蝶。“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识字游戏,那么开始吧”前期沙雕,后期开挂,第一次正经的写简介感动不?
  • 伐天仙尊

    伐天仙尊

    人生苦,苦为求不得,苦为舍不得,苦为放不下,苦为弃不失,苦为别离,苦为生,苦为死。手掌修仙大陆又如何,修为通天又如何,天道之主又如何,不如换一世平凡,一生安乐,家人陪伴。尝尽人家疾苦,受尽人世繁华,最后不过孤苦一人,剑指苍穹,灭大道逆天改命,看他能否逆乱苍穹,斩人间疾苦。
  • 夫人在上:国师大人太妖孽

    夫人在上:国师大人太妖孽

    一朝穿越,却成了恶毒女配!偏偏女主还是重生开了挂的,这可让她怎么活啊?“活不下去,我养你啊!”某男笑得一脸奸诈!“老娘堂堂恶毒女配,需要你养?”姚初蝶一脸傲娇,“既然让老娘担了恶毒的名头,老娘就恶毒给他们看!”“那恶毒娘子,你养我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Dying to Know You
  • 狄青初传

    狄青初传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讲述了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 极品大阵师

    极品大阵师

    他是修真界出名的无赖,同时也是一代阵法宗师。意外穿越异域,看他如何以阵法对战神术,用禁制镇压神灵,破开万古神禁,登临万界之巅!
  • 流火殇

    流火殇

    战火风云中,总有太多的宿命。那是主人公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悲哀。她一出生就是家族的希望,他一出世就是家族的憧憬,他们都一样,只是家族一件杀戮的工具——他们渴望着体验世间的爱,像是被囚禁在水池的鱼,有泪却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