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1700000003

第3章 引言——美学与哲学(1)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是中国传统的学问,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按照西方的传统,凡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对象和研究这些对象的一套方法,于是在西方,所谓“学问”就是“科学”。有实践的科学和理论的科学。学了实践的科学,就可以制作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而学了理论的科学,就能够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的关系,最终还是有利于制作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拿这个一般观念来套“美学”,则会产生不少困难。首先,“美学”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像“物理学”的“对象”那样 “确定”,因而也就很难为这些“对象”来设定一套可靠的、似乎一劳永逸的“规范”和“方法”。不错,西方的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材料,甚至有过不少“体系”,像康德、黑格尔、克罗齐以及贝尔、兰格……这些都是中国读者所比较熟悉的,但这些大家们所写出的书、所提的“体系”,仔细想起来,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或者说,他们的“体系”,似乎本身就是一个或一些“系统” 的 “问题”。

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别的学问、别的学科都是天衣无缝不出问题的,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问题,科学家就是为解决、解答这些问题而工作的;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美学里的问题似乎和其他有些学科不同,就是说,这些问题就其本质言,似乎是永远开放的,是要永远讨论下去的。人们在这里,真的像是遇到了苏格拉底的“诘难”:永远提问题,而不给答案。

在这一点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和“哲学”一样的。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也不是中国传统固有的学问,而是在西方自古代希腊以来发展得很成熟、甚至被认为是过于成熟了的一门学问。古代希腊人从原始神话式思想方式摆脱出来,产生了科学式的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以主体和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立为特征,把人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本质”,并以此为工具来改进自己的生活、谋求自身的福利。

在希腊,“哲学”来源于“爱智”,或“爱智”者,“爱”“提问题”,“爱”“刨根问底”、“追根寻源”,“爱智”即“爱思”, “爱想”。然而,希腊的科学式思想方式,把这种态度、精神本身也变成了一门学问,“爱智”成了一门“科学”——“哲学”。

“爱智”既成了一门学问,一门科学,那么这门学问、科学的“对象”何在?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对象”?西方哲学告诉我们,那个“对象”就是那个“根”和“底”,而那个“方法”仍然是“概念”、“判断”、“推理”。用思想的、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把握那个(或那些)“根”和“底”,于是我们就有了许多的“哲学体系”:始基论、原子论、理念论、存在论、感觉论、经验论、唯物论、唯心论……,但讨论来讨论去,仍在讨论那个(些)“根”和“底”,因为“根”和“底”不能像“日”、“月”、“山”、“川”那样从自然或社会中指证得出来,因而这个(些)“对象”本身始终是“问题”。西方哲学,从近代以来,就明确了一点:“哲学”不是要研究那个(些)“根”和“底”吗?实际上,“根”和“底”是种“问题性”概念,用这些“概念”建构起来的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是很不同的,如果和其他学科一样对待,就会是“形而上学”,而不是真“科学”——有“科学”之“名”,无“科学”之“实”。有“名”无“实”的“科学”,就变得十分“抽象”、“空洞”。

我们要说,“美学”的“对象”,同样是在那个(些)“根”、“底”里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分支,甚至是一个部分。

当然,“美学”这个概念比起“哲学”来,似乎还要含混。“哲学”与“科学”相对应,在西方从古代希腊以来,被理解为“原(元)物理学”——“形而上学”,即它是研究广义的物理学(即自然科学)的“根”和“底”;对应地,“美学”也可以理解成研究“艺术”和 “审美”现象的“根”和“底”,称作“原(元)艺术学”或“原(元)审美学”。在这之后,“美学”也可以理解为一门真正的“自然” 和“社会”“科学”,所以,我们可以正当地说“审美(艺术)心理学”和“审美(艺术)社会学”。

正因为如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对“美学”这个概念,要作一个表面看来是人为的限定。既然我们已把“审美(艺术)心理学” 和 “审美(艺术)社会学”分出去作为专门的科学,那么这里所谓的“美学”,则基本上可以作“美的哲学”(关于美的哲学)或“艺术哲学”观 。

这个学科上的划分,会出现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很有趣的问题:把“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分出去以后,“审美的、美的(艺美的哲学术的)哲学”还有什么“事”可做?还有什么“问题”可想的?换句话说,“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为“审美(艺术)哲学”“留下什么余地?这个问题,也正是当代现象学所谓的“现象学”的“剩余者”的问题。这个学派的创始人胡塞尔问:既然人们把一切经自然科学都“括了起来”,那么还有没有留下什么“事”当让现象学来做的?回答在胡塞尔那里是肯定的:现象学就是要做那一切经验的自然科学所做不了的“事”。自然科学,不论在多么广泛的意义上,并不可能把世上的“事”都瓜分完了,那个“根”和“底”始终仍是问题,迫使人继续思考下去。“哲学”不会无“事”可做。

“根”和“底”正是所谓“现象学的剩余者”,但却又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想象”出来的“无限”、“绝对”、“大全”…… 相反的,用概念建构起来的“科学世界”是抽象的,因为它是“理论”而把这个抽象的世界“括起来”以后,剩下的才是最真实实际的具体世界,才是这些抽象世界得以“生长”的“根”和“底”,因此,把象的概念世界”“括起来”,也就是现象学的“还原”,即回到了“ 根”与“底”。

在这个问题上,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有一个很好的发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固然窒息了人的真正的“思想”,但却不可能取消“思想”;恰恰相反,科技越发展,似乎问题越多令人“不安”,越令人“思想”。

同样,美学的理论越精致,艺术的技巧越发展,审美的经验越积累,不但没有取消“美的、审美的、艺术的哲学”的地盘,相反.它提的“问题”则越多样,越尖锐,因而,做这门学问,“想”那些“问题”的人所要付出的劳动则越大,因而工作也就越有兴趣。“经验”的积累不能“平息”“提问”,而只能“加重”“提问”。

这样看来,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美学”——即“美的、审美的,或艺术的哲学”是和物理、生物、化学甚至心理、社会这些学科很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带有根本性的,即不是小的方面——如物理和化学的具体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而是大的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我们也许可以概括地说,即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都以主客体理论上的分立为特点,将自己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客体” ,或观察,或实验,以概念体系去把握其特征、规律,但“美学”和“哲学”则把自己的“对象”作为一个“活的世界”,即“主体”是在 “客体”之中,而不是分立于客体之外来把握的。这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上,叫“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这种思想方式,有些人叫做“非对象性思想方式”或“综合性思想方式”。

这种思想方式,就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而言,当然是有渊源、有来历的,它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早期的巴门尼德,但“同一性” 思想方式在现代重新被重视,对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来说,又不能不说有一种突破传统的意义。因为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把“诸存在的存在”——即那个“根”和“底”当成了一个客观的“对象”,“思考”、“研究”了两千多年,如今要使这种抽象概念式的“思考” “活”起来,自然要一番破旧立新的工作,这个工作从康德、黑格尔算起,也有一个多世纪了,而按照胡塞尔的意思,这种不同于一般经验科学的思想方式,为“人文科学”所使用。

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属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以“人”的“生活的世界”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在这门学问中, “人”不是“纯粹的”、“思想的”“主体”,不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那个“我思”的“我”,而是活生生的“人”——胡塞尔的美的哲学“先验的”或“超越的”“自我”,而不是笛卡尔、康德的逻辑的、纯思的知性“自我”;“世界”也不是与“自我”相对的纯“物质的”“自然”,而是“(人)生活的世界”。“我”是“在世界中”来研究、思考、理解“世界”,而不是“在世界之外”、“与世界相对”来将“世界”作为“对象”使之概念体系化。“我”“生活”在“世界”中,当然有种种“体验”和“经验”,“我”是有“知”的,不是无“知”的;这种“体验”或“经验”却不同于诸经验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的“经验”,这一点从上面的论述来说,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只要指出它不是单纯的概念体系就明白了;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人文科学”所要研究、思考的“经验”、“体验”,比起其它科学所谓“经验”来,是更为基本的,即“人文”的“经验”是早于“科学”的“经验”的。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并不是“纯物质”的,因为“人”不是“动物”;另一方面,也不是“纯精神”的,因为“人”不是“精灵”、“神仙”。这样,“人”在能区分纯物质的实质关系和纯概念的精神关系之前,有一种更为基本的关系,而各种实质性(实证性)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形式性科学(数学、逻辑……)正是在这个基本的经验上生长起来的。对这个基本的经验的研究和思考,就是胡塞尔说的“最纯净”而不杂、后来抽象概念科学的“严格的科学”,即“人文科学”;对这种基本的关系,或这种基本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和思考,也就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所谓的“基本本体(存在)论”。

“哲学”不是要“寻根究源”吗?这个“基本的世界”就是“根”,就是“源”。这个“根”,这个“源”,这个“基本的世界”,不在“天上”,而就在“人间”;不是所谓的“超越的”,而正是“经验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基本的世界”我们不妨叫它为“本源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无知”、“无识”的“野蛮”、“原始”的世界,因而不是“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最为基本、最为纯净的“尺度”和“区分”。人无待于精密仪器的发明来区分事物的“轻”、“ 重”、“斤”、“两”、“钱”……出现之后,真正的“重”、“轻”却隐于科学度量和尺度之中。“命名”早于精确的科学知识,基本的世界需要基本的、本源的“知”、“经验”,所以“命名”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理论上的“主体”“立法”,而是 “名” “实”相符的。 “人为万物之尺度”已开启西方科学性、主体性、工具性思想方式的先声,所以早期希腊的贤者们只能把“本源”、“始基”思考为“水” 、“气”、“火”等等,是“万物”(之一,之中)和“世界”本身给我们(人)的“尺度”。

在这个生活的世界中,真、善、美的经验,并不像后来那样分成了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制度性、学理性的分立学科,但它们之间所显现出来的联系和区分,却是基本的,我们就是要从这种基本的联系和区分中来研究、思考有关“美”和“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以便弄清何以人们能确定地说“××是美的”以及在说“美”时的真实“意谓”。

然而,这个“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是要在“生活”中去“体验”的,而不能用一些“概念”、“范畴”——哪怕是“ 思辨的范畴”去“建构”一个“知识”体系来“传授”,来“学”的,也不可能从古代或现代的“原始民族”那里“指证”出这种世界来,甚至不可能在“想象”中“画”出这个世界的蓝图。“生活的世界”不是“远在天边”,不在古代,不在边远地区,也不是海市蜃楼,事实上就在你身边,就在“眼前”,无非因“眼前”常为“过去”(所支配)、“未来”(所吸引)而“埋藏”、“掩盖”起来,感于声色货利,常隐而不显,一句话,常常被“遗忘”了。所以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的任务,不在于用一套现成的教条“灌输”给人,而在于“启发”人自身的觉醒,“回想”起那被埋藏,隐遁了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本书集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生活哲学,在先生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涵,集中表达了季先生对天地万物的大爱,让我们跟随季先生,感受生命,体悟生活,获得内心平和。
  •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

    印能法师作为禅门法眼宗第十一代、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和梵呗唱诵家,其音声旋律和雅、直指人心,深受欢迎。本书汇集了印能法师平日问心、悟道、寻禅的体会,及印能法师的过往经历,并有多幅颇具禅意的摄影作品穿插其中,可开解困顿于苍生,可化解干戈于众人,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行文优美缓和流畅,是一本具备可读性的大众读物。
  •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主要是考察魏晋哲学自然观的转变。全书从中国艺术何以在魏晋时期达到自觉这个问题入手,采用一种超越具体历史的内在把握——哲学的把握,对代表性哲学家进行个案考察,探讨中国哲学自然观在魏晋时期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对于中国艺术自觉的意义。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在更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演化作了系统研究和叙述。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独到见解,能有效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历史,以史为鉴,能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该项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都市回收霸主

    都市回收霸主

    “世界首富先生!”“请问,您的个人财富有多少?”“请问,太平洋那支独立战舰群跟您有关系吗?”“请问,蓝魅智能科技的市值已经突破万亿美金您对此有何感想!”“听说您是娱乐界隐士王朝的实际掌控者,一手缔造了传奇级天后徐萌?”“您在全球置业,拥有的土地面积已经高达一百万平方公里,请问这是事实吗?”“郝先生?”郝猛回过神来,看着台下一众记者,咧嘴笑着说:“其实,我以前就是个收破烂,只不过比你们运气好一些!”
  • 当纨绔遭遇精英

    当纨绔遭遇精英

    从小到大纨绔恣意惯了的秋阳甫一回国,就被老子强摁着头去相张“长期靠谱饭票以及刷不爆的保质金卡”。保质?靠谱?呵呵……
  • 421事件

    421事件

    人性很难琢磨,遭受了许多虐待后,使人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他们为什么不能放手面对从前而是选择逃避沉默计谋为了一线光明双双合作,计划。报复他才是她们心中最真挚的怒火。
  • 重生年代俏田妻

    重生年代俏田妻

    名满高校的叶教授一觉睡醒成为窝囊农家媳。面对公婆偏心,妯娌算计,小叔小姑好吃懒做……叶夏嘴唇微弯: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从改变形象做起。自立自强,培养娃儿。教极品做人,让小日子火起来!至于想撬咱墙角的白莲花,绿茶婊,狐狸精什么的,统统用狗粮砸死!陆向北眼神宠溺:媳妇,别忘了那些男妖精,咱们也得拿狗粮好好招呼!
  • 青春的航标

    青春的航标

    这是一本因内容过于真实而劝退读者的书!轻轻地,青春来了悄悄地,青春又走了她以为他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却不曾想,他早已是她的全部
  • The Story of Mankind

    The Story of Mank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球专刊第032期:股票入门11讲

    雪球专刊第032期:股票入门11讲

    估计不少人觉得你来介绍这个干啥,满大街都是拽着我过去开户的,不过这不是考虑多少还是有小白的,另外相信的我帖子里面能告诉你一些你过去所不知道的哦!相对于美股的麻烦,A股开户大家一般都知道带着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就OK了,银行卡没有也无所谓,因为你可以连三方的时候直接再办,A股账户可以买卖沪深股票包括创业板市场的,可以买卖债券,可以买卖基金,还可以进行新股申购。如果你的初始资金超过20万可以要求开通融资融券,不到20万的就需要至少开户后6个月才能开,不过我是真心不建议大家开这个。
  • 我在天堂看着你

    我在天堂看着你

    它是人类躲不开的大考.它以特别的方式,揭去所有的遮蔽、文饰,裸露出一切真实。——钱钢《历史视野中的四川大地震》。我是罪恶的渊薮!我之苟且偷生,必招来我之赎罪来生!大魁是个魔鬼,他会施展一种魔法,让你爱他,也让你恨他;让你痴狂,也让你警醒;让你明知道是在一步步迈向深渊,却又愁肠百结,欲罢不能!我和他同居了整整三年。三年来,我快乐过,悲伤过;因他而幸福,也因他而痛苦。
  • 你为什么是穷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你为什么是穷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人人都渴望财富。只要获得正确的理财之道,人人都能成为富翁。作者借古巴比伦富翁之口,将致富的奥秘融于一个个故事,深度揭示如何获得财富、如何积累财富、如何让钱生钱、如何投资……各种智慧尽在其中,读来通俗易懂,发人深省。
  •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金牌卧底死后穿越异世大陆成为一个亡国太子,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复国!复国!复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再回到地球!他不是慕容复,走的却是慕容复的人生。带着帝王系统,看他在杀手基地开派立祖,带众人造反!生命如草芥,瑟瑟发抖!乱世之中拓展家业,屯兵、练器、赚钱、杀人、创派,白手起家,准备将造反事业一搞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