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9600000002

第2章 自由的沃野(1)

自由源于广阔而又朴素的沃野。

1.孔子:追寻可爱的教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学习的写照。依据“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或许这是中国教育学一条不错的建设之路。

三十而立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位身材高大、力气惊人的将军,在一次战役中,他居然靠自己的力气把城门顶了起来,立下了大功。孔子遗传了父亲的这一特点。

孔子的父亲与母亲颜氏是老夫少妻,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子的童年生活有些艰难。他多次说自己出身较为贫贱,或许正因为如此。岁月磨砺出了孔子这一副贫苦劳动人民的好身板。

鲜为人知的是:孔子身高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1.9米以上。他臂力过人,跟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相差甚远,并且,孔子的酒量超凡,据说他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巧合的是,苏格拉底也具有强壮的体魄,他曾经单枪匹马闯入敌阵,成功救出自己的学生色诺芬。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历经过磨难,但一直很达观。的确,身心健康应该是教育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不过,在现实教育中,迫于压力,在“身心健康”与“学习能力”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学习能力”;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智力因素”;在“考试知识”与“非考试知识”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考试知识”。最后,现实的教育就只注重“考试知识”的教学,其余一切,如德育、艺术等活动则围绕“考试知识”转。

教育如此窄化,以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摧残。但不时地还有人提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相矛盾”的怪论,怎么不矛盾?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本,一切活动围绕“考试知识”转;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一切活动围绕“人的发展”转。这些功利色彩浓的“精英”不可爱,因为他们总“和稀泥”,总让人看不清他们的立场。而孔子不同,他既有立场又可爱。

孔子十七岁丧母,而恰巧在丧母的那一年,鲁国权贵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时,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年少气盛的孔子相当郁闷。此后,孔子更加发愤图强,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

他有两条学习途径:一是认真学习书本知识,二是注重社会实践。

他先后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管理仓库,另一次是管理畜牧。事无大小,他均做得近乎完美。

二十七岁那年,孔子开办私学,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此后,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一米九几的大个子,带着一帮学生东跑西颠。

在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政治主张,包括教育主张。尽管他一生中备受冷遇,一再遭受挫折,但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从未改过。他潇洒地面对人生,一直以真性情示人,是谓可爱。

何谓“立”?孔子之所以说自己“三十而立”,至少有两条标准:一是在社会与集体中能立足,工作干得不错,受到了肯定,私学办得很好,有人追随;二是在思想与精神领域有自己的立场,政治上主张“仁政”,为人方面崇尚“君子”,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如“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

我们也可以用这两条标准来衡量教师专业发展。衡量一个教师有没有“立”,一要看他有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同行、领导的认可,说明他在这个社会、集体中能立足;二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如果有,说明他有立场。

如果一个教师既“能立足”又“有立场”,说明他“立”了。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甚至教授直到退休都没有“立”,其关键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这不能不说是其教育生涯的遗憾!

一生的学习

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正确的学习,意在唤醒生活的智慧,培育一种完整快乐的生活。这或许是孔子学习的不同之处。

孔子给自己制定了三项任务:

一是办学。他收了学生,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学术团队,更可贵的是他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然而,当今的教育只注重“考试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团队合作。

二是游历考察。游历考察,使得他和学生们的社会阅历日渐丰富,这一成长方式已被日本基础教育成功借鉴。

三是问政。他带领学生们给各种各样的政治人物与军事人物提建议,或给他们做专题讲座,希望他们实践自己的“仁政”主张。

从三十岁到五十岁左右,孔子基本上就做了这样三件事,而这正是孔子的学习法门。事实上,许多大人物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他们都重视“团队学习”、“游历考察”、“参议政事”。

许多教育家都心系政治,强调“躬身实践”。他们的命运极其相似:失败于政治,成就于教育。孔子也不例外,但他能坦然面对失败。

孔子不到四十岁时,步入齐国,受到齐国上下热烈欢迎。

齐景公礼贤下士,数次问政。孔子说:“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谋其事,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如果上下错位,国家就会混乱。”齐景公听了,甚是佩服。

当齐景公真想起用孔子时,晏子阻挠,理由大概是:儒家知识分子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不喜欢法令约束,且自我感觉良好,不容易合作;另外,他们要匡复周礼,这相当烦琐,花数十年可能都学不会,就更别说指导人民群众了。齐景公一想,觉得有道理。不久,齐景公逮着一个机会,就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言外之意是“你可以走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晏子的理由也是各诸侯国君臣不愿意任用孔子的理由,孔子的政治经历大体如此。较为成功的一次,是孔子在老家鲁国官运亨通,一路飙升为代理宰相,但这一职位他仅担任七天,之后还是到处“流浪”。

最惨的一次,是孔子在离开陈国去蔡国的路上,不小心误入战场,被围困其中,七天都没有吃东西,但他依然乐呵呵地唱歌、弹琴。面对挫折他泰然处之,这并非常人所能做到的。以下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我们不是犀牛、不是老虎,为什么总在旷野里流浪?

子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仁德不够,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者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别人无法实施我们的政治方案?

孔子:如果天下的仁德都能获得信任的话,就没有伯夷和叔齐的悲剧了;如果天下的智慧都能被人接受的话,就没有比干的灾难了。你们不能以他人是否接受来判断自己的仁德和智慧。子贡,你说说,我们为什么会走投无路呢?

子贡:老师啊,是不是因为你的理想太高了,一般人接受不了?如果我们把理想降低一点,让大家都能接受,那该多好啊!

孔子:(看了子贡一眼)你错了。天下最优秀的农民,不一定有最好的收获;天下最优秀的工匠,不一定能够让大家都满意。我们即使找到了循序渐进的办法,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理想,也不见得能被天下人完全接受。子贡,如果为了让人们接受就降低我们的标准,你的志向也太小了吧?(转向颜回)你说呢?

颜回:老师的理想这么远大,一般人不接受,这恰恰证明老师是真正的君子。如果我们的政治方案不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我们的耻辱;但是如果我们的方案很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满意地笑了)颜家后生什么时候赚了钱,老头我来负责管账。

君子何处安身?以不俗的姿态,坚守着理想的天空。这“不俗”,是一种坚定,是一种坦然,是一种潇洒,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的境界。

“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是语气助词。台湾学者傅佩荣结合孔子的境遇指出,“六十而耳顺”是指顺其自然、顺应天命的意思。这种解释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学习的写照。依据“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或许这是中国教育学一条不错的建设之路。

好的教育

孔子虽然到处碰壁,但他从不悲观,也很少愤怒。孔子非常可爱、幽默、真诚。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谁强一些?”子贡自谦不如,结果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赞成你的话,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曾经在一个叫匡的地方被围困,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这家伙也很幽默,回了一句:“您老人家还健在,我怎么敢轻易死呢?”

孔子还颇有孩子气。有一天,他到了子游治理的武城,这是个很小的地方。孔子先是莞尔而笑,然后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在这么小的地方用得着这么努力吗?子游当时搬出孔子曾经说过的话来应答,孔子便正色对自己的弟子说:“我刚才是开玩笑,子游的话是对的。”

孔子不仅喜欢开玩笑,还会在学生面前发誓。卫灵公的宠姬南子非常漂亮,孔子在重返卫国时又见到了南子。孔子回来后,子路有意见。孔子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后来,他还说了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仿佛是自我解嘲。

孔子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更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党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告发。”叶公认为这是一种正直的行为。孔子不认同他的观点,反驳道:“我们乡党的正直之人和你所讲的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的品德就在其中了。”虽然现在是法治社会,但我还是非常赞同孔子的“正直观”,在我看来,这种大义灭亲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尽管这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孔子对质疑“三年守孝”的宰予本来就有成见,当看见宰予白天睡大觉时,就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还加了一句:“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这里就有点儿过分了。孔子带着情绪批评人,对别人的伤害的确很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思考:教育真的应该拒绝教师的真实情感吗?孔子之所以这样批评宰予,是因为宰予连“三年守孝”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愿意遵守。尽管这样的道德规范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尽管有人认为宰予是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人,但我能理解孔子,他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在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孔子还骂过原壤,原因是原壤的坐姿不雅。孔子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着还用手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让他坐好。

孔子的确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好恶,从来都以真面目示人;他教得真诚,无疑是内心真实力量的倡导者;他很可爱,追求“文与人”、“言与德”不分离的“人课合一”的境界。

在我看来,孔子首要的教育思想是“真诚”。现在,学生说话时违背自己内心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又有多少教师说话时始终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呢?

汤普金斯的《沮丧者教育学》直接描述了美国教师自我分裂的状态,他非常直白地写道:“作为一个教师,他的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为了一个“好的评价”,教师学会了掩饰与炫耀,而不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可想而知,学生也会为了一个“好的评价”而学会不真诚地表达自己。

真诚不仅是教育的逻辑起点,而且是一种言语人格。以培养言说者为己任的语文课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健全言语人格这个话题。但很多人更重视言语能力而非言语人格,常常放过甚至自己也演绎着那些“不忠实”。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呼吁:“卸下言语‘画皮’的负累,让灵魂裸奔。”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教学就是“真正好的教学”。

在孔子的“大课堂”里,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及其弟子倡导的是“反省式学习”。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弟子们追问的是,如何想、说、做,才能成为“大儒”、“君子”,或者“成仁”,这种追问是主动的,是问、学、思、习的整合。这种学习方式也正是孔子的生活方式。

或许,怎样生活,就怎样教育、怎样学习,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修身”是教师的必修课,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唯有不断“修身”,教师才会“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也才会有好的教学。

“修身”需要进行反省,而反省必须是主动的追寻与感悟,因此,孔子运用的是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不到苦思不解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学生思考且有所领悟,但不能用言辞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才去启发他。

同类推荐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本书纵观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发展历程,其目标的转移明显呈现出阶段发展的特征,大致经历:普通初等教育、人人受中等教育、追求更大的教育机会均等、效率优先下的教育公平和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五个阶段,整个演进过程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英国党派的意识形态对教育公平政策目标的影响日渐淡化;英国学术界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推动了教育政策向平等化方向发展;英国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策略上不仅展现出特有的英国式“渐进主义”,而且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状结构,使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趋向统一。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技术体系:理性的社会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技术体系:理性的社会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处于由技术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这个体系建立了各项符合技术运作的规则,同时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维护与运行。那么,社会中为何还会出现抗议与黑客攻击等现象?
热门推荐
  • 最强系统代理人

    最强系统代理人

    [天道]复苏。主角洪流在偶然之下,成为了万千[天道系统]的代理人之一。面对即将混乱的现实,洪流的选择是,利用科技力量来武装自己:代理机甲类系统,寻找高潜力的穿越者,收集位面资源,建造传说级别的宇宙战舰。当全世界都进入“大穿越时代”的时候,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存活下来。而洪流,一人,即是军团。=====PS1:主角,配角,反面角色智商均在线,有脑爽文,请放心阅读。PS2:千万不要以为你所看到的就是你以为的套路。不信?请你跳着看第一卷,或者直奔第二卷,相信我,这本书的脑洞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水友群:322439460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纵狂妃,相公太傲娇

    天纵狂妃,相公太傲娇

    她,凤倾狂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麻辣女特警。她,貌美如花,脾气火爆,武艺高强,聪明绝顶。一朝穿越,竟成了凤家死了亲娘的嫡女。爹不疼,祖母不爱,还有一群恶毒的后妈。好在她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当即便给了姨娘一个下马威。什么!那娘炮竟是当今太子爷!更是她的未婚夫婿!得知这个消息——她心不甘情不愿:“我不嫁!你们谁爱嫁谁嫁!”“今儿你是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某腹黑太子笑得一脸阴险狡诈。皇命难违,她入了东宫,新婚之夜便扔给某男一封休书。“签了它!从此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她满脸嫌弃道。“凤倾狂,你休想!”某男怒撕休书,眼中却尽是傲娇之色。他,宇文长恭堂堂云起国太子。他,英明神武,权倾天下,最关键的竟生得一张倾国倾城的脸。哪料却有一个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的彪悍未婚妻……纨绔不化到举世无双。什么!她要退婚!不然就要逃婚!傲慢如他,亲自拿着圣旨求婚:“嫁给我,不然……”“殿下,我给您唱小星星,您放了我可好?”某纨绔女总算败下阵来。娇妻进门,他神清气爽,可新婚之夜却又被她将了一军。“女王大人,请不要休了我。”他突然抱住她的大腿,可怜巴巴地说。“宇文长恭,你这么萌,你麻麻造吗?”某女不禁醉了,脸上写着大大的无奈。本文女强男强,一致对外,女主汉子附身,男主略萌,欢迎跳坑。
  • 夫人又被全网黑了

    夫人又被全网黑了

    冉染莫名奇妙怀孕了。无奈之下闪婚了一个无钱无车无房无工作的四无男人。婚后,全网都嘲笑她嫁了一个除了脸一无是处的软饭男。嫁都嫁了,又不能离。冉染只能做好赚钱养家,让男人洗衣做饭奶孩子的准备。直到某一天,那个被大家称为软饭男的男人出现在某某富豪榜首位。
  • 我的五等分

    我的五等分

    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五等分啊。讲的是一个人重生到了五等分世界的故事
  • 林总今天超酸的

    林总今天超酸的

    五年前的“惊鸿一瞥”,让林总只对她一个有感觉。五年后,林总从天而降截胡她的婚。“你怎么还是那么讨厌!”他眉梢微挑:“你确定你心里对我的感觉是讨厌?”“难道不明显吗?”他看了眼她的举动:“你这副上赶着扑-倒我的样子,确实是‘讨厌’我讨厌得很明显!”“……”
  • 能穿越的乌鸦

    能穿越的乌鸦

    重生成了一只惹人厌的乌鸦。还好的是,可以穿越!总有一天,我会进化成无上存在!
  • 增集续传灯录

    增集续传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元邪天尊

    混元邪天尊

    天地茫茫,唯仙留迹!且看一个来自异时空的有趣灵魂,如何在仙侠世界搅动风云聚变!
  • 妖孽横行:暴妃不好惹

    妖孽横行:暴妃不好惹

    (日十更以上)她是21世纪特种佣兵,一朝穿越,成为丞相府可有可无的庶出小姐。他,皇朝三皇子之首,明明是男子,却被天下人评为‘第一美人’。一场皇宴,一句箴言。她成为天下人皆知的‘祸国’!他亦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然而,阴谋与爱情接踵而至,他以她为棋子,深入敌后,横扫千军。她亦以他为棋子,培养暗军,执掌玉玺。棋子尽,棋局了。他说:“弱水三千,为汝倾尽又何妨?”她笑:“弱水三千,终不得吾欢颜。吾要的是天下无妃!”他与她,王王相见,究竟是携手天下,还是独占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