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0000000005

第5章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3)

一是唤醒自我意识。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出发,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不同,注重学生价值取向、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和前途理想教育,从自我发展的低级水平,引领学生建立理想的自我意识,突出学生主体把握自己未来命运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从内在需求出发,以目标引领,认识与理解自觉的深刻含义。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对自身发展的责任也就愈大,从而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就愈高。这是自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是发展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学生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个体对外部世界、自身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而这又有赖于学生积极地去汲取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从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反之,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会受到限制。

三是养成自信品格。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任,是一个人性格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关键,也是学生乐观面对复杂的社会,保有理想与追求的关键。自信一直是所有附中学生的一种气质,也是学校文化与传统濡染的结晶。

四是树立自强精神。意志、信念、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自主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学生在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应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改进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

总之,自觉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促进和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将学校教育活动从自发的经验层面上升为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因此,自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主体性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旨归。对每个学生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于自己的,是学生的自觉选择,也是学校的教育选择。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校教育既要满足全体学生共性发展的一般需求,也必须兼顾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只有增加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性,满足活动的多样性,培育文化的包容性,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实现学校的特色建设。

三、培育自觉:校本实践的体系与策略

自觉教育是从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解读,这种解读源于东北师大附中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积淀,也体现了对当下教育的思考与把握。我们把学生自觉性的培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价值旨归,这就需要科学地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设计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执教能力,整合学校的环境与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觉发展。

(一)以主体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觉习惯

将道德内化为学生的品德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每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不能游离于学校教学工作之外,真正的德育是每个教师都能通过言传身教,自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育学生的自省、自律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建构,逐渐形成了以自觉教育为核心理念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我们基于自觉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四自”培养的目标性和养成性,明确年段教育目标。将高一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习惯养成阶段,高二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理想引领阶段,高三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卓越实践阶段。以此规划每个年级的学生管理目标,设计学生活动,并逐步形成“主体性德育实践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规划、自觉修养、自我砺炼、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等课程模组。课程化的德育体系成为培养善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长学生的有效途径。

学校把“内养”与“外塑”作为主体性德育的两个向度。学校开设“交际与礼仪”、“国学”、“成长导航”等通选课程,实施“无人监考”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合理使用手机,拒绝不健康信息”为主题的信息自律教育等,开展“走出校门一步,代表学校形象;走出家乡一步,代表吉林形象;走出国门一步,代表国家形象”的形象教育。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自觉,使“优秀”内化为精神素养,外化为习惯能力。

学校坚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贯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国防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一学生入学后都要到军营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从1979年至今,坚持了30余年,学校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成为吉林省国防教育的一面旗帜。学生升入高二、初二都要参加农村社会实践,高中部和初中部先后在双阳区劝农山镇、农安县合隆镇、公主岭大榆树乡和吉林省农科院建立学农基地。今年将改变学农实践形式,结合吉林是国家战略储备粮基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学校主包、班级分包形式,开始从3月到10月的农业生产全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高三学生要进行学工实践,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一汽、长春客车厂等大型企业参观学习、调查研究,以了解现代工业的发展状况。

学代会、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四大学生组织形成了东北师大附中学生自治组织网络。基于“品”“学”“能”形象代言人活动,学校改革学代会组织方式,改变了一直以来“学生干部”为少数学生“专利”的弊端。学代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监督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工作,成为畅通表达学生声音和诉求的重要途径。学校加强对学生会、团委两大学生组织活动模式的改革,强调家校共同培养,学生自主流动,探索英才培养策略,建设品学能兼优、领导力突出的学生团队。大批校学生干部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他们中的很多人进入高校后,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各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等职,成为附中的骄傲,也成为附中在各大高校的“名片”。

学校有“蜚声”主持人协会、“蜚声”记者团、“瀚林苑”书画协会、“粉墨青春”实验话剧团、“青春领域”网络协会、“中国声音”模拟联合国会议团队等12个校级学生社团,社团人数每年近500人,每个年级和班级还有自组织社团,分类层级化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成功机会。从今年新高一开始,学校将实施“五三一工程”,“一”,即指五个“一”活动内容,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对外展示类),创意一份活动方案并组织一项参与人数在3人以上的社会活动,担任一次社会义工,发表一篇文章或主编一本校(班)刊,拥有一项项目研究成果;所谓“三”,即指完成其中任何三项方有资格获得附中毕业证书。所谓“五”即指完成全部五项方有资格获得附中优秀毕业生证书。迄今为止,学生社团共出版刊物35期,演出话剧200余场次,制作播出节目近万小时,组织各项比赛近百场,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为附中营造了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80年代以来,学校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活动周”逐渐成为传统,“三节一周”活动采取学生自主策划、自行组织、自主评价的活动模式,学校则以物质保障、教师协助、专项指导等方式予以支持,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交往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还将组织广场毕业晚会,学生科学与人文游学考察等活动。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发展、自信自强的自觉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觉教育,以课程为载体,活动为内容,强调养成和体验,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更多的是强调学校管理的刚柔相济,弹性处理。处在身体和心理成熟期的高中生,更多地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私密性,其对自尊、平等、公正的需要尤为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更多地要从“管”向“理”转变。为此,除了学校大型仪式、学生自治组织、课程化的社团活动等多样化的主体性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完善人格,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培训。附中不断创新班主任培训机制,先后制定了《东北师大附中班主任培养三年规划》、《东北师大附中首席班主任评价方案》、《东北师大附中优秀班主任评比办法》、《东北师大附中见习班主任培养方案》、《东北师大附中五星级班级评价体制》、《东北师大附中社会实践课程方案》等,评选首席和优秀班主任,建立副班主任和见习班主任制度,让更多的不同年龄段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德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衔接。

(二)以课程建设铺设学生的自觉发展通道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我们以自觉教育理念统领学校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准则,将学校课程规划与开发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地位,建立以目标导向为原则的课程体系。在对学生需求调研基础上,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定位,坚持目标优先、建设计划、体系科学的原则,实行分批渐进、主辅相济、改进原有、吸纳先进、形成特色的策略,将课程从内容上划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从修习管理上分为通选、任选和自修,从开发向度上分为主导性校本课程和补充性校本课程。

学校鼓励学科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围绕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集中开发学科课程群,并给予充分的项目支持,形成相对成熟的优质校本课程,同时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和学校目标,开发补充性校本课程。补充性校本课程的运行由学生的选课意愿决定,满足20人开课。如果教师开发水平高,学生选课意向好,学校将给予专业指导,向主导性校本课程过渡。我们希望将学校特色建设课程化、常规化,凸显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功能,并加强校本学分管理体制,将学分管理与课程运行、综合评价和毕业推荐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我们经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和深入探索,从2009年开始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完善、现代性、国际化的“目标——模组式”课程体系。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我校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努力培养习惯良好、态度认真,善于独立思考、和谐交往,富有优长智能、创造潜质和天下情怀的优秀学生,并把这七项基本素质,通过“养心、修身,穷理、创新,通技、专长、乐群、经世”八方面的课程目标加以落实。

在目标引领下,以课程模组为切入点,整合课程内容,搭建课程结构,建构了有效通道,学校课程主要由“10条主干道”,即身心素养、艺术素养、语言与文学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兴趣特长、交往与实践能力和隐性课程10个课程模组和若干补充性课程组成。在身心素养模组,强化自我规划、自觉修养、自我“砺炼”内容,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心理分析与成长导航,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明确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并结合学校的期待,进行学生发展的目标引领。而艺术素养、语言与文学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技术能力等模组课程,主要进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培育。自主能力侧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自我监控与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特别强调贯穿常规课程实施中的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科学态度与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它们整合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通过具体的“主导性课程”直接有效地落实了学校的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兴趣特长、交往与实践能力隐性校本课程等模组,主要通过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等多样化的特色活动体验,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多选择的课程中实现自身特长发展,突出优势智能,并内化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气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开发了学校网络版的课程管理平台,使校本课程体系实现菜单化,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学校对必修课程精益求精,开全、开好国家选修课,充分实现“走班”选课。校本选修课程已运行成熟200余门,涵盖学科类、综合类、核心类、活动类四种类型,菜单化的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同类推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本书紧密结合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融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试图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使命、功能、地位、结构、过程、矛盾、规律和调控系统,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新内容体系,使之成为一部党性鲜明、科学性强、普适性广的专著,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热门推荐
  • 本宫回来了

    本宫回来了

    叶卿上辈子过的挺爽的,作为皇后,和渣皇帝斗智斗勇几十年,结果一不小心把渣皇帝玩死了。再次睁开眼,她成了叶倾,一大群渣男正在快速接近中,你们这群蛇精病,都给本宫滚!本宫分分钟弄死泥萌!
  •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1991年是苏联共产党的最后一年,也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后一年。白驹过隙,时间之钟即将敲响2011年,值此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书稿有特别的意义。本书简明叙述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并从苏共基本理论与指导方针,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建设,组织路线,领导集团,应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的战略几方面阐述本书的核心论点,即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诸天道长独秀系统

    诸天道长独秀系统

    逼神在世,大道万千观主:独秀,记得发扬本观以尊老爱幼的美德啊洪独秀:观主你放心吧,我可是接受了你细心的关爱一定会把本观发扬光大。奥利给诸天万界谁与主宰,唯我一给我哩giao主角你他丫的到是搞事情啊,你让我装一下逼咋地。
  • 从第三战开始的忍界生活

    从第三战开始的忍界生活

    出门一双写轮眼,技能全靠自己创穿越成为了一个拥有全属性的宇智波族人刚穿越就立刻觉醒了写轮眼再结合前世记忆,他能否成为忍界的传说? 火影同人,无系统,无老爷爷
  • 西瓜姑娘的爱情

    西瓜姑娘的爱情

    都说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所以林郗见到陆权的第一眼便被他的美色俘虏了三年,好不容易熬完高中三年,高考结束了鼓起勇气表白被拒?没关系!好在走了狗屎运的她和他大学去了同一个地方,于是,又丑又蠢的林姑娘努力追,使劲追,用尽吃奶的力气,终于把傲娇的陆大爷给追到手了,之后便是无尽傲娇的宠呀……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本书分为哈利勒·纪伯伦、托马斯·艾略特、米勒·海明威等部分。
  • 道境纪

    道境纪

    无形的道、有形的命孤独的仙、清冷的境若无人纪、唯君自醒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

    历史上,胤礽是清朝最后一位明立的皇太子,从小就受尽恩宠,太子聪慧好学,文武兼备,后被幽禁而死,真如传说中品行不佳,艺恣行事?但身在高位,真能做事无巨细?康熙都夸赞这个嫡子,四阿哥都是他的支持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与皇位无缘,从另一种角度看太子胤礽的人生传奇......
  •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