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7500000002

第2章 辑一(2)

在如此美丽景色中,隐现出没的湘江女神当然就更是活跃于许多诗人、画家、民间艺人的幻想和情思之中了。传说湘水的女神湘夫人是中国圣王唐尧的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和女英。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把两个女儿也嫁给了他。她们协助舜治理国家,帮助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和危机。舜经常在外奔波,有一次来到湖南九嶷山,不幸就在那里去世,不再回来。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丈夫,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南方,一直走到洞庭湖边的云梦大泽,只见云雾茫茫,再也没有路了。她们俩用双手挖泥,用罗裙兜土,筑了一座高台,希望从高台上能看见前方的路。但是,当她们登上高台,前面仍是水天一色,什么也看不见。她们只好一边哭,一边往南走。她们的眼泪溅在绿竹上,形成了竹身上的点点斑痕;直到如今,这种带斑痕的湘南竹子就称为湘妃竹。她们继续往前走,一直来到湖南的九嶷山。她们的衣裙撕破了,手上也划了很多血道,她们的绣花鞋失落在山上,又被山水冲到湘江下游。那里的老百姓以为她们在湘江淹死了,就把她们的鞋埋葬在湘水之滨,为她们修建了一座二妃墓,立了一块“虞帝二妃之墓”的石碑。从一些传说看,湘江女神和前面谈到的伊水和洛水的温柔美丽的水神很不相同。她们住在洞庭湖边的高山上,她们一出来就会有暴风雨,带着许多神怪,有的是人面蛇身,有的两手高举着巨蛇。《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说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而葬此。’”始皇大怒,他说他不管什么帝尧之女,帝舜之妻,他只知道人间之帝,自他而始,他就是始皇帝,在他之前没有帝,何来帝女?于是“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但湘江女神仍然经常出没,呼风唤雨,吞云吐雾,使舟船不能渡。可见,水神也不都是那样柔媚多情,如梦如幻的,水给人的感觉也不总是那样柔和清澄。

读经与解经

一位北大保安员在北大讲《论语》,在号称最高学府的北大引起议论纷纷,竟成了一个事件。我认为目前民众热衷于解读经典的现象是可喜的,尽管会发生误读、曲解,但是,哪怕一名草根,也能拥有一个自己的“《论语》世界”,无论如何值得赞赏。

一个人应该如何阅读经典?我想既需要阅读原著,又需要阅读他人解读原著的作品,甚至一名保安员的解读也不容轻视。文化本身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个人如果进入不了另一个人的文化世界,那就相当于身处宝库,却一无所知;如果担心别人的某些曲解或误解会对自己产生误导,不敢去读别人的解读,那就更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了。

当今文化并未因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一体化而趋同,反而是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每个民族都在用一切努力保存和发展自己固有的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要了解自己文化的根,如果一个民族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特点,那么该种文化就很容易被湮灭、淡化。第二,要对经典做出现代解释。今天读经绝不是回到过去的私塾状态,那种封闭的读法对今天并无多大意义。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就有很多她个人对经典的现代的诠释。尽管她加入了很多个人的色彩,不一定就是经典的原意,但现在谁又真正懂得当时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把孔子从历史中挖出来,让他告诉我们《论语》的原意究竟是什么。我相信,于丹在做这件事时,并没有想着能出书或者赚钱,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人们指出于丹书中的错误或自己对她的不同理解,当然可以,但批评决不应该指向于丹的动机,她有联系实际,对经典做出现代诠释的想法,是很难能可贵的。其实任何一部经典,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诠释。保安员谭景伟的《论语布衣解》,有他自己的文化世界。最可贵的更是他有解读经典的愿望,绝不能用“炒作”二字抹杀一切积极意义。

文化自觉的第三个层次,便是了解自己文化在世界上与其他文化相比有哪些特点。现在是文化重构、互相启发、多元共生的时代,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文化能为别的文化提供哪些东西,别人的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时候,就决不能用“只读原文、只读原著”的框框将自己框死。翻译中会有曲解,解读中会有误读,但是没关系啊,一个人只要读的书多,就会在以后修正这些错误,绝对不能因为怕,就因噎废食。比如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等等,都有很多不同的诠释作品,如果不读这些诠释,就进入不了他人的文化世界。我们不仅要读中外名士对经典的解读,也要看底层草根的解释,任何一人的诠释都不应轻视。

当然,看他人的解读,必得有一个基础:那就是自己要阅读原著。如果一个人说,他读了某某的《论语》心得、某某解读的《史记》、某某说的《红楼》,就认为自己已经懂得某部经典,那就太肤浅了。读书除了交流,更重要的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在进入了他人的文化世界之后,能抽身进入自己的文化世界,才是最终的目的。

怀旧与乡愁

人总得生活在一定的时段和一定的环境中,这两者构成的坐标就是人所生活的那个点。记得二战时期曾有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其中唱道:“我们自幼所喜爱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所谓“自幼所爱”,就是在你所生活的那个时段中,你周围的山川河流,父老兄弟,风俗习惯,神话传说……以至家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和你在那段时间所感受到的、沉淀于你的记忆中的一切。无论你走多远,这一切都会潜藏在你心的深处,诱你回归。

钱锺书先生1947年3月曾在《书林季刊》(Philobiblon)上用英文发表了一篇有关还乡与乡愁的文章(The Return of the Native)。他说,他发现了一个堪称所有道家及禅宗说教之核心的隐喻,即漫游者回归故土的隐喻,或浪子回到父亲身边的隐喻,或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还家。他引庄子的话说:“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杂篇·则阳》),又引庄子设计的“云将东游”与鸿蒙的对话,其中后者劝说前者“返归故土”“仙仙乎归矣……各复其根”。(《外篇·在宥》)钱先生还引了《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所讲述的一个寓言,讲说一个“年幼乞儿,舍父出逃,漫游经年,复归故里,父启其智,乃识乡邻”的故事,并联系到“新柏拉图主义的修习者会立刻联想到Proclus对灵魂朝圣三阶段的划分:居家,旅行,还乡”。

如今,怀旧、乡愁仍然是人们普遍的情怀,然而,旧和乡已是渐行渐远,人们对自己的历史和乡土所知越来越少,一个不爱自己的历史和乡土的人又如何能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呢?上面提到的《妙法莲华经》所说的“父启其智,乃识乡邻”,就是说要启发人们对乡土、邻里,也就是对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理解和热爱,这确实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可惜中国历来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多有中央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普及以至覆盖,中央却少有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更谈不上地方文化对中央文化的反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州读本》的出版确实是一个创举,是先驱,是号角,是旗帜;它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有谁真正了解和关切贵州呢?过去,人们对于贵州多半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印象,浅近一点的,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类;高雅一点的,还有“黔驴技穷”“夜郎自大”等等。总之,贵州是一个又苦、又穷、又没有文化的穷山恶水之乡。然而,钱理群等人精心编辑的《贵州读本》却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这里有“集五岳之奇险”,仅森林树种就有730余种的梵净山;有在赤水河谷延续了两亿年,号称“古生物活化石”的桫椤树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壁立万仞”,首字高7尺,末字高2尺6寸,至今未有识者的10行“红岩天书”;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至柔之水与至刚之石如何结成千古奇观的黄果树瀑布和天星桥,它们或雷霆轰鸣,天河狂泻,或石临水而巧妆,凝固若镶嵌于蓝天的白云,或水绕石而弄影,秋波低回,千娇百媚……难怪国画大师刘海粟要说:“贵州山水在孕育着交响乐的情绪,当文化积累到高峰时期,一定要出震古烁今的大天才,来吟唱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大悲欢!”

然而,这“文化高峰时期”何时才能到来呢?作为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贵州人,我往往不能不为故乡高考成绩连年徘徊在全国最低水平而焦虑,而汗颜。其实,贵州教育也并非从来如此。贵州于明代建省以来,见于记载的书院就有文明书院、阳明书院、贵山书院、正习书院、正本书院、学古书院等150余所。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1313)的文明书院,据记载明代正德四年(1509),春、夏、冬三季,王阳明都曾在此居住和讲学,他采用咏歌、问答、闲聊等多种教学方式,开一代新风。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贵州巡抚元展成重修贵山书院,“用银一千两,增建学社50间,购买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千余卷,又设置学田,作为生员膏火来源。”(《贵州读本》228页)。光绪二十三年(1897),学政严修改革学古书院,增设算学、外语、格致(物理化学)诸科。他为学生写下32字座右铭:“礼义之学,孔孟程朱,辞章之学,班马韩苏;经济之学,中西并受,中其十一,而西十九。”(同上)在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和一些被贬谪而来的大学者(除王阳明外,尚有弹劾严嵩父子的张翀,冒犯权相张居正,被廷杖80发配的邹元标等)的倡导下,贵州教育也曾盛极一时,以至不仅在明清两代543年间,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好成绩,而且在辛亥革命前后也涌现出一批志在改革的优秀人才。

可见一切并非宿命,要紧的是“事在人为”。当我得知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提前退休,去到贵州一个偏僻的山村中学,教初中一年级语文,志在探索如何通过语文课,自幼培养一个高洁的灵魂时,我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和震撼。我们常常埋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云云,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为改变这种现状究竟做过什么呢?“无奈”——这只巨魔之手似乎扼杀了我们的进取之心,甚至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部。钱理群教授不仅身体力行,真正为教育献身,而且高瞻远瞩,开风气之先,和贵州的先觉者们一起编写了这第一部乡土教材——《贵州读本》,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极其丰富地展示了贵州,这一片热土的历史沿革、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并以充沛的激情和平易的语言出之。我愿再说一遍:它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同类推荐
  • 事实如此

    事实如此

    这是一部诗人刘春潮的自选诗集,收录了白族诗人刘春潮的许多优秀之作。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事实如此、应该是云南、被覆盖的等,总共有100余首诗,有阅读和欣赏价值。刘春潮的诗歌画面感极强,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意,并以流畅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来。他的诗呈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索,不竭地寻求独立而纯净的精神价值。
  • 中山客

    中山客

    通过本书,你将会看到从唐宋至今,历经千年年都拥有勃勃生机的——岭南文化,中山文化。如果你想寻找正在古老中国的样子,你不妨读读本书,很多在成长记忆中正在逝去的风俗在这里会搜索到它的印记,今天,行走在大大小小、相互交错的老城街巷中,你会遇见生动的传说、平淡的生活、古怪的街名,还有那些摇摆在“现代化”的凛冽寒风中的苍老背影,但历经千年,情怀未改,文化未变,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 我写,故我不在:一个废话主义者的废话语录

    我写,故我不在:一个废话主义者的废话语录

    本书是以先锋诗人杨黎近几年的受访文字实录结集而成的,包括了代序在内的十一篇采访文章。书中的大多数采访者都是他的朋友。他们从独特甚至私人的角度,与杨黎一起聊到了文学、语言、写作、人生等话题。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两个丑八怪”座落在圣日尔曼小广场边上。在成千上万家巴黎咖啡馆里,它上了各语种的巴黎导游书,因为它是左岸出了名的作家咖啡馆,甚至巴黎文学圈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文学奖,也叫“两个丑八怪”。其实那两个丑八怪,却是店堂里的两个木头人雕像,两个尖嘴猴腮的中国男人,穿了清朝的衣服,留了奸诈的八字胡。从前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常常去那里会朋友,读书,高谈阔论和写作,没有成名的天才在这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成名作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了出版商。
  •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我们怕和别人一样,于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不一样。因为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能记住我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被人记住,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内心塑造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比别人更坚强,比别人更能伪装,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们说: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你会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觉,一切的较劲都被这句话给卸了力。每个人都会经过“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
热门推荐
  • D命格Y

    D命格Y

    某男子数次碰瓷依旧活蹦乱跳!某高中女生深夜无法入眠!某歌唱家竟用这种方式引人注目!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D命格Y》为您带来独家报道!
  • 总裁的私宠宝贝

    总裁的私宠宝贝

    在京城谁不知道沈逸城的大名,只要他一生气整个京城都要抖一抖,却栽在了一个小丫头片子手里。在沈安安的眼里,他只是自己的舅舅,也是自己的天。当男人说出那三个字时,就算没有血缘的羁绊,仍然让她落荒而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神系统001

    男神系统001

    001得到了一个宿主(性别女)(╯‵□′)╯︵┴─┴他是男神撩妹系统诶!为什么要给他一个女人来撩妹!被坑了!不过在经历多个世界以后,看着直线上升的业绩——哈,原来主神系统没骗他呀。不过现在主神系统的处境并不好。主神:你TM怎么把我媳妇儿绑定到001上了?这本小说是要变成小说吗!跪在地上的主神系统→_→:其实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变成女人的。主神:滚!女主云然:我就冒个泡。
  • 总裁的小公举

    总裁的小公举

    她任性骄纵,她奢侈挥霍,那又怎样?就是有人乐意宠着她,纵着她,由着她。江菀菀看着为她捏腰捶腿的男子,眯着眼睛问道:“顾陌你怎么这么贱骨头?”人人闻而怕之的商业奇才顾大公子一脸深情款款:“能够为菀菀服务,是我的荣幸!”
  • 君少暴宠:老婆,领个证

    君少暴宠:老婆,领个证

    她看他,冷面冷心外加暴力狂。他看她,装纯装伤外加装可怜。他用强权娶了她,她被迫嫁给了他都说他是言市最酷最冷最多金的男人,被万千女人追捧,活的像个国王!!可是,那个对老婆鞍前马后,狗腿的让人想狂揍的男人,到底是谁?
  • 许君余生相守

    许君余生相守

    她自现代魂穿异世,变成乞丐感受人间冷暖。前世在一堆好男儿之中呆了十来个年头也没能敲开的那颗情窦,却意外萌芽在了枢阳山的第一次相遇。于是,她的心头从此有个白月光,求而不得。白月光从不给她希望,不是不爱,无奈身患顽疾难治愈,不愿误她终身罢了。真命天子出现,她能否放下执念得到幸福?从前,我可以为了他们与天下为敌,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余生,我愿为你放下屠刀,一世厮守。
  • 独自闲行

    独自闲行

    《独自闲行》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的精选散文集。散文集共分四辑,分别是“淡之美”“自然说”“风物谈”“世间事”,收录了李国文谈生活、品人生的经典文章,如《淡之美》《耕耘者说》《晚霞的赞美》《茶余琐话》等,透过这些真性情的文字,读者可以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处世智慧,收获丰富的人生启迪。
  • 余秋雨人生哲言

    余秋雨人生哲言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所有著作中的精选。全书共分为十六个篇章,分别是人生滋味、人格尊严等。全部都围绕“人生”的主题展开。余秋雨在本书中加入了大量新写的内容,是他“封笔”以来第一次出山,其文风和思想沉淀明显有别于他以前的作品。整部语录的摘选都力求体现独特的“余秋雨特色”。
  • 二傻

    二傻

    当二傻的立功喜报由县武装部、县民政局的两个挺着板油肚的干部郑重其事地送到他家时,他父亲张三丰把那张立功喜报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相信地问了好几次,这真是我儿子二傻的喜报吗?武装部的干部说:“我们开头也不相信,因为……啊,这个……二傻,不,张冒同志的情况我们都了解,所以我们详细核实了,最后还给部队去了公函,部队回的公函说就是您儿子二傻……哦……张冒同志的,说他为了保护部队的财产,差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县上很重视,要我们亲自把立功喜报和政府的慰问品以及奖励的五百块钱送到你们家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