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1700000011

第11章 后记:脐血和母肉

0.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是停止写作的,因为坐下来写的时候,就会不断地质疑自己,写的这东西是不是有价值,再看看那些写得好的作家,我完完全全可以做一个“合格的读者”。

然后我对自己写的虚构类的东西的要求是十年后至少能看进眼里去。

最初来北京,三年时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三年后的夏天回到我们村里,看见一个老头拿着我高中时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在太阳下翻看,这本书当时我在我们村里留了两百多本,基本上认字的人都有了。他一边看一边还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我呢?我的故事比广文的多(广文是我一篇文章的主人公)。

我们村那一辈老头都看书,比我爸爸这一辈人和我这一辈人对书尊重。家家大门口的大梁上,有耕读传家的石刻。

现在回到村里,村里的耕地全部被征收盖了楼,丝毫找不到那个安静、原始、落后的苏庄。

为此,我在持续不断地写着《苏庄词典》,以此来祭奠那个记忆中的故乡。

一天晚上,微信有人加我,自我介绍一番,我一看名字是我初中同学,他那时候去新疆当兵了,至少有十五年我们没联系过,他说自己现在也看书,我想起这小子那时候是个混混,别说看书了,字都不认几个。他把他老婆写的文章发给我看,说你看,我想看这样的故事,我们自己的故事,说自己老婆写得太没味道,说最近在看满仓在网上的连载,写我们自己的事情,满仓是比我们大好几届的学生,那时候写文章很厉害,后来满仓回我们老家当语文老师,再后来就不写了。我这个初中同学说:“我去年回家去看了你爸妈,拿了一本你的书,你写咱们的故事吧。”

这时候,我觉得写作“在场”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听天由命了。

我个人的文学追求是这样的:小说家有四层,作家相遇有三类,文学相遇有四种,文学语言、文学标准、文学追求都是生命的折射(见附录)。

追求是一回事,呈现效果是另一回事。其实我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有能耐,当我把东西写出来时,回头去看,离我自己追逐的东西还相当有距离。

我经常说,别看我们都是人的模样,可是人和人之间相差着一万年的进化。尤其对文学的理解上,这个进化表现尤为明显。

我的所有故事的肌理都来源于苏庄,而未来,可能我的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来自于苏庄。

苏庄于我而言就是脐血和母肉。

我对苏庄的记忆全部来源于我奶奶。

去年我是十一回的老家,奶奶吃完饭,叫我说:“闲不。”我说:“闲。”她说:“那过来一起来聊聊。”

1.

奶奶给我细数了他们那一辈人都是什么时间去世的,具体的季节,具体的日期,具体的时间段,是太阳当空,还是月光平铺,临终是有病,还是自然死亡。

然后会把去世那人的家人们的返乡速度还有到齐人数给予点评,并对此人的生平给予一句总结。

比如:他命挺好,一辈子没受罪。她命苦了一辈子。她嫁到苏庄就没好日子。他作孽太多了,这样走也算上天恩赐了。

我坐在她身边,听着她那种极度精准的描述,想哭。

她也是用这样的语言和这个世界一直做着各种对抗、交易、谈判,现如今,她用这样的语言来记录生死。

我想一个老太太的内心得有多孤寂,才把生命的时间拉得如此之长,把这些我们想都不想的事情,在自己的脑子中建立记忆点,并开始编织出自己的思考让它们和自己的情感产生作用。

奶奶心中刻着一整部苏庄的死亡史。

她的世界静谧到没有其他嘈杂的信号,只注意庄子里喊丧人那一嗓子谁谁谁谁走了。

2.

奶奶跟我说,她那一辈的人现在还剩余两个了,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在县城里。

这是奶奶唯一活着的伙伴了,伙伴背着在县医院当院长的儿子经常往乡下老家跑,前五年还能跑得动,这十几年中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时候跑是因为实在接受不了城里人的生活,马桶都用不惯,憋得实在难受,晚上就走出去好几里,找块空农田解决掉。

小伙伴每次回来就和奶奶住一起,给奶奶带些鲜味,像一对透露自己心仪小伙的闺蜜。

奶奶伙伴的儿子每年大年初一会回来给老祖宗上坟,临回城里会来看奶奶,带来奶奶伙伴的消息,临走奶奶给自己的伙伴捎上自己做的东西,送出去好远,像送自己出远门的儿子。

我叔说:“娘,我开车送你去县城看她。”奶奶说:“不去。”

自打爷爷去世后二十年中,奶奶只出过一次庄子,那次是去镇里看秦腔,只因那场戏的十多个油彩脸谱都出自奶奶第四个儿子之手,才给面子去的。此后再不想走出庄子了。

3.

奶奶今年九十二岁,爷爷是七十二岁去世的,爷爷走得很洒脱,下午下完棋,晒了太阳,觉得累,回来睡下就走了。

奶奶十八岁嫁给爷爷,爷爷是个穷得只有一箱子书的农不知道多少代,奶奶是爷爷用两匹黑布换来的。每次我大娘二娘比嫁妆叫穷,我奶奶都站出来压着她们。

奶奶生了六个儿子,一个姑娘。

这一生经历过丧子之痛,失女之悲。

奶奶在我们整个家族中承担的最主要角色是物质平衡员。

这个职位是我发明的,比如谁给了她东西,她自己不吃不用,偷偷锁到自己的柜子中,第二天她就会想到这个东西应该给谁,她会想到谁少这个东西或者没吃过这个东西。

然后大家给奶奶东西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您自己用,自己吃,别给别人了。”

然后你还是会发现送给奶奶的东西在别人那里。

又气又好笑,经常会看到奶奶从自己的肚兜中掏出东西,兴冲冲地递过来。然后我们每个人都受贿过,不论是快六十岁的大伯还是才四岁的小侄子。

4.

奶奶是小脚,裹脚布自己偷偷洗,几个儿媳妇谁洗都信不过,觉得洗得不干净。

奶奶穿大襟衣服,这衣服现在很多老裁缝都不会做了。家人后来找到一个会做的,给奶奶定制了十几套,奶奶笑说:“你看,时代都不留我了。”

我见过奶奶以前收留的一个比我家还穷的孩子,跪在奶奶面前诉说几个小时的情景。那人后来还是成了个人物,来看奶奶时跪着说当年若不是奶奶接济,他娘和他早没了。

奶奶这辈子最遗憾的是,她们家早年富裕,后来家败,父亲把子嗣送人、外嫁,姐妹弟兄八个人,十八岁后再也没见过,每每说起来都是含泪遗憾。

在她言语中,能听出她大哥是个能人,她一直期盼着她大哥能把他们兄弟姐妹的消息都打听清楚,有生之年有个相聚。

后来来过一拨人,是奶奶大哥的子嗣,奶奶大哥去世了。说这么多年,终于找到奶奶了。其他的都外迁,没了消息,给奶奶留了一张奶奶大哥的照片。

奶奶现在还期盼着有一天还有她的兄弟姐妹找上门来。

5.

其实我大伯几人也一直在寻找奶奶家族的人,只是那时候书信不通,断绝联系几十年,实在没有任何线索,有的都改了姓。

奶奶生过大病,咽气好几天又活过来了,她棺材板就是那时候准备的,现在奶奶一有空,就用扫把扫扫棺材板上的土。

那次我父亲几人更加坚定要找到奶奶家族的人,不然去世了连个娘家血脉都没有。

奶奶那次大病后吃东西就不行了,现在就喝面糊糊。

奶奶看不上身边四个儿媳妇任何一个做的面片、烙饼、针线。

只要她们妯娌在奶奶面前干这些,都会被数落。

奶奶现在就吃自己炒的面和的面糊糊。

奶奶有八个孙子,一个外孙,五个孙女,三个外孙女。到目前有三个重孙,一个外重孙。

我在孙子中排第四,我们都喜欢喝奶奶做的面糊,那是世界上最让我记得住的味道。

奶奶的身体现在也只接受这一种食物。吃其他的都拉肚子,儿子孙子买的贵的、稀奇的,便宜的、家常的,都不行。

6.

在奶奶的孙子中,我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最久。

爷爷去世后,我和奶奶住在一起,负责照看她。那时候我养了一只猫,奶奶负责猫的吃喝,我负责和猫玩,后来我上高中去县城住校,那只猫就陪着奶奶了。

奶奶一个字不认识,不看电视,到目前为止都没去过县城。

奶奶常常在腊月里站在我们家门口数,数什么呢,数这堆子孙还有谁没有回来过年。

大年三十,每个人都得到奶奶这里报个到,不回家都得要提前给奶奶通报下。

奶奶是活得最为坚强的那一辈人,她每每给我说起那时候挨饿,还有那时有些暂时得势、鸡犬升天的日子,还有她命中的好人,还有她命中的不平,还有她记得的故事,这些叙述都没有了情绪,只余下一种平淡的味道。

这可能就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敬仰。

7.

奶奶是崇尚慢的,把握好时令,按照最慢的速度去安排吃喝,安排播种,安排收成。

她有自己的菜园,从来不贪多,她的菜是最有原始味道的。

她的慢体现在手擀面和千层饼的功夫上,出来的味道估计是后无来者了。

奶奶是自信的,她甚至把自己鬓白的落发积攒起来等着货郎来换取针线,也不愿意花钱去买。货郎说白头发不收了,奶奶还是会自信满满,拿出其他自己积攒的东西用于交换,奶奶是可以离开货币生存的。

奶奶总是带着千层饼的香味,胡麻油和细麻的味道在她那里混合着,滋育着我们这群子孙。

逢寒冬疾风,逢暴雨连阴,往奶奶屋子里钻,有烧得最热的炕,有最松脆的饼,这可是奶奶不让子孙遗落的自信的根。

8.

奶奶是忠于一类东西的,她最喜欢的是椿树,她的房子后面有一棵三十多米高的椿树,每次地震或者连续降雨,我父亲兄弟几个都欲砍掉,万一那棵树倒下来,房子压塌,奶奶就有危险。

那棵树前些年还稳健,现在根都咋咋呼呼地露出地皮不少。

奶奶就是不让砍,说她走了后,他们爱砍不砍。

他们商量着偷偷砍了,但是几次考虑,还是不忍心。这棵树后来竟然成为我们庄子里最高大的一棵树。站在山梁子上,找我们家,找那棵树就行,夏天可能不在意,但是在秋天,那棵树变得无比有存在感。

我们庄子全面整修,旧房子全部拆除换新房子,只有奶奶的房子最后留了下来。那个房子奶奶和爷爷住了有二十五年。

所有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试图说服奶奶同意拆迁,搬进新房子,奶奶始终没有同意。

于是这间屋子很凑巧地也成为我们庄子最古老的屋子,甚至可以用来研究我们庄子20世纪的建筑特色。

奶奶就是如此在苏庄持续性地做着标记。

我想着,最终我们都会抛弃噪音,身边只剩余一种敬仰,只携带一种味道,身体只接受一种食物。

而我,从始至终地去描写苏庄。

为此,我用尽全身的力量在书写一本古老的苏庄的故事——《苏庄的遗嘱》。

苏庄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苏子孝死后二十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下令苏庄人万世不可开窑的三号窑,被苏万川一个炸药包轰开了门。

在此之前,在此同时,在此以后,我所有的文学准备让我很苦恼,越是往里面钻,也就越觉得这是一件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因为文学这件事情带来的只能是失败,没有多少人能把文学拉拢到自己身边成为一伙。伴随着失败的结局,我还在坚持不懈地做着我的文学准备。这个准备我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是个阶段性的停滞,但是目前看来,我的速度、我的智力、我的生存环境都在加速着这件事情的失败程度,就我的文学而言,唯一可以比拼的东西就是活得够久够长,以此来弥补我的天分不足。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像海子、戈麦一般能在年轻的时候绽放,唯愿有更多的时间给我,让我再准备着。

同类推荐
  •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樊希安散文集

    樊希安散文集

    本书是作者散文创作的合集,收录了60余篇散文,内容包括回忆亲人、回忆故乡、回忆部队生活,以及出版界前辈的文章,还有部分游记。由于工作的原因,作者的足迹遍布各地,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悠悠情思,同时也留下了诸多人生体悟。从这部散文集中,可以看到作者生活、思想的轨迹。
  • 井冈山的答卷

    井冈山的答卷

    一部全方位叙写革命老区井冈山在全国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率先脱贫摘帽奔小康的报告文学。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交给人民的答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凌翼深入井冈山乡村,地毯式实地采访了120多个村组,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细节全景式勾勒出井冈山精神谱写的新时代史诗性画卷。
热门推荐
  • 一梦清浊

    一梦清浊

    三魂为命,七魄为理,所谓命理,这是一场证道,是命重要还是理重要。
  • 独宠我的影后娇妻

    独宠我的影后娇妻

    你或许永远的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一切,你给予我的温暖是我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的,如今你再次出现,绝对不允许自己失去你,你就是我存在的意义!深情不负,只为你!
  • 日本近代美人传

    日本近代美人传

    所谓美人者,不单外表艳丽,更兼高远的精神境界。此书为日本女性剧作家长谷川时雨为日本近代的著名女性所写的传记。说是传记,但行文风格更似随笔,并有作者本人的观点与评论于其中,读来轻松,是研究日本女性文化的佳作。本次选择其中五篇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尾崎红叶《金色夜叉》的原型大桥须磨子等等。
  • 大智律师礼赞文

    大智律师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

    胆小如鼠、平生最害怕被人吃掉的人参姑娘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装不存在,如念佛般默念:“表吃我,表吃我,我很老,很硌牙……”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瀞灵天笈

    瀞灵天笈

    当祂的心死时,世界失去了永恒之光,开始变得残酷、死寂、绝望……永生不再,生死往复,无限轮回。虚无吞噬,一切终将归于“极寂”!
  • 短时忆事

    短时忆事

    本作品写的是短篇小故事,各种类型都会有,希望大家不喜勿喷,谢谢。
  • 遇变纪略

    遇变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道师父嚣张徒

    霸道师父嚣张徒

    这是小轩的第一部作品,请大家多多支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