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400000148

第148章 只要身入心入,基层处处都有“新闻富矿”

一个小荒村,有多少新闻可挖?又有多少东西值得在中央大报上刊登?说起来,有人可能不信:我在13年里持续关注宁夏盐池县的黎明村,先后六次前往,每次都有独家报道,不但发表了十五篇广受关注的稿件,而且获得了5个奖!

中央五部门8月9日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会议后,《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同志当天就召集会议,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报道方案,决定开设“来自基层的核心报道”“媒体在行动”“心中的牵挂”“百村百乡行”“百姓心愿”“村学乡校”“新鲜事”“不了情”“民生热点”“图说乡村”“百姓愿望与回应”等十多个富有特色的栏目。当晚10点多,报社有关负责人打电话向我传达了会议精神,我立即想起曾经提出过的六访黎明村的计划,希望以此加入本报的“走基层”活动。

报社当即批准了我的计划。报社的重视,调动起我采访的冲动。事不宜迟!8月10日上午,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出发了。盐池县县城离银川有130多公里,黎明村离县城还有70多公里。采访结束已是深夜,我顾不上休息立即写稿,一口气就写了2500多字。8月17日,我的《六访黎明村》作为《光明日报》“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开篇,经过编辑部的精心处理出现在头版头条上。一个全国性大报的记者,六次采访一个小村庄,此事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光明日报》就刊发了包括总编辑亲自采写的通讯在内的100多篇“走基层”稿件,这些稿件都放在固定的栏目内,都被编辑部精心处理,多数引起社会关注。此外,《光明日报》还发表了系列评论,对“走、转、改”活动给予指导,刘云山同志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几天后,《光明日报》在头版又刊登了我的采访札记《黎明村,有我的知音》。

黎明村怎么会有我的知音?我怎么会跟这样一个小荒村扯上关系?

黎明村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黎明村经历了风沙紧逼、四分五裂、全力治沙、重建家园、再次聚合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常驻宁夏的记者,我责无旁贷地给予了关注,1998年、2000年、2002年、2006年、2009年、2011年先后六次前去采访。头一次去,留在黎明村原地的,还有两户人家;第二次去,原地只剩下一户了;第三次去,原址一户也没有了;第四次去,原址连断垣残壁都荡然无存了。

我第一次去黎明村是在1998年,那正是盐池县乃至宁夏全境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我曾为制止滥挖甘草、乱搂发菜、超载放牧而奔走呼吁并写下许多相当尖锐的批评报道。我所获得的全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奖”,就是在此期间获得的。当我从当地人口中听说这个小荒村为躲避风沙而被迫四处搬家的窘况时,马上意识到这个事例很有震撼力、警示性,所以立即就要去采访。有人劝我不要去:一是路途遥远、来去不便;二是那个村庄很平常,去了也不会看到什么,也未必能采访到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不到实地怎么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东西呢?我坚持要去。

这时的黎明村,已经不成其为村了,因为它刚刚四分五裂。为了躲避日益严重的风沙侵袭,村民相继搬到了距原址不远的北、南、东三个高梁上,原地只剩下两户人家。这次,我怀着深深的忧虑,写出了现场报道《被风沙逼得四分五裂的村庄》,中央电台当天就作了转播。黎明村的命运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时任吴忠市市委书记的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在报道的第三天就专程前去实地调研。

一访黎明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有人问我:你写的黎明村现在怎样了?那两户人家还能守住家园吗?这让我感到:这个事情还没完。读者的关注,就是新闻的亮点。作为记者,我有责任回答读者所关心的问题,这也促成我对黎明村的第二次采访。二访时,留在黎明村的只剩下一户了!而这最后守望家园的人家,也是门锁高挂,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采访。我又写出了“二访”:《是谁毁了我们的家园?》探究黎明村走到今天的深层次原因。

二访之后,我仍然牵挂着黎明村的命运。2002年,我借便又进行了三访。这次采访,我幸运地见到了最后那户人家的女主人,在主题上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我在通讯《人类的退路在哪里?》中写道:“看来,如果不积极主动治沙、一味消极躲避,那么人类迟早有一天会无路可退、无处安家的!”

一个小荒村,令人牵肠挂肚。时隔四年之后,我又对黎明村进行了四访。让我感到凄凉的是:黎明村被风沙彻底吞没了!那独自坚守的人家,也搬到了距老村约有1公里的“北梁”上。但是,我在“凭吊”了了无生趣的黎明村时也欣慰地看到,盐池县在宁夏率先禁牧并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后,已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于是,我又“欣然命笔”,写出《新“黎明”,荒漠化可以逆转的证明》《黎明村里看“黎明”》。

我四访黎明村的经历,为知情者津津乐道。应报社要求,我写出了采访体会《四访荒村捉“鲜鱼”》,被《光明日报》公开发表。

我对黎明村仍不能释怀,2009年8月,我又一次来到盐池,我还要去看黎明村!

黎明村对我真是太慷慨了!这次采访,又让我满意而归:我兴奋、急切地要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那些关注黎明村命运、关注我国生态状况的人们!《黎明村的新生和心声》《黎明村的“沧海桑田”》又登出来了!

2010年记者节期间,《青年记者》杂志开辟“向老记者致敬”栏目,约请四五位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写的《一个小荒村竟成为我的“新闻富矿”》,讲述的就是五访黎明村的经历。

在对黎明村的第五次采访中,我写到:当初,黎明村人为躲避风沙四处搬家而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今,许多人不仅看出了其中的问题,而且有了重新聚合的愿望。我要推动这件事!于是,我在通讯的结尾处写道:“黎明村会再次搬迁吗?黎明村人在问,关心黎明村的人也在问。记者希望在六访黎明村时能够得到答案。”黎明村会再搬迁?这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我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也给自己留下了一篇“作业”:我还要六访黎明村!

今年8月10日,在“走基层”活动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我的六访黎明村终于成行。在黎明村,我惊讶地发现:我在这个小荒村居然享有“不低”的知名度!69岁的崔福香老大娘一眼就认出了我。村文书白学宝一脸真诚地对我说:“村里人都知道你呢,都知道你五访黎明村的事!你写黎明村的报道,我们都看过!”

崔福香对我说:你是黎明村的恩人。没有你的报道,就没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么多年来,前来调研的人不少,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支持也很多。

黎明村虽然曾经风沙肆虐、危机四伏,但它对我却是慷慨的!今生能与黎明村结缘,对我来说是幸运的。黎明村人说要感谢我,我愧不敢当;而真正需要表达谢意的,应该是我!因为,黎明村是我的“新闻富矿”!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尽管我为盐池县的生态破坏采写过许多批评报道,但盐池县人民并没有一点对立情绪,相反,他们还感谢我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一段历史,非常认真地收集我六访黎明村的所有稿件;尽管我对宁夏的一些事物多有批评,曾被认为是写批评稿最多的记者,但因为我的这些报道都是善意的、建设性的,居然很少有人跟我计较,相反,宁夏人民还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

在宁夏,常常听到一些同行喊“无米下锅”,为没有可写的题材叫苦不迭。是的,如果一个记者总是浮在面上,不动脑子、不花气力、不愿吃苦,当然就抓不到、写不出有影响的新闻作品!我想,一个记者,只要深入到基层,不仅身入了而且心入了,那他就不愁抓不到鲜活的新闻,他就会由衷感叹:到处都有“新闻富矿”!

值得一提的是,我之所以对一个小荒村持续关注,除了社会责任感驱使外,还与报社的引导、支持分不开。我对黎明村的报道,都被《光明日报》刊登在了突出位置。多年来,《光明日报》一直重视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报道,总是不惜版面对那些生动的、感人的、有说服力的报道给予好版面、好位置,给予精心处理。我记得,我采写的《没有苗圃的园丁》就被刊登在头版头条,而我写的只是贫困山区一个普通的回族女代课教师。她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腾出自家住房坚持办学10年,十分难得,所以我才驱车400多公里前去采访,而编辑部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此后,我对这位教师回访所写的通讯《春风吹绿苗圃》,再次走上头版头条位置。海原县农家三胞胎兄弟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大学,我采写了《曹家兄弟的大学梦能圆吗?》被安排在头版突出位置,引来十多万元的捐款,三兄弟也因此摆脱了危机。四年后,我对他们大学毕业后的追踪报道《圆梦后的报告》,也上了头版头条。我对一个汉族女教师照顾贫困回族三姐弟的报道,报社竟用一个整版来刊登。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报社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巨大的,也是驱使我不断走基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非常赞同中央五部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倡议,因为我不仅对此有切身的感受,也尝到了甜头!

在这次“走基层”活动中,报社鼓励我们用多种表现形式,采写富有现场感、富有生活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要求我们不能作秀、不能走过场、不能浮光掠影,要直接听取并反映老百姓的愿望和呼声,不能把“走基层”稿件弄成表扬好人好事的黑板报。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为确保《光明日报》“走基层”稿件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按照这些要求,《光明日报》的记者们纷纷在各个栏目里展露了自己的才华,写出大量各具特色的报道。我本人也发出了8篇“走基层”稿件。

漂在水面的是浮萍,游在深水里的是大鱼。会场空间小,基层天地宽。要想抓“大鱼”、抓“鲜鱼”,就得走出一般性的会议、告别一般性活动,到基层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

我虽然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记者了,但我还想当“走基层”的积极分子,我要多走、勤走、找机会走、挤时间走!

原以为六访黎明村,将是我对黎明村的最后一次采访。现在看来,我还不能向黎明村说再见。黎明村由一分为四时,我关注过;由四减为三时,我报道过;由三合为二时,我又来采访了;剩下的是合二为一:搬迁住在“东梁”的19户人家,让黎明村重新变成一个村,对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我怎么能不关注呢?看来,黎明村,我还得来!

既然黎明村是我的“新闻富矿”,我就应该继续挖下去。

我期待着七访黎明村。

(本文是作者在中宣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分别刊登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19期、2011年9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同类推荐
  •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初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却将他们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同时,又牵连了军队营以上、地方县以上许多中高级干部被逮捕,其中200多名被活埋和杀害。就在这十分危险、千钧一发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及时纠正了陕北的错误肃反,挽救了陕北危局。
  •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选录国内外名人(包括爱因斯坦、鲁迅、泰戈尔、歌德、蔡元培、夏目漱石、波德莱尔、里尔克等)的演讲、书信二十四则,他们在其领域内各有建树,受后人敬仰。在与后辈的交往中,他们忆及自己青年时代所经历的困惑与挫败,并将之一一陈述,意在鼓舞青年,不必因一时的迷茫而停步,而要勇敢地探索自己所信仰的情感、价值、理想,因这迷茫是通往坚定与明确的必经道路。他们提出的建议,来自他们的经验总结:“经验意味着它包含着一系列过错,每个人或多或少犯过这些错误。希望我的经历在你的人生路上也能得到验证。”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

    一个女孩会永远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在她的人生中,比初吻或失贞更尴尬的,大概只有这个了……身高近1米80、毕业于中世纪历史专业的凯特琳·道蒂,是别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当同龄人都在为恋爱、护肤,变美和追星而疯狂时,她却一股脑扎进殡葬业,当起了一名殡葬工,每天和死者打交道。从第一次尴尬地为死者剃须、小心翼翼地和同伴一起上门敛尸、日渐熟练地操作起庞大的火化炉、把人体碎骨研磨成粉末、入殓、给尸体防腐,到想尽办法完成遗属心愿、给水肿的老人穿上精心准备的华服……凯特琳坦率真实又妙趣横生地记录了自己在火葬场工作6年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还有所有人都要面对却不愿说起的一切细节,更有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体悟。难得的是,凯瑟琳不猎奇、不逃避、不畏惧,像是个现代小女巫一般,带领我们直视死亡,也直视生命。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灾难性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罕见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灾区人民需要救援,需要医药、帐篷、食物等物资。于是,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奉上自己的爱心,这爱心迅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爱心催人奋进,支撑着灾区人民勇敢地面对灾难。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幸得有你不相负

    幸得有你不相负

    丈夫出轨,小三叫人将她摁在床上,丈夫依旧无动于衷!余念以为黑暗无尽,直到遇见容琛。他从容,将她攥在掌心万劫不复;他狠厉,将所有负她之人推下深渊……他宠她入骨,却换来噬心之痛。余念挺着大肚子哭喊:“容琛,你不可能是害死我哥的凶手对不对?”他沉默不答。
  • 沧海流歌

    沧海流歌

    机缘巧合得高手传承,少年沈双带着国仇家恨一头撞入尘世之中,原以为只是两国之间的征战,却不料暗流涌动,仙魔妖鬼纷至沓来!邀三五好友,揽一轮明月,且看少年于这纷繁乱世之中一路行来一路歌,慷慨激昂,谱写人间神话!
  • 鲜妻入怀:九爷撩妻上瘾!

    鲜妻入怀:九爷撩妻上瘾!

    她家破人亡负债累累落魄之时投奔竹马,意外撞破竹马和另一个女人开房耍耍!她第一反应就是要报复,随手扯一个比竹马帅一百倍的男人吻住!谁知她惹上的男人竟是一手遮天大名鼎鼎的白九爷!他撩她入心,宠她入骨,助她虐竹马!撕莲花!某一天,“小东西,滚过来!”某人沉声命令道。“滚过去有饭吃吗?”“管够!”“有钱花吗?”“管够!”某女口水差点流出来,满眼星光的再问,“有男票吗?”某人步步紧逼,“你已婚,男票什么的……想都别想!”一纸结婚证明拍在某女脸上,什么鬼?她什么时候签这种鬼东西了?几夜过后……某女舔着脸说:“咳咳!结婚照补一下!”
  • 早春夜宴

    早春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追妻,小鬼来帮忙

    总裁追妻,小鬼来帮忙

    他大雪之中,用一亿买下她,给了她一个妻子的名分。又帮她将所有背叛她的人统统踩在脚下。她心中感激,又走投无路,一狠心真就嫁给了他。婚后一个月,她挂着面条泪,哭的撕心裂肺,“季司辰,我后悔嫁给你了!你离了八次婚,我整天斗小三还不算,还要斗鬼!这个季太太,谁愿当谁当!”他将她挤在墙上,俯视着她,笑的狡诈。“来不及了季太太,你肚子里带着我的娃儿,哪里也不准去。”
  • 西游之鹏程万里

    西游之鹏程万里

    “轰隆!”一声震天巨响,赵阊(chang)的灵魂突然和一只刚出生的不明鸟类重合在了一起。而此地,叫做西牛贺洲!
  •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2012年岁末,受台湾中央研究院谢国兴先生之邀,我第三次来中研院进行学术访问。此次访问除参加由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举办的“十字路口的明清研究”座谈会为“规定动作”外,其余时间均属“自选动作”了。“朝读易一卦,时钞史数行”,如此闲适的学术之旅不仅使人感到摆脱喧嚣日常后的放松,而且似乎体味到了那种信马由缰思绪飞扬的内中自由。随谢先生一起去台南考察民俗、到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诚品书店购书、再去台湾大学及台大周围数不清的小书店看看,再就是在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近代史所图书馆和档案馆查资料看书了。
  • 廉吏传

    廉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已完结】传闻中重花楼,日进斗金,生意兴隆,引人注目的不是美艳花魁,亦不是楼里的佳丽万千,而是这座花楼的楼主。传闻她有个特殊癖好,喜欢网罗美人进重花楼,然后把她们一个一个贴心的嫁出去。某一日,玉惊容正在闲闲用餐,小丫头慌忙来报:“楼主,有邻国的王爷来求亲。”某女打起精神:“他求的是哪一位?”小丫头结巴:“楼主……他求亲的对象是你。”某女淡定以对:“来人呐,把他给老娘……”半空中慢悠悠的传来一声拉长的男音:“惊容,你把我吃干抹净,要负责哟……”某女扑通一声栽到桌子底下:“赶出去……!”片断一某男慢悠悠的出场:“听说你昨晚又去和美男厮混了?”玉惊容指天发誓:“天地良心,我没有。”某男拿出一条发带:“那这个是什么?”玉惊容面皮一僵,从容奇道:“我怎么说我的发带不见了,原来是你捡到了啊,兄台,大恩不言谢,我拿走了。”某男拦住她的路:“想走,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