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9000000006

第6章 白(6)

【《蒋公的面子》 对知识分子的另类想象】

温方伊,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被保送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蒋公的面子》于2012年5月南京大学百十年校庆期间在南京大学大礼堂首演,校内连续演出30余场,2012年12月启动社会公演,2013年开启全国巡演。

后来让知识分子变得不像知识分子、变成臭老九的那个环境,不也是民国知识分子有份缔造的吗?

2012年的时候,有一部话剧非常神奇地红遍了全国的文化界,很多人排着队想要去看。其实该剧的剧本原本只是一个学生的功课而已,为什么会这么火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剧本,它就是《蒋公的面子》。

蒋公是谁?当然是指蒋介石。该剧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当时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1]——即今天的南京大学——里面,有三个教授在争论一个问题。他们都收到了蒋介石的年夜饭宴请,所以在争论要不要去赴宴,该不该给蒋公这个面子?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有着很复杂的意涵,它们被呈现在这个剧本里面。

剧本的作者是温方伊,她在创作该剧的时候,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个特别之处,即在于保留了很好的戏剧传统。今天,剧本很少会被独立出版,高校中文系也很少重视剧本创作,而被转移到戏剧学院或戏剧系里教授。可是南京大学不一样,该校的吕效平[2]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文学院的戏剧指导工作,不仅教学生写剧本,而且也带学生导戏。温方伊的这部作品,就是吕效平布置给学生的一次作业,它大概是完成最好的一份功课了,所以被吕效平挑出来搬上舞台。该剧先在学校内部公演,渐渐名声传了出去,在社会上也火了起来,南京观看这部剧的观众比其他剧都多。

它如此火爆的理由是什么呢?其实从刚才讲过的剧本梗概里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过去十几年来,大陆正兴起一股民国热,越来越多的人会谈起民国,尤其热衷于谈论民国的知识分子。因为我们想象中的民国知识分子,都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3]那类人物——身着长袍,戴圆框眼镜,儒雅而安稳,而且学问很大。他们为人高尚,身上往往带有特殊气质——或狂狷,或谦逊,或逍遥。此外我们还以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通常有着独立人格。例如刘文典[4],他可以拍案呵斥蒋介石,对这位拥兵百万的独裁者无所顾忌。在这些想象中,其实多多少少包含着对今天学术界及教育界的不满或失望。因此我们常常想要回到过去,去寻找一些历史的对照。

然而,如果你真的去剧场看了这部话剧,或者读过剧本,你会发现其中的思索比我们的想象远为复杂。温方伊对历史背景做过大量研究,她慢慢发现,其实那些传说中像神话一样伟大的民国知识分子,和今天的我们是非常相近的。并非民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格外硬朗、精神格外高洁,而我们今天堕落了;其实他们和我们都一样是人,所不同的只是环境有变化。还有不要忘了,后来让知识分子变得不像知识分子、变成臭老九的那个环境,不也是民国知识分子有份缔造的吗?难道不是吗?这便是温方伊颠覆我们想象的地方。

该剧做了一个很特别的设计,它在时空上有一个平行交错。主要剧情发生在1943年的冬天,三位教授在争论要不要去赴蒋介石的宴;交错的时空则发生在1967年的夏天,这三个人在“文革”中都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了红卫兵的批斗。剧本意在通过这样的时空对照来观察三个知识分子的变化。表面上看,这个对照在技术上处理得不够完美,“文革”的篇幅太轻,与主要剧情之间失去了均衡,似乎它只是为了做一个简单的映衬。但仔细琢磨的话,这里面还是有某种特殊的味道。

在主要剧情的那个时空里,蒋介石兼任着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职务,所以剧本中的三个教授才会收到蒋介石的宴请。按理说,校长请客吃饭,总该去一趟吧?这可不一定。三位教授就是为此争论起来的,争论时还有人批评蒋介石是个独裁者,不够资格当校长等。

争论的结果怎样呢?其中的一个教授夏小山嗜吃如命,对他来讲,是否去参加蒋介石的饭局,关键居然在于能否吃到一个名厨做的名菜。他爱吃爱玩,性格上有不问世事的倾向。

另一个教授时任道很西化,喜欢谈科学,思想上有点左倾。他愤世嫉俗,不能容忍蒋介石,更不能接受蒋介石的部队枪杀过自己上街示威的学生。他不承认蒋介石的校长身份,坚决不想给蒋介石这个面子,可是最后还是有点动摇。因为他爱书如命,在桂林有一批版本很珍贵的藏书,但除了蒋介石,没人能帮他把书运到重庆来。所以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

第三个教授卞从周,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很近,甚至身份上可能是蒋公子的老师。他觉得知识分子就该为国效忠,蒋介石是抗战领袖,当然要拥护。于是他扮演了说客的角色,劝说另外两个人和他一起去赴宴。

后来到了“文革”期间,可以看到和前面存在一个很大的对比。这三个性格迥异的人在1943年争论过要不要给蒋介石面子,可是此时他们连争论都没有了。有一天,因为红卫兵之间发生武斗,看守他们的红卫兵小将都散去了,他们看看四下无人,就想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回家了呢?但想了想又说恐怕还不行,因为造反派没说让走,所以还是老实些吧。看看这些有学问、有资历、有声望、有地位的老教授,在“文革”期间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可以不给蒋公面子,但革命小将的面子是绝对得给的。

继续看下去,你会发现更为复杂的对比,每个角色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面。比如时任道,他看似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符合我们心目中民国知识分子形象的学者,实际上却是个伪君子。他既想维护自己的清高又想拿回藏书,于是设法让别人去赴宴,代自己向蒋介石求情。夏小山说他:“你不愿给蒋公个面子,却愿意受蒋公的人情。”他却狡辩:“我不去求,便不是我受他的人情。”卞从周诘问他:“既然您以与独裁者同桌吃饭为耻,那为什么就要我去呢?”他回答:“你不是经常陪蒋吃饭吗?”这个逻辑就好像说反正你已经卖过身了,继续卖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看夏小山,他看起来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高人,但慢慢你会发现他是如何地左摇右摆。而卞从周呢?你会越来越对他多一些同情。因为他并非一味媚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政治理念,他真的以为知识分子应该参与某些国事的筹划,帮助政府进步。

我觉得整部剧本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文革”期间他们遭到批斗时被要求写检讨,回忆当年到底有没有去吃蒋公的年夜饭。三个人在回忆当中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为整个历史抹上了一团疑云。而这团疑云,其实代表了作者的某种追问:那段历史是真的吗?它会不会只是一个传说?它距离我们今天有多远呢?这样的追问,就隐含在这个关于记忆及其丧失的故事里面。

(主讲 梁文道)

注释:

[1]“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1928年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2]吕效平(1955— ),江苏滨海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戏剧理论。

[3]即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4]刘文典(1889—1958),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

【《白》 白是一种颜色吗】

原研哉(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曾设计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推广材料,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实践了横跨空间和平面的整体设计观念。在梅田医院CI设计中,尝试表现了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不要试图去寻找白,而应当去寻找感觉白的方式。

今天在日常生活里带给我们审美教育的,往往未必是艺术家,而是一些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已经不只停留在把一些日用品或平面设计做得好看,而是努力设计出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同时也被环境所引导。这么讲有些抽象,具体让我们看看《白》这本书里是怎么说的。

《白》的作者是原研哉,他是一名日本设计师,这本书白得很干净的封面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相信大家对原研哉都不陌生,尤其很多年轻人喜欢无印良品的东西,担任该品牌设计总监的就是原研哉,他为无印良品定下了整体的美学导向。而原研哉这位在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设计大师,他最出名的事之一就是对白色的运用。

我最早对原研哉有印象,是因为他为日本的梅田医院设计了一套导视标识。那些指示牌看起来软绵绵、圆乎乎的,让人觉得这里的环境有一种人性化的温暖。其实白色本该给人冰冷的感觉,尤其在医院里,它甚至可以让人联想到死亡。但原研哉为什么能让白色看起来反而是温暖的呢?这就引出了白的不同层次感的问题。

我们看原研哉在书里怎么说,他在前言的一开始便写道:“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我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作‘白’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为什么说白不是一种颜色呢?原研哉的意思是,白只存在于人的感觉认知中。所以不要试图去寻找白,而应当去寻找感觉白的方式,这是很特别的一个说法。

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或建筑师,往往也善于提问,而这些提问经常会触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一个好设计师在设计一个杯子的时候,他考虑的可能不只是杯子的实用性和外观的漂亮,他还会思索什么叫作杯子,他甚至会重新定义杯子。同样的,原研哉对白有一个根本性的思考,他在追问白是什么。

白在一般人眼里是什么呢?它常常是用来映衬其他颜色的背景,你也可以联想到人死后白骨的颜色,以及人刚刚出生时喝的奶水的颜色。但更重要的,白其实是人感觉它的方式。举例来说,在原研哉的眼里,一张白纸的质地是非常细腻而多样的:

白纸有无数种。有些平滑如镜面,有些看起来则像鲨鱼皮一样粗糙;有些有着石膏般平整的表面,有些则有着蛋壳似的肌理;有些闪亮如覆上了滑石粉,有些则莹白如雪。我们找到的白纸可能摸上去如阴天般模糊不清,看上去如毛毯般又软又厚,或硬如木板,或轻如空气,或随和,或强硬……这个单子可以这样一直列下去。

所以他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最后发现:

仅凭使用最白的纸并不能使人获得白的最强烈印象。事实上,一本只使用纯白的书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很弱,远比不上一本对其封面、腰封、扉页、正文等处仔细斟酌着使用的不同深浅白的书。这大概是人眼对明暗的深浅适应太快的缘故。而只有当我们的感官必须对透明度和重量也给予评估时,白的完整面貌才会呈现,最强的效果才能获得。当把一张半透明的玻璃纸放在一种带有蛋壳肌理的糙白纸上时,一种白的深度感才会被唤醒。或当快速翻动镜子般的光面纸时,我们会遇见一种石膏般不透光的白,我们即会惊异于白之圣洁清丽。

这就是说,我们对白乃至其他颜色的感知是非常丰富的,其中甚至有情感、文化记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原研哉会说:“我试图找到那通过‘白’的概念营造的简洁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他在这本书里借着白讨论了很多日本审美文化里的重要话题。例如他谈到了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1]的名作《松林图》——这幅画可谓日本书画史上的国宝,指出它和强调空间感的南宋水墨画之间的关系。他还谈到日本伊势神宫[2]“式年造替”的建造过程及其体现出的“空”的观念,“空”是日本文化当中的核心观念,它与“白”有着某种互通性。

当然,对我这样的爱书人来说,原研哉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他关于纸张和书籍设计的看法。例如他碰触到当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书写。过去当白纸是文字的主要载体的时候,考虑到白纸黑字被写下去之后就无法改动,所以人们在动笔之前会仔细琢磨。可如今人们在电脑和互联网上写字,随时都能做出修改,于是在这个没有纸的时代,也就没有了落笔前的推敲,行文变得很随便了。反正一切都会被修改的,不是吗?

(主讲 梁文道)

注释:

[1]长谷川等伯(1539—1610),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画家。

[2]伊势神宫位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是祭祀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国家神社,日本神道教最神圣古老的神道场所。伊势神宫每隔20年要把神宫焚毁重建,这叫作“式年造替”。

同类推荐
  • 微笑是最好的天气

    微笑是最好的天气

    本书通过20个故事,讲述了关于梦想、情感、孤独、幸福等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你我的情绪,引发我们对人生况味的体验。而不管生活如何对待我们,自身都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用微笑来温暖世间所有的寒冷。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收入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小品文约一百七十多篇。刘荒田为海内外报纸写专栏十五年,成文两千篇。其小品文特色在于凭借其在国外生活近三十余年的人生经验,以融汇东西的视角,将有限篇幅,经营成有深情感悟和明达智慧的个性世界。
  • 露珠上的太阳

    露珠上的太阳

    洪立于1983年在《朔方》发表诗作,写诗已三十多年,《露珠上的太阳》却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同志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总编辑,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姜椿芳文集》共约480万字。汇辑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书是《姜椿芳文集(第1卷)》,内收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翻译的诗歌和歌词75篇。《姜椿芳文集(第1卷)》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易幻幽径之断界语录

    易幻幽径之断界语录

    一段时光;一个空间,被定格,被无法更改。没能被拯救的命运,也许会到它想要的地方去,被其延续。美妙的是岁月所创造的故事,脆弱的是生命。心灵的歌声,永远是最真实的声音。我需要你;你需要这样的我嘛?-断界语录。-断界神所留!每个人都有一次再命运面前选择的机会;就看当事人如何去把握。这是一个关于时空与救赎的故事,敬请期待。-断界,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是时神;也就是时间之神的居所。
  • 重生之世家凰女

    重生之世家凰女

    重生+虐渣+忠犬=甜爽文叶家嫡女叶芸重生了。 庶妹毒辣,那就让其自食恶果。庶姐阴狠,也别怪她加倍奉还。姨娘狡诈,便让其感受下何谓作茧自缚。而那位至始至终守护她的死士,叶芸决定给他一个锦绣前程,却一不小心养成了一位忠犬夫君。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天门修行师

    天门修行师

    开天门,成天师。万恶之源饕餮复活,五行元根现世。阴谋,谎言,骗局···
  • 我本命是你

    我本命是你

    海归戏剧学院校花两年磨一剑,只拍了一部话剧却惊为天人。观众表示,女主的颜绝对是神级的。#话剧小姐姐#横空出世,就上了热搜。不同角度的生图,都美的发光。然而,她正式出道后却妄想“攀”上顶流段祉亦。意粉表示,痴心妄想。我家哥哥出道以来零绯闻,岂是尔等妖艳贱货能招惹的?于是就被全网黑了。But,隔日,某品牌特邀全新代言人@段祉亦@桐毓郁,二人在树下相持饮料而笑的宣传海报发出后却意外让人嗅出几丝甜。真香预警大v扒主将“桐毓郁身份之谜”扒开,发现她,不仅为人低调,家世背景闪闪发着金光。自家私宅一应俱全的壕。还有炸裂的演技。评论区,是我眼瞎是我傻,配我男神配我他。当然,作为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准研究生,桐毓郁表示,没关系。她大度得很。直到,有一天粉丝见面会上,有狂热粉丝大喊“他配不上你。”没等顶流意粉发声开掐,镜头前一向笑意盈盈的桐毓郁一秒变了脸。隔天大方承认,“我本命是你。@段祉亦”段祉亦,心系航天的唱跳俱佳。桐郁毓,醉心话剧的神颜学霸。神颜CP梦想与希望的故事。P.S你以为段祉亦就只是唱跳俱佳么?你以为桐毓郁只是段祉亦粉丝么?文案废提示!男主技能文案尚未开启,期待各位看官正文解锁无原型,谢绝带入
  • TFBOUS之冷血三公主

    TFBOUS之冷血三公主

    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神元天目

    神元天目

    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平民如何经过修炼,保护爱人和国家的故事。
  • 讨债宝宝:爹地,要认账

    讨债宝宝:爹地,要认账

    一次次的折磨,一次次地羞辱,只因她是他仇人的女儿。“孩子没有了,如果你心头的恨还无法平息,那再加上我的命可好?”当鲜血晕染视线时,他却被彻底打入了地狱,在这场复仇游戏里,究竟谁输谁赢……——精彩片段——“总裁,小少爷把尤小姐的脸抓伤了?”“明天给他买双手套”伤着了手不好。“总裁,小少爷要把公司招牌砸了”“你安排人去砸,把名字改成他喜欢的。”爬高容易摔“总裁,小少爷在婚介所为苏小姐征婚”“把我简历传去应征”看哪个想死的男人敢打他女人的主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女帝:众生皆草木

    妖孽女帝:众生皆草木

    崛起于微末,凌驾于诸天;天若欺我,我必逆天;人若欺我,我必杀人……这是一位妖孽女帝的崛起之路!手染鲜血,脚踏尸骨,吾为史上第一女帝!
  • 人道无极

    人道无极

    《无极》第一部《人道无极》,QQ群:84372095,本人QQ:89200983!神州大地三国鼎立,天子转世,诸侯战乱,一统神州。仙、人、魔、兽、鬼、妖六道相互依存,人道渺茫。不是魔法、不是玄幻、不是灵异、更不会是科幻,《无极》是神话,一个只关系到中国本土人情的神话,只有“道”没有“佛”。小说中善恶错乱,恩怨缠绵,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仙神奇遇不断。这部小说的主要宗旨就是“道”,情节由无极经轮回从新验证自己创造的“道”这一线索,不断的延伸各个轮回和正邪的恶体验,经过六界八道的亲临感受,最终找到自己的“道”,从新回到无极的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