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400000036

第36章 生活,是为了讲述(6)

生育政策的变化,是我国人口结构有重大变化促成的。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民政部有一份《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无论以60足岁还是以65足岁作为老年人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人口已无红利,若不改变这一结构,将危及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这一政策近年还有改变: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并以法律形式公布。生育政策的改变,不仅要考虑人口的结构,也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要忘记,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超过日本。

说到生儿育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等观念。记得我读小学时(1950年之前),教科书上说我国有四万万同胞,以后又说是四万万五千万炎黄子孙。到二十一世纪初,人口统计公布的数字是十三亿多一点,如果不制定一对夫妻只准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我国的总人口就不止这个数。实际上,我国人口可能远大于统计数字,在边远农村、山区,根本不受生育政策的约束,只要看看我们周围出租房住着的外来工,哪一家不是儿女成群。计划生育政策中,规定“超生”(两个及两个以上)要罚款,罚金是按国家培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按社会要付出的人口成本核算的,如著名导演张艺谋,他现在有三个孩子(不计他与前几任妻子生的),经媒体曝光、核实,因超生罚了七百多万元。这对于“明星”来说,是九牛一毛。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笔罚金简直是天文数字。农村“超生”是怎么罚的,我没有调查过,至少是让你不敢再超生,“以儆效尤”。若大家都罚得起,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虚设了。自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施行以来,人口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至今,人口红利趋于负值,说明这一基本国策的有效性。

再说说生育的老观念,危害性可不少。“早生贵子”,就是鼓励早婚早育。我国婚姻法规定女的不早于20周岁嫁人,男的不早于22周岁成婚,这是较为符合科学的。在这个年龄,男女青年的发育基本完成,他们有能力挑起一个家庭的担子来。但在农村,在“早生贵子”观念的驱使下,女的竟有12岁已为人母,她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呢!这一观念,严重影响人口的质量,降低民族的素质。

“多子多福”,意为儿孙越多越好,最好能子孙满堂,其中男的算数,女的还不计入在内,因而有的家庭,接连生了几个女儿,还非要生个儿子不可。于是有遗弃女婴、溺死女婴的惨事发生。现在医学发达了,怀孕后可以通过“B超”来确定怀的是男还是女,于是又有了“流产”的坏措施。

“人丁兴旺”,对于有钱人家来说,多生几个孩子无所谓,对于穷苦人家是一个沉重的生活包袱,穷的会更穷。这一观念,也使妇女沦为生育工具。古代有钱人家,女人生不出儿子,男人要再娶二房,甚至三房四房,这也是妻妾成群的一个原因。电影《榆林王》中的高大头,只因夫人只生了一个女儿,他就娶了两房姨太太,还想娶个四姨太。最可恶的是封建礼教,将妇女“无后”定为耻辱之事,因而,有多少妇女被逼死,被“休”掉!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旧观念,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未建立的时候,还有点道理,尤其对靠劳力吃饭的农民来说,随着他们年岁的增大,劳动力渐失,他们的下半辈子靠谁来抚养?膝下无嗣,最后只能落得流落街头、老死路边的下场,所以他们要多生子女。

其实,养儿未必能防老,养女也能防老,现在好多人家养女比养儿强。有儿子,照中国的习俗要为他们准备成家,成家的最基本条件是房子,没有房子,做大人的难推其咎。还有,男人大大咧咧的居多,对父母不如女儿细腻体贴。我家楼下有户人家,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奔走于医院的还是女儿,我在那里住了十多年了,未见过两个儿子的踪影。前几年,小儿子养了一个女儿,居然想甩给二老抚育。养婴儿是十分吃力的,我们养过涛涛,深有体会,不到一星期,两个老的相继被拖倒。所以我有“养女也能防老”的体会。

中国还有残存的父系社会的痕迹,孩子出生报户口,孩子的姓从父,很少从母,还有女儿的孩子是人家的,儿子的孩子才能传宗接代的观念。于是催生了拐卖孩子的犯罪现象,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我认为不管生儿子还是生女儿,要姓啥,由儿女自定,待孩子长大了,他们喜欢姓啥应由他们自己选择,从祖父姓还是从外祖父姓都可以,而且女儿也可传宗接代。

我这个学生的大儿子仅6岁,正在上幼儿园,两个孩子都要花大力气抚养教育,路还长着呢!成人后还要帮他们成家立业,那是需要好好规划的,这可是一个需要精力、经济和勇气的大事业。

2015年5月12日初稿

2016年9月05日定稿

忠告,真诚的关怀

久不去宁波四中,周永焕(副校长,宁波师院物理系1982年毕业)一见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徐老师,你瘦了!”我说:“是的。”自去年除夕以来,我一直比较紧张,将已成稿的《中国古代热学思想与实践》寄到上海科普出版社之前,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我心里明白,节假日编辑们是不会看稿的,他们忙于过年,或出游。趁此空隙,再看一遍,兴许能发现一些问题,以提高质量。春节过后,我才将书稿寄出。由于篇幅大,编辑不花两三个月时间是看不好的。于是又有了间隙时间,把准备明年出版的《春到田野百草青》书稿拿出来整理、修改、誊清、补缺,初稿估计还需补写三分之一,这得想主题、找资料,逐篇把它们写出来。我有个特点,工作一上手就停不下来,总想早点完成,在有生之年,争取多点时间,把计划中的古代声学、电磁学和光学编写出来,于是就夜以继日,一天分三个单位时间伏案工作。近十天,饮食不调,肠胃不顺。加上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影响了睡眠,有几个夜里躺在床上还在思考问题,谋篇布局,这样,体重就减轻了一些。4月7日一年一度的体检,称量一下,体重减轻了五六斤。

阿焕(周永焕的昵称)对我是很敬重的,他又真诚地对我说:“您已是80岁出头的老人了,不要像还在工作的青年人那样干。要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那样快,要自然些、轻松些。保重身体是您的第一要务。您身体好,就是对您家庭的最大贡献!”他还直率地说:“您写的那几本书,人家未必都去看。如《宁波的物理教学》,我翻看过,大都是您做教研员时工作的记录,不是宁波的教育史,仅仅是一门学科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小结,对目前的教育工作意义不是很大;那本传记(指《春风吹酷溪边草》),现在的人喜欢看有兴趣的书籍;没有兴趣的,他们会去看吗?还有《中国古代力学思想与实践》,现在的青年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对他们当前的工作不能马上拿来应用的书,他们会去看吗?您这几本书,自己掏了不少钱吧!几个学校买几本,那是碍于您的面子。再如贺圣平老师的《中学物理解读》,您来说了,赵华波(四中物理教研组长,我的学生)与我商量,我们(看在您的面子上)就买几本。”

最后,阿焕又真心地劝说:“您要注意身体,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生活潇洒点,轻松点,如,到处去走走,和老人们一起聊聊,要设法提高生活的质量,别再没日没夜地干了!”

的确有一些学生,也这样地劝过我,叫我不要再写什么了,就此封笔吧。身体吃得消,就到外面去走走,生活轻松一点,欢迎我到他们那儿去走走看看。

对于我整天写作,我的老伴也直截了当地说:“写什么东西!浪费精力,浪费钞票。谁来看你的书!家里的事多管点吧。”

面对这些忠告、建议与期望,我应该怎么办?80来岁的老头子应有一个抉择了。

说实话,要我彻底歇笔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像青年、壮年人那样地干,我的精力、体力毕竟有限了,记忆力也衰退许多。我应放慢脚步,调整生活节奏,以老年人适合的方式、速度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内容要更加丰富、多样化,看书、写作只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旅游、访友,与老朋友们聚聚,学学养生之道,要使轻松、愉悦成为我晚年生活的主旋律。好的,让我慢慢调整,做一个身体健康,生活充实多样,幸福快乐的老头子吧。

2016年5月9日草成

8月20日修改

归宿

前天(2015年9月28日),在海曙区房管处大门口,碰到了教研室的老同事庄允吉,他骑着自行车到呼童街中心菜市场买小菜。他住在人丰小区,离高塘菜场很近,舍近就远,是百日未必一遇的稀罕事。老同事相见自然要问及他与教研室老同事们的情况。

庄允吉仍在教育学会上班,还担任着学会的法人代表兼秘书长。教育学会已好多年未改选,原因是无人肯当会长。一向心直口快,说话诙谐风趣的他,发牢骚似的说:“现在学会好像是一个反动组织,大家都不愿意来当会长。”提起老同事,他如数家珍。丁龙华他去看望过,老丁中风后,记忆已逐渐恢复,但行动仍不便,出门需人扶着,下雨天外出更为麻烦,他的夫人一只手要扶着他,另一只手要撑伞。老丁是个好同志,原是语文教研员,后调到职教教研室任主任、书记,与现在市成人学校校长王阳搭档过,他可说是职成教研室的“开国”功臣。

鲁蔼影(原教研室副主任,主管小学,兼小学语文教研员,戴家明协助她工作)健康状况有好转,可她的先生吕平老师却离世了。吕老师曾是宁波师院的同事,他教中文,前几年我为唐朝贾岛的一首诗还请教过他。

邱惠芬(小学数学教研员),她的丈夫老刘也患肺癌过世了。老刘在铁路南站工作,我曾多次托他买火车票,人也不错。

朱敏是教研室的出纳,我住文昌街17号时,我们是邻居。她的丈夫小包,也在前几年过世了,据说患的也是癌症。文昌街拆迁后,不知她搬到哪里去了。他们有两个儿子,大的在宁海温泉工作,有一天,他在家里洗澡,差点煤气中毒;小的在宁波。听我的大弟媳妇翠珍说,他们是初中同学,小朱今在诺丁汉大学帮忙。

我们教研室的老同事曾相聚过几次,去年我提议聚一聚,未得到一致同意,聚会告吹,以后恐怕难有机会了。

庄允吉与今在杭州的钟受铭老师保持着联系,当我问及钟老师的近况,他拿出手机,翻出钟老师的照片让我看,97岁了,除听力下降,精神仍矍铄,人似乎也胖了一点,长长的白眉毛垂在他慈祥的脸上。钟老师的夫人王老师在今年2月份过世了,原二老相依为命在杭州安度晚年,一个走了,钟老师失去了依靠,今后的生活全仗儿子们照顾了。

宁波化学界的老前辈,还有一个孙佩兰老师,也已离开人世。老庄说,孙老师临终前对女儿小王(也是一个化学教师)说,她走了以后,一定要告知庄允吉,可见他们情谊之深。老庄任化学教研员时,孙老师可说是他的顾问。

庄允吉还对我说,现在研究出老人的心理(早已有之),老朋友相见总是说些某某得了什么病,谁过世了等等。这是实话,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圈子有限,交往的人大多为同庚年纪者,更何况大家都朝来的路上走呢。

真巧,碰到庄允吉之后,又在“三江购物”碰到了刘复照,他是浙师院物理系63届的毕业生,一直在宁波八中任教,是物理组长,他的家在我家的北面(永寿巷),所以我们很熟悉。宁波八中撤销后,并入李兴贵中学(初中),他也退休了。他的家已迁到联丰小区,我们也就难得一见。这天,他是来“三江”领取教师节礼品——一袋米(约20斤)、一瓶油(5斤装),否则我们是不大会碰得上。阿复老了,人倒发福了。依照庄允吉说的老年心理学,我们自然要谈论彼此熟悉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学。阿复告诉我两个使我吃惊的消息:张义余和周根祥都过世了。张义余是我读杭州师专时的老师,周根祥是我慈溪师范的同班同学,想不到他们都走得那么快。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改变它,老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大家都朝来的路上返回,我当然不可能例外。不过我不想消极地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活一天,要抓住一天的时间,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力多做好事,这样才会“死而无憾”,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人生的最后目标。

2015年9月28日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地气之上还有可仰望的星空

    地气之上还有可仰望的星空

    桫椤: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请教的机会。前几天联系您的时候,您正在湖南吉首调研,那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活动吗?通过您的这些工作,我们看到一位作家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大多数作家埋头书斋的时间比较多,我希望知道,您从事这些社会工作,是否需要有身份上的某种转换?在时间的分配上,诸多的社会工作是否也会影响您的创作?张抗抗:五月我去湖南几天,是作为国务院参事调研,每年都会外出调研两次。这两年我们文化小组选择了“全民阅读”这个课题,研究部分城镇的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状况,向政府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 彩霞满天

    彩霞满天

    本书是作者深入采访湛江少林学校后所撰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该书通过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记述了湛江少林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创业,通过20年的努力,学校办成全国一流民办学校的典型事例。该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对民办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读者了解民办教育的现状和今后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

    “你发现没有,我比这位法国的查尔斯·克雷芒先生活得要坚强一些。”他脸上显出机智和揶揄的神色,柔和地笑一笑,像是在搜索词句,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这篇文章的题目说‘只够两个人的,就没有第三个人的份’,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只要够两个人的,稍微紧一紧,就够三个人的,甚至够四个人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逻辑。我们中国人其实是不怎么讲逻辑的,我们讲哲学。尤其是在道理上说不大通或者说不过去的时候,我们最喜欢讲的就是情怀。”
  • 余生微向暖

    余生微向暖

    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你暗恋的人也在偷偷喜欢你。
  • 星云动九霄

    星云动九霄

    苏洛很方,作为一个穿越到皇族遗脉的二世祖,他以为他将来的生活将会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惜,命运明显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为了躲避仇人追杀,他只能想尽办法,一步一步的爬到修行的最高境界,他不想做赵高,他只想做苏洛,或者说,是唐家那个四少爷,唐小鱼。
  • 辰星不知梧桐情

    辰星不知梧桐情

    薛雨桐一直以为,十二年的时间,十二年的爱,她足以感动潭宥辰,没想到,十二年前他带她回家是有预谋的,姐姐的忌日上他默许身边女人对她下药,眼睁睁看着不怀好意的男人把她带走,没有出现也没有救她,再见到时用最残忍的话攻击她伤害她,最后把她一个正常人关进精神病院饱受折磨……薛雨桐彻底死心了,她累了,不想再爱潭宥辰了,她逃了,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忘记这些鲜血淋漓的伤害,然后重新开始生活,可是为什么,三年以后,他又出现了?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佛说德护长者经

    佛说德护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田园

    我的田园

    那座小茅屋里面曾住了一家从城里被赶出来的人。主人公的母亲和外祖母为他父亲的冤案受尽磨难,父亲更是九死一生,后半生几乎没有一刻安宁。父亲命运的起伏坎坷,构成了一部悲惨的传奇。为寻找昨天、探究真相,他翻山越岭重走那段永远抹不掉的岁月。他一步步走向了隐秘的边缘,并将努力走入它的核心。或许真实已经湮灭在这一架架大山的深处,并且不可打捞?可他不会轻易退却、放弃,终于,他看到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