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400000005

第5章 酒埕岩和野山笋(4)

吃喜酒都是八人一桌(八仙桌,四个桌沿,只能坐八人,现在用大圆桌可坐十人),但可带一个小孩子。座位没有规定,亲戚们总是坐在一起,或妇女们坐一桌。酒席通常是八冷盘十热炒,菜是一道道端上来的,端上来的一碗菜,不是你一筷我一勺吃起来,要看端上来的是什么菜,羮呀汤呀大家会一齐动筷,吃得碗底朝天,其他如宁波的“三鲜”,有八个肉丸,每人夹一个放到自家的空碗里,或干脆放在桌子上,甚至三鲜里的蛋片、熏鱼也会每人分得一块放起来,剩下的粉丝、大白菜纷纷下肚;蚶子、炝蟹、白斩鸡等冷菜早已分好,走油肉或红烧大肉都会各人分得一块。酒席结束,这些“分配食品”或叫“自留食品”各人打包带回家,现在有供客人打包的盒子,过去没有,有的干脆掏出手帕包起来。“自留食品”有个专门名称叫“贿给下饭”,这是家乡的土话。我想过“贿”字用得是否恰当,“灰”“悔”与喜庆不相符,舍弃;“辉”有点道理,想到酒席中还要上演捉弄新郎新娘的“好戏”,我用了读音相近的“贿”字,意思是酒给你喝了,饭也吃了,你想带回家的“自留菜”也分到了,我俩来敬酒,请各位手下、口中留情,别挖空心思捉弄我们了,所以“贿”字含有“贿赂”之意,我就选用了。这样,未能参加酒宴的家里人,也能尝到酒席上的菜肴。妇女们看人落相,不足为奇。也不要怪她们“吃相”难看,在旧社会,农家每天青菜、萝卜、咸菜,难得有机会带几样荤菜回家大家尝尝,且都送了贺礼,所以不必非议妇女们“没礼貌”“小家子气”。

男人们吃喜酒就不一样了。喝酒、猜拳,行酒令,农民老阿哥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自然不会出现。席毕,个个吃得面红耳赤,碗盏朝天,兴奋地散席,那才是真正的喝喜酒。所以他们不喜欢与女人们坐在一起,而是男人自成一桌。

酒席的高潮是新人在“送娘子”(即伴娘)陪同下,依辈分挨桌敬酒。好热闹、爱开玩笑的客人,会想出各种花样捉弄新人。如筷子上顶蚶子壳,要新娘倒酒,蚶子壳顶在筷子上已经不易,在上面倒酒更加困难,蚶子壳很容易掉在桌上,这时就要罚新娘喝酒;让新娘学说绕口令的也有,内容自然涉及喜庆的,祝新人早生贵子之类。那些“荤段子”,新娘难以启齿的自然也是不会少的,捉弄新人的花样层出不穷。

城里人办酒,我只到宁波吃过一次,是远房亲眷李有才嫁女。他们从上海来到家乡宁波,酒席设在他们开的碶闸街浙江旅馆内,有才哥发来大红请帖,我跟着父亲坐船到宁波赴宴。我们是头天晚上到的,就住在浙江旅馆内。晚饭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大概宁波永耀电力公司供电的电压不足),大家围坐在一起闲聊,有才哥的儿子海伏也在。阿嫂(有才哥夫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我与海伏比比谁的毛笔字写得好,我歪歪斜斜的字立即败下阵来;第二个比试项目是做一道算术题,这次,我的小聪明占了上风,两人打成平手,皆大欢喜。如果两个回合我都输掉,第二天我还有脸吃喜酒吗?

婚宴定在中午,酒席摆在宽敞的旅馆大厅内,酒菜是向一家酒楼预定的,店家派伙计用宾朋篮将菜肴送来,摆满一桌。不少菜我从来没有吃过,也叫不上名字来,毕竟是乡下人头一次进城呀!但我对冷盘发生了兴趣,其中有鱼皮花生(后来才知道的)和各种水果,我专拣这些东西吃,不吃别的。我爸是主人的姨丈,他把我们安排在宁波市头面人物那一桌,其中一个何(贺)律师,他看我这个乡下小孩喜欢吃这些冷盘和瓜果,很客气地都放到我的面前。事后,父亲埋怨我不懂事,会被人家看轻的。贵宾们个个彬彬有礼,吃东西自然有绅士风度,我父亲这个老农民,也不由得拘谨起来。桌上有好多菜肴,略动几筷,基本未动,其中有盘全鸡,没有人下筷,我父亲想吃,就是不好意思下筷,酒宴结束,眼睁睁看酒店的跑堂(或者店小二)原封不动地拿回去。事后,父亲连说“可惜,可惜!”

现在办喜酒叫婚宴,城市里都在大酒店、宾馆预订。我参加的都是我学生的婚宴,如叶海玲在中山饭店,郑曙辉一对在云海宾馆,翁丽波与陈钧在镇海招宝山宾馆,李小海与戚红艳在江东的现代大酒家,包振宇在新芝宾馆,卢映和王激华在国泰大酒店(即今香溢大酒店)等等。家在乡镇的还是承袭老传统,如江财波和徐巧飞一对、颜飞标等他们结婚仍在自己家里或家门口自办酒席。

一些大款办喜酒非五星级酒店不可。如我的好友任光寅对我说,2014年,他的一位亲戚为儿子办结婚酒选在宁波南苑饭店,那是宁波首家五星级宾馆,办了一百桌,每桌两万元!(一般数十人聚餐,1200~1500元足够了)我吃了一惊,问他婚宴上吃什么菜,他不能一一说出,就说了一句:“应有的,都有了,就是烧得不好吃。”他是吃惯了东坡肉的人,哪里能够领略大款们的口味呢!这样的婚宴太奢侈了,应扣高额的酒席税!我想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会同意我的建议的,并拍手大叫:“好!”“应该!”

2016年5月5日

我家的老屋

“故乡”任何人都有,人们的居住地,即住所,是赖以遮风避雨的生活场所。名人“故居”,如绍兴的三味书屋附近,就是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

我在孩提时住过的老屋,在鄞县(现为鄞州区)横溪镇上街头,位于上楼将军庙(上庙)北面近500米的村落中,三间中式二层楼,与王祥裕补簟分住,他家住东边一间半,我家住西边一间半,楼下中间的堂前间,两家公用。堂前有三道门,中央大门,其左右各有一道侧门,侧门平时是不开启的,只有办红白事时才开启,并将门柱卸掉,使堂前间成为没有门的大厅堂。堂前后壁,两侧各开一道小门,我们两家分别从一道小门进出堂前间。我曾在西侧大门上,用拾来的旧排笔,写了“天下为公”和“徐和房”七个稚嫩的大字。堂前楼上一分为二,前半间是我的卧室兼“书房”,后半间为祥裕哥所有。我的“小天地”极其简陋,用两根长凳搭成的眠床,挂着一顶补了又补,已认不出原色的夏布帐子,蚊子不惧这道“墙”,它们可轻易进出,早上起来,在蚊帐的旮旯里总可以捉十来只已吸饱我的血的花斑蚊。室内有一个书橱,用麻阿树做的,是老家具了,可算是我家的古董。本来有一对,还有一个放在厨房的水缸边,厨房潮湿,四只脚烂掉了两只,在我母亲过世时,给了大岙的二姐。七十年代初,老屋卖给王樵康,我把这个书橱带到了宁波,现在仍是我的书柜。当时,橱内的藏书,对于一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也只那么几本教科书,但还有几本我爱读的武侠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七侠五义》《七子十三侠》等。还有几本唱本,如《珍珠塔》《西厢记》,那不是想学唱戏,而是看看故事情节,“唱”呀“白”呀,我根本不知怎么唱。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今古奇观》我也有。这些旧书都是买来做包桃子的纸袋,我把这些书从乱纸堆里挑拣出来,成了我的藏书。当时,横溪没有书店,即使有,我也没有零花钱去买。所以,在一个农民家里,有那么多的书,是不错的了。书的主人,似乎成了一个小知识分子。

我家的楼房,楼上是母亲的房间,房里的家具是家里最全的,有两个大橱,大橱前有长长的橱凳;一张大木床,房前桌也有,虽然有点破旧,总算“一应俱全”。打开后窗,可看到徐家和较远的王家大院;推开前窗,可望见上庙和龙潭,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度过的。记得我五六岁时,几个姐姐来我家做客,晚上一起睡在大木床上,睡前我们玩捉迷藏,姐姐们用线毯把我眼睛蒙上,大概扎得太紧太严实,我一时透不过气来,手脚乱舞,姐姐们吓得来不及解绳带,慌忙中拿剪刀连线毯也剪破,把我解救过来,可脸上已憋得通红。楼下分前后两间,后间是厨房兼餐厅,灶旁还有一个小天井,放着两个盛天落水的陶缸;前间堆满农具等杂物,还有一个七石缸,父亲用这个缸酿过一次老酒,其余时日充当谷仓。秋收后稻谷收割上来,交了租,多余的存放在这个缸里,是我家一年的主粮。我的祖母在世时,也住在这个房间里。祖母过世(约1945年)后,就成了父亲的卧室,我也跟着他睡。睡前我缠着父亲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桃园结义》《古城会》《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有《失街亭》《斩马谡》《空城计》等都是父亲说给我听的。父亲只识几个大字,他的大名叫年暄,那个“暄”字,他画符似的写不出,还是我查字典猜对的。他那些故事是他从他三哥那里听来的。我孩童时,一天玩到夜,晚上睡觉也不肯安宁,常做噩梦,手脚乱动,有一夜我把父亲的肋骨踢伤了,他贴了膏药,近个把月才痊愈。

家屋堂前有很阔的廊沿(俗叫“檐唇”),两根屋柱之间搁了好多根长竹竿,俗叫“晾杆”,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夏天,廊沿也是我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屋里闷热,饭桌搬到屋檐下,放几条凳子、几把椅子,因无遮拦,就凉快多了。廊沿中间有两根屋柱,靠近我家的那根柱子,被锯了一个“口”字形的锯痕,用一块木头嵌补着。听我父亲说,那是“长毛造反”时被锯坏的。“长毛造反”即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可见老屋也有点历史了,称得上“百年老屋”。

老屋坐北朝南,西面的大墙紧挨南北走向的横溪大路,每逢农历一、六日为横溪的大市(集市),天刚蒙蒙亮,从道陈岙、大岙一带来赶市的山农,已沿着这条大道,肩挑背驮着各种山货,络绎不绝地向横溪街上涌来。他们必从我家屋旁经过,我已熟悉了他们发出的嘈杂声,这种声音虽然惊扰了我童年的许多好梦,却让我感觉到劳动的热情和生命的气息。不远处的小溪,溪水从龙潭里流淌而来,流经家屋边。溪水从河底的鹅卵石上流过,发出潺潺的水声,每当夜深人静时,潺潺的流水声,偶尔夹杂着几声夜鸟的啼叫声,犹如一曲催眠小调,催人入眠。

家屋附近的小溪边,有一个河埠头,用大石头和石板筑成,妇女们一日三次来此淘米、洗碗筷、洗蔬菜、洗衣服,或提水。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全是鹅卵石和沙泥,溪水里有许多排鱼、花石斑鱼和叫不出名字的鱼在悠闲地游动觅食。凡有人淘米,它们就围拢过来,觅食碎米粒,并不怕人。夏天,人们常在小河里洗脚、洗澡,鱼儿会不客气地来啄你,痒痒的,怪舒服。小溪里的石缝和大石块下,常有虾、蟹躲藏着,翻转石头,有时会有一两只河虾或石蟹。放暑假时,我和小伙伴带着淘米沙箕、畚箕和面盆沿河捉虾捕蟹,巧的话,半天能捉到一饭碗鲜货。那时,河埠头的石缝中还有娃娃鱼,娃娃鱼长得丑陋,赤棕色,花肚皮,人们不认识它,误以为是剧毒的“五步蛇”,一见到就用石头把它砸死,所以娃娃鱼早就绝迹了。现在,小溪里也难得有鱼、虾、蟹了。

1958年初我父亲过世,1960年我在宁波成了家,1961年夏,母亲离世。横溪的老屋卖给了王樵康,他又转给了他的女婿沈信苗。他们对老屋进行了改建,房屋已非旧貌,但我一直把信苗的家视为我的“故居”。2015年1月20日,我去横溪参加信苗的葬礼,礼毕,信苗的大儿子建设领着我在老家转了一圈。他告诉我,这幢房子是他爸爸在王家小祠堂(老屋前面)的基础上改建的,厨房后面一块狭小的地方才是我家老屋的很小一部分。我的老屋信苗卖给了里山人,后因村里修建道路,老房子作价拆除了。那厨房后小天井中种着的那棵南天竺,已经长得很大了,是我在乡时将种植的小天竺移植过来的,但已不是我原来种植的地方了。时至今日,我才明白过来,横溪已无我的“故居”了。随着信苗的仙逝,我的故居梦也就结束了。

老屋虽然很早就被拆除了,我仍深深眷恋着老屋。临走时,建设还告诉我,他爸将老屋卖出时,被他的外公着实数落过一通。樵康叔说,这房子风水好,出了日新那么个人,不应该将这房子卖掉。这也许是建设对我失去“故居”的安慰吧。

2015年1月15日完稿

2016年4月24日修改

芝山寻祖

小时候,听父亲时常提起,我们的祖籍在芝山,意思是不要忘祖。我家不知什么年代搬来横溪定居、发展,父亲从未告诉过我。在我的记忆中,他只是偶尔去芝山,也不曾见芝山有亲戚来我家,我猜度,芝山已无我们直系本家了。记得宁波解放(1949年)前夕,芝山有一次整香火、修家谱,但要拿出一笔钱,大约是母亲不同意,我家也就没有参加这次家族盛会,芝山,从此也把我家忘却了,入了“另册”。我见过几本老家谱,是石印的,我虽翻过,但由于我文化程度不高,当时小学尚未毕业,弄不清徐氏的来龙去脉,只记得我的祖父叫万余公,属“忠良绍万年,诗书存古制”的“万”字辈,更因不知家谱的作用,纸质不能当草稿纸,也不能用于糊包桃子的纸袋,大概后来扯碎用来烧火煮饭时生灶火了。幸好,否则留到“文革”时就成了“封资修”的罪证了。

同类推荐
  • 青山七惠小说集(套装共4册)

    青山七惠小说集(套装共4册)

    青山七惠是典型的日本“80后”女作家,因获得日本最高奖芥川文学奖而名声大振,她的获奖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出版后,在中国引起了广大的共鸣,她清淡的细节小说,可谓别具一格。其后出版的她的其他作品也受到其粉丝的追捧。本系列收录我社已出青山七惠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温柔的叹息》、《碎片》。
  • 踪迹

    踪迹

    《踪迹》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五篇散文:《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航船中的文明》。
  •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从中国散文诗作家自觉用“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发表作品至今,已经90年了。对人而言,90岁已是垂垂暮年;可散文诗,90年后依然风采迷人。我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散文诗:“在雅文学的殿堂里,有一位远离显赫地位,然而却令人倾倒的美丽混血儿。她,便是散文诗。”这段话包含两个关键词:寂寞、美丽。这两个词伴随散文诗走过了90年。文学有雅俗之分,诗与小说都有雅俗之分。小说有通俗小说,诗有传单诗、打油诗。可散文诗无法入俗。她美丽的天性限定她只能属于高雅文学的一种。
  • 七月木槿

    七月木槿

    白云浮动,芦花柔美,河水潺潺,心情平宁。草地上雏菊星星点点,仿佛夏天遗失的纽扣。在季节虔诚的祈祷中,暮然回首,沿岸的粉白色木槿花,纯朴而恬静地开放,装点每一个抒情的夏日。
  • 海的味道

    海的味道

    作者邓刚用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关于海的趣闻趣事,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读来不仅文字优美,且有心灵的感悟。
热门推荐
  • 你是暖阳,亦会发光

    你是暖阳,亦会发光

    你是暖阳,温暖心房;亦会发光,照亮前方。
  • 河东记

    河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驸马又在搞事情

    驸马又在搞事情

    东临上京祁王世子白湘辰不打算当王爷,打算去入赘做驸马了!陛下气得一口老血卡在喉咙管子里上不去也下不来“她是你皇妹!”“认的”“血浓于水啊!”“都说了是认的”正经版文案:云都府小霸王白允,打小就上天入地,百无禁忌,仗着自己貌美,不知道霍霍了多少云都里情窦初开的小男生,才四岁,就已经知道往太清阁里领人了老主君看着自己称霸四方的小外孙,露出了欣慰自豪的笑容小恶魔就这样一路浪到了十七岁,在十七岁生辰宴,被一众牛鬼蛇神催婚的那个夜晚,白允把自己四岁领回家的那个家伙推了出来“他就是本宫的驸马,我俩自小倾心彼此,一起长大,心心相印,天作之合!”一夜间,那个永远沉默寡言跟在白允身侧的少年变成了被全上京城适婚男子嫉恨的驸马爷白允一直都以为是自己对不起白湘辰直到有一天自己被这家伙摁在了树上……崽啊,你可长点心吧本文又名:《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把我变老婆》or《我以为我俩在演戏,但其实你是要来真的》or《影帝驸马的假戏真做》沉默寡言冷切黑驸马vs霸气撩人小恶魔公主作者亲妈,各路助攻齐上线绝对的甜宠文,双洁1v1,内含副cp
  • 他说你像氧

    他说你像氧

    徐觅的十六岁,有一个十八岁的郑廊。那是他们最好的年纪,也是他们最坏的时候。一个心蔫儿坏的姑娘和一个不学无术的男孩谈恋爱。她会在雨天踩着水洼等他,也会抱着作业去他家写作业,会看着他笑。但是郑廊清楚,徐觅不喜欢他。“其实,我不怪她,只是年少冲动而已。”他说。后来的某一天,徐觅功成名就,又见到了郑廊。“你好。”“你好,我是徐觅。”-------谁也不知道,徐觅第一次和郑廊分手的时候,郑廊一个人在训练室里哭了很久。所幸老天眷顾,让他的心脏一直不安分的人最后还是与他共度余生。感谢。
  •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较为详细介绍了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2003年。在这一年,中国打赢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实现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治水兴邦的百年期盼,用自己的航天飞船将我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 从聊斋开始的双界之旅

    从聊斋开始的双界之旅

    问:听说你开了一个后宫,难道就不觉得愧疚吗?答:我叫方无愧,从来都不知道愧疚!而且!谁说我开后宫的,来跟我对峙啊?问:听说你的功法乱七八糟,让人根本看不懂,是真的吗?答:谁还没修改过几个设定了!问:为什么说的是两个世界,为什么另一个世界那么简练呢?答:最近严打……侠女、阿宝、小倩、辛十四娘、倩女幽魂……这是一个我自己喜欢的聊斋系列总之,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一些幸运的事情,得到了一个幸运的结果!
  • The Black Robe

    The Black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园四季皆种田

    田园四季皆种田

    留学归来大学生柳晶一朝穿越成卖身丫鬟,悲了个催的成了山村汉子的媳妇。极品泼辣贪婪亲戚,村霸迫害,家里穷得叮当响,好在相公勤快,温柔体贴希望还是有的……等等!醒醒!这些统统都没有!注意注意:这是女主奋斗的反套路文!!!!!
  • 萧府秘事

    萧府秘事

    萧爷准备陪着太太到上海洋人开的医院看病去。萧太太病了快两个月了,镇子上所有郎中的药都吃遍了,还是不见好。萧爷又从县里请来一位最有名的老郎中。这位老郎中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萧爷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鹤发童颜的老郎中身上。老郎中号过脉后,又仔细地看萧太太的舌头,然后又翻开萧太太的眼皮看了好大一会儿。
  • 别告诉新娘

    别告诉新娘

    嘉儿经营着一家全程筹措婚礼的公司。负责大富豪的婚礼当天,她见到了新郎的长子亚历山大。他认定这个即将成为后妈的女人全是为了钱的态度让嘉儿很气愤,她跟他拌起了嘴,两人之间就这样擦出了火花。然而婚宴的酒席上,亚历山大突然对嘉儿耳语:“我要让你成为我的女人,除了结婚以外我什么都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