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关于青龙寺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生性耿直的沪河龙王膝下空虚,久无子嗣。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有了一个龙太子,因其浑身墨黑,因此起名叫“小青龙”。小青龙从小受到父母娇惯,心性十分焦躁、暴虐。小青龙在冥顽胡闹中长大后,便爱上了北边的泾河龙女。但因泾河龙王要用龙女去攀附东海龙王,不肯低就把龙女许配给卑微的沪河小青龙,“好事”便这样耽搁下来。小青龙想念泾河龙女心切,每日里都从河里翘起头来向北眺望,希图望见泾河龙女的倩影。了解他心意的泾河龙女常常躲过其龙父的监视,跳到泾河岸边梳洗她那长长飘散入水中的秀发,因此,小青龙往往能望见泾河龙女的倩影,还能与龙女久久地眉目传情。
但是,好事多磨。汉高祖刘邦决定建都长安后,萧何率人筑起了庞大高耸的未央宫,随后又建起了建章宫,而且翻修加高了长乐宫。三大宫殿群遮住了小青龙眺望泾河龙女的大部分视线,使他只能从宫殿群之间的缝隙中眺望自己的心上人。他恼怒万分,暴跳如雷,叫嚷着要去攻毁宫殿,扫清眺望的障碍!但被耿直的沪河龙王严厉地喝止住了。从此,小青龙只能在宫殿群的空隙中眺望他的爱人。到了汉惠帝刘盈时,征发男女十万筑起了城垣高矗、庞大无比的长安城。这就完全挡住了小青龙与泾河龙女含情相望的视线。小青龙狂怒,决心不顾一切地攻毁长安城,把城中之人全部生吞活剥,以解心头之恨!这天晚上,他刚要出龙宫前去攻城,便被严防着他出外惹祸的父亲扯住了。沪河龙王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答应托人给他说邻近的灞河龙女为妻,小青龙不听;沪河龙王又用残害人、毁坏城池,是要违犯天条的大罪,会被夷斩全族的等等天法律条去开导、威胁他。但无法无天惯了的小青龙哪里肯听这些,还是挣扎着要出宫上岸,去攻城吞人!沪河龙王无奈,只好喝令虾兵蟹将龟将军一拥而上,用铁链子把小青龙捆绑起来,时刻派兵看守。
三天后的后半夜,沪河龙王和看守小青龙的虾兵们都疲劳不堪地睡去了。小青龙趁机变细身躯从铁索中慢慢脱出身来,悄悄地溜出龙宫,从浴汤登岸,向京城长安攻来。由于他出发得迟了,因此攻到离长安城还有二十多里的地方时,雄鸡长啼,此起彼应,闹成一片,小青龙身困体乏走不动了。他气得长吁短叹起来,他这一叹气不打紧,直把固若金汤的长安城吹得摇晃起来。正在打盹的长安都城隍一下被晃醒了,他跳上云头一看,吓得面如土色,急忙驾云上天宫奏明玉皇大帝。
玉帝正在饮酒娱乐,懒得管事,便推脱说,这小青龙神通广大,只有王母娘娘能够降服,别人谁也奈何他不得,叫他去求王母帮忙。
都城隍在天宫里未找到爱玩乐的王母,后来,听说她在瑶池,便又匆匆赶到昆仑山巅的瑶池。谁知不巧,正逢上王母娘娘在设蟠桃盛宴款待各路神官仙长,对他的禀报和请求不予理睬。王母娘娘吃喝得兴高彩烈,都城隍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眼看日落西山,王母的盛宴未散,而天一擦黑,歇了一天的小青龙便要攻城了。
坐在靠门处的牡丹仙子,见门外的这个老头儿急得团团直转,汗流满面,猜想他一定有天大的急事,便走出去,向长安都城隍问明了情由。但她自己也仅仅是个花草小仙子,不敢为下界之事冒然打搅王母的兴致,那样,自己的仙籍、生命难保不说,还会误了援助长安城的大事!这位牡丹仙子是个心地善良、急公好义,又聪明颖慧之仙。她眉头微微一皱,吩咐都城隍在门口稍等,她进去想想办法。她满脸堆笑地走近王母身边,一边为喝得醉醺醺的王母斟酒、捶背,一边为王母唱歌佐酒。直到王母醉得睡意朦胧之时,她借扶母之机,悄悄地摘下王母头上的金簪,藏在袖筒中,寻机走出门外交给了都城隍,并附耳告诉他使用金簪的方法事宜。
天刚擦黑,僵卧的小青龙蠢蠢欲动,准备一跃而起摧毁长安城。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都城隍驾云斛斗趔趄地赶到长安城南。他举起王母娘娘的金簪在小青龙的头上刮了三下,小青龙便顿时垂头散爪地被钉死在那里,变成了一道土原,头尾鳞爪依稀可辨,后人便称这里为“青龙山”了。
这样过了好几百年,到了隋朝兴起时,隋文帝杨坚不愿在汉长安城居住,兴建大兴城。隋文帝担心这早已化为土原的小青龙再起身攻城,便依照国师们的建议,在“青龙山”原头,即小青龙的头上修筑庞大的灵感寺镇住它。到了唐朝时,灵感寺改名为青龙寺。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唐武德四年寺废。据传,龙朔二年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唐会昌五年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该寺又恢复本名。北宋元祐元年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
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当时还有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僧人惠日、悟真也曾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
北宋元祐元年青龙寺即遭毁坏,渐不为人知晓。
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一为塔址,一为殿堂遗址。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炕,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于塔址东侧五十余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夯土墩,东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格局。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发掘,在址上建起新的青龙寺。寺分东西两处,有日本捐资修建的大型仿唐建筑——“惠果、空海纪念堂”,及青龙寺出土文物展室等,是许多游客神往的观光胜地。